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及rad5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司原 王明明 +2 位作者 张伍魁 谢强 谢吉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4,共5页
目的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浓度18F-FDG处理HepG2肝癌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 目的研究18F-FDG对HepG2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肝癌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不同浓度18F-FDG处理HepG2肝癌细胞,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细胞增殖与凋亡、活性氧含量、rad51及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 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且随着18F-FDG浓度增大,凋亡细胞增加,活性氧产量增加,p53基因与rad51基因表达增强。结论 18F-FDG能诱导HepG2肝癌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药物活度浓度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 HEPG2肝癌细胞 细胞凋亡 p53基因 RAD51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与18-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标准化摄取值的关系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婧 汪世存 潘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97-70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 目的: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及相同组织学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在经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显像后最大标准摄取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41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鳞癌34例(高分化7例,中分化21例,低分化6例),腺癌7例。比较不同病例类型及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原位病灶的^(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结果:宫颈鳞癌患者的SUV_(max)(12.14±5.38)高于腺癌(6.99±5.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鳞癌患者中高分化组SUVmax为6.86±2.85,中分化组SUV_(max)为12.21±3.74,低分化组SUV_(max)为17.75±5.97,3组中SUV_(max)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宫颈鳞癌分化程度与SUV_(max)呈负相关(r=-0.669,P<0.05)。结论:不同组织类型及相同组织类型但分化程度不同的宫颈癌原位病灶^(18)F-FDG PET-CT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之间有差异,对指导临床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对于高SUV_(max)值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标准化摄取最大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姚小芹 王辉 +1 位作者 马超 傅宏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4-176,190,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随访中血清Tg增高、131I全身显像未发现病灶的35例...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甲状腺切除术后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组织治疗成功,随访中血清Tg增高、131I全身显像未发现病灶的3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显像结果与手术切除标本或穿刺活检的病理结果和持续随访(Tg、B超、CT和MRI等)结果进行比较,获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阳性预测值。结果 35例患者中,27例最终被病理检查或持续随访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18F-FDG符合线路显像的敏感度为81.5%(22/27),特异度为75.0%(6/8),准确度为80.0%(28/35),阳性预测值为91.7%(22/24)。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诊断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与病理检查、持续随访结果的一致性较好(κ=0.499,P=0.006)。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Tg阳性、131I显像阴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定位和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8-氟代脱氧葡萄糖符合线路 甲状腺球蛋白 131^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定量^(18)F-FDG符合线路显像评估淋巴瘤预后 被引量:2
4
作者 焦举 许杰华 +3 位作者 余俊丽 程木华 张峰 张勇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4-378,共5页
【目的】使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淋巴瘤病灶最高瘤/非瘤(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瘤/非瘤(T/N)比值下降百分率,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淋巴瘤患者资料,最高T/N比值是通过ROI技术获得,作为连续型变量... 【目的】使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检测淋巴瘤病灶最高瘤/非瘤(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瘤/非瘤(T/N)比值下降百分率,研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淋巴瘤患者资料,最高T/N比值是通过ROI技术获得,作为连续型变量进行分析,并把最高T/N比值及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分成低值与高值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将33例淋巴瘤患者按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分为0~1与2~4两组,对化疗前两组间淋巴瘤病灶的最高T/N比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N比值低的分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0.003);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77.1%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P=0.037)。