期刊文献+
共找到31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储藏、加工和萃取方式对香稻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影响
1
作者 姚祥滨 张莹莹 +4 位作者 罗昊文 韦剑娇 祁剑英 唐湘如 段美洋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为提高2-乙酰-1-吡咯啉(2-AP)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试验选用4个香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检测了不同储藏、加工及萃取方式下香稻2-AP含量。试验设置了4个储藏温度(25℃、4℃、-20℃、-80℃)、4个碾磨时长(15 s、... 为提高2-乙酰-1-吡咯啉(2-AP)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试验选用4个香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技术检测了不同储藏、加工及萃取方式下香稻2-AP含量。试验设置了4个储藏温度(25℃、4℃、-20℃、-80℃)、4个碾磨时长(15 s、30 s、60 s、90 s)以及18种萃取方式(超声萃取、70℃水浴加热萃取、超声+70℃水浴加热萃取,萃取时间为0.5、1.0、2.0、3.0、4.0、5.0 h)。结果表明,在-20℃和-80℃条件下储藏的香稻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储藏温度下储藏的香稻,这两个储藏温度之间无显著差异。碾磨时长显著影响2-AP含量,碾磨30 s时2-AP含量最低,60 s时2-AP含量达到较高水平。超声萃取和70℃水浴加热萃取在萃取4 h时效果最佳,超过此时长2-AP含量开始下降。因此,为确保香稻中2-AP检测的可靠性和效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香稻成熟后应将样品储藏在-20℃条件下,优先选择超声萃取或70℃水浴加热萃取方法,并控制研磨时长为60 s,以最大程度减少2-AP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2-乙酰-1-吡咯啉 储藏温度 碾磨时间 萃取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香味物质2-乙酰-1-吡咯啉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9
2
作者 魏晓东 张亚东 +3 位作者 赵凌 路凯 宋雪梅 王才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1-138,共8页
稻米香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生理过程,遗传和环境变化对香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香味的有无主要受香味基因BADH2控制,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栽培措施也会直接影响稻米香味物质的合成。为进一步加快香稻培育进程,提升香稻稻米品... 稻米香味的形成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生理过程,遗传和环境变化对香味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香味的有无主要受香味基因BADH2控制,气候条件、土壤质地和栽培措施也会直接影响稻米香味物质的合成。为进一步加快香稻培育进程,提升香稻稻米品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稻米香味物质形成的遗传和生理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稻米香味形成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外界光照、水分、温度、肥料、矿质元素等对稻米香味物质合成的影响,并指出了今后研究的方向,以期为提高我国香稻栽培技术,提升香稻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香味 2-乙酰-1-吡咯啉 香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莫钊文 范平珊 +4 位作者 潘圣刚 王在满 田华 段美洋 唐湘如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2-158,共7页
为了探明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置深施肥和常规手撒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处理和复合... 为了探明肥料类型及施用方式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的影响,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的香稻品种玉香油占为研究材料开展大田试验。试验设置深施肥和常规手撒施肥2种施肥方式处理,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处理和复合肥处理2种肥料类型处理,各肥料处理均含有等质量的氮磷钾养分。研究了香稻成熟期籽粒香气2AP的含量,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香稻叶片的脯氨酸含量、脯氨酸脱氢酶活性、吡咯啉-5-羧酸合成酶活性、鸟氨酸转氨酶活性和吡咯啉-5-羧酸含量。结果表明,肥料类型、肥料施用方式和两者互作均显著影响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其中常规手撒施用碳酸氢铵+过磷酸钙+氯化钾肥料处理利于香稻籽粒积累显著较高的香气2AP含量,达59.86 ng/g;香稻籽粒香气2AP含量和成熟期叶片的吡咯啉-5-羧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57 1*)。