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和含氮配体构筑的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铮 李睿 李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363-2371,共9页
选用2-(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2,3'-H2oba)、1,3-双(4-吡啶基)-丙烷(DPP)和1,4-二(1,2,4-三氮唑-1-)丁烷(BTB)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得到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d (2,3'-oba)(DPP)(1)和Zn(2,3'-oba)(BTB)0. 5(2).配合物1为二维... 选用2-(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2,3'-H2oba)、1,3-双(4-吡啶基)-丙烷(DPP)和1,4-二(1,2,4-三氮唑-1-)丁烷(BTB)为配体,采用水热法得到了过渡金属配合物Cd (2,3'-oba)(DPP)(1)和Zn(2,3'-oba)(BTB)0. 5(2).配合物1为二维网状结构,中心Cd^(2+)的配位环境为{Cd O4N2},双齿螯合配位的2,3'-oba和单齿桥联配位的DPP将Cd^(2+)连接成Cd^(2+)-2,3'-oba-Cd^(2+)-DPP两条螺旋链.配合物1由分子间氢键连接并自组装为三维超分子结构.配合物2为三维框架结构,中心Zn^(2+)采取五配位的畸变四方锥构型{Zn O4N}. 2,3'-oba配体以双齿螯合与双齿桥联的配位方式连接相邻Zn^(2+)并形成二维网层,BTB分子桥联Zn^(2+)并连接相邻网层进而形成三维结构.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1和2分别在437和359 nm存在最大发射,均来源于配体的π*-π跃迁.广谱型农药甲基磺草酮对配合物2的荧光强度具有明显的猝灭作用,据此配合物2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甲基磺草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金属配合物 2-(3′-羧基苯氧基)苯甲酸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真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怀瑜 刘书亮 +2 位作者 王志龙 赵楠 赖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2-156,共5页
以传统发酵食品为菌源,经不同质量浓度3-苯氧基苯甲酸(3-PBA)梯度驯化,筛选出6株具有3-PBA降解能力的霉菌,其中从砖茶中分离的降解菌YAT1可在22h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Bank Accession No.... 以传统发酵食品为菌源,经不同质量浓度3-苯氧基苯甲酸(3-PBA)梯度驯化,筛选出6株具有3-PBA降解能力的霉菌,其中从砖茶中分离的降解菌YAT1可在22h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Bank Accession No.JQ366070),将其鉴定为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动力学研究表明,YAT1降解3-PBA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的底物(3-PBA)质量浓度、温度、pH值范围内,3-PBA半衰期为5.635~12.160h,远远低于其自然降解半衰期(180d),且该反应的速率受pH值影响不大,受底物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 生物降解 黑曲霉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3-苯氧基苯甲酸含量 被引量:12
3
作者 赵楠 刘书亮 +1 位作者 赖文 袁怀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181-184,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含量。以Gemini 100A C18柱(150mm×4.60mm,5.0μm)为色谱柱,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ith ultraviolet,HPLC-UV)法测定微生物降解体系中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含量。以Gemini 100A C18柱(150mm×4.60mm,5.0μm)为色谱柱,乙腈-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用紫外检测器在210nm处检测3-PBA。结果显示:3-PBA对照品的保留时间为4.268min,线性范围为0.5~50.0mg/L,3-PBA平均回收率为98.919%,RSD为2.78%;运用该方法测得4种不同来源的混合菌株发酵液中3-PBA的残留量分别为24.467、86.266、2.633、1.921mg/L。本法简单、快速、准确、分离度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 3-苯氧基苯甲酸(3-PBA) 微生物降解体系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 被引量:7
4
作者 谢文军 周健民 +1 位作者 王火焰 陈小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08-611,共4页
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残留的测定在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应用超声波法提取土壤中的3-苯氧基苯甲酸,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对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与提取效率的关系和不同流动相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甲醇/二氯甲烷(2∶1)+... 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残留的测定在国内外报道很少,本研究应用超声波法提取土壤中的3-苯氧基苯甲酸,液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对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时间与提取效率的关系和不同流动相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用甲醇/二氯甲烷(2∶1)+盐酸作提取溶剂,超声波提取40min能取得较高的提取效率。用乙腈∶水(60∶40)作为流动相进行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运用该测定方法,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在0.5、10、50mg·kg-1浓度下回收率为92%~102.6%,变异系数为0.3%~8.4%,检测限为0.01mg·kg-1。重复测定两种土壤中3-苯氧基苯甲酸含量,变异系数分别为3.1%和2.6%,具有较好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 超声波提取 土壤 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产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建龙 王志龙 +6 位作者 刘书亮 姚开 李金永 黄道梅 赖海梅 彭珍 赵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38-143,共6页