在IPI(0~1)与IPI(2~4)组间病灶最高T/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本研究提示淋巴瘤病灶最高T/N比值及4疗程化疗前后最高T/N比值下降百分率均有一定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18-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显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前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边艳珠 魏强 +3 位作者 吴大勇 张文艳 李金福 刘永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49-1751,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前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9例NSCLC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并进行符合线路显像分期,将符合线路显像分期和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前临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39例NSCLC患者在治疗前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并进行符合线路显像分期,将符合线路显像分期和CT分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使18例(46.15%,18/39)的临床总分期发生改变,均为分期升级,其中11例的治疗策略发生改变,由根治性手术治疗变为姑息性放疗或化疗。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NSCLC总分期的改变主要是通过对N和M分期的改变而实现的。结论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改变了46.15%(18/39)NSCLC患者的临床分期,影响了28.20%(11/39)的治疗策略。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在NSCLC治疗前分期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符合线路 脱氧葡萄糖F18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川玲 赵文锐 +5 位作者 朱家瑞 方庭正 许根祥 王新强 高春华 王春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8-229,共2页
目的:探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DHC)对肺部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SPN的18F-FDG DHC及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结合病理分析。结果:DHC诊断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变6个。CT诊断恶性病灶29个,良性病灶5... 目的:探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DHC)对肺部孤立性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SPN的18F-FDG DHC及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并结合病理分析。结果:DHC诊断恶性病灶28个,良性病变6个。CT诊断恶性病灶29个,良性病灶5个。病理结果提示恶性病灶26个,良性病变8个。DHC诊断SPN的灵敏度96%,特异性67%,准确性88%,阳性预测率81%,阴性预测率83%。多层螺旋CT诊断SPN的灵敏度92%,特异性38%,准确性79%,阳性预测率83%,阴性预测率60%。结论:18F-FDG DHC对诊断SPN有临床价值,其特异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率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葡萄糖F18 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 孤立性肺结节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肿瘤标志物检测在^(125)I粒子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4
7
作者 黄遵花 张遵城 +2 位作者 董华 董萍 张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29-4031,共3页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对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价值。方法:治疗前确诊为NSCLC的59例患者,接受局部125I... 目的: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TM)检测对评价125I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价值。方法:治疗前确诊为NSCLC的59例患者,接受局部125I粒子植入治疗和化疗,且术后定期复查CT,对疑有转移、复发或新增病灶者,行18F-FDG显像和TM测定。依据最终临床诊断评价该两种检查方法及两者联合检测在放疗联合化疗治疗肺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结果:59例NSCLC患者中最终确定为肺癌转移、复发或新增病灶者51例。18F-FDG显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2%、62.5%、84.7%;血清TM测定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6.5%、62.5%、74.6%;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1%、50.0%、89.8%。结论:在判断NSCLC治疗后复发、转移及出现新增病灶方面,18F-FDG符合线路显像与血清TM检测联合应用起到优势互补作用,提高了NSCLC复发、转移及出现新增病灶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125I粒子 ^18F-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细胞淋巴瘤在18F-FDG PET/CT中的显像特征及细胞形态学分型
8
