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边缘突围中的多种叙事: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身发展的动态格局与僵化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抗衡使台湾小说在政治高压的1950年代仍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空间,并在1960年代迎来了台湾小说乃至中国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台湾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政治叙事 乡土叙事 女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海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家国意识的题材,而忽略关注台湾日常生活的"在地化"书写。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学者们对这个年代整个台湾文学生态的构想与研究。学者们应减少性别偏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来撰写和修缮台湾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女性小说 “在地化” 疏漏 19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被引量:2
3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的文学空间中进行了各有个性的探索,突破了官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宰制,延续、丰富了"五四"后中国新诗的传统,弥补了新诗的某些缺失,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好诗,使1950年代成为中国新诗并非歉收的年代。在这过程中,台湾诗人经历的艺术生命的"脱胎换骨",在追求思想自由中对现代和传统的沟通,提供了战后中国文学政治压抑下"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经验,大大丰富了1950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台湾诗歌 中国传统 善性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毛”是怎么“炼”成的——1950年代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海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念等为台湾文坛的后来者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台湾文学 女性散文 地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9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性别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娜 施建军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9-101,共3页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 中国 台湾 女性文学 小说 性别策略 叙述美学 伦理道德 性爱 情欲书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人时代的救赎之路——试论八十年代台湾新文化小说 被引量:1
6
作者 黎湘萍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表现现代人困境的三种文学风格 1979年,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退隐”了三十年的台湾时,它正从农业社会转向工商社会,因而同样也面临现代资本主义大时代里凡人们无可逃避的Paradox(悖论)。当时文坛上的乡土文学论战硝烟方散,而政治矛盾达到... 表现现代人困境的三种文学风格 1979年,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退隐”了三十年的台湾时,它正从农业社会转向工商社会,因而同样也面临现代资本主义大时代里凡人们无可逃避的Paradox(悖论)。当时文坛上的乡土文学论战硝烟方散,而政治矛盾达到高潮。这种状况催生了八十年代的“政治小说”,这是乡土文学陷入困境之后的转机。但也使两岸文坛在评估前后的台湾文学创作时,有意无意地强化了它们的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文化小说 大时代 乡土文学 政治小说 台湾文化 小说艺术 新生代作家 新生代小说 现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着反映现实的深度突进——台湾省作家黄春明的小说创作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文煇 《学术研究》 1982年第1期93-97,共5页
在台湾省六十年代兴起的一批作家中,黄春明是比较有成绩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在台湾省内赢得较多的读者,而且在日本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黄春明是台湾宜兰人,1989年出生。他在屏东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当过教师,后来在电视台和广告公司任... 在台湾省六十年代兴起的一批作家中,黄春明是比较有成绩的一个。他的作品,不仅在台湾省内赢得较多的读者,而且在日本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黄春明是台湾宜兰人,1989年出生。他在屏东师范学校毕业以后,当过教师,后来在电视台和广告公司任职,生活经验比较丰富。他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最初向《台湾文艺》投稿,后来一直以1966年创刊由尉天騘主编的《文学季刊》为主要阵地,致力于短篇和中篇小说的写作,先后出版了《儿子的大玩偶》(1969)、《莎哟娜啦·再见》(1974)、《锣》(1974)、《小寡妇》(1975)等小说集。其中《莎哟娜啦·再见》一书,在三年多时间里,已经出了十二版,可见影响之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春明 反映现实 台湾 六十年代 小说创作 思想性格 中篇小说 根本原则 关心人 作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8
作者 文牛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期71-78,共8页
