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站用17-4沉淀硬化不锈钢阀杆热老化微结构小角中子散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张佩佩 李天富 +3 位作者 白冰 佟振峰 王子军 刘蕴韬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83-2288,共6页
17-4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阀杆广泛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中,该阀杆在高温(300~350℃)下长期服役时面临热老化脆化问题,影响核电站安全。本文针对核电站实际服役的阀杆样品,开展了小角中子散射实验,结合冲击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 17-4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阀杆广泛应用于压水堆核电站中,该阀杆在高温(300~350℃)下长期服役时面临热老化脆化问题,影响核电站安全。本文针对核电站实际服役的阀杆样品,开展了小角中子散射实验,结合冲击试验、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分析等,将严重老化与轻微老化的阀杆样品进行对比,研究了试样在长期热时效过程中内部nm结构的变化。冲击试验、断口的扫描电镜和金相组织图像显示,严重老化的阀杆发生了明显的脆化现象。利用多分散小球模型和Porod定律对小角中子散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球形nm析出物直径约为1nm,随着热老化程度的加剧,nm析出物尺寸变大,体积分数增多约19%。小角中子散射结果与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变化有明显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中子散射 17-4沉淀硬化不锈钢 阀杆 nm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挤出成型制品的抗冲击性能
2
作者 姜世杰 刘硕 +3 位作者 张云滔 英洪玮 陈佳琦 蔡尚港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6-273,共8页
金属材料挤出成型(metal material extrusion, MME)是采用金属粉末与聚合物黏结剂混合丝材为原料,通过成型、脱脂和烧结工艺(shaping-debinding-sintering, S-D-S)制造纯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随着MME技术的发展,亟须对其制品... 金属材料挤出成型(metal material extrusion, MME)是采用金属粉末与聚合物黏结剂混合丝材为原料,通过成型、脱脂和烧结工艺(shaping-debinding-sintering, S-D-S)制造纯金属零部件的一种增材制造技术。随着MME技术的发展,亟须对其制品的抗冲击性能进行研究,然而相关信息非常匮乏。制备了不同过程参数下的MME试件,并采用夏比摆锤冲击试验研究了其抗冲击性能,探讨了成型方向、填充角度、挤出温度、床温及成型速度等过程参数对试件冲击吸收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填充角度为45°时,侧置方向成型试件的抗冲击性能最佳,水平方向次之,竖直方向最差;而在0°填充角度下,水平方向成型试件性能最好;进一步提高挤出温度、床温并降低成型速度,可以显著增强试件的抗冲击性能。研究结果为优化MME成型参数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了其在承受冲击载荷场景下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出成型 17-4PH不锈钢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离子渗氮对17-4PH不锈钢磨损和腐蚀影响的研究现状
3
作者 韩忠立 庄文华 +2 位作者 赖平 郭相龙 张乐福 《腐蚀与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0,109,共8页
对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丝杠材料17-4PH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满足堆内苛刻的要求。为此,综述了低温离子渗氮对17-4PH不锈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着重阐述了经低温离子渗氮17-4PH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 对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丝杠材料17-4PH不锈钢进行低温离子渗氮处理,可以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满足堆内苛刻的要求。为此,综述了低温离子渗氮对17-4PH不锈钢显微组织的影响;着重阐述了经低温离子渗氮17-4PH不锈钢的耐磨性和耐蚀性。最后,结合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服役环境,为低温离子渗氮17-4PH不锈钢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棒驱动机构 17-4PH不锈钢 低温离子渗氮 磨损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热丝激光增材制造17-4PH不锈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张鹏德 李广 +1 位作者 刘玉鹏 石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29-235,共7页