作者 任怡璇 陈诚 +7 位作者 蔡铭慈 陈嘉敏 杨欣欣 王超 林晓珠 程澍 江旭峰 陈东旭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61-1569,共9页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 目的·分析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对于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显像特点和诊断价值,并探索其在区分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16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初诊MCL患者的18F-FDG PET/CT显像及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内外病灶的显像特点,评估18F-FDG PET/CT在诊断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中的准确性,并分析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MCL的18F-FDG PET/CT特征及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116例患者中,100.0%的患者在18F-FDG PET/CT显像中有阳性表现,99.1%的患者有淋巴结异常,85.3%的患者有结外侵犯,其中脾脏、咽淋巴环、骨髓、胃肠道是最常见的结外侵犯部位。与骨髓穿刺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MCL骨髓侵犯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分别为43.4%、91.5%和66.0%。与胃镜、肠镜的活检结果比较,18F-FDG PET/CT对胃、肠道浸润的灵敏度分别为100.0%、94.1%,特异度分别为75.0%、100.0%,准确率分别为92.9%、94.7%。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max)和Ki-67指数在MCL经典型与侵袭性变型间差异显著,且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以SUVmax为10.4作为诊断阈值时,区分MCL经典型及侵袭性变型的灵敏度为73.9%,特异度为77.4%,AUC值为0.797。结论·18F-FDG PET/CT对MCL患者结内外病变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在骨髓浸润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在胃肠道浸润的诊断中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可为MCL骨髓和胃肠道浸润提供非侵入性的、比较可靠的诊断信息,但仍不足以代替病理学检查。SUVmax与Ki-67指数呈正相关。应用SUVmax可以有效区分MCL经典型和侵袭性变型;当SUVmax>10.4时,侵袭性变型可能性更高,否则为经典型;SUVmax可为MCL的治疗策略的选择提供潜在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侵袭性变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7
9
作者 王荣福 张建华 +10 位作者 张春丽 范岩 付占立 张旭初 胡怀湘 何晓坤 林景辉 郭凤琴 赵光宇 王彦福 田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 目的:探讨氟[18F] 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双探头符合线路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病变性质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病变性质不明的患者进行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18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分为2组,一组时间间隔为3. 5h,另一组时间间隔为4. 5h。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其中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均经病理活检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用定性法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 7%,特异性83. 3%,准确率91. 7%,阳性预测值90. 6%,阴性预测值93. 8%。符合线路SPECT早期显像和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 3%, 72. 2%, 85. 4%, 84. 8%, 86. 7%与76. 9%, 57. 1%, 70. 0%, 76. 9%, 57. 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 071,P<0. 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398,P=0. 695)。结论: 18F FDG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有利于良、恶性病变鉴别,并有助于提高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 双时相显像 临床应用价值 病变性质 符合线路SPECT 鉴别 -脱氧葡萄糖 ^18F-FDG 双探头符合线路 阳性预测值 阴性预测值 ^18FDG 延迟显像 恶性病变 时间间隔 良性病变 T/NT 特异性 准确率 临床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SPECT/CT显像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阮征 郑健 +2 位作者 黄海龙 张闻瑞 赵晋华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背景与目的 正确的诊断对肺癌疑似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肿瘤组织摄取18 F FDG的能力远大于正常组织的原理,本研究探讨了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 FDG SPECT/CT检查,对良... 背景与目的 正确的诊断对肺癌疑似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肿瘤组织摄取18 F FDG的能力远大于正常组织的原理,本研究探讨了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CT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1例肺部肿块患者进行18F FDG SPECT/CT检查,对良恶性肿块的摄取比值R进行比较,并与CT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以摄取比值R≥2 为标准,18 F FDG SPECT/CT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2%,特异度为87%,准确率为84%。18 F FDG SPECT/CT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81%,而CT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52%,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8 F FDG SPECT/CT对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临床分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诊断 18-脱氧葡萄糖 双探头符合线路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在^(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6
11