以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C-1产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酶活性为响应值,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筛选显著性影响因素,并通过Box-Bohnken设计试验优化产酶条件,得到其最优培养基配方... 以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C-1产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酶活性为响应值,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筛选显著性影响因素,并通过Box-Bohnken设计试验优化产酶条件,得到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0.5g/L、酵母膏0.5g/L,葡萄糖0.8/L、硫酸镁0.01g/L、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3-PBA)质量浓度0.1mg/mL;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8.33、种龄40.0h、接种量4mL/100mL(种子液细胞浓度为10~8CFU/mL)、转速180r/min、温度30℃、装液量30mL(250 mL锥形瓶)、培养时间37.75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可达1.8705mU/g,比优化前(0.2269mU/g)提高8.2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 发酵 鞘氨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砖茶中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的“金花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金永 刘书亮 +1 位作者 姚开 李建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5-51,共7页
以茯砖茶为菌源,分离筛选出20株具有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能力的“金花菌”,其中分离的菌株ET1可在7d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 Bank Accession No.KF317836),将其鉴定为冠... 以茯砖茶为菌源,分离筛选出20株具有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能力的“金花菌”,其中分离的菌株ET1可在7d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 Bank Accession No.KF317836),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ET1降解3-PBA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的3-PBA质量浓度、温度、pH值范围内,3-PBA半衰期为1.7~3.2d,远远低于其自然降解半衰期(180d),且该反应的速率受pH值影响较大,受3-PBA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 微生物降解 “金花菌” 冠突散囊菌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单胞菌的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定位及分子质量确定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建龙 王志龙 +4 位作者 刘书亮 姚开 邓维琴 黄道梅 赖海梅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29,共6页
对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C-1产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酶的细胞定位分析,得出该降解酶主要位于细胞碎片上;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浓缩细胞碎片中的细胞膜片段并检测其对3-PBA的降解,结果表明细胞膜片段具有定的3-PB... 对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C-1产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酶的细胞定位分析,得出该降解酶主要位于细胞碎片上;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浓缩细胞碎片中的细胞膜片段并检测其对3-PBA的降解,结果表明细胞膜片段具有定的3-PBA降解酶活性,推测该酶是类位于细胞膜上的膜蛋白;Native-PAGE分离细胞膜样品中的膜蛋白并切胶回收作对3-PBA的降解反应,条带c对3-PBA有定的降解活性,对条带c进行SDS-PAGE分析,推断出该降解酶的分子质量约为50~90 k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 定位 分子质量 鞘氨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仙弟 葛昌华 +2 位作者 梁华定 潘富友 姜荣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研究了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CTZDB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Pd(Ⅱ)与CTZDBA生成稳定的1:2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8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32×10^4L... 研究了显色剂2-(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CTZDBA)与钯(Ⅱ)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Pd(Ⅱ)与CTZDBA生成稳定的1:2的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48nm,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32×10^4L·mol^-1·cm^-1,Pd(Ⅱ)质量浓度在0.08~0.8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该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钯碳催化剂和钯纳米碳催化剂中的微量钯,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AAS)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羧基-1 3 4-三氮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对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能力及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金永 刘书亮 +1 位作者 姚开 李建龙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1-165,170,共6页
