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布鲁氏菌感染中的变化特点研究
1
作者 殷郑伟 朱玥洁 +4 位作者 史娟 何月月 丁剑冰 王泉 张峰波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5-660,共6页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 目的:探究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其相关因子在布鲁氏菌急慢性感染中的变化特点和相关性,明确ILC2在布鲁氏菌病慢性化中的免疫作用。方法:将43例急性布鲁氏菌病患者和45例慢性布鲁氏菌病患者与49例健康对照进行比较。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ILC2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PBMC中GATA3 mRNA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33、ST2、IL-4和IL-13等细胞因子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AST水平。结果:慢性布病组ILC2水平、PBMC中GATA3 mRNA水平、血清IL-33、IL-4和IL-13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急性布病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ILC2水平与GATA3 mRNA、IL-33、IL-4和IL-13水平均呈正相关,与ST2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表明ILC2、GATA3、IL-33和ST2等指标均对布病患者严重程度有较好的预测能力(AUC>0.7)。结论:ILC2及其相关因子水平升高与布鲁氏菌病慢性化密切相关,可能在布鲁氏菌感染致病过程中起重要免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2固有淋巴细胞 GATA3 IL-33 IL-4 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通过IL-9对Treg及CD8^(+)T细胞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蕊雪 曾雪娇 曲建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3-679,共7页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目的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及白细胞介素9(IL-9)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了解ILC2通过IL-9对调节性T细胞(Treg)、CD8^(+)T细胞及CLL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45例初诊CLL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ILC2、Treg水平,检测其中28例患者及15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8^(+)T细胞内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ELISA检测血清中IL-9水平。免疫磁珠分选患者与健康对照者ILC2细胞后分别培养,ELISA测两组培养上清中IL-9水平。磁珠分选CLL患者ILC2与健康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加入人慢性B细胞白血病(MEC-1)细胞共培养,其中一组加入IL-9抗体,另一组不加。培养72 h后流式细胞术分别测两组Treg比例、Treg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IGIT)、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CD8^(+)T细胞内颗粒酶B、穿孔素;ELISA检测培养上清的IL-9水平;AnnexinⅤ-PI法测MEC-1细胞凋亡。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LL组ILC2、Treg、IL-9水平增加明显;CLL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的颗粒酶B及穿孔素水平呈正相关;分选ILC2培养后CLL组培养上清IL-9水平较正常对照组上升。细胞实验中,加入IL-9抗体组Treg上PD-1、TIGIT水平明显下降,CD8^(+)T细胞内颗粒酶B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9抗体组培养上清ELISA结果提示IL-9水平明显下降。加入IL-9抗体组MEC-1细胞早期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在CLL中,ILC2通过IL-9对CD8^(+)T细胞及Treg均有影响,可减弱CD8^(+)T细胞抗肿瘤作用,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作用,在CLL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固有淋巴细胞(ilc2)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细胞介素9(IL-9) 调节性T细胞(Treg)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病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增强参与代谢综合征多组分聚集状态形成 被引量:7
3
作者 路萍 徐芸芸 +1 位作者 苏兆亮 许化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20-825,共6页
目的探讨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多组分聚集状态的关系。方法募集维持性血透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的DN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30例。Ficoll-泛影葡胺密... 目的探讨终末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多组分聚集状态的关系。方法募集维持性血透治疗超过3个月病情稳定的DN患者30例、单纯2型糖尿病(T2D)患者30例和健康对照30例。Ficoll-泛影葡胺密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C2相关的视黄酸受体相关孤核受体α(RORα)、白细胞介素17受体B(IL17RB)、IL-33受体T1/ST2、IL-5、IL-13的mRNA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ILC2的百分比;ELISA检测血浆IL-5、IL-13水平;计算3组受试对象MS发生率、组分个数;Pearson法分析各组分与ILC2相关因子的相关性。结果单纯T2D和DN患者的腰围、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及MS组分数均升高,MS发生率分别为46.67%和86.67%。DN患者ILC2的比例增加,ILC2相关转录因子RORα及膜受体T1/ST2的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与IL-5和IL-1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此外,DN患者PBMC的IL-13 mRNA水平与收缩压、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ILC2膜受体T1/ST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也呈正相关。结论维持性血透治疗的DN患者比单纯T2D患者存在更明显的MS多组分聚集现象,ILC2活性增强可能通过对血压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参与糖尿病肾病患者MS状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淋巴细胞(ilc2)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代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介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促进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4