该研究可为制定香稻浓香施肥技术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料类型 施肥方式 香稻 2-乙酰-1-吡咯啉 生理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品种2-乙酰-1-吡咯啉多样性及籽粒分布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应兴华 徐霞 +2 位作者 欧阳由男 朱智伟 施建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4,共4页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同一地点和时间种植、同一栽培条件下2-乙酰-1-吡咯啉在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性及籽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桂香丝糯、中健2号、清香米、泰国香稻1号R207和Texmati等5个品种含有2-乙酰-1-吡咯啉,精米与糠中的2-乙酰-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同一地点和时间种植、同一栽培条件下2-乙酰-1-吡咯啉在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性及籽粒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桂香丝糯、中健2号、清香米、泰国香稻1号R207和Texmati等5个品种含有2-乙酰-1-吡咯啉,精米与糠中的2-乙酰-1-吡咯啉含量在上述5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exmati精米和糠中2-乙酰-1-吡咯啉的含量最高,分别为0.6765和0.1738mg/kg,桂香丝糯精米和糠中2-乙酰-1-吡咯啉的含量最低,分别为0.0452和0.0173mg/kg。2-乙酰-1-吡咯啉在香稻籽粒中分布特征为90%以上分布于精米,不足10%分布于糠,稻壳中未见2-乙酰-1-吡咯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乙酰-1-吡咯啉 香稻 多样性 籽粒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种期对晚季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含量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晓娟 唐湘如 +2 位作者 闻祥成 李艳红 周新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6-1164,共9页
为了确定华南双季稻区晚季香稻的适宜播种期,在大田条件下以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脯氨酸代谢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7月20日播种的香稻的2-AP含量最高,2-AP含量较高的播期其... 为了确定华南双季稻区晚季香稻的适宜播种期,在大田条件下以桂香占和农香18为材料,研究了播种期对香稻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脯氨酸代谢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7月20日播种的香稻的2-AP含量最高,2-AP含量较高的播期其游离脯氨酸含量、籽粒脯氨酸氧化酶活性以及脯氨酸脱氢酶活性维持在较高水平。(2)7月15日播种的桂香占和7月20日播种的农香18的产量最高,产量较高的播期具有较高的收获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生长率。(3)试验条件下晚季香稻的适宜播种期为7月15日-7月2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播期 2-乙酰-1-吡咯啉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喷施米质改良剂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2-乙酰-1-吡咯啉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雷舜 王抄抄 +3 位作者 莫钊文 程思忍 刘海东 唐湘如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为了研究由氨基酸肥(AAF)、品质调控剂(RQP)和增香剂(RFS)单一及复合组分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和微量元素的影响,同时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201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以‘象牙香... 为了研究由氨基酸肥(AAF)、品质调控剂(RQP)和增香剂(RFS)单一及复合组分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2-乙酰-1-吡咯啉(2-AP)和微量元素的影响,同时提高水稻生产集约化程度,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投入。2015年在华南农业大学农场以‘象牙香占’和‘桂香占’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在破口期喷施米质改良剂,研究单一类型改良剂及复合组分对香稻产量品质、香气2-AP和微量元素质量分数的影响。单一米质改良剂处理分别为1.5kg·hm^(-2) AAF,3kg·hm^(-2) RQP和3kg·hm^(-2) RFS,复合米质改良剂处理包括3kg·hm^(-2) RFS+3kg·hm^(-2) RQP和3kg·hm^(-2) RFS+1.5kg·hm^(-2) AAF。结果表明:复合米质改良剂处理显著增加香稻的千粒质量和产量,增加幅度分别达到2.26%~4.88%和8.46%~12.43%;但单一米质改良剂处理下只有3kg·hm^(-2) RQP达到相同效果。各处理均能够显著降低香稻的直链淀粉质量分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而复合米质改良剂还能够显著提高‘象牙香占’的糙米率和精米率。此外,复合米质改良剂处理较相应的单一米质改良剂具有更高的籽粒2-AP、Se和Zn质量分数。3kg·hm^(-2) RFS+1.5kg·hm^(-2)AAF是所有处理中效果最好的,因其处理后的香稻具有最大的千粒质量与产量及最高的籽粒2-AP、Se和Zn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质改良剂 香稻 产量 品质 2-乙酰-1-吡咯啉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3号中2-乙酰-1-吡咯啉(2-AP)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张丽 朱勇良 +6 位作者 叶亚新 谢裕林 胡翠英 程宏英 金琎 乔中英 李庆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8-82,共5页
