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6年前后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特点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东苹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4-16,共3页
1956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自主探索,力图摆脱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找出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二是广泛参与,既有中央领导人,也有地方各级领导人,还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党员齐心合力;三是... 1956年前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特点:一是自主探索,力图摆脱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找出适合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二是广泛参与,既有中央领导人,也有地方各级领导人,还有各条战线上的普通党员齐心合力;三是探索内容宽广,涉及政治、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四是勇于创新,敢于在共产国际阵营中率先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表现出极大的理论创新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年前后 摆脱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编制得失简论——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的角度
2
作者 周建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3-49,共7页
规划编制是研究《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重要视角,可为《农业发展纲要》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解释。《农业发展纲要》是新中国独立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开端,它明确了中国农业中长期... 规划编制是研究《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的重要视角,可为《农业发展纲要》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的成绩和问题提供新的分析思路和解释。《农业发展纲要》是新中国独立编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开端,它明确了中国农业中长期发展指标和主要策略,建构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制度,制定过程中比较注意发扬民主,比较注意指标和措施的可行性,但也存在社会经济发展研究理论支持和数据支撑缺乏、没有开展正式和全面的调查研究、受最高领导人主观意志主导等问题和不足。规划编制所需条件的不足和编制过程中的诸多偏差,是《农业发展纲要》出现问题客观的、深层次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年到1967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发展规划编制 毛泽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56年我国农村阶级阶层的变迁
3
作者 郑艳凤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5-47,共3页
在1949—1956年中国社会大变动的过程中,农村的阶级阶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两个运动的影响: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贫农、农村工人、贫民、游民以及富农和中农,由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变动,也不再是原来意义... 在1949—1956年中国社会大变动的过程中,农村的阶级阶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两个运动的影响: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贫农、农村工人、贫民、游民以及富农和中农,由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变动,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阶层;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的经济分层已经不复存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9-1956年 中国 农村阶级 农村阶层 土地改革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1956年黄海高程系与1985国家高程基准转换的探讨
4
作者 徐汉超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5年第12期47-48,共2页
文章通过整理辽宁省内27个水准点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1985国家高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两套高程系下的差值并非理论差值0.0286m的原因,并提出了采用区域法进行转换的方法。
关键词 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0国家高程基准 转换 区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年永定河洪水的启示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华 《河北水利》 2003年第5期18-18,共1页
1956年永定河大水距今已有47年,回顾这场大水,分析研究洪水特性和规律,对于做好永定河防汛工作具有现实意义。 一、1956年洪水概况 1956年8月3日。
关键词 永定河 洪水 1956年 暴雨洪水 洪峰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奏──毛泽东在1956年前后的探索
6
作者 崔万兴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2期12-15,共4页
关键词 毛泽东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道路 《论十大关系》 1956年 邓小平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9-1956年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7
作者 任万新 《北方论丛》 1981年第1期8-13,共6页
无产阶级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发展为社会主... 无产阶级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然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49-1956年 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是 社会主义社会 民主革命 革命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日报》(1949-1956年)连环画题材内容研究
8
作者 魏华 高雅萍 《艺术科技》 2018年第11期30-30,143,共2页
建国初期,在报刊上刊登连环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河南日报》连环画(1949—1956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7年间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连环画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对这些连环画题材内容进行归类,将1949—1956年《河南日报》刊登的连环画... 建国初期,在报刊上刊登连环画是普遍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河南日报》连环画(1949—1956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7年间众多具有代表性的连环画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对这些连环画题材内容进行归类,将1949—1956年《河南日报》刊登的连环画题材分为5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日报》 1949—1956年 连环画 题材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年工资改革动因探析:以河北省为中心
9
作者 郑京辉 《保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3-49,共7页