作者 叶智轶 马超 +1 位作者 傅宏亮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目的探讨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对碘-131(^(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复发或转移灶探查的价值。方法对178例接受甲状腺切除术及经^(131)I成功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和/或转移灶的DTC患者(随访期间颈部超声或胸部CT有持续异常发现,但^(131)I全身显像阴性)给予^(18)F-FDG PET/CT检查,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可疑病灶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下的^(18)F-FDG PET/CT显像探查复发或转移灶的阳性预测值。结果 ^(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共7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65例。12例^(18)F-FDG PET/CT显像呈假阳性,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炎症细胞浸润。在77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患者中,血清Tg阳性患者50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转移45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血清Tg阳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90.00%(45/50);血清Tg阴性患者27例,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甲状腺癌复发或转移20例,^(18)F-FDG PET/CT显像对于Tg阴性患者的阳性预测值为74.07%(20/27)。结论对于随访期间怀疑存在复发或转移灶,且^(131)I全身显像阴性的DTC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131全身显像 甲状腺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 被引量:6
12
作者 丁重阳 李天女 +3 位作者 孙晋 黄庆娟 丁其勇 杨文平 《放射学实践》 2013年第12期1287-1290,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显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恶性肿瘤病灶与骨骼肌的SUVmax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9例中胆囊癌...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 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皮肌炎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显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对恶性肿瘤病灶与骨骼肌的SUVmax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9例中胆囊癌3例,肺癌2例,卵巢癌、食管癌、结肠癌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结果:所有恶性肿瘤病灶的18F-FDG摄取较高,SUVmax为7.26±5.48;7例患者18 F-FDG PET-CT显像示全身骨骼肌弥漫性对称性轻度摄取增高,SUVmax为3.45±0.81,与恶性肿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0,P=0.004)。同机CT扫描还发现1例合并间质性肺炎,3例合并肺部感染。结论:肿瘤相关性皮肌炎的18F-FDG 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认识其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提高对此病的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18-脱氧葡萄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后无事件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旭升 王华庆 +5 位作者 钱正子 周世勇 张会来 孟祥睿 赵静 王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估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 phy,18F-FDG PET/CT)对接受4个周期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ABVD)方案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目的:评估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 phy,18F-FDG PET/CT)对接受4个周期阿霉素、博来霉素、长春新碱、达卡巴嗪(ABVD)方案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 ma,HL)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8月至2009年7月共62例初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在接受4个周期ABVD方案化疗后18F-FDG PET/CT的检查结果,并与3年无事件生存率(EFS)、3年总生存率(OS)进行比较,评价其对接受4个周期AB VD方案化疗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无事件生存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结束后,PET/CT阳性患者18例,其中11例患者(61.1%)治疗失败,PET/CT阴性患者46例,其中5例患者(11.4%)治疗失败,PET/CT阳性组的治疗失败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PET/CT阳性组和PET/CT阴性组患者的3年EFS分别是44.4%和81.8%(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PET/CT是霍奇金淋巴瘤患者3年E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PET-CT是预测HL患者在接受4个周期ABVD方案化疗后EFS的可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瘤 18-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显像剂[18F]-AIF-NOTA-NSC-GLU在荷HepG2肝癌模型中的生物学评估
14
作者 林丽萍 唐刚华 +6 位作者 聂大红 苏舒 熊鹦 刘少玉 马慧 元龚骏 向贤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8期2868-2873,共6页