以实验室保存的产黄青霉QH、米曲霉MAY、高大毛霉MHC、黑根霉GH、啤酒酵母Y1和假丝酵母Y2等6株真菌为出发菌株,在PD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8h,QH、MAY、MHC和GH对100mg/L 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降解率分别为77.12%、77.19%、55.46%和72.38%... 以实验室保存的产黄青霉QH、米曲霉MAY、高大毛霉MHC、黑根霉GH、啤酒酵母Y1和假丝酵母Y2等6株真菌为出发菌株,在PD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8h,QH、MAY、MHC和GH对100mg/L 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降解率分别为77.12%、77.19%、55.46%和72.38%;而Y1和Y2对3-PBA无降解。在MM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8h,6株真菌均未生长,对3-PBA无降解。14株已知霉菌和从环境中分离的12株霉菌及4株酵母菌进行3-PBA降解实验,测试的26株霉菌在PD培养基中对3-PB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4株酵母菌未有降解,推测丝状真菌可能具有降解3-PBA的共性。由HPLC谱图可知,不同种类霉菌降解3-PBA的产物不同,可能有不同的3-PBA降解途径与机制。此外,3-PBA对本研究所测试的丝状真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状真菌 3-苯氧基苯甲酸 降解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的合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小林 张贞发 +1 位作者 翁惠萍 朱礼良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5-236,195,共3页
以邻香兰素为主要原料,五氧化二钒和双氧水为氧化酯化催化剂,一锅氧化酯化合成阿利苯多中间体2-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甲酯。通过改进工艺条件,考察反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在25℃下,与甲醇搅拌反应2 h,产率达到58%。
关键词 邻香兰素 氧化酯化 2-羟基-3-氧基苯甲酸甲酯 阿利苯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产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闻 姚开 +1 位作者 贾冬英 刘书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1-184,共4页
采用Plackett-Burman法考察了K2HPO4、KH2PO4、MgSO4.7H2O、(NH4)2SO4、3-苯氧基苯甲酸浓度和初始pH、装液量及接种量8个因素对产酸克雷伯氏菌生成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影响,并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其产酶条件进行... 采用Plackett-Burman法考察了K2HPO4、KH2PO4、MgSO4.7H2O、(NH4)2SO4、3-苯氧基苯甲酸浓度和初始pH、装液量及接种量8个因素对产酸克雷伯氏菌生成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影响,并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NH4)2SO4浓度、培养基装液量和接种量对菌体产生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当培养基中K2HPO4浓度为2.0g/L、KH2PO4浓度为0.5g/L、MgSO4.7H2O浓度为0.2g/L、(NH4)2SO4浓度为0.9g/L、3-苯氧基苯甲酸浓度为200mg/L、初始pH为7.2、250mL锥形瓶装液量为56.6mL、接种量(种子液OD600为1.000)为5.9%(v/v)时,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活力可达25.72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 降解酶 优化备件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状真菌降解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和3-苯氧基苯甲酸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巧 张梦梅 +3 位作者 李建龙 胡凯弟 李琴 刘书亮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07-219,共13页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PYRs)类农药由于低毒、高效被广泛使用,其残留造成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3-PBA)是PYRs的主要中间降解产物之一,比母体农药更稳定,毒性更强,其残留进一步加重了环...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PYRs)类农药由于低毒、高效被广泛使用,其残留造成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3-PBA)是PYRs的主要中间降解产物之一,比母体农药更稳定,毒性更强,其残留进一步加重了环境和农产品污染。近年来,丝状真菌对PYRs和3-PBA降解的相关研究陆续被报道,其主要集中在降解菌株筛选、降解特性、降解途径及降解酶定位等方面,对于降解过程中涉及的关键酶及其编码基因少见报道。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为挖掘丝状真菌降解酶及编码基因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简述了PYRs和3-PBA的基本性质、残留现状及危害,综述了降解PYRs和3-PBA的丝状真菌、降解途径及降解酶,并对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筛选和验证方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揭示丝状真菌对PYRs及3-PBA的降解途径和降解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为消减环境及农产品中残留农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3-苯氧基苯甲酸 丝状真菌 降解途径 降解酶 降解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素化纳米抗体检测拟除虫菊酯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译丰 郭城钎 +5 位作者 柳彬 沈玉栋 王弘 陈子键 罗林 徐振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25-1431,共7页
