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1929年《公司法》的实施效果及其制约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曹成建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由于受南京国民政府各级行政、司法机构的腐败,行政、司法的不独立状况,封建特权的恣意纵横以及国民政府所处的战争频仍、动荡不安的特殊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制约,1929年《公司法》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很多企业缺乏法制观念,一再... 由于受南京国民政府各级行政、司法机构的腐败,行政、司法的不独立状况,封建特权的恣意纵横以及国民政府所处的战争频仍、动荡不安的特殊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制约,1929年《公司法》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很多企业缺乏法制观念,一再拖延甚至逃避变更登记,本来没有办理设立登记而谎称已登记,本属商号登记而对外谎称公司登记。广泛存在于中国的外国公司及其在中国设立的分公司无视《公司法》的规定,先是隐瞒登记情况或对外谎称为已登记公司,一当被查出,便以领事裁判权等条约特权相抗辩,公开拒绝遵守《公司法》。大量存在于国内的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公司主要凭借特权关系进行经营,而并不严格受《公司法》的约束。地方军阀实力派所控制的地区,根本没有严格实施《公司法》。抗战时期日伪控制区,国民政府的《公司法》更是鞭长莫及,自无规范效力与遵奉状况之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1929年《公司法》 实施效果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的数字人文探析——以1922—1929年的现代长篇小说批评文献为中心
2
作者 陈思广 王清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106,共11页
运用数字人文的批评方法勾勒出1922—1929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发轫期的演进轨迹,并对这一时期的批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与探析后发现,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批评文献的数量呈起始缓慢匀速,后期迅猛突进的增长态势,其批评话语亦具有两种... 运用数字人文的批评方法勾勒出1922—1929年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发轫期的演进轨迹,并对这一时期的批评文献进行量化统计与探析后发现,这一时期的长篇小说批评文献的数量呈起始缓慢匀速,后期迅猛突进的增长态势,其批评话语亦具有两种样态:批评注重文学本体和呈现出理性而自觉的批评意识。同时,批评话语呈现出三种新质:批评家构建了以西方话语体系为标准的科学的批评尺度;立场重于艺术的左翼批评范式现出端倪并形成初步的政治批评场域;社会历史批评初现雏形。就单个文本而言,《蚀》的批评最为突出,呈现出两种既定视野与三种倾向。两种既定视野是:文本表征时代性的价值和“时代女性”的视野得到批评者的认同与定向。三种倾向是:文本的批评无法脱离政治话语的樊篱;批评呈现出非功利性批评的话语空间;在批评中关于“新写实主义”的倡导,反映出左翼文学批评以阶级观念为先的批评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文 中国现代长篇小说批评 1922—19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46年《中华民国公司法》的产生、特点及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文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0-33,共4页
1946年修订、颁布的《中华民国公司法》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最后一部公司法 ,与以前的公司法相比 ,其体例发生了较大变化 ,内容也更为丰富 ,这些变化部分纯为应时之作终遭淘汰 ,另一些则直接为台湾公司法所沿袭。
关键词 1946 <<中华民国公司法>> 体例 国家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公司法》修订中有关法定审计制度的立法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中注协<公司法>修订工作研究小组 《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5年第5期47-50,共4页
关键词 《公司法 审计制度 修订 立法建议 法定 国务院法制办 公司治理结构 财务报告制度 财务报表审计 2004 中注协 研究任务 工作小组 验资制度 专题研究 法律 会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1929年的《工厂法》 被引量:16
5
作者 彭南生 饶水利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1-87,共7页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工厂法》,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工人生存状况十分恶劣、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勃兴及国际国内社会舆论所造成的压力与推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京政府初期秉承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维护劳工权利的... 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工厂法》,是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工人生存状况十分恶劣、劳资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勃兴及国际国内社会舆论所造成的压力与推力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南京政府初期秉承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维护劳工权利的初衷。该法具有移植性、继承和超越性、超前性等特点。它的制订使民国法制更趋完备,也将现代国家的建构向前推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法》 1929 南京国民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9-1933年大萧条与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被引量:7
6
作者 金卫星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9-76,共8页