作者 王晓强 胡国华 +3 位作者 沈暘 柯霞 康厚墉 洪苏玲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18-1124,共7页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 目的观察瘦素(leptin)对肥胖成人变应性鼻炎(AR)患者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化的作用并探讨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选取70例AR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肥胖AR组和非肥胖AR组,匹配同时期年龄、性别无差异的健康对照组30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C2的比率,实时定量PCR检测瘦素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清瘦素含量。分析瘦素与ILC2的相关性,再观察重组瘦素干预前后AR组PBMC中ILC2比率及相关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R组的瘦素及ILC2的表达均显著增高,且肥胖AR组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肥胖AR组;在肥胖AR组的瘦素与ILC2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重组瘦素干预后,肥胖AR组的ILC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肥胖成人AR的发病与其高表达的瘦素相关,瘦素介导下的ILC2活化促进其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肥胖 2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在过敏性呼吸道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罗超 刘绍波 +1 位作者 任全伟 彭顺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52-557,共6页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作为2型辅助T(Th2)细胞的“镜像细胞”,其总细胞数量虽远不如机体内的CD4^(+)Th2细胞数量庞大,但活化后的ILC2具有比CD4^(+)Th2细胞更强大的生物学活性,能迅速增强Th2细胞炎性反应,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 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作为2型辅助T(Th2)细胞的“镜像细胞”,其总细胞数量虽远不如机体内的CD4^(+)Th2细胞数量庞大,但活化后的ILC2具有比CD4^(+)Th2细胞更强大的生物学活性,能迅速增强Th2细胞炎性反应,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激活ILC2的相关递质包括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33(IL-33)、IL-25、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IL-4、IL-9;脂质递质(前列腺素、白三烯)、其他激活递质: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补体C3a、神经肽受体、血管活性肠肽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活化的ILC2产生大量的IL-4、IL-5、IL-9、IL-13及双调蛋白等炎性递质,诱发气道高反应、黏液分泌和气道重塑等呼吸道过敏反应。因此,通过靶向上游及下游信号抑制ILC2活化可能是治疗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尤其是类固醇依赖性哮喘的潜在途径。我们总结了ILC2的免疫生物学、过敏性炎症反应中ILC2的启动、ILC2与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关系、靶向ILC2的生物制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固有淋巴细胞(ilc2) 哮喘 过敏性鼻炎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RP抑制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 被引量:1
6
作者 卓荷荻 祁雪萍 +4 位作者 徐诺文 王艳杰 安云芳 薛金梅 赵长青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94-1099,共6页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 目的 探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调控作用。方法 提取正常健康人、 AR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给予CGRP、白细胞介素33(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ILC2的比例。分选ILC2后分别给予CGRP、 IL-33、 CGRP联合IL-33刺激3 d,以空白刺激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LC2中IL-5、 IL-13阳性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ILC2上清液IL-5、 IL-13水平。结果 AR患者外周血中ILC2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将PBMC培养后,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后PBMC中IL-5+ILC2、 IL-13+ILC2进一步降低。将ILC2分选后进行培养,经IL-33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上升,加入IL-33联合CGRP刺激后,IL-5+ILC2、 IL-13+ILC2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ILC2、 IL-13+ILC2水平进一步降低。经IL-33联合CGRP共同刺激相较于经IL-33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明显降低,经CGRP单一刺激,IL-5、 IL-13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CGRP可以抑制AR中外周血ILC2的增殖、活化,在AR中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AR)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2固有淋巴细胞(ilc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小鼠肺组织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IL-17和IL-22分泌增加 被引量:7
7
作者 蔡佳玉 卢红艳 +4 位作者 苏兆亮 王秋霞 宓兰兰 徐苏晴 薛正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65-870,共6页
