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检讨书”:1950—1970年代知识分子启蒙思想的历史悲运——以郭小川为例
1
作者 陈宗俊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1-166,188,共7页
在“政治—文学”“一体化”的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启蒙思想遭受重创。然而此期依然有少数启蒙者的存在,郭小川就是其中之一。郭小川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产阶级”世界观里的启蒙思考、诗歌中的启蒙书写以及作为... 在“政治—文学”“一体化”的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中的启蒙思想遭受重创。然而此期依然有少数启蒙者的存在,郭小川就是其中之一。郭小川的启蒙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资产阶级”世界观里的启蒙思考、诗歌中的启蒙书写以及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郭小川此期的“检讨书”真实地记录着这些启蒙思想的火花,同时也折射出其时代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小川 “检讨书” 启蒙思想 1950-197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述1950-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在中国的译介及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吴原元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77-183,共7页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 1950-1970年代中国大陆翻译的海外汉学著作不下百本,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文介绍。1950年代,为响应"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国内重版了一批海外考证性汉学著作;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译介出版了为数不少的有关中外关系、帝国主义在华活动等方面的海外汉学著作;十年"文革"中后期,则译介出版了一批研究中俄关系、俄国人在中国东北活动的汉学著作。1950年代至1970年代海外汉学著作译介具有不同时期各以不同国家的汉学家著作为主体、选译的标准为作品具有代表性或史料价值、选译的目的主要在于批判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帝国主义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1970年代 海外汉学著作 译介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1950年代民族问题大讨论再审视
3
作者 晁福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2,共8页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 1950年代关于民族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中国史学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研究民族问题的热潮。当时学习的重点是斯大林关于形成民族的四个要素。斯大林强调依照这四个要素衡量,在资本主义出现之前,不可能出现民族,民族只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范文澜注意到斯大林论断的适用性问题,著文指出中、欧历史情况不同。欧洲历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才有了民族国家,而古代中国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持久的相当巩固的整体”的王朝国家,“汉民族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并不因为有了资本主义才开始形成民族”。围绕汉民族形成时间问题所展开的大讨论实际上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成规模地研讨中华民族形成问题的嚆矢。这场大讨论的丰富成果是一份珍贵的学术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 汉民族形成 中华民族 资本主义 19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性的两性关系:性别文化视野中的1950-1970年代中国诗歌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自芬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 从性别文化的角度检视 1 95 0 - 1 970年代中国诗歌对女性形象的想象和期待 ,我们会发现 ,在这一想象和期待背后潜藏着的仍是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性别立场。而这一性别立场最终导致中国社会的两性关系向无性化和一性化即男性化发展。所谓的“男女平等”只不过是抹杀了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 ,将女性变成男性的话语表达。由此可见 ,社会给予了女性同男性一样的政治地位 ,它也就用“平等”剥夺了男女各自的自我主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关系 女性形象 性别文化 1950-1970年代中国诗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的空间透视
5
作者 李遇春 王艳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8-93,共6页
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中的空间主要是指文本中少年儿童的生活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种形式。公共生活空间包括学校、农业社、部队或军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空间形式,具有革命性、集体化特征。私人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家庭... 1950—1970年代中国儿童小说中的空间主要是指文本中少年儿童的生活空间,可分为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两种形式。公共生活空间包括学校、农业社、部队或军营,是占据主导地位的空间形式,具有革命性、集体化特征。私人生活空间主要包括家庭、游戏场所与身体,身体是一种特殊的空间形式。私人空间在公共空间视域下,被认为是一种非理性、无序、没有意义的空间形式。公共空间形式对少年儿童不但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作家还通过"去家庭化"、"非游戏化"、"身体受难"等叙事模式,影响着少年儿童,使其从私人空间中迅速分离出来,更好地融入公共空间。由此导致占主导地位的公共政治空间逐渐渗透、排挤、驱逐,乃至取代了少年儿童的私人生活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旺1970年代文学 儿童小说 公共空间 私人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的人物学
6
作者 张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121,共10页
在改革开放年代,人物塑造被视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主要局限之所在。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弃此而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很少塑造出能与“红色经典”相媲美的艺术形象。今日学界有必要重新发现该时代文艺的可作为优秀艺术遗产的人物学。道德... 在改革开放年代,人物塑造被视为20世纪50-70年代文艺主要局限之所在。然而,在1990年代以后,弃此而去的中国当代文学很少塑造出能与“红色经典”相媲美的艺术形象。今日学界有必要重新发现该时代文艺的可作为优秀艺术遗产的人物学。道德与阶级的双重的“区分的辩证法”,自我克服型抑或双赢型正面人物成长机制,以及他者化、正剧化、喜剧化反面人物叙述机制,共同构成了此时代文艺塑造人物形象的系统方法,并共同承担了社会类型/定型系统所需完成的叙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70年代文艺 正面人物 反面人物 人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塑造——以1950年代的国家话语为中心 被引量:18
