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返历史现场:拓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路径——以1945—1949年东北文学再研究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丛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接近饱和,在现有状况下,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聚焦一些非经典研究区域是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必要选择。"1945—1949年东北文学"研究既要正视这一时期曾经共存的多种文... 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已接近饱和,在现有状况下,以"重返历史现场"的方式聚焦一些非经典研究区域是深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必要选择。"1945—1949年东北文学"研究既要正视这一时期曾经共存的多种文艺景观和东北解放区形成过程中独特的文化文学反应,又要关注解放区文艺获得正统地位过程中对东北原有文艺的冲击和在新的地域文化语境中实践文艺大众化的挑战与得失。此外,东北解放区的文艺批判与文学生产在中国左翼文艺发展史上同样具有相当的话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945—1949东北文学 解放区文学 文化变革 文学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遮蔽的文学图景——对1932-1945年东北地区作家群落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晓丽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5,共6页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 强权能约束人的行动,但不能束缚人的心灵。文学是人类的心灵产物,在日本强权统治下的1932-1945年的东北地区有自己的心灵史,有自己的文学。本文从被淹没的文学史料入手,梳理出东北伪满洲国时期不同文化身份的作家群落及其创作情况,较清晰地绘出其文学地图的经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45 东北地区 群落 作家 遮蔽 文学史料 文化身份 伪满洲国 心灵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