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边缘突围中的多种叙事: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 |
黄万华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
2
|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
周海琳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
3
|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
黄万华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2
|
|
|
4
|
“三毛”是怎么“炼”成的——1950年代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
周海琳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
5
|
论9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性别策略” |
李娜
施建军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
6
|
凡人时代的救赎之路——试论八十年代台湾新文化小说 |
黎湘萍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0 |
1
|
|
|
7
|
向着反映现实的深度突进——台湾省作家黄春明的小说创作初探 |
吴文煇
|
《学术研究》
|
1982 |
1
|
|
|
8
|
八十年代台湾文学的回顾与前瞻 |
文牛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
1990 |
0 |
|
|
9
|
台湾新乡土小说对宗法伦理的悖离与反悖离 |
韦黄丹
|
《扬子江(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
|
10
|
台湾近期小说发展管窥 |
黄重添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7 |
0 |
|
|
11
|
政治话语中的女性身体——以十七年文学中的农业合作化题材小说为例证 |
林霆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6
|
|
|
12
|
“浪子的悲歌回到老家来唱了”——评聂华苓近年来在国内出版的几部小说 |
唐金海
|
《当代作家评论》
|
1985 |
0 |
|
|
13
|
论台湾新世代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
陈思和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8
|
|
|
14
|
从新生代创作看台湾文学的发展 |
黄重添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6 |
1
|
|
|
15
|
试论聂华苓的小说创作 |
刘洁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7 |
2
|
|
|
16
|
记台湾作家陈映真 |
古远清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7
|
林海音小说创作初探 |
蔡美琴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4 |
1
|
|
|
18
|
台湾作家许地山的创作道路 |
鲍霁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1 |
1
|
|
|
19
|
自我·情缘·闲谈——台湾当代文学三大主题 |
刘春水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
20
|
阅读柏杨——《柏杨短篇小说选》读记 |
陈忠实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