激光增材制造(LAM)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高温度梯度和层间循环加热效应,导致沉积材料晶粒生长与力学性能呈现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因此,通过热处理改善LAM材料的微观组织并调控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本工作对热丝激光增材制造17-4PH不锈钢热处... 激光增材制造(LAM)工艺过程中存在的高温度梯度和层间循环加热效应,导致沉积材料晶粒生长与力学性能呈现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因此,通过热处理改善LAM材料的微观组织并调控力学性能至关重要。本工作对热丝激光增材制造17-4PH不锈钢热处理后的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拉伸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4PH不锈钢原始态组织为粗大柱状板条马氏体及少量的晶间细小胞状奥氏体。H900热处理后,马氏体晶粒得到细化,晶粒生长各向异性减弱,且有细小碳化沉淀物的析出。H1025热处理后,马氏体晶粒发生粗化,并且在晶界和晶粒内分布细小的逆转变奥氏体。热处理后LAM样品的力学性能优于锻造样品,LAM 17-4PH不锈钢在H900状态下,抗拉强度从1108 MPa提高到1506 MPa,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分别高于锻造材料11%和15%,硬度最高达448HV,取得了较好的强韧配合。马氏体基体中碳化物的沉淀析出与晶粒细化产生的强化作用协同提高材料强度,逆转变奥氏体增加了17-4PH不锈钢的塑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激光增材制造 热处理 拉伸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析出行为和硬化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杜涛 陈军 袁诚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研究了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在(480~630)℃×4 h时效处理中的析出行为和硬化效果。结果表明,ε-Cu相析出使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硬化,硬化效果与Cu的析出和位错密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时效温度和基体组织对Cu析出行为有很大... 研究了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在(480~630)℃×4 h时效处理中的析出行为和硬化效果。结果表明,ε-Cu相析出使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硬化,硬化效果与Cu的析出和位错密度的变化密切相关。时效温度和基体组织对Cu析出行为有很大影响。时效温度越高,ε-Cu相颗粒的尺寸越大,形态由颗粒状最终变为短棒状。在位错密度低的区域,ε-Cu相颗粒的长大倾向要比位错密度高的区域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ε-Cu 时效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力学性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春燕 李敬民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178-181,185,共5页
针对生产中某17-4PH钢产品力学性能不稳定,研究了原材料、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力学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技术要求中强度与硬度匹配区域窄,对应强度指标要求的硬度指标偏低,原材料化学成分... 针对生产中某17-4PH钢产品力学性能不稳定,研究了原材料、锻造工艺及热处理工艺对产品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力学性能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品技术要求中强度与硬度匹配区域窄,对应强度指标要求的硬度指标偏低,原材料化学成分的波动引起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提出产品锻造选用同批次坯料,以及增加固溶保温时间、改真空炉时效为井式炉时效,实现时效温度的精密控制,优化时效温度控制点589℃,提高了产品性能合格率。同时,优化匹配出17-4PH钢强度与硬度的性能指标为抗拉强度σb≥1000 MPa,硬度32-37 HRC,为新产品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力学性能 热处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激光气体渗氮层显微组织与摩擦学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礼 邵磊 +3 位作者 孙岩茹 崔梓烁 李克伟 李文生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7-63,共7页
目的提高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7-4PH不锈钢进行激光气体氮化,采用不同激光功率在其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分析渗氮层的显... 目的提高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表面硬度及耐磨性。方法采用光纤激光器对17-4PH不锈钢进行激光气体氮化,采用不同激光功率在其表面制备渗氮层。利用光学显微镜(OM)、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等设备分析渗氮层的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借助显微硬度仪测试渗氮层截面深度方向的硬度;采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基体、渗氮层的摩擦学性能,并通过SEM分析磨痕形貌,揭示基体与渗氮层的磨损机制。结果在渗氮前样品组织为回火马氏体,经激光渗氮后样品表面形成了由板条马氏体组成的熔化区和回火马氏体组成的热影响区构成的渗氮层。