凡是深入研究过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人们,都不难发现,光复后至70年代的台湾文学史,具有鲜明的阶段性:50年代,由于台湾当局基于政权的考虑,奉行"政治挂帅"与"经济挂帅"并举的路线,致使反共、怀乡文学应运而生,一度占... 凡是深入研究过台湾当代文学发展的人们,都不难发现,光复后至70年代的台湾文学史,具有鲜明的阶段性:50年代,由于台湾当局基于政权的考虑,奉行"政治挂帅"与"经济挂帅"并举的路线,致使反共、怀乡文学应运而生,一度占据台湾文坛;60年代,台湾经济上逐步开放,政治上则加紧控制,西化风潮席卷全岛,使现代主义文学得以流行并一度取代反共、怀乡文学而成为主流;70年代,由于国际重大政治事件的冲击,加之开放带来的过分西化使台湾多数人不能适应,岛内民族主义热潮空前高涨,本土运动层出不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台湾民众 文学史 台湾社会 台湾文坛 八十年代 台湾当局 原住民族 国民党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新乡土小说对宗法伦理的悖离与反悖离
9
作者 韦黄丹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91,共8页
自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之后,台湾乡土小说开始退潮.直到90年代,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直接刺激下,袁哲生、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高翊峰、杨富闵等新世代作家的推动下,乡土小说逐渐复苏,并于2000年前后蔚然成风.与赖和、钟理和、... 自1977年的“乡土文学论战”之后,台湾乡土小说开始退潮.直到90年代,在台湾本土化运动的直接刺激下,袁哲生、童伟格、甘耀明、伊格言、高翊峰、杨富闵等新世代作家的推动下,乡土小说逐渐复苏,并于2000年前后蔚然成风.与赖和、钟理和、黄春明等前辈作家相比,如今的创作呈现出怪诞、魔幻、碎片化等新特征,因而被学界称为“新乡土小说”,并且备受争议.它们曾受到张大春①、南方朔②、白先勇③等人的赞许或期待,但也遭到“轻乡土”、“伪乡土”、“不知所云”等质疑.于是,如何在“众声喧哗”中听到台湾新乡土小说的真实声音,不仅关系到重新评价新乡土小说的课题,还关涉到整个台湾乡土小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人文精神的定位与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台湾地区 宗法伦理 悖离 乡土文学 90年代 众声喧哗 重新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近期小说发展管窥
10
作者 黄重添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54-59,共6页
八十年代,当代台湾小说进入了另一个时期。最近两、三年来,又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较之六、七十年代,近期的台湾小说创作是进展,还是后退?似乎评说不一。从当前台湾文界的一些评论看(?),认为后退的居多。文学发展状况相当复杂,对于不同... 八十年代,当代台湾小说进入了另一个时期。最近两、三年来,又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较之六、七十年代,近期的台湾小说创作是进展,还是后退?似乎评说不一。从当前台湾文界的一些评论看(?),认为后退的居多。文学发展状况相当复杂,对于不同时期创作水平的比较,不同角度的评判会有不同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十年代 台湾小说 作品 新题材 创作题材 评论家 玫瑰 人物形象 电影艺术 婚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话语中的女性身体——以十七年文学中的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为例证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霆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6-149,共4页
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中婚姻不幸且有道德瑕疵的贫苦妇女是一个特殊的形象群体。这个时期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文本通过对这一形象群体的命运设计、情节安排、结构组织和叙事者声音等手段,在政治与女性身体之间建立起有明确意义指... 1950—1970年代农业合作化小说中婚姻不幸且有道德瑕疵的贫苦妇女是一个特殊的形象群体。这个时期的农业合作化小说文本通过对这一形象群体的命运设计、情节安排、结构组织和叙事者声音等手段,在政治与女性身体之间建立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批判关系,将身体话语编织到政治话语中,全方位实现了女性身体的意识形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70年代 农业合作化小说 政治话语 女性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浪子的悲歌回到老家来唱了”——评聂华苓近年来在国内出版的几部小说
12
作者 唐金海 《当代作家评论》 1985年第1期121-127,共7页
“浪子的悲歌回到老家来唱了”、“和老家的读者见面啦”——当八十年代初国内相继出版小说《台湾轶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桑青与桃花》之际,它们的作者、著名的旅美女作家聂华苓在书的前言、后记中这样激动地写着.我们打开这些浸... “浪子的悲歌回到老家来唱了”、“和老家的读者见面啦”——当八十年代初国内相继出版小说《台湾轶事》、《失去的金铃子》和《桑青与桃花》之际,它们的作者、著名的旅美女作家聂华苓在书的前言、后记中这样激动地写着.我们打开这些浸透着作家爱和恨的书,仿佛看到了一幅幅悲欢离合的图画,听到了“从大陆流落到台湾的”“失掉根的人”(《台湾轶事·写在前面》,北京出版社,1980年版)的呼号,感触到作家苦心经营的艺术匠心.书中跳动着作家一颗憎恨黑暗、向往光明、热爱艺术、热爱祖国的燃烧的心.我们这些“老家”的读者也被深深地激动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大学 八十年代 四十年代 人物性格 大陆 出版社 祖国 六十年代 白色恐怖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台湾新世代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思和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13-121,共9页