该研究在前期已制备获得的拟除虫菊酯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纳米抗体(Nb)基础上,将其进行生物素化,并利用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进行信号扩增,建立了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高灵敏间接竞争ELISA检测3-PB... 该研究在前期已制备获得的拟除虫菊酯代谢物3-苯氧基苯甲酸(3-PBA)纳米抗体(Nb)基础上,将其进行生物素化,并利用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polyHRP-SA)进行信号扩增,建立了基于生物素-亲和素系统高灵敏间接竞争ELISA检测3-PBA残留的分析方法。对抗原抗体工作浓度、缓冲液条件(pH值、离子浓度、吐温-20浓度)及polyHRP-SA浓度进行优化后,所建方法对3-PBA的半抑制浓度(IC_(50))为1.7 ng/mL,线性范围为0.37~7.4 ng/mL,检出限(LOD)为0.15 ng/mL。将该方法用于人尿样品(高温酸水解后固相萃取净化)和环境水样品(简单过滤)中3-PBA的检测,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0%~127%和78.0%~1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不大于10%。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适用于生物与环境样本中3-PBA的快速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苯氧基苯甲酸(3-PBA) 拟除虫菊酯 纳米抗体(Nb) 生物素化 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二氯苯甲酸的合成新方法 被引量:6
14
作者 林原斌 谭丹 +1 位作者 李丽 葛雅莉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7-59,110,共4页
探索了一条合成抗癫痫药拉莫三嗪(Lamotrig-ine)的关键中间体2,3-二氯苯甲酸的新路线.以邻氯苯胺为原料,与水合三氯乙醛、盐酸羟胺反应先制得邻氯基(N-肟基乙酰)苯胺,用浓硫酸关环生成3-氯靛红.再用过氧化氢氧化,制得2-氨基-3-氯苯甲酸... 探索了一条合成抗癫痫药拉莫三嗪(Lamotrig-ine)的关键中间体2,3-二氯苯甲酸的新路线.以邻氯苯胺为原料,与水合三氯乙醛、盐酸羟胺反应先制得邻氯基(N-肟基乙酰)苯胺,用浓硫酸关环生成3-氯靛红.再用过氧化氢氧化,制得2-氨基-3-氯苯甲酸;然后再经过酯化、重氮化、Sandmeyer氯代和水解,得到了目标产物2,3-二氯苯甲酸,反应总收率为49%.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IR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3-二氯苯甲酸 2-氨基-3-苯甲酸 邻氯苯胺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苯氧基苯亚甲基)-2-羟基苯甲酰腙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理论计算 被引量:2
15
作者 闫华 杨健国 +1 位作者 林彩萍 潘富友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8,92,共6页
The titl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3-benzoxybenzaldehyde with 2-hydroxybenzoylhydrazine in ethanol and characterized by IR,UV,1H NMR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 The title compound was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3-benzoxybenzaldehyde with 2-hydroxybenzoylhydrazine in ethanol and characterized by IR,UV,1H NMR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space group Cc with cell constant,a=0.48217(11) nm,b=3.2212(7) nm,c=1.0992(3) nm,β=101.755(5).,V=1.6714(7) nm3,Z=4,μ=0.090mm-1,DC=1.321 g/cm3,F(000)=696.The crystal measurement showed that the molecule was not coplanar.The crystal structure involving in intermolecular and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was observed,and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s are linked along the c-axis direction to form a chain.The title molecule was calculated by quantum chemistry at the RHF/6-31G level,frontier orbitals electronic densities and charge distribution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晶体结构 2-(3-苯氧基苯亚甲基)-2-羟基苯甲酰腙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用重氮甲烷预处理的2-甲基-3-硝基苯甲酸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科社 南志祥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6-458,共3页
建立了一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 2 甲基 3 硝基苯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用重氮甲烷对 2 甲基 3 硝基苯甲酸进行酯化预处理 ,以CP Sil 43CB石英毛细管柱 (2 5m× 0 32mmi d × 0 2 μm)分离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归一化... 建立了一种采用气相色谱测定 2 甲基 3 硝基苯甲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用重氮甲烷对 2 甲基 3 硝基苯甲酸进行酯化预处理 ,以CP Sil 43CB石英毛细管柱 (2 5m× 0 32mmi d × 0 2 μm)分离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 ,归一化法定量。平均回收率为 99 81 % ,相对标准偏差 (RSD)为 0 0 8% ,最低检出限为 3× 1 0 - 1 1 g。方法简便实用 ,稳定可靠 ,实现了用气相色谱法对这种高沸点、高纯度物质的定量分析 ,可用于该类物质的纯度检验 ,也可用于新产品开发及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法 测定 重氮甲烷 预处理 2-甲基-3-硝基苯甲酸 酯化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_4^(2-)/ZrO_2-2% Nd_2O_3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 被引量:2