7
作者 曹树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15-26,共12页
1950年代国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承诺,导致了农民观念中的国家意识的根本变革。农民不但接受了国家的权威,而且也认同了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并对国家的规划和目标作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对于国家新规划、新目标的定位产生重大的... 1950年代国家对于农民利益的关注和承诺,导致了农民观念中的国家意识的根本变革。农民不但接受了国家的权威,而且也认同了国家的规划和目标,并对国家的规划和目标作出积极的反应,这些反应有可能对于国家新规划、新目标的定位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1950年代新的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国家与农民"同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国家话语 19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年代中国对农村妇女的社会动员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巧宁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4年第6期146-148,共3页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 1950年代,刚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废待兴,国家的建设与社会的整合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农村也不例外。在动员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方面,以下三种因素互相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给妇女参与社会活动赋予“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重大意义;二、把苏联妇女作为中国妇女的榜样,广泛宣传她们的幸福生活及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参与;三、在农村实行按劳取酬的分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农村妇女 社会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文化史的检视: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再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152,共7页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新问题。对潜藏于社会基层的大量灰色记忆材料的发掘和重读,或许是探寻1950年代上海社会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灰色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革命史与1950年代上海研究的新叙事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济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0,167,共7页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 以革命大叙事为唯一研究路径与方式的革命史受到"集权主义论"和"现代化论"两方面的挑战,被许多当代中国史研究者所摒弃。这两种叙事方式特别是后者影响下的上海研究也"告别"革命大叙事,将社会文化史与革命史割裂开来,进而将1950年代上海研究置于现代化的断裂与集权主义的"黑色叙述"中。新革命史的兴起从20世纪中国革命的连续性与多重释义两方面唤回革命史,并为上海研究增加了新维度。新革命史观照下的1950年代上海研究呈现出多重面相,革命、国家与社会三重叙事与三个逻辑相互碰撞,彼此交汇。"都市迅速远去,摩登依然在场",既是新叙事下1950年代中国的上海旋律,也是同一时代的上海历史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大叙事 新革命史 当代中国史 1950年代上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尴尬的境遇:1950年代的茅盾 被引量:2
11
作者 商昌宝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6-141,共6页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 1950年代,茅盾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遭际了尴尬的人生境遇。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作为文艺界的领导者,茅盾在工作中处于尴尬的境地;二、作为文学评论家,茅盾多次陷入"因文罹祸"的尴尬;三、作为文艺政策的解说者,茅盾往往言不由衷、自相矛盾;四、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作家,茅盾1950年代创作的多次尝试都半途而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1950年代 尴尬 境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1950年代台湾政治压抑下的诗歌突围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2-4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 1950年代的台湾诗坛在政治性"战歌"、"颂歌"之外存在着多种文学民间空间,以"蓝星"、"现代"、"创世纪"三大诗社为代表的众多民间诗社在"中国传统"和"善性西化"的文学空间中进行了各有个性的探索,突破了官方政治意识形态的宰制,延续、丰富了"五四"后中国新诗的传统,弥补了新诗的某些缺失,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好诗,使1950年代成为中国新诗并非歉收的年代。在这过程中,台湾诗人经历的艺术生命的"脱胎换骨",在追求思想自由中对现代和传统的沟通,提供了战后中国文学政治压抑下"主体性"建构的重要经验,大大丰富了1950年代中国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台湾诗歌 中国传统 善性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机遇与困境之间——1950年代的上海电影女演员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笑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54,60,共6页
19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带来剧变的历史背景下,从民国上海走来的电影女演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她们获得了尊重,得到了提升社会地位的良机;另一方面,她们失去了具有明显女性色彩的都市文化空间,从银幕的... 19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带来剧变的历史背景下,从民国上海走来的电影女演员面临着诸多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她们获得了尊重,得到了提升社会地位的良机;另一方面,她们失去了具有明显女性色彩的都市文化空间,从银幕的中心滑向了边缘,对都市文化的影响力急剧缩减。游走在机遇与困境之间,女演员在对国家权力的接受与斡旋中,努力为自己和自己的职业群体争取利益,重塑自身社会形象,发展出一套积极有效的生存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上海 电影女演员 机遇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地化”书写的疏漏——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小说的叙述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海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0-155,共6页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 大陆版台湾文学史对1950年代台湾女性文学的叙述存在不少问题,如:在官方词汇笼统概括下完全忽视或疏漏女性文学;个别作家之"点"多而总体状况之"面"少;较少吸收海外及台湾最新的相关研究成果;多关注怀乡忆旧等牵涉家国意识的题材,而忽略关注台湾日常生活的"在地化"书写。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学者们对这个年代整个台湾文学生态的构想与研究。学者们应减少性别偏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严谨的态度来撰写和修缮台湾文学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文学 女性小说 “在地化” 疏漏 1950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岗政治大课与1950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畅 刘雪松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7-187,共11页
