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新革命史与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新叙事 |
张济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2
|
社会文化史的检视: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再思考 |
张济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6
|
|
3
|
在机遇与困境之间——1950年代的上海电影女演员 |
万笑男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4
|
中央文学研究所与1950年代文学的政治生态 |
叶炜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5
|
如何想象“上海”?——三部文本和一九九○年代以来的“上海怀旧叙事” |
练暑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6
|
30年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评李永东的《租界文化与30年代文学》 |
田广文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0 |
|
7
|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
薛葆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8
|
胡绳谈三十年代中期上海左翼文化工作的进步 |
郑惠
|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6
|
|
9
|
上海师范大学女性研究中心 |
宜之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10
|
美学面向现实的提问方式——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杰访谈 |
王杰
段吉方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新浪潮之母阿涅斯·瓦尔达晚期电影审美研究 |
张晓焕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18 |
5
|
|
12
|
“海派文化”学术笔谈--20世纪50年代海派文化的繁荣 |
钱乃荣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3
|
探究现代派文学的文化语境与文化精神——评李洪华著《上海文化与现代派文学》 |
杨剑龙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4
|
再谈郑振铎1936年在上海中学的演讲 |
陈福康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5
|
“鲁迅是谁?”——当前鲁迅研究的几点思考 |
陈国恩
|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6
|
综贯融合,深入挖掘——评陈仁仁《战国楚竹书〈周易〉研究》 |
蓝甲云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17
|
上海地区果桑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
柴晓玲
钱振官
李涛
|
《上海农业科技》
|
2005 |
0 |
|
18
|
卵白釉瓷年代考 |
陈文平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88 |
3
|
|
19
|
当代文论与人文精神──80年代以来文论中的人文主义思潮论纲 |
樊星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5 |
5
|
|
20
|
功在筑基与铺路——评俞剑华的画史研究 |
王伯敏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
1997 |
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