香稻苏香粳3号因其具有天然浓郁的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保持或者提高该品种的香味具有重要作用。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收获期、生长调节剂(锌及含锌微肥)和加工过程中的白度调节等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 香稻苏香粳3号因其具有天然浓郁的香味深受消费者欢迎,采取适当的农艺措施保持或者提高该品种的香味具有重要作用。以苏香粳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播种期、收获期、生长调节剂(锌及含锌微肥)和加工过程中的白度调节等不同农艺措施对苏香粳3号中2-AP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SE-1、硫酸锌和稀土铈3种生长调节剂均能显著提高2-AP的含量,其中LSE-1效果最好。采用直播方式种植的香稻中2-AP含量高于机栽和人工移栽的,精米机白度调节3档或者3.5档的香稻中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月底到6月初播种处理的苏香粳3号中2-A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播种的处理,综合香味保持和实际生产2个因素考虑,最佳的播种期为5月25—30日,最佳收获期在9月25日前后,但不能过10月,否则香味损失严重。本研究为制定苏香粳3号的适宜保香栽培方法,以及该品种的推广种植和优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艺措施 苏香粳3号 2-乙酰-1-吡咯啉(2-AP)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氨基丁酸和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在水稻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潘阳阳 陈宜波 +7 位作者 王重荣 李宏 黄道强 周德贵 王志东 赵雷 龚蓉 周少川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1-129,共9页
【目的】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技术,分析香稻和非香稻不同发育时期籽粒中γ-氨基丁酸(GABA)和2-乙酰-1-吡咯啉(2AP)代谢通路主要化合物和基因的动态变化,为高含量GABA和2AP的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优质香籼稻美香占2... 【目的】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技术,分析香稻和非香稻不同发育时期籽粒中γ-氨基丁酸(GABA)和2-乙酰-1-吡咯啉(2AP)代谢通路主要化合物和基因的动态变化,为高含量GABA和2AP的水稻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收集优质香籼稻美香占2号和优质籼稻黄华占花后8 d(乳熟期)、花后15 d(蜡熟期)、30 d(完熟期)的脱壳籽粒和花后40 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对各样本采用LC-MS/MS和RNA-seq技术进行代谢产物检测和转录表达分析,分析两个水稻品种GABA和2AP代谢通路相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含量变化特征。【结果】代谢组数据PCA分析表明两个水稻品种乳熟期籽粒和花后40 d收获的籽粒的精米明显分离,蜡熟期和完熟期籽粒分离不明显。代谢组共鉴定出623种代谢物,四个时期差异代谢物合计161个。GABA和2AP通路中9个代谢物被检出,两个水稻品种的相关代谢物变化趋势相似,其中腐胺主要定位于籽粒的糊粉层,而亚精胺在内胚乳特异累积。转录组共检出3.3万个左右基因,其中检出GABA通路18个酶中的14个酶对应的基因有较高的表达水平,除Badh2外其他基因均不是差异表达基因,同一基因在两份水稻材料中的表达水平和变化趋势相似,GAD1、GABA-T1、DAO4和PAO4在相应同源基因中表达水平较高。黄华占籽粒中L-精氨酸和腐胺的代谢在蜡熟期已基本结束,美香占2号在籽粒整个发育期具有持续较强的多胺降解水平。美香占2号籽粒具有合成2AP的物质基础,多胺降解途径和谷氨酸-脯氨酸转化通路同时有助于2AP的积累。【结论】水稻籽粒GABA代谢以降解为主,GABA-T1和GABA-T2共同调控GABA的降解。GABA相关代谢物主要集中在糊粉层,黄华占籽粒中代谢物分布和基因表达特征与美香占2号相似,美香占2号籽粒成熟过程中具有持续较高的线粒体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基丁酸 2-乙酰-1-吡咯啉 籽粒发育 香稻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Badh2基因单倍型及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代谢通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潘阳阳 黄道强 +7 位作者 王重荣 李宏 周德贵 王志东 陈宜波 赵雷 龚蓉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7期9-16,共8页