经渗氮后,样品的硬度均得到提高。在激光功率3000 W下,渗氮层的表面硬度最高,达到了415HV0.2,约是基体硬度的1.2倍,渗氮层的硬度随着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在深度为2.6mm处其硬度与基体一致。在回火马氏体向板条马氏体转变的相变强化,以及氮原子(以固溶方式进入基体)的固溶强化作用下,提高了渗氮层的硬度。经渗氮后,样品的摩擦因数均高于基体,但渗氮后其磨损量相较于基体有所减少,在激光功率3000W下,其磨损体积最小,相较于基体减少了62%。在激光功率2500W下马氏体转变不完全,在激光功率3500W下渗氮层出现了裂纹,都降低了渗氮层的硬度,其耐磨性也随之减小,且都略低于在3000W下。磨损机制由渗氮前的以黏着磨损为主,转变为渗氮后的以磨粒磨损为主。结论在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表面进行激光渗氮后,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均得到提高,在激光功率3000W下制备的渗氮层具有较高的表面硬度和优异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气体渗氮 17-4PH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显微组织 表面硬度 摩擦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削17-4PH不锈钢时刀具磨损对切削过程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胡波 田鹏飞 +3 位作者 蒋宏婉 任仲伟 袁森 肖展开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8-83,共6页
为了探究刀具磨损对切削力和已加工表面温度的影响,考虑实际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类型,建立了不同磨损类型的刀具几何模型,采用DEFORM软件建立17-4PH不锈钢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刀具磨损对切削温度、分流点和接触... 为了探究刀具磨损对切削力和已加工表面温度的影响,考虑实际切削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类型,建立了不同磨损类型的刀具几何模型,采用DEFORM软件建立17-4PH不锈钢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基于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刀具磨损对切削温度、分流点和接触表面应力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切削实验验证磨损模型的可靠性,研究了后刀面磨损与切削力之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前刀面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其余磨损形式会增大切削力;随着后刀面磨损VB的增大,犁耕效应显著,切削力增大较为明显,而接触面的应力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刀具磨损 切削力 有限元分析 17-4PH不锈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板材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振宝 梁剑雄 +3 位作者 杨志勇 古立新 张秀丽 孙常亮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真空感应炉试制3炉不同碳含量的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通过热模拟的方法确定了该钢的板材最佳轧制温度区间为900~1100℃,研究了碳含量对钢的相变点温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时效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 采用真空感应炉试制3炉不同碳含量的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通过热模拟的方法确定了该钢的板材最佳轧制温度区间为900~1100℃,研究了碳含量对钢的相变点温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观察了时效态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钢的相变点温度逐渐降低,在时效处理后含碳量较低的1#钢强度均高于2#钢和3#钢,且具有良好的韧塑性;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含碳量较高的2#钢,3#钢中生成的逆转变奥氏体量及生成速率均高于1#钢,这是其强度低于1#钢的主要原因,钢的时效态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少量逆转变奥氏体组织,以及大量的、细小的富Cu相,富Cu相的析出是该钢主要的强化方式。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将1#钢的化学成分及工艺参数作为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工程化的基准,为该钢的工业化生产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 相变点 逆转变奥氏体 富Cu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含量对金属注射成形17-4PH不锈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翔 何浩 +3 位作者 李益民 刘晨 满露梅 胡幼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5-951,共7页