192 9-1 93 3年大萧条 ,摧毁了一战后重建的世界经济格局。国际联盟为缓解危机而召开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则成为新旧世界经济体系的转折点。英国企图借助美国的金融实力 ,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 ;美国则希望终结以英国为核心... 192 9-1 93 3年大萧条 ,摧毁了一战后重建的世界经济格局。国际联盟为缓解危机而召开的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则成为新旧世界经济体系的转折点。英国企图借助美国的金融实力 ,恢复由其主导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 ;美国则希望终结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传统秩序 ,倡建全球经济新秩序。伦敦世界经济会议最终未就任何实质性问题达成协议。会议之所以失败 ,是因为英法与美国在如何协作对付危机的问题上思路迥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9—1933大萧条 伦敦世界经济会议 英美金融合作 世界经济新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衣保中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11-117,共7页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危机爆发前,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已经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以大豆、豆油、豆饼为中心的农产品贸易空前繁荣。但经济危机爆发后,东北农业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粮食出口贸易急遽...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危机爆发前,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已经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以大豆、豆油、豆饼为中心的农产品贸易空前繁荣。但经济危机爆发后,东北农业生产遭到沉重打击,粮食出口贸易急遽萎缩,粮价暴跌,农村经济迅速凋敝,农民生活陷入困境。2008年9月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金融危机并迅速在全球蔓延,对我国经济也造成了深刻影响。历史教训应该加以总结和汲取,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我国农业和农民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9—1933世界经济危机 中国东北地区 农业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濒临破产时董事破产申请义务的立法建构 被引量:5
8
作者 赵树文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8,共19页
公司濒临破产时已经或者即将失去债务清偿能力,此时的经营风险将由股东向债权人进行转移。董事破产申请义务是助力债权人应对上述风险的重要支点,因为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遏制股东、董事以及债权人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公司资产的持... 公司濒临破产时已经或者即将失去债务清偿能力,此时的经营风险将由股东向债权人进行转移。董事破产申请义务是助力债权人应对上述风险的重要支点,因为这一制度能够有效地遏制股东、董事以及债权人内部的机会主义行为,防止公司资产的持续恶化。在学理上,“直接义务论”和“间接义务论”都可以为其立法建构提供逻辑支持,前者强调当公司濒临破产时董事对债权人直接承担信义义务,后者则认为此时董事依然对公司整体承担信义义务,但是应在决策中重点考量债权人利益。从我国公司治理实践来看,也有推进该制度立法建构的现实需求,包括平衡认缴资本制对法定资本规则的弱化、弥补破产程序启动规制的不足、顺应董事会中心主义治理模式的发展以及填补公司法与破产法之间的制度缝隙等。无论是德国和奥地利对该制度的明确规定,还是美国的“加深破产理论”与英国的“不当交易条款”等功能性替代规定,都能够为我国的立法提供参考。就具体的本土方案而言,可以“直接义务论”为指引,将该制度嵌入破产法体系之中。同时,围绕董事破产申请义务触发条件的界定、董事破产申请义务启动主体构成边界的明晰、董事破产申请义务限制期限的规制、董事破产申请义务中重整程序的融入、董事违反破产申请义务的责任承担以及董事违反破产申请义务的债权人追诉机制等相关内容,建构系统化的具体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公司法 濒临破产 董事 破产申请义务 企业破产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论危机——1926至1929年的中国革命》
9
作者 唐宝林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7-,95,共2页
日本青年学者绪形康专著《论危机——1926至1929年的中国革命》(以下简称《论危机》),虽然只选取了一小段中共党史作为研究对象,却较全面论述了中共成立73年来的两条路线斗争,企图为中共探索克服“左”右倾错误危机的经验教训。这是外... 日本青年学者绪形康专著《论危机——1926至1929年的中国革命》(以下简称《论危机》),虽然只选取了一小段中共党史作为研究对象,却较全面论述了中共成立73年来的两条路线斗争,企图为中共探索克服“左”右倾错误危机的经验教训。这是外国学者论中共党史少见的一部著作。它有以下特点: 一、历史现实的巧妙联系 历史与现实是不可分割的。《论危机》论历史,却在“序论”中开宗明义以邓小平1992年南方讲话为其出发点,把讲话中的“警惕右,但是主要防止‘左’”的著名论断作为全书的中心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邓小平 1929 危机 中共党史 历史与现实 资本主义 右倾错误 中国学者 党内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佛与美国1929—1933年大萧条——重评胡佛的反萧条措施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甦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本文考察了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大萧条持续原因的客观分析研讨了胡佛总统在此期间的主要反萧条措施,重新评价胡佛作为承接1920年代开启1930年代的总统,在大萧条中他受制于他的经济哲学,表现出既非很多美国民众... 本文考察了1929—1933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发展过程,通过对大萧条持续原因的客观分析研讨了胡佛总统在此期间的主要反萧条措施,重新评价胡佛作为承接1920年代开启1930年代的总统,在大萧条中他受制于他的经济哲学,表现出既非很多美国民众看到的无能,也不是传统学术界认为的无为,而是在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之间的徘徊,更多的是无奈。但是他的某些应对举措也曾经成为后任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1929-1933 经济大萧条 经济 政府政策 赫伯特·胡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党员群体结构分析——以1929年为中心 被引量:6