1956年工资改革基本确立起我国按劳取酬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此次改革一方面缘于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的需要,即革除旧工资制度中种种弊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共中央对以往工资工作... 1956年工资改革基本确立起我国按劳取酬为原则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此次改革一方面缘于社会主义制度构建的需要,即革除旧工资制度中种种弊端,以建立更为完善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工资制度;另一方面也是中共中央对以往工资工作反思的结果,特别是对1954年后日益突显的工资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及劳动生产率失衡问题的纠正。此外,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及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必然要求工资福利制度的改革,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年 工资改革 工资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05年渭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0
作者 姚正学 杨军 刘迪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18,共7页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 以1956—2005年渭河流域渭源、武山和北道3个水文站月径流资料和流域内78个雨量站的降水数据为基础,运用线性趋势法、距平百分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法、双累积曲线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多种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近50 a来渭河上游降水与径流的趋势性、阶段性、突变性、周期性,并对径流与降水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及降水同人类活动影响径流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流域上游年径流和年降水下降趋势显著,且下游区降水和径流的下降速率比上中游的快;降水和径流具有基本一致的长周期变化,只有渭源站的径流呈现出5个周期的转换,而武山站和北道站的转换周期为6个;流域上、中、下游降水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4年、1993年、1991年,径流的突变时间分别为1995年、1992年、1986年;下游降水和径流显著下降的开始时间早于上游,且持续时间明显比上游长;在研究时段内降水量没有发生系统偏差,而径流的系统偏差明显,说明径流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干扰并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特征 径流 降水 渭河流域 1956-200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成果情况的统计分析——基于1956-1966年论文作者群的分布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佰莲 王瑞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77-82,共6页
1956-1966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和形成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前的最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国内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研究论文。从作者群的分布上看,既有专业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也有科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以及... 1956-1966年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奠基和形成时期,也是改革开放前的最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国内各大期刊杂志上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研究论文。从作者群的分布上看,既有专业的自然辩证法工作者,也有科学家、哲学家、政治活动家以及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既有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有国外学者的参与。通过考察这十年间自然辩证法研究论文在作者群分布态势上的特点,定量揭示这一时期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当代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6—1966 中国自然辩证法 计量分析 作者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5年我国春季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震 王冠 王丹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5期207-208,212,共3页
利用EOF方法对我国春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气温有4种典型分布,分别为"南北型""东西型""全国一致型""区域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1%、10.8%、9.7%、6.3%。"南北型"分布特征... 利用EOF方法对我国春季气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季气温有4种典型分布,分别为"南北型""东西型""全国一致型""区域型",方差贡献率分别为43.1%、10.8%、9.7%、6.3%。"南北型"分布特征为气温由北低南高转变为北高南低;"东西型"分布特征表现为以2年为周期,从西至东气温的偏高与偏低交替出现;"全国一致型"分布特点为全国春季气温同步升高或降低且经历了2次突变;"区域型"主要体现在我国西部地区,西部春季气温南北反相振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气温 时空分布 变化特征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中国 1956—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2年黄河源区径流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苏中海 陈伟忠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2期178-180,共3页
以黄河源为研究区,采用集中度、集中期、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年际、年代际趋势性变化,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上游1956—2012年径流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下游呈弱减少趋势,上... 以黄河源为研究区,采用集中度、集中期、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源区径流的年内、年际、年代际趋势性变化,突变点检测。结果表明:黄河源区上游1956—2012年径流量总体呈弱增加趋势,下游呈弱减少趋势,上游径流量年际变化较下游剧烈。黄河源径流集中度主要集中在40%~60%,上游集中度高于下游。集中期主要分布在7月下旬到8月下旬且有提前趋势。21世纪以来,黄河源径流上游偏丰,下游偏枯。吉迈站年径流量突变点发生在1988年、2008年。玛曲站和唐乃亥站年径流量突变均发生在199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径流 变化特征 1956—20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0年辽宁西部夏季降水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帅 孟振雄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22期238-240,共3页
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 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南向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双峰型;平均夏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的分布主要呈南北差异型,降水异常以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为主,同时也存在降水异常东西反相的分布特征;降水存在10年尺度的显著震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EOF 小波分析 辽宁西部 1956-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冰 董宝磊 +2 位作者 孙秀恒 张翘 魏海宁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16期169-170,172,共3页
