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Cr18Ni9Ti不锈钢管道对接水平固定组合焊接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兵兵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8-30,共3页
对1Cr18Ni9Ti不锈钢焊接性进行了分析。针对管道焊接的特点,制定了手工钨极氩弧焊打底,焊条电弧焊填充、盖面的组合焊接工艺并应用于压力管道焊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1cr18ni9ti不锈钢 钨极氩弧焊 焊条电弧焊 水平固定 组合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管滞后回弹的黏弹塑性建模和有限元模拟 被引量:8
2
作者 刘贺 鄂大辛 《精密成形工程》 2015年第6期65-69,共5页
目的研究1Cr18Ni9Ti不锈钢管在单轴拉伸和回转牵引弯曲卸载后的滞后回弹现象,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滞后回弹结果的预测。方法通过系列单轴拉伸和应力松弛试验得到1Cr18Ni9Ti不锈钢管黏弹塑性材料参数,采用双耗散黏弹塑性材料模型在有限元A... 目的研究1Cr18Ni9Ti不锈钢管在单轴拉伸和回转牵引弯曲卸载后的滞后回弹现象,利用有限元软件进行滞后回弹结果的预测。方法通过系列单轴拉伸和应力松弛试验得到1Cr18Ni9Ti不锈钢管黏弹塑性材料参数,采用双耗散黏弹塑性材料模型在有限元ABAQUS软件进行拉伸和回转弯曲卸载后滞后回弹的模拟预测,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利用该黏弹塑性材料模型预测得到的滞后回弹变化趋势与试验值吻合较好,数值上接近试验值。结论基于双耗散黏弹塑性材料模型进行滞后回弹的建模,在瞬时回弹后,弹塑性组合单元和黏弹性组合单元中存在相反的残余应力,从而驱动材料持续发生黏弹性变形,可能是产生滞后回弹的原因。有限元分析中考虑了加载过程中的黏性响应,其预测结果更加接近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 滞后回弹 双耗散黏弹塑性模型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摆动激光焊接接头成形性能研究
3
作者 李双吉 毛冬远 +4 位作者 何增水 卢冰 刘军 王毅龙 刘宏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5,64,共6页
采用不同摆动频率和摆动幅度开展1Cr18Ni9Ti不锈钢的摆动激光焊接试验,研究了不同摆动激光工艺参数对焊缝气孔率和宏观形貌,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摆动频率相比,增加摆动幅度可有效降低焊缝气孔率,在100 Hz频率... 采用不同摆动频率和摆动幅度开展1Cr18Ni9Ti不锈钢的摆动激光焊接试验,研究了不同摆动激光工艺参数对焊缝气孔率和宏观形貌,接头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摆动频率相比,增加摆动幅度可有效降低焊缝气孔率,在100 Hz频率、1.5 mm幅度时,气孔率降至0.19%。随着摆动频率的增加,钉头宽度先下降后变化不大,随着摆动幅度的增加,钉杆宽度逐渐增加而熔深减小。不同摆动频率和幅度下焊缝微观组织差别不大,主要由骨架状和板条状铁素体以及奥氏体组成。上部焊缝边缘比焊缝中心有更多的板条状铁素体,而下部焊缝过渡区比上部焊缝边缘有更为细小的组织形态。焊缝与母材的整体硬度差异不大,且不同摆动参数下焊缝平均硬度也未发现明显变化。接头拉伸主要断裂在母材位置,其断口的宏观颈缩现象和微观韧窝特征均表明拉伸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塑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动激光焊接 1cr18ni9ti不锈钢 气孔率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1Cr18Ni9不锈钢低周疲劳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梅婷 杨英 +5 位作者 邹斌 郁红敏 邹同飞 胡正纬 蒋运庆 张宏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8-159,共12页
目的探究热处理前后1Cr18Ni9不锈钢材料的低周疲劳力学响应是否存在变化,以及相应的微观组织结构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探究微观组织结构演化对宏观疲劳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同样加载条件和加载环境下,分别对不经热处理(即母材试样)和经... 目的探究热处理前后1Cr18Ni9不锈钢材料的低周疲劳力学响应是否存在变化,以及相应的微观组织结构是否存在差异,并且探究微观组织结构演化对宏观疲劳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在同样加载条件和加载环境下,分别对不经热处理(即母材试样)和经过热处理的试样进行了由应变控制的室温低周疲劳测试,分别获取了各组试样的力学行为特征。针对2组试样分别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尺度的微结构表征,包括母材试样和热处理试样的疲劳断口截面形貌、初始态和变形态晶粒结构表征以及变形态位错形貌分析等。结果室温低周疲劳测试结果表明,热处理后的试样表现出比母材试样更加优异的抗疲劳性能,主要体现为更好的材料强度、优异的材料韧性以及更高的疲劳寿命。微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促进了材料内部退火孪晶的生长,并降低了初始位错密度;热处理加工使合金整体的塑性变形行为更加协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疲劳变形过程中局部区域微裂纹的萌生,从而有利于延长材料的疲劳寿命;热处理后,在变形过程中可以形成更加密集且广泛分布的位错胞状结构,与变形微孪晶之间相互作用,有效阻碍了后续位错的运动,从而提高了合金的塑性应变能力;热处理后试样产生马氏体相变的门槛值降低,促进了奥氏体基体向马氏体板条的转变,马氏体板条的体积分数约占20%,从而提高了合金抗疲劳破坏的能力。结论1Cr18Ni9不锈钢材料在经过热处理后,其抗低周疲劳破坏能力得到提升,合金中相应的微观组织结构在热处理后发生变化,引起了马氏体相变,微观组织结构的演化特征解释了力学性能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不锈钢 热处理 低周疲劳 微观结构演化 马氏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在滑移区的微动磨损行为 被引量:14
5
