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北部花岗岩─水~18O/~16O交换反应动力学──对于造山带岩浆熔融与流体循环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刘伟 刘建明 +1 位作者 储雪蕾 孙世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95-205,共11页
对新疆北部花岗岩的两个典型岩体—阿拉尔和二台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组成测定,以探讨造山带的流体循环以及岩浆源区的熔融两个岩体的岩浆源区相对亏损18OZ它们在上部地壳侵位的次团相冷凝过程中共生矿物向富集18O的方向不平衡... 对新疆北部花岗岩的两个典型岩体—阿拉尔和二台北岩体进行了系统的氧同位素组成测定,以探讨造山带的流体循环以及岩浆源区的熔融两个岩体的岩浆源区相对亏损18OZ它们在上部地壳侵位的次团相冷凝过程中共生矿物向富集18O的方向不平衡偏转推覆到阿尔泰山区热板片之下的晚古生代沉积物冷板片,通过进变质过程中的脱水反应提供了大量的含水流体.在倒转地温梯度驱动下,含水流体从下伏冷板片释放到上覆热板片,与富18O的早古生代变质沉积物发生18O/16O交换反应,并且最终导致造山花岗岩源区的熔融,产生相对亏损18O的过铝质花岗岩浆.对于以二台北岩体为代表的非造山花岗岩而言,幔源岩浆的下垫诱导的进变质反应造成流体对流,促进了幔源岩浆与花岗岩源区岩石的18O/16O交换反应,从而降低了后者的δ18O值.流体循环是深熔作用的先驱事件.与两个岩体侵位相联系的流体具有围绕岩体分布的外封皮性质.当岩浆温度下降到某一数值时,它们迅速进入岩体,瞬间流动速率较大.随着18O/16O交换反应的进行,流体来源迅速枯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o/16o交换反应动力学 岩浆源区熔融 流体循环 造山带 新疆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Ca9Al6O18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4
2
作者 谢苗苗 周志明 +1 位作者 祁阳 程振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32-538,共7页
以柠檬酸钙和硝酸铝为前体,采用湿法混合法制备了CaO质量分数为80%的CaO-Ca9Al6O18吸收剂,并对其CO2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O-Ca9Al6O18具有优异的CO2吸收容量和长周期循环使用稳定性,经过50次循环使用后,其转化率仍保持在78%... 以柠檬酸钙和硝酸铝为前体,采用湿法混合法制备了CaO质量分数为80%的CaO-Ca9Al6O18吸收剂,并对其CO2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aO-Ca9Al6O18具有优异的CO2吸收容量和长周期循环使用稳定性,经过50次循环使用后,其转化率仍保持在78%以上,远优于传统的CaO吸收剂。在500~700℃和CO2分压为0.005~0.015MPa条件下,研究了CaO-Ca9Al6O18吸收剂的碳酸化反应动力学,分别采用离子反应模型和表观模型描述化学反应动力学控制阶段(快反应段)和产物层扩散阶段(慢反应段)。实验测得的吸收剂转化率与模型预测值吻合较好,快慢反应段的活化能分别为25.6、57.7kJ.mol-1。该动力学模型可准确模拟CaO-Ca9Al6O18吸收剂在长周期循环使用条件下的碳酸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o-Ca9Al6o18 Co2吸收剂 稳定性 碳酸化反应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