为了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使山东大学顺利实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长华岗亲自为全校师生讲授政治大课。华岗校长讲授政治大课,理论联系... 为了贯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文教政策,使山东大学顺利实现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大学的转变,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山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校长华岗亲自为全校师生讲授政治大课。华岗校长讲授政治大课,理论联系实际,全面系统又通俗易懂,极大地提升了师生的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研究领域,为1950年代山东大学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岗 政治大课 山东大学 1950年代 学术范式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缘突围中的多种叙事: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万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2-129,共8页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 1950年代的台湾小说,不仅在"反共抗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的边缘产生了现代主义、女性叙事、台湾乡土等小说形态,也在某种"主流"形态内部产生了疏离官方意识形态的小说形态,形成了多种"边缘"形态。小说自身发展的动态格局与僵化的政治体制及其意识形态之间的抗衡使台湾小说在政治高压的1950年代仍获得了较多的个人空间,并在1960年代迎来了台湾小说乃至中国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台湾小说 中国当代小说 政治叙事 乡土叙事 女性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毛”是怎么“炼”成的——1950年代台湾女性散文创作的地位及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海琳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9-113,共5页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 大陆学界对于处在台湾当代文学发生期的女性散文缺乏整体的独立研究。而1950年代是台湾女性散文发展中承前启后的分水岭。迁台女作家们以学者散文、诗化散文、主妇散文等多元范式及广泛的取材意向、独特的女性意识、颇具建设性的写作理念等为台湾文坛的后来者提供了有力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台湾文学 女性散文 地位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年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巧宁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2-116,159,共5页
1950年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时期。大学校园里,学子们如饥似渴地上课、读书,渴望自己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频繁的政治运动以及义务劳动既挤掉了学子们的许多求学时间,又使他们的身心在疲惫中受到伤害。看电... 1950年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建社会秩序的重要时期。大学校园里,学子们如饥似渴地上课、读书,渴望自己能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然而,频繁的政治运动以及义务劳动既挤掉了学子们的许多求学时间,又使他们的身心在疲惫中受到伤害。看电影、跳舞、唱歌、打球是大学生最常见的休闲方式,他们深深地陶醉在苏俄文艺作品所洋溢的浪漫与抒情之中,也在集体性的娱乐中放松自己。可以说,1950年代的大学校园既展现出乐观向上、奋发求学的热情,又流露着忙于政治运动、难以静心读书的无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大学生 校园生活 政治运动 义务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0年代生女性小说作家:时代·机遇·局限
19
作者 沈红芳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3,共4页
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 195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他们独特的文化经历使他们有着一种较强的无根的焦虑,他们的文学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自律,新时期文坛上此起彼伏的文学思潮为她们的崛起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是经验的贫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生女作家 时代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学与农民教育:1950年代山西农村社会研究
20
作者 苏泽龙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7,共9页
传统社会的冬学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与思想启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故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因此,冬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教育,其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 传统社会的冬学主要是在农村进行识字教育与思想启蒙。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希望通过多种渠道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故对广大农民群众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点关注。因此,冬学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教育,其更加注重农业技术的普及教育,把培养农民正确的生产观、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作为冬学教育的主要内容。在具体实践中则是通过新技术替代传统生产方式,进而实现对农民传统思想观念的改造。1950年代开展的以思想教育与农业生产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冬学为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传统农村社会改造提供了技术—思想—社会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学 1950年代 农民教育 山西农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