香米因其具有独特的香味,长期以来深受国际市场青睐。我国香稻种植历史悠久,香稻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优质香米品牌。当前消费者对优质香米的需求不断加大,进而加快了我国优质香稻的育种进程。稻米香味主要由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 香米因其具有独特的香味,长期以来深受国际市场青睐。我国香稻种植历史悠久,香稻资源丰富,但缺乏高端优质香米品牌。当前消费者对优质香米的需求不断加大,进而加快了我国优质香稻的育种进程。稻米香味主要由编码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2控制,该基因功能突变能够导致稻米香气成分2-乙酰-1-吡咯啉(2AP)的积累。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香稻资源中Badh2基因单倍型得以深入挖掘,2AP生物合成通路被初步解析,它们将进一步加快香稻育种的进程。综述了目前在香稻资源中发现的19种Badh2基因单倍型,重点分析不同类型单倍型的地域分布特性,比较不同单倍型之间的2AP含量;同时阐述2AP生物合成通路涉及的谷氨酸-脯氨酸代谢途径和多胺代谢途径研究现状,总结香稻籽粒中2AP的分布特征,并对目前两种籽粒2AP积累的理论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利用多组学手段从籽粒动态发育过程研究2AP生物合成通路变化特性的策略,以期为香稻资源基因利用和籽粒2AP特异富集香稻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香味基因 单倍型 2-乙酰-1-吡咯啉 代谢通路 多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整合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2,6-唾液酸转移酶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的CHO工程细胞株构建
10
作者 李仙红 贾润清 +4 位作者 王友亮 漫未玲 朱天昊 阎新龙 林艳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3个糖基转移酶共同表达的打靶载体,分别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B4GALT1)、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GnTⅢ),并利用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recombinase-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将3个糖基转基因酶基因定点整合到CHO Rosa26位点中。PCR证实了3个糖基转移酶成功定点整合Rosa26位点,qRT-PCR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50000倍以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4倍以上(P<0.001)。成功构建了Rosa26位点定点整合3个糖基转移酶的CHO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酶 α-2 6-唾液酸转移酶1 N-氨基糖基转移酶Ⅲ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 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DA-GC-QqQ-MS/MS的烤烟中痕量香气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的测定
11
作者 李舒畅 李军 +3 位作者 张新龙 常诗瑜 庞雪莉 孔凡玉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目的】精确测定烤烟中痕量香气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含量。【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结合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对烤烟中2-乙酰基-1-吡咯啉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结果】(1)方法在2~200μg/kg范... 【目的】精确测定烤烟中痕量香气化合物2-乙酰基-1-吡咯啉(2AP)的含量。【方法】采用稳定同位素稀释结合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仪MRM多反应监测模式对烤烟中2-乙酰基-1-吡咯啉进行精确定量分析。【结果】(1)方法在2~200μg/kg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8),检测限为0.38μg/kg,定量限为1.26μg/kg,平均回收率为90.75%~96.10%。(2)烤烟烟叶中2AP含量为2.02~62.48μg/kg,主流烟气中含量为7.29~94.12μg/kg,其中粒相物和气相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08~79.08μg/kg和5.15~18.68μg/kg。【结论】方法稳定可行、高效简便,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灵敏度,可为烟用香精香料配方设计开发提供数据支撑,为烤烟中其他痕量香气化合物的精确定量分析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烟叶 主流烟气 2--1-吡咯啉 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GC-QqQ-MS/MS) 稳定同位素稀释定量(SI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为主体的双溶剂吸收剂用于CO_(2)捕集
12