目的探讨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4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将孕19 d提前剖出的C57BL/6小鼠暴露于850 mL/L O2中复制BPD模型。在小鼠生后1、3、7、14 d... 目的探讨3型固有淋巴细胞(ILC3)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小鼠肺组织中的动态变化。方法40只新生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气组和高氧组,每组20只。将孕19 d提前剖出的C57BL/6小鼠暴露于850 mL/L O2中复制BPD模型。在小鼠生后1、3、7、14 d,每组各处死5只小鼠,取新鲜肺组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C3下游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IL-2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蛋白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ILC3在肺组织淋巴细胞中所占比例,IL-17^+ILC3、IL-22^+ILC3比例。结果小鼠肺组织ILC3占淋巴细胞比例在出生后7 d达到最高。与空气组相比,同时间点高氧组小鼠肺组织ILC3比例明显增加,IL-17和IL-22含量明显增加、GM-CSF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同时间点空气组相比,高氧组IL-17^+ILC3及IL-22^+ILC3比例明显增加。结论ILC3分泌IL-17及IL-22与BPD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 3固有淋巴细胞(ilc3) 细胞介素17(IL-17) IL-22 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瑶 袁星星 +1 位作者 田春燕 李竹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16期1201-1206,1212,共7页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数量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喘颗粒或IL⁃33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分别通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 目的:观察平喘颗粒对哮喘小鼠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数量和巨噬细胞M2型极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小鼠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平喘颗粒或IL⁃33中和抗体进行干预,分别通过HE、PAS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分别以ELISA和qRT⁃PCR法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肺组织中Ⅱ型固有淋巴细胞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PAS评分和胶原染色面积明显增加,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明显增加,肺组织中ILC2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平喘颗粒能够降低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PAS评分和胶原染色面积,下调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中IL⁃4、IL⁃5、IL⁃13和IL⁃33的表达,降低肺组织中ILC2和M2型巨噬细胞的数量、ST⁃2、FIZZ1和Arg⁃1蛋白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喘颗粒通过抑制ILC2介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改善哮喘气道重塑,达到治疗哮喘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喘颗粒 支气管哮喘 固有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M2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小鼠肺脏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的分离与培养
9
作者 朱少轩 卢红艳 +3 位作者 朱玥 江君生 金杰 张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新生小鼠肺脏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富集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法分离ILC2,流式细胞术鉴定ILC2纯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IL-13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ILC... 目的探讨并建立新生小鼠肺脏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分离和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富集结合流式细胞分选法分离ILC2,流式细胞术鉴定ILC2纯度;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5(IL-5)、IL-13表达水平;CCK-8法检测ILC2的细胞活力。结果经分离的ILC2细胞纯度可达到95%以上,ILC2呈圆形或椭圆形,悬浮于细胞培养液中。给予IL-2、IL-7联合IL-33刺激后,ILC2产生的IL-5、IL-13含量明显增加且所得的ILC2具有明显的增殖能力。结论建立了一种快速、高效的分离和培养新生小鼠肺脏ILC2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小鼠 肺脏 2固有淋巴细胞(ilc2) 分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病肠道和肺炎性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ILC2)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倩 谭希 +1 位作者 胡婷婷 姜敏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9-603,共5页
目的 探讨慢阻塞性肺病(COPD)肠道炎性2型固有淋巴细胞(iILC2)与肺部ILC2及其相关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熏烟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OPD组。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肺、肠组织的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天然ILC2细胞... 目的 探讨慢阻塞性肺病(COPD)肠道炎性2型固有淋巴细胞(iILC2)与肺部ILC2及其相关炎症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熏烟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COPD组。采用HE染色检测小鼠肺、肠组织的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天然ILC2细胞(nILC2)和iILC2细胞数量。使用Wright-Giemsa染色检测正常组和COPD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细胞数量,ELISA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13(IL-13)和IL-4的含量。结果 COPD小鼠肺、肠组织上皮细胞增生,部分萎缩或缺失,伴随炎细胞浸润,病理评分增加,BALF中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显著增加。COPD小鼠肺组织iILC2数量、肠组织nILC2和iILC2数量显著增加,BALF中IL-13和IL-4含量显著升高。结论 COPD肺部iILC2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增加可能与肠道iILC2细胞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固有淋巴细胞(ilc2) 炎性ilc2细胞(iilc2) 天然ilc2细胞(nilc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抑制2型固有淋巴细胞作用的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龙海旺 童静 +4 位作者 周磊 陈渝 柯霞 沈暘 王晓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5-1301,共7页