11
作者 汤向东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继清党之后,1928年5月国民党进行党员总登记,使党员人数急剧下降,元气大伤。党员数量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使国民党向基层社会植根的契机遽然中断。以后,党员群体的数量始终“未达理想之比率”。本文试图以1929年为中心,对国民党群体进... 继清党之后,1928年5月国民党进行党员总登记,使党员人数急剧下降,元气大伤。党员数量结构的这一重大变化,使国民党向基层社会植根的契机遽然中断。以后,党员群体的数量始终“未达理想之比率”。本文试图以1929年为中心,对国民党群体进行量化考察,揭示国民党党治基础、党力变化和群体结构的变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 1929 党员数量 社会结构 历史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9—1930年中国极端冷冬事件的重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旭东 田芳毓 +1 位作者 陈思颖 苏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48-1060,共13页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寒冷事件仍有发生且常伴随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1929—1930年极端冷冬事件作为增暖背景下的极端冷事件,对其研究相对缺乏。通过收集并分析民国时期的气象器测资料和报刊资料,对1929—1930年中... 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寒冷事件仍有发生且常伴随严重的经济、社会影响,需要更为深入的研究。1929—1930年极端冷冬事件作为增暖背景下的极端冷事件,对其研究相对缺乏。通过收集并分析民国时期的气象器测资料和报刊资料,对1929—1930年中国极端冷冬事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本次冷冬的空间范围包括华北地区、长江流域(重庆至入海口段)和北疆地区,西北地区可能存在冷冬;寒冷的核心时段为1929年12月到次年1月。(2)本次冷冬时空范围内的地区月平均气温极端性强,华北、长江流域的12月份均温都超过十年一遇的冷事件水平,长江流域、北疆地区的1月份均温均超过五十年一遇水平;但月最低气温的极端性较弱,大部分站点月的最低温达到五年一遇水平,部分站点月超过十年一遇水平。(3)本次冷冬至少经历了7次区域性或全国性的降温事件,其中有3次降温事件达到全国性寒潮事件标准,时段分别为12月1—5日、12月16—20日和1月1—5日;其中第1次和第3次是影响中国的典型中路寒潮路径,第2次降温过程的时空特征不显著。(4)综合本次冷冬前旱后涝气候特点、该时段内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指数的变化以及前人对ENSO和中国气候变异的关系研究,推测1920s末到1930s初期的气象灾害很大程度受影响于ENSO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9—1930冷冬 极端冷冬事件 民国时期 重建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税则的修订
13
作者 韦恒 周龙燕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07-110,共4页
关键词 南京国民政府 关税自主 国定税则 1929 税率表 关税收入 片面协定税则制 关税特别会议 规定值 协定关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美国中等教育改革——1919—1929年间的进步主义学校实验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斌贤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8-61,共4页
从1919—1929年,一大批进步主义学校先后建立。20年代后期,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曾公布了一个它认可的进步主义学校名单,共计55所。其中4所为私立学校、6所为大学和教育学院的附属实验学校,45所为公立学校。这种状况与早期进步主义学校显然... 从1919—1929年,一大批进步主义学校先后建立。20年代后期,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曾公布了一个它认可的进步主义学校名单,共计55所。其中4所为私立学校、6所为大学和教育学院的附属实验学校,45所为公立学校。这种状况与早期进步主义学校显然是不同的。进步主义学校“属性”的这种变化,与进步主义教育协会的宗旨是直接相关的,同时也反映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步主义 教育运动 教育改革 学校适应 儿童发展 1929 道尔顿制 教育实验 弗莱克斯纳 教育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家的态度与评论家的口气——1929年关于西方现代艺术的一场论争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廷颂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14-118,共5页
192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此期间,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徐悲鸿、徐志摩、李毅士等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友好、直率而又针锋相对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看待西方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上.这是中... 192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在此期间,当时颇有影响的艺术家:徐悲鸿、徐志摩、李毅士等人之间,展开了一场友好、直率而又针锋相对的论争,论争的焦点集中在如何看待西方印象派和野兽派绘画上.这是中国西画发展史上第一次公开的不同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艺术 徐志摩 徐悲鸿 艺术家 马蒂斯 评论家 塞尚 1929 写实主义 美术展览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2─1929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别必亮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31-36,共6页
