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1-2018年浑善达克沙地气候变化分析
1
作者 郑琳 谢东 +2 位作者 于尧 宝音依如勒 苏龙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9期117-120,共4页
浑善达克沙地贯穿锡林郭勒盟地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为因素,草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以及沙化。但随着我国扎实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沙区生态状况呈现好转态势。利用1961—2018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对锡林郭勒盟地区浑善达克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贯穿锡林郭勒盟地区。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和人为因素,草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退化以及沙化。但随着我国扎实推进荒漠化治理工作,沙区生态状况呈现好转态势。利用1961—2018年的气象数据资料,对锡林郭勒盟地区浑善达克沙地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林郭勒盟地区内浑善达克沙地受影响的气象要素为气温、降水、大风和沙尘暴。其中,气温呈波动上升的趋势且西高东低,西部增温较慢,东部增温较快;年平均降水量呈现出波动式的变化,且西部少、东部多;大风日数和沙尘暴日数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冬半年和夏半年的气温、降水总体趋势与全年的趋势一致,年平均大风日数和年平均沙尘暴日数在冬半年较少、夏半年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气候变化 荒漠化 沙化 1961-20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梁山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丽 楚鹏 邓海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224-226,共3页
利用梁山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三本(Yamamoto)检验法,分析了梁山地区日照时数年际、季度和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梁山地区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 利用梁山地区近50年日照时数实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三本(Yamamoto)检验法,分析了梁山地区日照时数年际、季度和月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影响日照时数的气候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期间,梁山地区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日照时数显著减少,春季日照时数变化不显著;1982年是梁山地区日照时数由正距平占优势转为负距平占优势的转折点,也是梁山地区日照时数突变转折点;风速和能见度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呈正相关,水汽压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趋势系数 突变检验 影响因素 山东梁山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朝阳地区春播期干旱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霞 冯淑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期257-258,260,共3页
利用朝阳地区1961—2010年50年4—5月降水、气温资料,计算春播期干旱指数,划分干旱标准,并分析了干旱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年九旱"是朝阳地区显著气候特征,叶柏寿、凌源和建平发生干旱的概率为100%,喀左... 利用朝阳地区1961—2010年50年4—5月降水、气温资料,计算春播期干旱指数,划分干旱标准,并分析了干旱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十年九旱"是朝阳地区显著气候特征,叶柏寿、凌源和建平发生干旱的概率为100%,喀左为98%,朝阳、北票为96%,羊山为93.5%;重旱空间分布特点为自北部地区向南部、东部递减,特旱自西南部向东部、北部递减;建平重旱概率最大,羊山无旱象概率最大;20世纪60—70年代朝阳、叶柏寿、凌源、喀左干旱程度呈加剧趋势,凌源站表现最明显,北票和建平呈略减小趋势;90年代干旱程度相对减弱。加强干旱灾害监测、人工增雨对防御干旱灾害是一项有力措施,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期 干旱指数 变化特征 辽宁朝阳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辽宁省季节性冻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艳丽 息涛 +3 位作者 张鹏 李岚 赵淼 张丽颖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1期241-242,共2页
采用辽宁省52个台站的年最大冻土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辽宁省最大冻土深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的冻土属季节性的,最早从当年的11月下旬开始,最晚至翌年的5月上旬结束,约有5个月的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 采用辽宁省52个台站的年最大冻土资料,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961—2010年辽宁省最大冻土深度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的冻土属季节性的,最早从当年的11月下旬开始,最晚至翌年的5月上旬结束,约有5个月的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加深,最大冻土分布与地理纬度基本相一致,且全省最大冻土深度变化呈减小趋势,但各地减少的速度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冻土深度 分布 变化特征 气候变化 辽宁省 1961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莫旗地区积温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桂玲 林聪 +2 位作者 杜书平 赵晓忠 杨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254-255,共2页
利用1961—2010年莫旗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了积温的年际变化、年代变化、初终日变化趋势,结果显示莫旗地区10℃积温及积温日数呈增加趋势,≥10℃积温的倾向率为90.3℃/10年。
关键词 积温 气候特征 变化趋势 内蒙古莫旗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费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来晓 谢晓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4期188-190,共3页
根据1961—2010年费县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费县温度以0.24℃/10年的倾向率上升,其中1961—1980年以0.03℃/10年的倾向率上升,1981—2010年... 根据1961—2010年费县气温和降水资料,运用一元回归、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温和降水变化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费县温度以0.24℃/10年的倾向率上升,其中1961—1980年以0.03℃/10年的倾向率上升,1981—2010年上升率为0.43℃/10年,且秋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费县冬季温度变化幅度最大,稳定性最差;夏季稳定性最好。近50年费县降水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倾向率为-10.2 mm/10年,夏、秋、冬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春季降水量呈增加趋势。20世纪80年代为少雨期。降水量秋季稳定性最差;夏季降水量最大,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特征 山东费县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昱 吕志红 +4 位作者 李亮 刘飞 米雷 李文博 魏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期250-251,共2页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农业生产 辽宁抚顺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青州市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8