1956—2014年铁岭县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34 mm/1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70.9 mm。月平均降水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平均降水量为103.4 mm;最少的年份为1999年,降水量为25.8 mm。分析月平均降水量得出,1月平均降水量最少为5... 1956—2014年铁岭县年降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0.34 mm/1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670.9 mm。月平均降水最多的年份为2010年,平均降水量为103.4 mm;最少的年份为1999年,降水量为25.8 mm。分析月平均降水量得出,1月平均降水量最少为5.7 mm;7月平均降水量为最多177.2 mm。1—7月月降水量逐渐增加,7—12月降水量开始减少。分析四季降水量得出,春季平均降水量为35.5 mm,夏季平均降水量为143.0 mm,秋季平均降水量为40.4 mm,冬季平均降水量为6.8 mm。夏季降水较多,冬季降水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变化趋势 辽宁铁岭 1956—2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3年辽阳市冬季气候变暖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世义 安娟 +3 位作者 杜志国 刘志邦 杨丹宁 李韦禄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248-248,256,共2页
基于1956年1月至2014年2月辽阳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逐年冬季气温序列。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冬季气候变暖趋势,结果表明:1956—2013年辽阳冬季平均气温-8.2℃,最冷冬季气温-13.0℃(1956年),最暖冬季-4.1℃(2006年),极差达8.9... 基于1956年1月至2014年2月辽阳逐月平均气温资料,建立逐年冬季气温序列。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分析辽阳冬季气候变暖趋势,结果表明:1956—2013年辽阳冬季平均气温-8.2℃,最冷冬季气温-13.0℃(1956年),最暖冬季-4.1℃(2006年),极差达8.9℃。年代际间冬季气温波动较大,60年代最低(-9.6℃),21世纪初00年代最高(-7.2℃),仅60年代、80年代冬季气温低于多年平均值。近58年、53年、43年、33年冬季气温均呈升高趋势,近58年、53年冬季升温率分别为0.412、0.445℃/10年,均通过0.01水平显著性检验,冬季变暖显著;近43年、33年的冬季增温率变小,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变暖不显著。近23年、13年冬季气温呈弱下降趋势,降温率分别为-0.361、-1.051℃/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变暖 气候倾向率 辽宁辽阳 1956—20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5年遵化市不同量级降水日变化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莫楠楠 远红杰 杨静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20期193-194,共2页
利用1956—2015年遵化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遵化市区不同量级降水日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遵化市年均气温和夏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不同量级日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微雨、中... 利用1956—2015年遵化站自动站观测资料,对遵化市区不同量级降水日随时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遵化市年均气温和夏季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夏季降水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不同量级日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不同,微雨、中雨、大雨、大暴雨呈明显减小趋势,小雨呈不明显减小趋势,暴雨呈不明显增大趋势;在0.05置信度下,不同量级日降水量突变有差异,小雨和大雨有显著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不同量级降水日 变化特征 河北遵化 1956-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5年水城县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蕴 马雷 +1 位作者 唐燕 罗通均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213-216,共4页
利用水城县气象观测站1956年10月至2015年12月近60年气象资料,结合各种气象灾害定义,通过对大量数据统计、对比,归纳出水城县近60年主要气象灾害种类,统计出各种气象灾害出现的主要时段和部分气象灾害不同强度的频率,并对各种气象灾害... 利用水城县气象观测站1956年10月至2015年12月近60年气象资料,结合各种气象灾害定义,通过对大量数据统计、对比,归纳出水城县近60年主要气象灾害种类,统计出各种气象灾害出现的主要时段和部分气象灾害不同强度的频率,并对各种气象灾害进行线性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水城县近60年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春旱、冰雹、暴雨、雷电、秋风、秋绵雨、凝冻。倒春寒主要发生在春季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发生轻级和中级强度的频率最大;春旱主要出现在春季入春阶段,发生特大旱频率最大;冰雹主要发生3—5月;暴雨主要集中在6—9月;雷电多发生在春、夏季;每年秋季均有秋风、秋绵雨天气发生,秋风以中级和特重级出现频率最高,秋绵雨多发生在9—10月;凝冻主要出现在12月至次年2月。春旱、暴雨、秋风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以春旱增加幅度最大,平均增加7.6 d/10年。倒春寒、冰雹、雷电、秋绵雨、凝冻呈现出减少趋势,以凝冻减少幅度为最大,平均减小7.6 d/1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特征 统计分析 贵州水城 1956-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5年海东市雾霾及沙尘天气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雷生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18期193-193,196,共2页
利用海东市6个台站1956—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霾、浮尘、扬沙、轻雾、雾天气,结果表明:浮尘和霾是影响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天气,轻雾和扬沙次之;这些天气从中东部民和、乐都向西呈阶梯状递减;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多发时期,21世... 利用海东市6个台站1956—2015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霾、浮尘、扬沙、轻雾、雾天气,结果表明:浮尘和霾是影响海东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天气,轻雾和扬沙次之;这些天气从中东部民和、乐都向西呈阶梯状递减;20世纪60—70年代属于多发时期,21世纪20年代初5年有所增加;其中霾、浮尘和扬沙冬、春季较多,霾冬季最多,浮尘和扬沙春季最多,轻雾和雾集中在夏、秋季,秋季最多;近年来海东市雾霾和沙尘天气有增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沙尘 变化特征 青海海东 1956-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6—2015年达日县气温变化趋势与周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鹤 赵占秀 王晓雍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8期214-215,共2页
利用1956—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逐月气温序列,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近60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多年最明显,平均气温比1956—1965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2℃;小波分析达日县年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 利用1956—2015年年平均气温和逐月气温序列,分析其长期变化趋势和振荡周期。结果表明,近60年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近10多年最明显,平均气温比1956—1965年平均气温上升约1.2℃;小波分析达日县年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冬季气温存在准18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春季气温存在准20年、准9年和准4年显著周期,夏季气温存在准21年、准10年和准4年显著周期,秋季气温存在准13年、准7年和准3年显著周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达日县年平均气温具有明显增暖趋势,1月、4月、7月和10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具有明显增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变化趋势 小波分析 周期 青海达日 1956—20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