1902─1929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述评别必亮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是在学习西方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继承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由古代高等教育转化而来的。1902年《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颁布,才正式确立了... 1902─1929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述评别必亮中国具有近代意义的高等教育是在学习西方先进的高等教育经验,继承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由古代高等教育转化而来的。1902年《钦定高等学堂章程》颁布,才正式确立了近代高等教育体制。经过19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高等教育 私立大学 私立高等学校 教会大学 留日学生 女子高等教育 清政府 1929 留学教育 近代高等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1929年的股灾及其分析
17
作者 马宁 《证券市场导报》 1995年第8期44-47,共4页
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929年10月29日到来,大量股票不计价格抛售,没有人去考虑买进。交易所情况十分混乱,交易量创1641万零30股的最高纪录,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降了40点,以此拉开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长达4年的经济萧条的序幕。
关键词 1929 证券市场监管 股票市场 不正当交易 股灾 股票价格 经纪人 内幕交易 证券交易所 抵押贷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29年经济大危机不可自然复苏性探因
18
作者 张建人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1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 英国 1929 国际经济体系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世界经济秩序 海外投资 二次世界大战 英格兰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债融合视域下对赌协议的本质属性与法律规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冉克平 张仪昭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7-258,共12页
伴随2023年《公司法》的颁布和适用,如何在新法视域下理解对赌协议的法律本质并处理对赌协议履行难题是对赌协议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面向。对赌协议目前仍存在理论疑难与实践困境:其一,对赌协议的认定和构成存在困惑,其与明股实债的区分... 伴随2023年《公司法》的颁布和适用,如何在新法视域下理解对赌协议的法律本质并处理对赌协议履行难题是对赌协议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面向。对赌协议目前仍存在理论疑难与实践困境:其一,对赌协议的认定和构成存在困惑,其与明股实债的区分是目前司法实践的核心问题;其二,对赌协议效力与履行区分存在悖论。目前,尽管对赌协议在原则上被认为有效,但在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出现了首例因违反证券市场公共利益而被认定无效的案件。《九民纪要》所提出的“效力-履行区隔论”使对赌协议陷入“履行悖论”,实际履行面临法律和事实上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应当重新厘清对赌协议的法律本质,并在此基础上重塑对赌协议履行困难的规范解法。首先,对赌协议法律性质特殊,是股权和债权融合的产物。这反映在对赌协议承载的经济利益状态上,其存在趋同与分化的特点,对赌协议投资方的经济利益存在债权人化的倾向。对赌协议的作用场域复杂,受到公司、合同和会计准则、金融监管规则的约束和限制。对赌协议中各方主体的权利实现机制存在交叉竞合,在交易构造上符合股债结合型融资的特质,在外部关系上,投资人身份在公司登记材料上记载为股东,而在内部关系上,投资人实际的法律地位是债权人而非股东,这种身份的交叉与转化依靠合同法与公司法工具。其次,对赌协议履行不能的法律困境根植于其股债融合的本质中,契约规则、组织法规则、会计准则、监管规则应当实现在对赌协议纠纷处理和争议解决上的协调统一。最后,在股债融合视域下,应当通过解释2023年《公司法》中有关类别股的相关规范实现对赌协议的履行。在种类上,应当明确对赌协议可以被类推适用为144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优先股;在行权上,应当适用优先股表决权行使的一般限制并要求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承担对投资方的特别信义义务。此外,还应当优化公司利润分配规则和减资规则的财源限制以及相关程序,促进公司在不丧失偿债能力的基础上灵活处理其资产以及公司法资本制度革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营商环境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赌协议 股债融合 2023《公司法 公司资本制度 中小企业融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早期(1929—1936)举办的文献展览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致翔 《国家图书馆学刊》 2005年第2期78-82,共5页
文献展览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窗口。 2 0世纪 30年代 ,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出现了飞跃 ,文献展览工作亦从此开始。本文介绍国家图书馆早期 (192 9— 1936 )所举办的文献展览概况 ,并对展览的形式、内容、目的及效益等进行了评述。表 1。参... 文献展览是图书馆对外宣传的窗口。 2 0世纪 30年代 ,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出现了飞跃 ,文献展览工作亦从此开始。本文介绍国家图书馆早期 (192 9— 1936 )所举办的文献展览概况 ,并对展览的形式、内容、目的及效益等进行了评述。表 1。参考文献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文献展览 1929—1936 图书宣传 图书馆事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