作者 高建英 高学芹 +4 位作者 李芳臻 安明 蒋冬青 李洪 宫雪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23期241-242,共2页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青州市20世纪60年代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为相对偏暖期,70—80年代气温负距平明显,为相对偏冷期,90年代、21世纪00代年气温正距平明显,为相对偏暖期... 利用1961—2010年青州市的气候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青州市20世纪60年代气温接近常年略偏高,为相对偏暖期,70—80年代气温负距平明显,为相对偏冷期,90年代、21世纪00代年气温正距平明显,为相对偏暖期,其中21世纪00年代平均气温较平均值偏高0.6℃,与20世纪70年代相差1.2℃,气温上升显著,由此可见,青州市的气候正逐步趋向变暖,这与全球气候变化相一致;60年代降水偏少,70年代降水最多,80年代降水最少,90年代降水量达到平均值,21世纪00年代降水量达到平均值以上;20世纪70年代日照偏多,80—90年代呈下降趋势,20世纪00年代达到最小值,比20世纪90年代偏少144.4 h,比70年代偏少194.3 h,分析认为可能与本地区连续性大雾及沙尘天气增多、大气污染加剧有关。可见,青州市近年来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日照明显减少,使得高温、干旱成为青州市突出的气候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温度 日照时数 特征 变化趋势 山东青州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蒸发皿蒸发量气候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蒙阴县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耿长友 裴洪芹 王庆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9期211-214,216,共5页
以蒙阴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蒙阴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日照、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蒙阴年平均蒸发... 以蒙阴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对蒙阴近50年来蒸发皿蒸发量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日照、气温、气温日较差、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进行了相关性及趋势性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蒙阴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通过99%的置信度检验,蒸发皿蒸发量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春、秋3季,夏季最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期蒸发皿蒸发量发生了由多到少的突变;蒸发皿蒸发量变化具有21.1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日照时数、气温日较差和风速的显著减少以及水汽压的增加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趋势分析 气象因子 小波分析 山东蒙阴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哈尔滨市双城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凯旋 张海军 王继梅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7期195-197,共3页
利用1961—2010年哈尔滨市双城区国家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双城区近50年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双城区年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47℃/10年(年)、0.44℃/10... 利用1961—2010年哈尔滨市双城区国家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分析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双城区近50年气温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双城区年气温和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倾向率分别为0.47℃/10年(年)、0.44℃/10年(春季)0.28℃/10年(夏季)、0.43℃/10年(秋季)、0.67℃/10年(冬季);其中冬季变化最为显著,夏季变化最弱;双城区近50年年平均气温和四季气温均发生了突变,突变开始时间分别为1985年、1981年、1990年、1992年、1987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特征 黑龙江哈尔滨 双城区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寿光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高学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23期22-22,28,共2页
通过对1961—2010年寿光市的日照观测资料进行统计,从年、季、月等方面对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近50年的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7.2 h/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变化尤为明显,... 通过对1961—2010年寿光市的日照观测资料进行统计,从年、季、月等方面对近50年来的日照时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寿光市近50年的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减少幅度为17.2 h/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末变化尤为明显,前后2个时段的平均值差为227.7 h;各季日照时数亦呈逐年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月际变化明显,与太阳高度角和降水天气的多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山东寿光 1961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辽宁省初霜日期变化规律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蓉 胡春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0期222-223,共2页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 利用1961—2010年辽宁省52个代表站逐日地面气温资料,采用周期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揭示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辽宁省初霜日期的周期性、趋势性、突变性等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平均初霜日期地域性明显,大部分初霜日期是在10月的第2候,北部和西部地区出现较早,大连地区出现较晚。初霜日期出现最早的是朝阳地区的建平站,日期为9月18日,出现最晚的是大连地区的长海站,平均出现日期是10月29日。辽宁省初霜日期呈现显著的推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日期 趋势 突变 辽宁省 1961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和龙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3
作者 常立秋 王录 刘宗尧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3期301-303,305,共4页
利用和龙市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行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50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龙地区气温以0.234℃/10年的速度增长,冬季增温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年平均气温... 利用和龙市气象站1961—2010年的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运行线性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Mann-Kendall方法和小波分析法对50年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和龙地区气温以0.234℃/10年的速度增长,冬季增温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年平均气温基本没有发生突变,增温趋势较为明显,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降水较为平稳,以6.097 mm/10年的速率增长,春季降水的增加趋势对年降水增加的贡献最大,并在1983年、2003年发生突变,也存在4、7、11、16年的周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降水量 变化 特征 吉林和龙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横断山区水分盈亏量时空特征研究
14
作者 魏邦宪 苗婷 张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4期227-229,共3页