作者 刘岳能 吴亚杰 +2 位作者 曹蒙欢 单楠烁 苟湘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529,共9页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 为开发具备吸收负载量高、解吸率高和解吸能耗低的CO_(2)吸收剂,以N-(2-乙氧基乙基)-3-吗啉丙-1-胺(2-EEMPA)、2-氨基-2-甲基-1-丙醇(AMP)和哌嗪(PZ)为活性组分,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H_(2)O为溶剂,构建了3种吸收剂体系(2-EEMPA/DMF/H_(2)O、2-EEMPA/AMP/DMF/H_(2)O和2-EEMPA/PZ/DMF/H_(2)O)。考察了3种吸收剂体系在不同活性组分、溶剂配比下对CO_(2)的吸收和解吸性能,并与质量分数30%单乙醇胺(30%MEA)水溶液(简称为30%MEA)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2-EEMPA、PZ、DMF、H_(2)O的质量比为20∶10∶40∶30的2-EEMPA/PZ/DMF/H_(2)O吸收剂(20E10P40D30H)具有最佳性能,CO_(2)解吸负载量达到0.573 mol CO_(2)/mol胺,是30%MEA(0.274 mol CO_(2)/mol胺)的2.09倍;在80℃下CO_(2)解吸率为82.7%,较30%MEA(54.6%)提高28.1%,且解吸能耗(18.9 kJ/g CO_(2))仅为30%MEA(54.6 kJ/g CO_(2))的34.6%;经过5次吸收-解吸循环后,20E10P40D30H的CO_(2)吸收负载量仍保持在0.609 mol CO_(2)/mol胺,比30%MEA(0.369 mol CO_(2)/mol胺)提高了6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捕集 N-(2-氧基基)-3-吗啉丙-1- 双溶剂 复配 解吸能耗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乙酰泽泻醇A通过miR-98-5p/TRPM2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13
作者 魏伟 李惠红 +3 位作者 徐沛韬 陶大梅 邓云飞 詹增土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5-702,共8页
目的探讨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24A)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与miR-98-5p/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2(TRPM2)的相关性。方法bEnd.3细胞OGD 8 h/R 16 ... 目的探讨24-乙酰泽泻醇A(Alisol A 24-acetate,24A)改善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子机制及其与miR-98-5p/瞬时受体电位离子通道-2(TRPM2)的相关性。方法bEnd.3细胞OGD 8 h/R 16 h构建离体B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iR-98-5p mimics转染后18.77μmol·L-124A干预24 h,分为对照、OGD/R、OGD/R+24A、OGD/R+24A+miR-98-5p mimics及OGD/R+miR-98-5p mimics组;qPCR检测miR-98-5p和TRPM2 mRNA水平;ELISA检测IL-1β、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RPM2、p-AKT、p-GSK3β、AKT、GSK3β、Bcl-2、Bax、ZO-1、Occludin、Claudin-5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及活性氧(ROS)水平;双荧光素酶验证miR-98-5p与TRPM2靶向关系。结果OGD/R组比对照组凋亡明显、Bcl-2/Bax降低,ZO-1、Occludin、Claudin-5减少,IL-1β、TNF-α和ROS增加,miR-98-5p、p-AKT/AKT、p-GSK3β/GSK3β降低但TRPM2增加;但与OGD/R组相比,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在以上方面表现出了相反趋势;与OGD/R+24A组相比,OGD/R+24A+miR-98-5p mimics组凋亡减轻,ZO-1、Occludin、Claudin-5降解减少,炎症和ROS减轻,miR-98-5p、p-AKT/AKT、p-GSK3β/GSK3β增加且TRPM2降低;但与OGD/R+24A+miR-98-5p mimics组相比,OGD/R+miR-98-5p mimics组则逆转了这种趋势。双荧光素酶证实miR-98-5p靶向调控TRPM2。结论24A通过miR-98-5p抑制BMECs内TRPM2表达,调控AKT/GSK3β信号通路,减少OGD/R炎症及氧化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阻止ZO-1、Occludin及Claudin-5降解,改善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泽泻醇A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miR-98-5p TRPM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米特征香味成分2-乙酰基-1-吡咯啉提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亚微 杨洋 彭锦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68-774,共7页
2-乙酰基-1-吡咯啉(2-AP)是目前已经探明的香米特征性香味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香米的品质与价格,但由于该成分在天然香米中的含量通常低至微克每千克,在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方法测定时,还可能受到样品基质干扰、色谱分离共流出等问... 2-乙酰基-1-吡咯啉(2-AP)是目前已经探明的香米特征性香味成分,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香米的品质与价格,但由于该成分在天然香米中的含量通常低至微克每千克,在采用现代分析检测方法测定时,还可能受到样品基质干扰、色谱分离共流出等问题的影响,因此,如何从稻米样品中高效提取该化合物并结合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精确测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该文综述了对稻米中2-AP进行测定时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及仪器分析方法。