作者 徐向阳 徐滨士 +2 位作者 刘文今 刘世参 周美玲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448,共5页
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滑移区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了其摩擦系数、磨损体积损失以及磨损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其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的微动磨损分为开始、过渡和稳定3个阶段.开始阶段以粘着磨损为主,稳定阶段以... 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滑移区的微动磨损行为,分析了其摩擦系数、磨损体积损失以及磨损表面和截面形貌,探讨了其微动磨损机理.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的微动磨损分为开始、过渡和稳定3个阶段.开始阶段以粘着磨损为主,稳定阶段以表层破碎剥落为主.1Cr18Ni9Ti不锈钢磨屑的形成机制取决于表层形成摩擦学白层和加工硬化的速率同亚表层疲劳裂纹扩展速率的竞争,重载条件下,前者占据主导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区 1cr18ni9ti不锈钢 微动磨损 磨损机理 摩擦学白层 加工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式剪切冷却制备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材料 被引量:11
6
作者 管仁国 李罡 +1 位作者 李俊鹏 温景林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67-870,共4页
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倾斜式剪切冷却技术制备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合金进行了研究.倾斜式剪切冷却技术使熔融1Cr18Ni9Ti不锈钢合金在剪切冷却作用下形成组织优良的半固态材料;在冷却板的冷却作用与重力的剪切作用下1Cr18Ni9Ti不锈钢... 利用自制的实验装置对倾斜式剪切冷却技术制备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合金进行了研究.倾斜式剪切冷却技术使熔融1Cr18Ni9Ti不锈钢合金在剪切冷却作用下形成组织优良的半固态材料;在冷却板的冷却作用与重力的剪切作用下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合金逐渐由树枝晶演化为细小的球形晶;倾角、冷却板长度、冷却板表面性质对合金组织具有重要影响;在倾角为45°,冷却板长度为650mm,冷却板采用紫铜材质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细小球形的1Cr18Ni9Ti不锈钢半固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式剪切冷却 半固态 1cr18ni9ti不锈钢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的非比例循环强化性能 被引量:14
7
作者 陈旭 田涛 安柯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8-705,共8页
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各种比例和非比例循环本构实验,其中包括国路径、正方 形、正菱形、蝶形、三角形和两种十字形应变路径.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 在相同的等效应变幅值下,材料的附加强化与路径密切... 对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各种比例和非比例循环本构实验,其中包括国路径、正方 形、正菱形、蝶形、三角形和两种十字形应变路径.表明其具有明显的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 在相同的等效应变幅值下,材料的附加强化与路径密切相关.对于圆路径;其附加强化度最大 可达60%.通过对不同应变历史的实验研究表明,先前小的非比例度的加载历史对后继大的非 比例度路径的强化没有影响;而先前大非比例度的加载路径对后继小非比例度路径的循环强化 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比例循环载荷 循环塑性 附加强化 1cr18ni9ti不锈钢 循环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喷丸0Cr18Ni9Ti不锈钢自纳米化机理 被引量:15
8
作者 韩靖 盛光敏 胡国雄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4-649,共6页
为在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端面制备出纳米晶,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不锈钢棒材的端面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对喷丸端塑性变形层不同深度的组织进行表征,并对0Cr18Ni9Ti不锈... 为在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端面制备出纳米晶,采用高能喷丸(HESP)对不锈钢棒材的端面进行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对喷丸端塑性变形层不同深度的组织进行表征,并对0Cr18Ni9Ti不锈钢在高能喷丸过程中的晶粒细化机理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在喷丸端大约70μm深度内形成纳米组织,其中喷丸表面的晶粒尺寸达到52nm左右。晶粒细化机理为:在小应变作用下主要是孪生变形把粗大晶粒细化成孪晶薄片,在大应变作用下,孪晶交叉把孪晶片细化成纳米晶粒,同时在孪晶交叉处产生应变诱导马氏体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喷丸 0cr18ni9ti不锈钢 孪生变形 纳米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及力学性能 被引量:8
9