目的:针对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与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20例和药物联合脱敏治疗组20例,并以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局部鼻腔灌洗液中... 目的:针对舌下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与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的相关性予以探究。方法:选取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20例和药物联合脱敏治疗组20例,并以15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及局部鼻腔灌洗液中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TSLP、IL-25)的表达,同时检测外周血中ILC2s及其效应因子(IL-13、IL-5、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的水平。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DAMPs、ILC2s及其效应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的所有研究指标水平在治疗3个月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年后,联合治疗组中除DAMPs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脱敏疗法能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过度活跃的ILC2s免疫应答,降低炎症反应,达到缓解和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下脱敏疗法 变应性鼻炎 2固有淋巴细胞 IL-13 IL-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通过分泌IL-13减缓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发病进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鑫 吴刚 +5 位作者 金向楠 苗小青 王亚媛 刘畅 马思扬 沈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5-820,共6页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收集外周血标本。全自动血沉器检测血沉(ESR)、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检测... 目的研究Ⅱ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变化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RA患者进行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并收集外周血标本。全自动血沉器检测血沉(ESR)、免疫透射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化学发光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流式细胞术检测RA患者ILC2比例,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ILC2与上述疾病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将RA患者分为低疾病活动度(DAS28<3.2)和高疾病活动度(DAS28≥3.2)两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介素13(IL-13)在RA患者ILC2的表达,并比较IL-13不同疾病活动度RA患者表达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相比,RA患者外周血ILC2比例显著升高,ILC2绝对数增加,且与ESR、CRP、DAS28呈负相关。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ILC2分泌的IL-13显著低于低疾病活动度患者。结论ILC2通过分泌IL-13抑制RA患者疾病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固有淋巴细胞(ilc2) 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 细胞介素13(IL-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主导的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祥慈 张洪瑜 +2 位作者 徐智斌 方淑斌 付清玲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2-850,共9页
【目的】应用野生型C57BL/6小鼠和T/B细胞缺陷的Rag1-/-小鼠建立以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为主导的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模型。【方法】分别将雌性C57BL/6小鼠和Rag1-/-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别于第1、3、5天经气道滴注给... 【目的】应用野生型C57BL/6小鼠和T/B细胞缺陷的Rag1-/-小鼠建立以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为主导的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模型。【方法】分别将雌性C57BL/6小鼠和Rag1-/-小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并分别于第1、3、5天经气道滴注给予20μL ddH2O或含1μg IL-33的ddH2O。第6天处死小鼠后收集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通过病理染色及流式检测炎症细胞浸润,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细胞因子水平及应用流式检测ILC2水平。【结果】C57BL/6和Rag1-/-模型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均表现出显著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肺部炎症(P<0.05)和气道杯状细胞化生(P<0.05)。支气管灌洗液中嗜酸性粒细胞(P<0.05)和嗜中性粒细胞(P<0.05)的数量,以及Th2型细胞因子IL-5(P<0.05)和IL-13(P<0.05)的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此外,肺组织中ILC2的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地在C57BL/6小鼠和Rag1-/-小鼠中建立了以ILC2为主导的小鼠呼吸道变应性炎症模型,为研究ILC2在哮喘及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固有淋巴细胞 呼吸道变应性炎症 白介素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C2和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14
作者 王碧辉 朱玥洁 +3 位作者 张玉莲 吴雨峰 丁剑冰 陈志芳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8-887,共10页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 目的:研究2型固有淋巴样细胞(ILC2)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宫颈癌(CC)中的表达,并基于其构建CC发病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集2022年5月至202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切除的40例CC组织及100例外周血作为CC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子宫肌瘤经CC筛查为阴性的宫颈组织和100例正常健康个体外周血作为对照组。用多重免疫荧光技术(mIF)及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两组组织中ILC2和MDSC细胞浸润及其相关细胞因IL-13和iNOS的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和ELISA技术分别检测两组外周血中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的表达差异;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其相关性;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来确定ILC2和MDSC及IL-13和iNOS是否为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再利用R软件建立免疫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值)、Hosmer-Lemeshow检验、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和临床影响曲线来分别评估模型。