样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蒸馏法、萃取法及顶空富集法等;仪器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嗅觉测试法,以及最新被开发出来的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该综述将为食品贸易领域香米中2-AP的测定、农业领域香米的遗传育种及水肥管理、食品加工领域米香类稳定风味成分的开发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2--1-吡咯啉 香味成分 样品前处理 香米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中2-乙酰基-1-吡咯啉检测技术及形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洪斌 段晓亮 +1 位作者 李颖 赵璐瑶 《粮油食品科技》 CAS 2022年第5期227-233,共7页
2-乙酰基-1-吡咯啉是大米中的特征香气成分,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大米品质和价格。因此,开展大米中2-乙酰基-1-吡咯啉精准检测方法研究,对于明确呈香机理、提升大米品质及促进进出口贸易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当前主要的前处理技术和基... 2-乙酰基-1-吡咯啉是大米中的特征香气成分,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大米品质和价格。因此,开展大米中2-乙酰基-1-吡咯啉精准检测方法研究,对于明确呈香机理、提升大米品质及促进进出口贸易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当前主要的前处理技术和基于GC、GC-MS、GC-O-MS、GC-TOF-MS、GC×GC-TOF-MS、HPLC-MS/MS等仪器检测2-乙酰基-1-吡咯啉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2-乙酰基-1-吡咯啉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实现大米中2-乙酰基-1-吡咯啉的精准检测及大米品质提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 2--1-吡咯啉 检测技术 机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1,3-N-乙酰半乳糖胺基转移酶等位基因467C>T和539G>C变异导致A_2亚型 被引量:20
16
作者 许先国 洪小珍 +3 位作者 吴俊杰 马开荣 傅启华 严力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808-811,共4页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A2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新的ABO等位基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5例ABO血型疑难样本,PCR扩增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含有变异位点的扩增片段进... 为了研究中国汉族人群ABO血型系统中A2亚型的分子遗传背景,发现并鉴定新的ABO等位基因,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5例ABO血型疑难样本,PCR扩增ABO基因转录调控序列和全编码序列,PCR产物经割胶纯化后直接测序,并对含有变异位点的扩增片段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5例疑难样本分别鉴定为A2或A2B亚型;进一步研究发现,1例A2B和1例A2样本分别含有A201和A205等位基因,另3例A2B样本中发现一个新的A2等位基因。该等位基因与A101相比,差异在外显子7的467C>T和539G>C变异,导致多肽链P156L和R180P的替换。结论首次发现467C>T和539G>C组合的A2等位基因,中国汉族人群中A2亚型具有遗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亚型 α-1 3-N-半乳糖胺基转移酶 ABO血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负载磷钨酸铯盐(Cs2.5H0.5PW12O40)催化合成2-乙酰噻吩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施介华 胡玉华 +1 位作者 李祥 严巍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8-133,共6页
采用二步浸渍法制备硅胶负载磷钨酸铯(Cs2,H0.5PW12O40)催化剂催化合成药物中间体2-乙酰噻吩。运用IR和XR试D测技术进行了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的表征,考察了Cs2.5H0.5PW12O40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 采用二步浸渍法制备硅胶负载磷钨酸铯(Cs2,H0.5PW12O40)催化剂催化合成药物中间体2-乙酰噻吩。运用IR和XR试D测技术进行了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的表征,考察了Cs2.5H0.5PW12O40负载量、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2-乙酰噻吩合成收率和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s2.5H0.5PW12O40和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保持H3PW12O40的Keggin结构不变,且Cs2.5H0.5PW12O40/SiO2催化剂中Cs2.5H0.5PW12O40主要聚集在SiO2载体表面。优化合成2-乙酰噻吩的工艺条件为:30%Cs2.5H0.5PW12O4dSiO2催化剂用量为3%(以总物料量计);噻吩与乙酐的摩尔比为4:1;反应温度为75~80℃;反应时间为90min。在此所选择的条件下,2-乙酰噻吩的收率达946%-96.8%,选择性达998%-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噻吩 杂多酸 磷钨酸铯 阿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2-亚乙/1,3-亚丙二硫)亚甲基-3-羰基丁酰氯的制备及其与芳烃的酰化反应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海丰 肖幼萍 +2 位作者 刘群 迟英楠 张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73-675,共3页