17
作者 冯纪南 邓斌 +1 位作者 杨佳 黄海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3-257,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SO2-4/ZrO2-2%Nd2O3催化剂,电镜分析表明,该催化剂颗粒为纳米级。将其用于对羟基苯甲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中,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诸多因素。结果显示,催化合成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的优化工艺条件为:采用过量的正丁醇作共沸带水剂,回流反应时间为3.0h,催化剂用量为对羟基苯甲酸质量的3.5%,正丁醇与对羟基苯甲酸的物质的量比为3.0∶1.0,在此条件下酯化率可达97.5%。产品经熔点测定、元素分析、液相色谱和红外光谱表征为高纯度的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自制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并可多次重复再生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稀土复合固体超强酸 SO4^2- ZrO2-2%Nd2O3 酯化反应 对羟基苯甲酸正丁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的合成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雯 尤启冬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29-32,共4页
2-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为一个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2-三氟甲基苯胺、水合氯醛、盐酸羟胺为原料,合成2-氨基的衍生物,然后在浓硫酸中转化为邻位二羰基衍生物,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用双氧水氧化得到2-氨基... 2-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为一个重要的药物合成中间体,对其合成方法进行了研究.以2-三氟甲基苯胺、水合氯醛、盐酸羟胺为原料,合成2-氨基的衍生物,然后在浓硫酸中转化为邻位二羰基衍生物,最后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用双氧水氧化得到2-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以2-三氟甲基苯胺计,2-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的总收率为53.6%.所得的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所证实.该合成方法操作简便,收率较高,该方法所有合成步骤均为水相反应,易于工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氨基-3-三氟甲基苯甲酸 合成 水合氯醛 药物合成中间体 红外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羟基苯甲酸-4-β-D-2’,3’,4’,6’-四乙酰葡萄糖甙-1-D-2’,3’,4’,6’-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雯 刘宏民 肖志昂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10-12,共3页
端粒酶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耙标 ,对端粒酶有强抑制活性的对羟基苯甲酸 4 β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甙 1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通过采用丙酮法和相转移催化进行比较 ,可知... 端粒酶被认为是恶性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新耙标 ,对端粒酶有强抑制活性的对羟基苯甲酸 4 β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甙 1 D 2’ ,3’ ,4’ ,6’ 四乙酰葡萄糖酯的合成进行了研究 .通过采用丙酮法和相转移催化进行比较 ,可知相转移催化法收率更高 ,以葡萄糖计总收率可达到 2 1% .所得的产物结构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所证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4-β-D-2' 3 4' 6’-四乙酰葡萄糖甙-1-D-2' 3 4' 6’-四乙酰葡萄糖酯 端粒酶抑制活性 合成 抗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3-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酸与Cd(Ⅱ)的配位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性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亚男 张鹏 +1 位作者 殷海菊 成晶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101-105,137,共6页
以合成具有荧光性能的配合物为目的,选用了三羧酸类有机配体3-(3-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酸(H3cppa),与过渡金属Cd(Ⅱ)在水热145℃的条件下合成新颖结构的配合物[Cd(Hcppa)(H_2O)_2(CH_3OH)]_n.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TGA、FTIR、PXR... 以合成具有荧光性能的配合物为目的,选用了三羧酸类有机配体3-(3-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酸(H3cppa),与过渡金属Cd(Ⅱ)在水热145℃的条件下合成新颖结构的配合物[Cd(Hcppa)(H_2O)_2(CH_3OH)]_n.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仪、TGA、FTIR、PXRD、荧光等对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分析表明:配位聚合物为一维链状结构,通过分子间弱作用力形成了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3-羧基-苯氧基)邻苯二甲酸 配合物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