目的合成PET/CT显像剂[18F]-AIF-NOTA-NSC-GLU以及探讨其对荷HepG2肝癌模型的显像效果。方法(1)合成[18F]-AIF-NOTA-NSC-GLU;(2)选用人源性HepG2肝癌细胞株进行[18F]-AIF-NOTA-NSC-GLU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氨基酸转运竞争抑制实验以及蛋... 目的合成PET/CT显像剂[18F]-AIF-NOTA-NSC-GLU以及探讨其对荷HepG2肝癌模型的显像效果。方法(1)合成[18F]-AIF-NOTA-NSC-GLU;(2)选用人源性HepG2肝癌细胞株进行[18F]-AIF-NOTA-NSC-GLU体外细胞摄取实验、氨基酸转运竞争抑制实验以及蛋白参与实验;(3)建立荷HepG2肝癌模型并进行[18F]-AIF-NOTA-NSC-GLU显像,与[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进行对比研究,评价[18F]-AIF-NOTA-NSC-GLU对肝癌的显像效果。结果(1)[18F]-AIF-NOTA-NSC-GLU未经衰减校正的合成产率为(29.3±4.6)%(n=10);(2)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人肝癌HepG2细胞对[18F]-AIF-NOTA-NSC-GLU的摄取在30 min达到峰值(7.2±0.37)%;[18F]-AIF-NOTA-NSC-GLU的主要通过氨基酸转运Na+依赖型XAG-系统,Na+依赖型ASC系统和B0+系统部分参与[18F]-AIF-NOTA-NSC-GLU的摄取,几乎不参与蛋白合成;(3)注射[18F]-AIF-NOTA-NSC-GLU 30 min后肿瘤显影清晰,[18F]-AIF-NOTA-NSC-GLU肿瘤/肝比值稍高于60 min[18F]-FDG肿瘤/肝比值[(1.50±0.10)vs.(1.12±0.15),n=3,P=0.023]。结论[18F]-AIFN-OTA-NSC-GLU易于合成,可用于肝癌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18F]-AIF-NOTA-NSC-G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评价
15
作者 王荣福 邵武国 张建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 目的探讨半定量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在18F-FDG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SPECT/PET)双时相显像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30例病变性质不明患者进行18F-FDG SPECT/PET双时相显像,早期显像在注射FDG后1h进行,延迟显像(2组)分别在注药后3.5和4.5h,结果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确诊。对双时相显像结果采用阅片目测定性和半定量方法分析,计算2次显像每个病灶感兴趣区(ROI)与同一平面对侧正常组织或周围正常组织的放射性摄取率之比(T/NT)及滞留指数(RI)。应用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早期显像、延迟显像和RI的诊断效能。结果30例患者(1例患者行2次双时相显像)共检出48个病灶(恶性病变30个,良性病变18个),29个病灶为真阳性,15个病灶为真阴性,3个假阳性和1个假阴性。定性分析双时相显像的灵敏度96.7%,特异性83.3%,准确率91.7%,阳性预测值(PPV)90.6%,阴性预测值(NPV)93.8%。SPECT/PET早期显像和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率、PPV、NPV分别为93.3%、72.2%、85.4%、84.8%、86.7%与76.9%、57.1%、70%、76.9%、57.1%。所有恶性病变(除1例假阴性病变外)延迟显像T/NT均明显升高(t=-3.071,P<0.01),而良性病变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T/NT无显著性差异(t=0.398,P=0.695)。ROC曲线结果表明,RI明显优于早期显像及延迟显像。与早期显像和CT相比,双时相显像结合RI分析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PPV、NPV,分别为96.7%、88.9%、93.8%、93.5%、94.1%。结论18F-FDGSPECT/PET双时相显像结果分析判断结合半定量和ROC曲线法分析有助于提高良、恶病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 [18F]-脱氧葡萄糖 双时相显像 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对特发性炎性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冲 来瑞鹤 +1 位作者 孙一文 李爱梅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86-1189,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诊断价值以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变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IIM患者(皮肌炎21例,多发性肌炎2例)的临床和18F-FDG PET/CT图像资料,选择同时间段的23例无肌肉病变患...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对特发性炎性肌病(IIM)的诊断价值以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病变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IIM患者(皮肌炎21例,多发性肌炎2例)的临床和18F-FDG PET/CT图像资料,选择同时间段的23例无肌肉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测量全身近端肢带肌群SUVmax,记录其中最大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IM患者肌肉SUVmax中位数为2.90(3.60)g/mL,高于对照组的1.10(1.30)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466,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鉴别IIM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SUVmax最佳临界值为2.10 g/mL,诊断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1.3%,曲线下面积(AUC)为0.970。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UVmax与肌酸激酶(CK)(r=0.689,P<0.001)、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r=0.537,P=0.008)、谷草转氨酶(AST)(r=0.464,P=0.026)以及乳酸脱氢酶(LDH)(r=0.444,P=0.034)均呈正相关。结论:FDG PET/CT半定量指标SUVmax对IIM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活动度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炎性肌病 皮肌炎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18-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晓川 张伟京 +4 位作者 王斌 王伟霞 黄乐富 曹宝平 仲凯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29-835,共7页