作者 马志伟 王敏 +1 位作者 拓川 赵坤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7-91,共5页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 借助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镜对1Cr18Ni9Ti不锈钢在超音速微粒轰击(SFPB)形变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晶组织演化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FPB处理,1Cr18Ni9Ti钢表面获得了纳米组织,晶粒尺寸随着距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直至与基体粗晶相同;经SFPB处理30min后,表面晶粒尺寸趋于稳定,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16nm的随机取向的等轴状纳米晶。随着SFPB时间的增加,显微硬度显著增大,而试样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后降,延伸率降低;表面纳米化后拉伸试样断口为韧窝-微孔聚集型断裂,韧窝形成微孔,微孔相连而产生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 超音速微粒轰击 (SFPB) 表面纳米化 力学性能 断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摩擦条件下Si_3N_4基和Ti(CN)基陶瓷对1Cr18Ni9Ti不锈钢的磨损机理 被引量:7
10
作者 庄大明 刘家浚 +2 位作者 朱宝亮 罗振壁 苗赫濯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93-201,共9页
研究了Si3N4基陶瓷和Ti(CN)基陶瓷分别与1Cr18Ni9Ti不锈钢在干摩擦条件下对摩时的磨损行为,并且通过销-盘磨损试验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等,提出了这2种陶瓷的磨损机理:Si3N4基陶瓷主要是在磨损表面发生偶... 研究了Si3N4基陶瓷和Ti(CN)基陶瓷分别与1Cr18Ni9Ti不锈钢在干摩擦条件下对摩时的磨损行为,并且通过销-盘磨损试验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等,提出了这2种陶瓷的磨损机理:Si3N4基陶瓷主要是在磨损表面发生偶件材料1Cr18Ni9Ti粘着层的粘着与剥落,同时陶瓷中的Si向粘着层发生扩散转移,并在粘着层表面下20~30μm深度范围内产生裂纹和断裂而导致磨损;Ti(CN)基陶瓷在发生粘着层的粘着与剥落的同时,还由于摩擦温度很高引起陶瓷表面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不锈钢 干摩擦 磨损机理 1cr18ni9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18Ni9Ti不锈钢表面纳米化层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5
11
作者 韩靖 盛光敏 +2 位作者 胡国雄 周小玲 颜婧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64-68,共5页
采用高能喷丸对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端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塑性变形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距表面70μm左右的范围内形成了100 nm以下的等轴纳米... 采用高能喷丸对0Cr18Ni9Ti不锈钢棒材端面进行了表面自纳米化处理;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计对塑性变形层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距表面70μm左右的范围内形成了100 nm以下的等轴纳米晶;从基体到喷丸表面,变形层的显微组织依次为单相奥氏体、奥氏体和马氏体两相共存、单相马氏体;晶粒细化显著提高了塑性变形层的显微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喷丸 0cr18ni9ti不锈钢 纳米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多轴棘轮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田涛 陈旭 安柯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对 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多轴棘轮效应及典型的非比例循环试验研究 ,表明1Cr18Ni9Ti钢是循环强化材料并表现出明显的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在多轴棘轮试验中 ,应变幅值、轴向载荷大小及方向对材料强化性能、轴向应变、棘轮应变率有着... 对 1Cr18Ni9Ti不锈钢进行了多轴棘轮效应及典型的非比例循环试验研究 ,表明1Cr18Ni9Ti钢是循环强化材料并表现出明显的非比例循环附加强化。在多轴棘轮试验中 ,应变幅值、轴向载荷大小及方向对材料强化性能、轴向应变、棘轮应变率有着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轮效应 循环强化 1cr18ni9ti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监测1Cr18Ni9Ti不锈钢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早期点蚀行为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梅丰 杜楠 +2 位作者 李晓刚 赵晴 刘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9-31,38,共4页
利用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实时、原位监测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3.5%氯化钠溶液阳极极化过程中的表面动态变化;用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阳极极化后试样表面腐蚀点进行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特征研究;发现极化过程中激光干涉图... 利用激光电子散斑干涉技术(ESPI)实时、原位监测了1Cr18Ni9Ti不锈钢在3.5%氯化钠溶液阳极极化过程中的表面动态变化;用金相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对阳极极化后试样表面腐蚀点进行宏观形貌和微观形貌特征研究;发现极化过程中激光干涉图上出现的亮斑是由不锈钢表面点蚀产物扩散造成的。结果表明,采用ESPI技术可以对1Cr18Ni9Ti不锈钢点腐蚀过程进行原位、全场、非接触、高精度、动态连续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 电子散斑干涉术(ESPI) 点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区激光熔化1Cr18Ni9Ti不锈钢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14