通过在喂料中添加石墨改变注射成形17-4PH不锈钢组织中的碳含量,研究不同碳含量对MIM 17-4PH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态和固溶时效态试样中,碳含量少于0.16%(质量分数)的相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构成。随着... 通过在喂料中添加石墨改变注射成形17-4PH不锈钢组织中的碳含量,研究不同碳含量对MIM 17-4PH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烧结态和固溶时效态试样中,碳含量少于0.16%(质量分数)的相组织主要由马氏体和少量的铁素体构成。随着碳含量的逐渐升高,冷却过程中奥氏体未能完全转变成马氏体,组织中出现奥氏体,在碳含量为0.16%的烧结态和固溶时效态试样中,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和奥氏体共同组成的双相组织,而且奥氏体相含量随着碳含量增加而逐渐增加;在碳含量达到0.25%以上时,试样的显微组织完全转变为奥氏体,导致试样的表观硬度下降,抗拉强度下降,伸长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17-4PH不锈钢 碳含量 相转变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超高强度-高韧性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初探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志 支敏学 +1 位作者 刘天琦 赵振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5,共5页
在分析现有宇航用高强度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高合金超高强度钢的基础上 ,研制出一种新型超高强度 高韧性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其抗拉强度σb≥ 180 0MPa ,δ5≥ 15% ,KⅠC≥ 10 0MPam1/2 。
关键词 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 超高强度-高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处理温度对17-4PH铸造不锈钢在稀硫酸料浆中的冲刷腐蚀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平 蔡启舟 +1 位作者 魏伯康 张贤忠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1-347,共7页
采用自制料浆罐式冲刷腐蚀试验机研究了在含固相颗粒稀硫酸料浆介质中,时效处理温度对17-4PH铸造不锈钢的组织、硬度及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下冲击速度对17-4PH铸造不锈钢冲刷腐蚀行为的影响,观察了冲刷腐蚀表面形貌,... 采用自制料浆罐式冲刷腐蚀试验机研究了在含固相颗粒稀硫酸料浆介质中,时效处理温度对17-4PH铸造不锈钢的组织、硬度及冲刷腐蚀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下冲击速度对17-4PH铸造不锈钢冲刷腐蚀行为的影响,观察了冲刷腐蚀表面形貌,探讨了冲刷腐蚀机理.结果表明:17-4PH铸造不锈钢经固溶处理及460℃左右时效处理后其硬度达到最大值;经时效处理后17-4PH铸造不锈钢冲刷腐蚀特征表现为纯冲刷磨损为主,腐蚀为辅,腐蚀促进磨损;在冲刷速度较低时,时效处理温度对17-4铸造不锈钢的冲刷腐蚀率影响不大,而在冲刷速度较高时,460℃左右时效处理后,由于析出大量细小弥散分布的ε-Cu沉淀相而具有最佳的沉淀强化效果,抗冲蚀腐蚀性能最佳;在不降低耐腐蚀性能的前提下,利用沉淀析出硬化是一种提高材料抗冲刷腐蚀性能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处理温度 17-4PH铸造不锈钢 冲刷腐蚀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0℃下长期时效对17-4PH不锈钢动态断裂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均 邹红 +3 位作者 伍晓勇 杨宏山 邱绍宇 沈保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3-248,共6页
利用示波冲击试验系统研究反应堆用17-4PH马氏体不锈钢在使用温度(350℃)下长期(约11 000 h)时效过程冲击性能和动态断裂韧度的变化规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时效时间的CharpyⅤ型缺口试样(CVN)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马氏体不锈... 利用示波冲击试验系统研究反应堆用17-4PH马氏体不锈钢在使用温度(350℃)下长期(约11 000 h)时效过程冲击性能和动态断裂韧度的变化规律,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时效时间的CharpyⅤ型缺口试样(CVN)的断口形貌。结果表明:该马氏体不锈钢在350℃长期时效的过程中,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其塑性变形能EPL和撕裂能ETE以及冲击功Et均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根据示波冲击曲线获得了该钢的动态断裂韧度KId,其动态断裂韧度也随时效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并在试验的初始阶段下降很快,在试验的中后期下降较为缓慢。另外,该不锈钢的CVN冲击试样断口形貌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由韧性断裂机制的韧窝断裂为主向脆性断裂机制的准解理断裂和穿晶断裂为主变化。这些均说明,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该材料的韧性降低,发生了脆化,且脆化主要发生在试验的初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等温时效 示波冲击实验 动态断裂韧度 冲击断口剪切面积百分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的析氢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海兵 马力 +2 位作者 闫永贵 程文华 袁亚民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7-320,共4页