据1961—2010年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变化较大... 据1961—2010年横断山区27个气象台站的实测气象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研究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变化较大且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干季气候水分盈亏量呈明显增加趋势,而雨季气候水分盈亏量呈波动增加趋势。横断山区年平均气候水分盈亏量空间差异显著,表现为自南向北逐渐减小。横断山区气候水分盈亏量均发生突变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水分盈亏量 时空变化 Penman-Monteith模型 横断山区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合作市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15
作者 蒲致娟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70-171,共2页
选用合作市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记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月、季、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月、6月、9月、10月日照时数呈递减趋势,其中9月日照时数递减最明显,其次是10月,其他月份呈递增趋势;四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 选用合作市1961—2010年的日照时数记录,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月、季、年日照时数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月、6月、9月、10月日照时数呈递减趋势,其中9月日照时数递减最明显,其次是10月,其他月份呈递增趋势;四季日照时数总体呈递减趋势,且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各季日照时数均为波动变化;年日照时数总体呈波动变化。分析结果对更好地指导太阳能资源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 变化特征 甘肃合作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利川市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16
作者 张成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0期183-184,187,共3页
选取1961—2010年利川市气象站逐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和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川市1961—2010年极端最高气温表现为弱增温趋势,增温不明显;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增温明显;... 选取1961—2010年利川市气象站逐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线性和距平等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利川市1961—2010年极端最高气温表现为弱增温趋势,增温不明显;极端最低气温表现为显著上升趋势,增温明显;极端气温年较差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变化特征 湖北利川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奈曼旗寒潮灾害分析
17
作者 宫子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9期185-185,189,共2页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奈曼站的温度、降水、风向、风速资料对近50年奈曼旗寒潮天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寒潮天气是奈曼旗多发的气象灾害,它伴随的大风、雨雪、降温和持续低温等灾害性天气,对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百姓日常生活影响都很大。
关键词 寒潮 灾害天气 内蒙古奈曼旗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0年莫旗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8
作者 杨明 于文超 +2 位作者 林聪 杨凤玉 郭丽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5期262-263,共2页
根据莫旗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月日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莫旗地区日照时数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递减变化趋势为-59.3 h/10年,按年代划分以20世纪7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夏季最多,平均日照时数为788.5 h,冬季最少,平均日照时数为... 根据莫旗地区近50年(1961—2010年)的逐月日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莫旗地区日照时数年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递减变化趋势为-59.3 h/10年,按年代划分以20世纪7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夏季最多,平均日照时数为788.5 h,冬季最少,平均日照时数为536.3 h;月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出现在6月,占全年总日照时数的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变化特征 内蒙古莫旗 1961-2010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4-2010年皇甫川流域基流变化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微 张丹蓉 +3 位作者 管仪庆 杨智 黄金廷 刘柏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23,27,共4页
以皇甫川流域1954-2010年的日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得到基流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对该基流进行周期和趋势性分析,最后采用CPA法对该基流进行突变分析。基流趋势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以皇甫川流域1954-2010年的日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递归数字滤波法进行基流分割得到基流数据,利用小波分析对该基流进行周期和趋势性分析,最后采用CPA法对该基流进行突变分析。基流趋势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小波分析表明,皇甫川年均基流量在时间序列上存在着3~8 a、8~17 a、17~26 a的周期变化,且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量在2015年、2016年左右将处于偏少期;CPA法分析表明,皇甫川流域年均基流的突变发生在1962年、1983年、1999年,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1999年后,在气温上升、下垫面变化和矿产资源开发的共同作用下,皇甫川基流量进一步向减小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递归数字滤波法 小波分析 突变分析 基流 皇甫川流域 1954-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3—2010年塔里木河中游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以肖塘绿洲-荒漠交错带为例
20
作者 蒲智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5期335-338,345,共5页
在对塔里木河中游肖塘绿洲-荒漠交错带1973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RS技术,建立该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研究区37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 在对塔里木河中游肖塘绿洲-荒漠交错带1973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的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进行解译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RS技术,建立该地区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研究区37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2个方面对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肖塘交错带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和荒漠林地为主。与1973年相比,2010年荒漠林地面积大幅下降,占研究区的5.06%,而农田则急剧增加,占研究区的4.67%,未利用地有所增加,占0.63%,草地有所减少,占0.21%。研究区荒漠林地主要转化为农田,草地转化为农田和荒漠林地,农田面积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荒漠林地。交错带内生态退化加剧,生态破坏严重。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研究区的土地利用方式有着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肖塘绿洲-荒漠交错带 塔里木河中游 1973--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