关于“新世代”一词概念,在大陆没有引进,只有相似的“新生代”诗人,主要是指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些朦胧后诗人,有点象台湾“优生代”的提法。我比较认同台湾学界对“新世代”的解释,如希代版《新世代小说大系》的前言中关于新世代作... 关于“新世代”一词概念,在大陆没有引进,只有相似的“新生代”诗人,主要是指六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些朦胧后诗人,有点象台湾“优生代”的提法。我比较认同台湾学界对“新世代”的解释,如希代版《新世代小说大系》的前言中关于新世代作家的年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世代作家 都市小说 六十年代 文学史 台湾作家 中国新文学 五十年代 文学传统 八十年代 知识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生代创作看台湾文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重添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56-60,共5页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和“吴浊流文学奖”是两个重要的文学奖。前者一九八四年度小说创作奖获得者是许芗君和侯桢;后者一九八五年度小说正奖和佳作奖分别为吴锦发和林双不、郑俊清所得。他们都是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年轻作者。这从... 台湾“中国文艺协会文艺奖”和“吴浊流文学奖”是两个重要的文学奖。前者一九八四年度小说创作奖获得者是许芗君和侯桢;后者一九八五年度小说正奖和佳作奖分别为吴锦发和林双不、郑俊清所得。他们都是出生于五十年代的年轻作者。这从某种意义上表明,当代的台湾文坛,青年作家相当活跃,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台湾文界称他们为“新生代”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台湾社会 五十年代 新生代作家 小说创作 台湾小说 中国文艺 作品 台湾文坛 乡土作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聂华苓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洁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9-55,共7页
聂华苓是台湾旅美的著名女作家,现在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主持人。多年来,她富有特色的作品和出色的文学社会活动,早已为世界文坛的同行和读者所瞩目。聂华苓祖籍湖北,1926年生于宜昌,在战乱之中度过了学生时代。1949年,... 聂华苓是台湾旅美的著名女作家,现在是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的主持人。多年来,她富有特色的作品和出色的文学社会活动,早已为世界文坛的同行和读者所瞩目。聂华苓祖籍湖北,1926年生于宜昌,在战乱之中度过了学生时代。1949年,大学毕业不久的聂华苓和母亲、弟、妹匆匆迁到台湾。整个五十年代,她都在台湾《自由中国》半月刊工作。1960年,该杂志被无理查封,聂华苓先后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教书谋生,于1964年到了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华苓 小说创作 五十年代 台湾大学 长篇小说 作品 短篇小说 学生时代 女性形象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记台湾作家陈映真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远清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5,共3页
关键词 台湾作家 陈映真 《呐喊》 小学六年级 文学作品 30年代 少年时代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海音小说创作初探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美琴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2期82-88,共7页
林海音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为数不少,已出版的小说集有《婚姻的故事》、《烛芯》、《孟珠的旅程》、《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和《林海音自选集》等。本文试就《城南旧事》、《晓云》和《林海音自选集》这三部有... 林海音是台湾当代著名的女作家。她的作品为数不少,已出版的小说集有《婚姻的故事》、《烛芯》、《孟珠的旅程》、《晓云》、《城南旧事》、《春风》和《林海音自选集》等。本文试就《城南旧事》、《晓云》和《林海音自选集》这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探讨一下林海音小说创作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台湾 林海音 清末民初 封建婚姻 五十年代 小说创作 人物形象 旅程 艺术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作家许地山的创作道路 被引量:1
18
作者 鲍霁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1期15-20,共6页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第一篇小说发表以后,就有人撰写专文评论,到三十年代,茅盾更撰写过《落华生论》,对他以往至此的创... 许地山,是我国“五四”时期重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的创作以短篇小说为主,曾产生过一定影响,有一定的历史地位。他第一篇小说发表以后,就有人撰写专文评论,到三十年代,茅盾更撰写过《落华生论》,对他以往至此的创作和思想进行了较深入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地山 创作道路 台湾作家 短篇小说 文学研究会 封建礼教 人生态度 历史地位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情缘·闲谈——台湾当代文学三大主题
19
作者 刘春水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40-41,共2页
据说,印第安人有三道茶,第一道苦若人生,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其实,每一道茶都是人生的一处风景。 这人生的风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三种格调,自六十年代迄今的台湾当代文学,就是回旋着“自我、情缘、闲淡... 据说,印第安人有三道茶,第一道苦若人生,第二道甜如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其实,每一道茶都是人生的一处风景。 这人生的风景,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就形成了文学作品的三种格调,自六十年代迄今的台湾当代文学,就是回旋着“自我、情缘、闲淡”这三大主旋律的奏鸣曲。 台湾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处于一个特殊的地位。台湾文学在循着文学自身规律系统发展和内在完善的进程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其创作风格和理论导向,值得大陆文坛予以注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当代文学 台湾文学 文学作品 台湾现代派小说 六十年代 乡土文学 席慕蓉 印第安人 创作风格 三道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阅读柏杨——《柏杨短篇小说选》读记
20
作者 陈忠实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2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柏杨 短篇小说 《丑陋的中国人》 阅读 80年代 台湾作家 不同意见 文学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