采用电化学测试的方法评价了两种强度的17-4PH不锈钢在海水中的阴极极化行为;采用充氢试验研究了两种强度的17-4PH不锈钢在-1.1V(SCE,下同)电位下阴极极化15d后的含氢量;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研究了两种强度17-4PH不锈钢在充氢后的氢脆系... 采用电化学测试的方法评价了两种强度的17-4PH不锈钢在海水中的阴极极化行为;采用充氢试验研究了两种强度的17-4PH不锈钢在-1.1V(SCE,下同)电位下阴极极化15d后的含氢量;采用慢应变速率试验研究了两种强度17-4PH不锈钢在充氢后的氢脆系数。结果表明:两种强度的17-4PH不锈钢在海水中的析氢转变电位均在-0.90V左右;低强度不锈钢的氢质量分数约为2.55×10^(-4)%,而高强度不锈钢的氢质量分数则高达6.84×10^(-4)%;试样充氢后,高强度不锈钢的脆性明显增加,而低强度不锈钢的脆性增加不明显,高强度不锈钢的氢脆系数远超过25%,此时材料已存在氢脆危险,而低强度不锈钢的氢脆系数约为18%左右,尚处于氢脆安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析氢 电化学测试 慢应变速率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下17-4PH不锈钢高周疲劳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敏 许帅 +3 位作者 贾芳 仝雄伟 王博玉 王刚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97,共6页
对退火态17-4PH不锈钢进行固溶+中间调整+时效处理,分析退火态及固溶时效态17-4PH不锈钢的显微组织、拉伸及高周疲劳等力学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测试结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该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δ-铁素体及逆变... 对退火态17-4PH不锈钢进行固溶+中间调整+时效处理,分析退火态及固溶时效态17-4PH不锈钢的显微组织、拉伸及高周疲劳等力学性能及疲劳裂纹扩展测试结果。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下该钢的显微组织均为回火马氏体、δ-铁素体及逆变奥氏体。相比退火处理,固溶+中间调整+时效处理后的显微组织中δ-铁素体含量降低,且存在ε-Cu、富Nb相等沉淀硬化相析出,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高周疲劳极限均明显提高,抗拉强度大于1000 MPa;固溶时效后该钢疲劳裂纹门槛值提高,抵抗裂纹扩展的抗力提高,裂纹扩展速率降低,其稳定扩展区(Paris区)对应的应力强度因子ΔK的范围由13~30 MPa·m1/2扩展至15~70 MPa·m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热处理工艺 高周疲劳 裂纹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温度对17-4PH不锈钢在工业废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向嵩 王江平 +2 位作者 解田 严永友 李艳丽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09-912,共4页
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常用于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本工作研究时效温度对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及在工业废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升高,17-4PH不锈钢屈服强度和抗拉... 17-4PH沉淀硬化不锈钢经适当的热处理后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常用于石油、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本工作研究时效温度对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及在工业废硫酸溶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升高,17-4PH不锈钢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断面收缩率和延伸率增加;其冲击断口形貌由脆性断裂逐渐过渡为韧性断裂;自腐蚀电位关系为E_(550℃)>E_(620℃)>E_(580℃)。浸泡试验结果表明,经550℃时效处理的17-4PH具有较好耐蚀性能,620℃次之,580℃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时效处理 极化曲线 废硫酸 腐蚀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工艺对17-4PH不锈钢氧化皮结构及其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亚军 张汛涛 +1 位作者 柳思成 宋肖肖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49-153,共5页