结果:CC组中ILC2及MDSC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3和iNOS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其均呈正相关(均P<0.05);经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C2、MDSC及IL-13、iNOS均是CC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这些危险因素的CC发病列线图,经过验证提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结论:ILC2和MDSC及其相关的细胞因子IL-13和iNOS在CC组织及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基于这些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一定的实用性,为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2固有淋巴细胞 髓源性抑制细胞 细胞介素13 诱导一氧化氮合酶 列线图模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5与屋尘螨协同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15
作者 徐丽娜 何小双 刘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49-655,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方法40只4~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WT+shRNA NT组,WT+HDM组,IL-25 shRNA+IL-25组和IL-25 shRNA+IL-25+HDM组。对应于各分组,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屋尘螨和(或)I...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过敏反应中的核心作用。方法40只4~5周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WT+shRNA NT组,WT+HDM组,IL-25 shRNA+IL-25组和IL-25 shRNA+IL-25+HDM组。对应于各分组,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屋尘螨和(或)IL-25处理小鼠。采用HE染色和PAS染色进行肺组织染色和病理学分析。采用ELISA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肺组织浸润辅助性T细胞2(Th2)、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采用鼻内滴注法,使用FITC-标记的DQ-卵清蛋白(DQ-OVA)处理小鼠,测定其肺内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抗原呈递能力。结果HE染色和PAS染色结果显示,与WT+shRNA NT组相比,IL-25 shRNA+IL-25+HDM组小鼠肺部存在大量黏液,肺血管、肺泡导管及全肺泡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气道上皮下增厚;IL-25 shRNA+IL-25组小鼠肺部仅有少量黏液,肺血管、肺泡导管及全肺泡均可见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炎症性气道上皮下增厚;而WT+HDM组则无明显差异。与WT+shRNA NT组相比,IL-25 shRNA+IL-25+HDM组小鼠BALF中IL-25、IL-4、IL-5、IL-13、IL-33、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明显升高;肺内浸润的Th2、ILC2和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明显升高;小鼠肺部浸润的嗜酸性粒细胞内FITC-标记的DQ-OVA荧光水平明显升高(P<0.05);IL-25 shRNA+IL-25组上述指标也显示升高,但幅度有限(P<0.05);而WT+HDM组则无明显差异。结论IL-25在嗜酸性粒细胞哮喘的致敏过程和嗜酸性粒细胞抗原呈递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哮喘 IL-25 TH2 ilc2 过敏 2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2型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相关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谭守勇 袁园 +2 位作者 邝浩斌 龚芳 汪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并发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PTB)患者继发肺部感染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首次在广州市胸科医院结核科住院治疗的951例T2DM并发初治菌阳PTB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糖尿病史、糖化血红蛋白A1c(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1c,HbA1c)、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抗感染治疗效果。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治疗时是否继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根据入院检查时,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0.8×10^(9)/L与否,分为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组和低下组。分析NLR与研究对象继发肺部感染的相关性。结果研究对象中继发肺部感染者有524例,占55.10%;感染组病灶范围以5~6个肺野为主(60.5%,317/52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41.0%,175/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87,P=0.000)。感染组NLR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为6.79(5.10,9.70),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中位数(四分位数)为3.01(2.27,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545.00,P=0.000)。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NLR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12.09(8.67,16.05)和4.26(3.71,6.39)]均高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者[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5.90(4.71,7.55)和2.97(2.25,3.80)];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6.42(5.01,9.07)×10^(9)/L和3.13(1.88,3.51)×10^(9)/L]均低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正常者[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7.90(6.72,9.27)×10^(9)/L和4.57(3.70,5.40)×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964.00、1695.50、18697.00、1257.00,P值均为0.000)。