制备了较稳定的 2 -( 1 ,2 -亚乙 /1 ,3 -亚丙二硫 )亚甲基 -3 -羰基丁酰氯 ,并实现了其与芳烃的酰化反应 ,为 1 -芳基 -2 -( 1 ,2 -亚乙 /1 ,3 -亚丙二硫 )亚甲基 -1 ,3 -丁二酮的合成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
关键词 2-(1 2-/1 3-亚丙二硫)亚甲基-3-羰基丁 制备 芳烃 化反应 1-芳基-2-(1 2-/1 3-亚丙二硫)亚甲基-1 3-丁二酮 二硫缩烯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MPSHSO_4催化N_2O_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 被引量:4
19
作者 成健 姚其正 +1 位作者 董岩 刘祖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4-536,共3页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 以2,6-二乙酰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为原料,在N,N,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催化条件下,采用N2O5/有机溶剂硝化2,6-二乙酰氨基吡啶制得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考察了在TMPSHSO4催化条件下反应溶剂、温度和时间对ANPyO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溶剂为CH3NO2,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5h,ANPyO产率为92.5%。用1H NMR,IR和MS对ANPyO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2 6-氨基吡啶-1-氧化物(DAPO) 2 6-二氨基-3 5-二硝基吡啶-1-氧化物(ANPyO) N2O5 硝化 N N N-三甲基-N-丙磺酸基-硫酸氢铵(TMPSHSO4)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半胱氨酸对慢性肝损伤大鼠Nrf2及HO-1和γ-GC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兆斌 庄让笑 +6 位作者 潘旭旺 方红英 黄玮玮 邵益丹 张建康 史婷婷 刘寿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36-1141,共6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大鼠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下游分子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sc给予25%CCl4橄榄油溶液(1 m L·kg^(-1)),每周3次,连续... 目的观察小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注射液对慢性肝损伤大鼠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及下游分子血红素氧合酶1(HO-1)和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sc给予25%CCl4橄榄油溶液(1 m L·kg^(-1)),每周3次,连续4周。4周末,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ip给予NAC 45,90和180 mg·kg^(-1)及阳性对照谷胱甘肽(GSH)54 mg·kg^(-1),每日1次连续4周。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GSH、羟脯氨酸(Hyp)含量或活性;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GPT,GOT,MDA和Hyp明显升高(P<0.01),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及SOD活性和GSH含量无明显变化;模型组肝细胞广泛脂肪变性,肝组织可见许多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部分肝细胞水肿,汇管区伴炎症细胞灶性浸润;与模型组相比,NAC各治疗组大鼠血清GPT和GOT活性明显降低(P<0.01),肝组织SOD活性、GSH和Hyp含量下降(P<0.01,P<0.05),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增加(P<0.01,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NAC 45,90和180 mg·kg^(-1)组肝组织Hyp明显降低(P<0.01),NAC 45 mg·kg^(-1)组肝组织Nrf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NAC 45 mg·kg^(-1)组比较,90和180 mg·kg^(-1)组Nrf2蛋白表达较低(P<0.01)。结论小剂量NAC可能通过调节Nrf2及下游因子HO-1和γ-GCS的表达发挥抗氧化应激作用进而发挥防治慢性肝损伤进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 慢性肝损伤 核因子NF-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氧合酶1 γ谷氨酸-半胱氨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