作者 柯林达 肖美立 +3 位作者 姚斐 邓竹君 乐斌 李中权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70-73,77,共5页
为了分析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1Cr18Ni9Ti不锈钢零件的组织和性能,研究了该零件的致密度、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1050℃/30 min工艺对拉伸试样进行固溶处理,分析了固溶处理对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LM... 为了分析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1Cr18Ni9Ti不锈钢零件的组织和性能,研究了该零件的致密度、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采用1050℃/30 min工艺对拉伸试样进行固溶处理,分析了固溶处理对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LM成形1Cr18Ni9Ti不锈钢粉末时,低激光功率和高扫描速度易出现熔合不良造成的孔隙缺陷,且对试样的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影响较大。与原始粉末相比,SLM成形零件内部S和P元素含量较少,而C元素的含量是原始粉末的2倍多。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成形的该零件具有良好的拉伸性能:抗拉强度为732 MPa,塑性延伸强度为576 MPa,断后伸长率为44.5%,断面收缩率Z为71%。在热处理前,内部存在一定的元素偏析,熔覆层和扫描线明显;固溶处理后,熔覆层和扫描线消失,内部组织均匀,该零件的抗拉强度为704 MPa,塑性延伸强度为384MPa,断后伸长率为40.0%,断面收缩率Z为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 1cr18ni9ti 热处理 力学性能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Cu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真空钎焊接头的组织性能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娟 郑德双 李亚江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3-16,113,共4页
采用Ag-Cu-Ti钎料,控制钎焊温度为910℃,保温时间为20 min,可以实现Mo-Cu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真空钎焊,接头抗剪强度为75 MPa.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显微硬度计对Mo-Cu/1Cr18Ni9Ti接头组织特征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钎焊... 采用Ag-Cu-Ti钎料,控制钎焊温度为910℃,保温时间为20 min,可以实现Mo-Cu合金与1Cr18Ni9Ti不锈钢的真空钎焊,接头抗剪强度为75 MPa.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和显微硬度计对Mo-Cu/1Cr18Ni9Ti接头组织特征及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钎焊接头靠近1Cr18Ni9Ti钢一侧,主要形成Ag-Cu共晶组织和少量的TiC相;靠近Mo-Cu合金一侧,Ag,Cu元素在合金与钎缝间相向扩散,共晶组织消失,以富铜相为主.钎缝的显微硬度明显低于Mo-Cu合金和1Cr18Ni9Ti不锈钢母材,无脆性化合物生成,剪切断口呈现剪切韧窝的形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u合金 1cr18ni9ti不锈钢 真空钎焊 组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与1Cr13不锈钢的焊接试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赵勇桃 董俊慧 +2 位作者 赵莉萍 麻永林 裴晓兵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5-88,共4页
通过钨极氩弧焊方法,对1Cr18Ni9Ti与1Cr13实施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Cr13马氏体型与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断口形貌观察及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电子万能拉伸机测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海水... 通过钨极氩弧焊方法,对1Cr18Ni9Ti与1Cr13实施焊接.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1Cr13马氏体型与1Cr18Ni9Ti奥氏体型不锈钢焊接接头进行金相组织、断口形貌观察及分析;利用显微硬度计、电子万能拉伸机测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并通过海水模拟溶液浸泡试验,测量焊接接头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谱.结果表明,通过手工钨极氩弧焊,采用直流正接接法,在合适的工艺下(焊接电流为80 A,焊接速度为110 mm/min),能够获得外观平整、组织均匀,力学性能与电化学性能符合要求的焊接接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13 1cr18ni9ti 焊接接头 组织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Cr18Ni9Ti不锈钢双辊薄带的铸态组织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明波 潘复生 丁培道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9,共3页