结论T2DM并发PTB继发肺部感染患者NLR水平明显升高,且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容易继发肺部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糖尿病 2 感染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固有淋巴细胞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北星 朱文文 +2 位作者 王佳 赵娜 刘炜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1-6,共6页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困扰全球3亿、我国3000万人口。哮喘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发现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具有堪比CD4+Th2细胞的强大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是... 哮喘是世界公认的医学难题,困扰全球3亿、我国3000万人口。哮喘发病机制多样且复杂。近年来,固有免疫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及地位受到广泛关注。2010年发现的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具有堪比CD4+Th2细胞的强大的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能力,是引起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关键固有免疫细胞。围绕ILC2s的来源、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2固有淋巴细胞 活化调控因子 TH2细胞因子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田伊茗 陆强 +5 位作者 尹福在 李涛 顾洪媛 王蕊 刘俊茹 王锐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1-1064,共4页
目的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 目的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的研究较少,文中旨在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按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KD)分为2组:DKD组(n=49,合并DKD者)、非DKD组(n=72,未合并DKD者)。另根据UACR水平将121例患者分为尿检正常者(n=72,男性UACR<2.5 mg/mmol,女性UACR<3.5 mg/mmol)、微量白蛋白尿者(n=33,男性2.5 mg/mmol≤UACR<30 mg/mmol,女性3.5 mg/mmol≤UACR<30 mg/mmol)、大量白蛋白尿者(n=16,UACR≥30mg/mmol)。收集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A1c、25(OH)维生素D,以及空腹及餐后2 h的血糖、胰岛素、C肽等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并对DKD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KD组患者NLR高于非DKD组[(2.14±1.06)vs(1.76±0.76),P=0.025]。NLR与UACR相关(r=0.273,P=0.003)。正常白蛋白尿者、微量白蛋白尿者、大量白蛋白尿者NL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OR=1.829,95%CI:1.051~3.183)、糖尿病病程(OR=1.142,95%CI:1.062~1.229)、脂蛋白a(OR=1.026,95%CI:1.001~1.051)均为DKD的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以UACR作为DKD的诊断标准,与NLR存在相关性,但不具有平行关系。同时2型糖尿病合并DKD患者应重视NLR这一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2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2号方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脾虚湿盛证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表达影响 被引量:32
19
作者 李鹏英 丰靓 刘红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609-2613,共5页
目的:中药2号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维A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2号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 目的:中药2号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维A胶囊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2号联合健脾解毒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皮损改善情况、生活质量评价、瘙痒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4/CD+8及Treg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Th17、Th17/Treg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IL-6、IL-17、IL-23及VEGF的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纤维蛋白原的降低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PASI、VAS及DLQI的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PASI、VAS及DL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2号联合健脾解毒汤可以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2 健脾解毒汤 寻常银屑病 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熊兆 龚耀先 +3 位作者 姚树桥 王丽 王湘 吴萍陵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 :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5 9例 2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 ,对照组 (3 2例 )仅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 ,实验组(2 7例 )加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两组在治疗... 目的 :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 :5 9例 2型糖尿病 (NIDDM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和实验两组 ,对照组 (3 2例 )仅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 ,实验组(2 7例 )加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 ,两组在治疗前作状态 特质焦虑评定 ,治疗 1个月后再次评定状态焦虑 ;所有入组者在治疗前、治疗 1个月时分别测定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状态焦虑明显下降 ,对照组下降不明显 ;治疗后CD3 +比例的变化程度与治疗后的状态焦虑呈负相关 ,CD4+、CD4+ /CD8+比例的变化程度与特质焦虑呈正相关 ;状态焦虑的下降程度与放松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减轻焦虑情绪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T淋巴细胞亚群 放松训练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