通过控制氧化温度、保温时间在17-4PH不锈钢表面制备不同结构的氧化皮。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下所制备的17-4PH不锈钢表面氧化皮的结构及其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氧... 通过控制氧化温度、保温时间在17-4PH不锈钢表面制备不同结构的氧化皮。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工艺下所制备的17-4PH不锈钢表面氧化皮的结构及其在3.5 wt%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氧化温度的升高使得17-4PH不锈钢氧化皮的微观结构由伴有沟壑的棉絮状转变为片状的带毛刺的小颗粒,而保温时间的延长有助于片状小颗粒之间的缺陷减少。氧化皮主要由Fe_3O_4和Fe_2O_3组成。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或保温时间的延长,Fe_2O_3的相对含量上升,氧化皮的致密性和连续性有所增加,从而有助于改善氧化皮的耐蚀性。550℃保温12 h的工艺所制备的17-4PH不锈钢氧化皮具有较好的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热处理工艺 氧化皮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铬、硅元素含量对17-4PH不锈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嬿舒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25-28,共4页
17-4PH不锈钢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影响较大。为获得材料抗冲击性能,拟采用固溶+时效的方式,通过对比Cr、Si和Ni元素不同比例含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确定17-4PH不锈钢最佳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当Ni和Si的元素... 17-4PH不锈钢中的化学成分含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影响较大。为获得材料抗冲击性能,拟采用固溶+时效的方式,通过对比Cr、Si和Ni元素不同比例含量下材料的力学性能,以确定17-4PH不锈钢最佳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当Ni和S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随着Cr元素含量的增加,17-4PH不锈钢的冲击吸收功值、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材料的布氏硬度则持续增加。当Cr和S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Ni含量由4.1wt%增加到4.8wt%时,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逐渐升高,而冲击吸收功和布氏硬度逐渐下降。当Cr和Ni的元素含量不变时,Si含量由0.31wt%增加到0.38wt%时,随着Si元素含量的增加,抗拉强度逐渐增加,冲击吸收功值逐渐降低,布氏硬度先减后增。由于部件需要长期受到冲击,冲击吸收功对材料的影响较大,根据材料的冲击吸收功和其他性能,综合以上情况确定材料最佳化学成分为Cr含量为14.5wt%、Ni含量为4.4wt%和Si含量为0.35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4PH不锈钢纳米析出物的磁小角中子散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闫士博 李天富 +9 位作者 刘蕴韬 孙凯 白冰 Uwe Keiderling Daniel Clemens 王子军 刘荣灯 魏国海 余周香 陈忠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7-433,共7页
本文充分发挥中子对磁灵敏、穿透力强等技术优势,利用加载磁场小角中子散射实验技术研究核电站实际服役14年的阀杆17-4PH不锈钢样品。结果表明,与不加磁场时相比,加载磁场条件下二维散射图谱呈明显各向异性,在散射矢量垂直于磁场方向上... 本文充分发挥中子对磁灵敏、穿透力强等技术优势,利用加载磁场小角中子散射实验技术研究核电站实际服役14年的阀杆17-4PH不锈钢样品。结果表明,与不加磁场时相比,加载磁场条件下二维散射图谱呈明显各向异性,在散射矢量垂直于磁场方向上散射强度显著增强。利用多分散球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结合原子探针实验结果分析得出,衬度的增加降低了Cu析出物周围元素分布不均匀对散射的相对贡献,从而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获得Cu纳米析出物的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角中子散射 纳米析出相 磁性散射 17-4PH不锈钢 热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压裂阀箱用17-4PH不锈钢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建新 刘永胜 +3 位作者 郭宝峰 金淼 陈雷 薛红燕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18,共7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石油压裂阀箱用17-4PH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1050~1250℃,应变速率为0.01~0.5 s^(-1)区间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热变形流变曲线呈现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最大变形抗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石油压裂阀箱用17-4PH不锈钢在变形温度为1050~1250℃,应变速率为0.01~0.5 s^(-1)区间的热变形行为。结果表明:试验钢热变形流变曲线呈现出典型的动态再结晶特征,最大变形抗力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表明动态再结晶更充分。通过回归计算获得了17-4PH不锈钢热变形过程中最大变形抗力的预测模型及峰值应变模型,并确定了其再结晶热激活能约为485.19 kJ·mol^(-1)。建立了不同真应变下的热加工图,并结合再结晶晶粒组织演化规律明确了获得细小均匀组织的热加工工艺参数范围,进而提出了17-4PH不锈钢的合理锻造工艺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4PH不锈钢 热变形 动态再结晶 变形抗力模型 热加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