目的评估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 目的评估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lu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_(max))与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2016年8月至2019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及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共47例,评估基线SUV_(max)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实验室化验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法确定基线SUV_(max)对疾病进展的最佳临界点,分析其对治疗疗效及生存的预后、预测价值。结果①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浓度、1年内有无进展、病理类型组别中的基线SUV_(max)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以1年进展率为截点,ROC曲线上SUV_(max)最佳临界点为14.4,以14.4为界限值进行分组,发现SUV_(max)<14.4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远远高于SUV_(max)≥14.4组;③以随访结束后患者疾病进展为截点,SUV_(max)最佳临界点为16.7,以16.7为界限值进行分组,发现SUV_(max)<16.7组患者中位PFS远高于SUV_(max)≥16.7组(P=0.025)。结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基线SUV_(max)与疗效及生存预后有密切关系,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 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最大标准化摄取值 无进展生存时间 总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与国际预测指标对于经R-CHOP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的预测效果及发展趋势
18
作者 李雪菁 黄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7-312,共6页
R-CHOP联合化疗极大地提高了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愈可能。^(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与国际预测指数(IPI)作为经典的预后评估方式,却因为利妥昔单抗的加入而面临挑战。该文总结了... R-CHOP联合化疗极大地提高了CD20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愈可能。^(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与国际预测指数(IPI)作为经典的预后评估方式,却因为利妥昔单抗的加入而面临挑战。该文总结了两种预测方式的评价效能与研究进展,PET从传统的视觉评分方式转向定量-半定量参数评估,IPI针对不同年龄及乳酸脱氢酶水平进行了细化分组。在比较了两种预测方式后,建议将两种方式结合,方可更准确地预估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国际预后指数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代谢显像标准摄取值及定量分析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2
19
作者 俞建华 王荣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91-794,共4页
针对FDG研究的标准摄取值法(SUV)是普遍应用于良恶性肿瘤鉴别与疗效评估的方法。它被视作模型方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基于这种理论基础,本文具体阐述了SUV的优点和不稳定因素,并针对这些局限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改进策略。随着科学... 针对FDG研究的标准摄取值法(SUV)是普遍应用于良恶性肿瘤鉴别与疗效评估的方法。它被视作模型方法的一种简化形式。基于这种理论基础,本文具体阐述了SUV的优点和不稳定因素,并针对这些局限性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措施和改进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SUV方法将越来越准确、可靠而受到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摄取值 [^18F]-脱氧葡萄糖 葡萄糖谢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半定量分析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余学问 徐华 +7 位作者 黄忠华 李振国 闵琴琴 梁莹莹 徐洲稳 石红琴 邵牧民 王家传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17-423,共7页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PSCs治疗组、iPSCs+siHIF-2α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所有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HIF)-2α基因下调后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治疗作用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iPSCs治疗组、iPSCs+siHIF-2α组,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所有大鼠均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模型,栓塞90 min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后3 d进行i PSCs移植、i PSCs+siHIF-2α移植或PBS注射。在移植之前及之后的第2、4周,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并采用小动物正电子发射体层仪(micro-PET)扫描测定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的摄取值。移植后第4周,处死大鼠行免疫荧光检测神经细胞标志物。结果在干细胞移植后第2、4周,i PSCs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均为P<0.05),而i PSCs+siHIF-2α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在这两个时间点均高于i PSCs治疗组(均为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的第2、4周,与PBS对照组比较,i PSCs治疗组和i PSC+siHIF-2α组脑缺血大鼠脑部的糖代谢水平(损伤侧/正常侧)明显增加(均为P<0.001)。干细胞移植后第2周,i PSCs治疗组大鼠脑缺血区糖代谢水平明显高于iPSCs+siHIF-2α组(P<0.001)。此后iPSCs+siHIF-2α组大鼠脑缺血区糖代谢水平持续上升,至干细胞移植后第4周,与iPSCs治疗组较为接近,但仍低于iPSCs治疗组(P=0.02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移植的干细胞存活并迁移至梗死区周边,并且大部分的移植干细胞均表达了神经细胞标志物。结论i PSCs移植对大鼠脑缺血损伤有明显的治疗作用,HIF-2α基因下调对iPSCs的治疗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 干细胞移植 低氧诱导因子- 小动物正电子发射体层仪(micro-PET) 18F-脱氧葡萄糖(18F-FDG) 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