通过双辊薄带连铸试验和组织成分分析,对1Cr18Ni9Ti不锈钢双辊薄带的铸态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双辊薄带的铸态组织和传统薄板坯没有本质区别,但薄带坯组织较为细密,柱状晶区呈不严格的对称分布;一次枝晶和二... 通过双辊薄带连铸试验和组织成分分析,对1Cr18Ni9Ti不锈钢双辊薄带的铸态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双辊薄带的铸态组织和传统薄板坯没有本质区别,但薄带坯组织较为细密,柱状晶区呈不严格的对称分布;一次枝晶和二次枝晶间距小,并且均随离薄带表面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柱状枝晶的生长比较紊乱,没有严格的方向性;在薄带厚度方向上元素铬和镍没有明显的成分偏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辊薄带 1cr18ni9ti不锈钢 铸态组织 枝晶间距 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化处理1Cr18Ni9Ti不锈钢在H2O2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集辉 顾卡丽 +3 位作者 吴莉 李解 袁成清 李健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研究1Cr18Ni9Ti不锈钢钝化膜在H2O2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对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进行了酸洗钝化处理,利用CS300电化学测试系统和XPS对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用SST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 为研究1Cr18Ni9Ti不锈钢钝化膜在H2O2水溶液中的摩擦学性能,对1Cr18Ni9Ti不锈钢表面进行了酸洗钝化处理,利用CS300电化学测试系统和XPS对不锈钢表面钝化膜的电化学行为、元素组成和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用SST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盘与GCr15钢球摩擦副在不同浓度H2O2水溶液中配副时的摩擦学性能;用TR240形貌轮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分析了盘试样磨损处的轮廓形貌、磨痕面积和微区结构.结果表明,1Cr18Ni9Ti不锈钢经钝化工艺处理后,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且表面形成一层富氧、富铬、贫铁的钝化膜,其主要成分是Cr2O3;钝化后的1Cr18Ni9Ti不锈钢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摩擦系数较钝化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耐磨性提高;钝化或未钝化的1Cr18Ni9Ti不锈钢在过氧化氢溶液中的磨损机理均表现为黏着磨损、磨粒磨损和腐蚀磨损,但在90%H2O2水溶液中,盘磨损表面的黏着作用明显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 过氧化氢(H2O2) 钝化 腐蚀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Cr18Ni9Ti不锈钢表面渗Zr合金层的高温氧化行为 被引量:2
19
作者 蔡航伟 高原 +1 位作者 马志康 王成磊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40,共6页
对0Cr18Ni9Ti不锈钢先后进行渗Zr、渗C、预氧化等表面处理,研究了经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试样在1 000~1 15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各试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基本上均遵循抛物线规律,且氧化速率常数皆随温度... 对0Cr18Ni9Ti不锈钢先后进行渗Zr、渗C、预氧化等表面处理,研究了经不同工艺阶段处理后,试样在1 000~1 150℃空气中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各试样单位面积氧化增重与氧化时间的关系基本上均遵循抛物线规律,且氧化速率常数皆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经过渗Zr、渗C、预氧化工艺阶段处理后,试样的氧化激活能均有所提高,恒温氧化速率明显减小,即试样的抗高温氧化性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cr18ni9ti不锈钢 渗Zr 表面改性 高温氧化 氧化动力学 氧化激活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的钻削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吴健 韩荣第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2-15,共4页
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属较难加工材料,特别是较小孔钻削。为了得到钻头直径与钻削参数对钻削力和钻削温度的影响规律,故用高速钢标准钻头对1Cr18Ni9Ti与45钢进行了钻削对比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钻削力和钻削温度的经验公... 奥氏体不锈钢1Cr18Ni9Ti属较难加工材料,特别是较小孔钻削。为了得到钻头直径与钻削参数对钻削力和钻削温度的影响规律,故用高速钢标准钻头对1Cr18Ni9Ti与45钢进行了钻削对比试验,并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钻削力和钻削温度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1Cr18Ni9Ti的扭矩和轴向力比45钢大,钻削参数对钻削力影响规律与45钢相同,即钻头直径对钻削力的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钻削速度最小;1Cr18Ni9Ti的钻削温度比45钢约高1.4倍,钻削速度对钻削温度影响最大,进给量次之,钻头直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cr18ni9ti 钻削 扭矩 轴向力 试验 奥氏体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