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国债制度化论纲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红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99,共8页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英国国债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而完成制度化的重要时期。英国国债制度化蕴涵着三层含义:英国财政机构的健全与国有化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成为英国国债制度化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法律上,英国政府对国债的利率加以引导...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是英国国债从无序走向有序,进而完成制度化的重要时期。英国国债制度化蕴涵着三层含义:英国财政机构的健全与国有化英格兰银行的组建成为英国国债制度化的首要条件和重要内容;在法律上,英国政府对国债的利率加以引导、限制,使国债的运作呈良性之势;税收国有化的实现以及偿债基金的建立使确保国债顺利进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备。英国国债制度化的实现从另一个侧面表明了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英国 国债 制度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机与机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 被引量:3
2
作者 聂德宁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3年第3期65-72,86,共9页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 自18世纪末中国帆船对吧城、马尼拉的贸易逐渐衰退之后,到19世纪初期依然没有摆脱持续衰落的困境。与此同时,暹罗及安南的王朝兴替,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中国帆船对两国贸易衰退的势头,并促使彼此间贸易往来在19世纪初期再度兴旺起来。19世纪初期英国在据有新加坡之后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得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又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对于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而言,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可谓是一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帆船 东南亚贸易 18世纪末至19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中日瓷器上“南京样式”图像的艺术特征研究
3
作者 刘乐君 赵琪琪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95,共9页
“南京样式”作为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文化的集中凝练,在瓷器上形成即融合多元文化、又兼具本土特色的“南京样式”图像,伴随贸易往来风靡世界。基于17-18世纪中日瓷器上“南京样式”图像的研究,考证这一装饰图式在中日两国的发展流变及艺... “南京样式”作为中国传统山水园林文化的集中凝练,在瓷器上形成即融合多元文化、又兼具本土特色的“南京样式”图像,伴随贸易往来风靡世界。基于17-18世纪中日瓷器上“南京样式”图像的研究,考证这一装饰图式在中日两国的发展流变及艺术特征。从两国瓷器中该图像的题材选取、构图形式两大方面入手深入比较分析,探索“南京样式”图像如何被日本吸收并融入本土文化基因中,进一步得出中日两国在该图像设计上的审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中日瓷器 “南京样式” 园林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体育运动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玲 聂啸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25,29,共3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缓慢发展的历史原因,以期为研究今日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 通过文献资料法,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从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缓慢发展的历史原因,以期为研究今日美国妇女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体育运动 19世纪20世纪 美国 史学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宏图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8-131,共14页
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尽管各国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各有不同,其进步的动力也各有差异,但现代性的形成当是其共同或普遍的趋势,也是衡量与判定现代化的核心标准。本文将以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为个案,探讨现代性如何在西欧最早形成... 在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尽管各国现代化发展的速度各有不同,其进步的动力也各有差异,但现代性的形成当是其共同或普遍的趋势,也是衡量与判定现代化的核心标准。本文将以17—18世纪世界历史的进程为个案,探讨现代性如何在西欧最早形成,以及这种现代性又如何在进行扩展。也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的现代性的形成与扩展,以及亚、非、拉诸国对现代性的错误认识造就了这样的一种世界体系,即西欧取得了它在世界上的优势地位,而亚、非、拉诸国已日渐落伍,逐步远离这个快速发展的现代世界,在现代世界体系中沦降为依附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世界近代史 17世纪 18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本英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2-79,共8页
在"文明使命"价值观的指引下,英国人在印度扮演的角色,既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又是统治者和开化者。他们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 在"文明使命"价值观的指引下,英国人在印度扮演的角色,既是征服者和殖民者,又是统治者和开化者。他们在治理与掠夺印度的过程中,摧毁了印度原有的社会与经济结构,推进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用强力手段将古老的印度拉进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 印度 殖民统治 文明使命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广翔 张文华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教师是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农民知识分子,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桥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学历及出身、生存境遇和社会形象等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1861年改革后... 教师是知识分子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教师作为农民知识分子,是链接城市与农村的文化桥梁,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的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的学历及出身、生存境遇和社会形象等是衡量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指标。1861年改革后入职乡村教师开始规范化,教师素质提高,并积极地塑造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但是乡村教师的生存境遇不佳:工资低、工作和生活环境差、生活负担大,农民不理解教师,神甫视教师为竞争对手,政府不信任教师。这表明乡村教师地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比农民的地位高,另一方面与其他知识分子群体相比其地位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俄国 乡村教师 社会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大学“合并化”运动透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项建英 王弦弦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70,共6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会大学在内、外压力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合并的形式有学院和学院之间的合并、男校和女校之间的合并、科系专业之间的合并等。在合并过程中,教会大学呈现出许多特点:合并次数多、持续时间长、过程艰难而慎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教会大学在内、外压力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合并。合并的形式有学院和学院之间的合并、男校和女校之间的合并、科系专业之间的合并等。在合并过程中,教会大学呈现出许多特点:合并次数多、持续时间长、过程艰难而慎重、自下而上进行合并等。通过"合并化"运动,16所颇具规模的大学逐渐形成,教会大学整体实力迅速提升,并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教会大学 “合并化”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历史地位的巨变 被引量:4
9
作者 胡才珍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5期584-590,共7页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欧洲工业发展的重心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 ,德国成了欧洲大工业的诞生地及代表。二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英、法向德国位移 ,德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三是经济实力...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欧洲工业发展的重心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 ,德国成了欧洲大工业的诞生地及代表。二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从英、法向德国位移 ,德国成了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三是经济实力的对比变化 ,导致了欧洲格局的改变 ,群雄纷争的多极格局为英、德争霸格局所取代。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德国在欧洲的历史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德国 历史地位 科学技术 欧洲 工业中心 工人运动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建筑——以德国“无忧宫”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梅青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7-84,共8页
文章以德国的"凡尔赛宫"——勃兰登堡的"无忧宫"为例,探讨17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国与欧洲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交流。经过几个世纪海上丝路源源不断的器物交流所带来的文化与文明交流,再度伴随宫廷贵族的艺术消... 文章以德国的"凡尔赛宫"——勃兰登堡的"无忧宫"为例,探讨17 18世纪在启蒙运动影响下中国与欧洲的建筑艺术与文化交流。经过几个世纪海上丝路源源不断的器物交流所带来的文化与文明交流,再度伴随宫廷贵族的艺术消遣而刮起了强劲的"中国风"。因帝王品味嗜好影响的宫廷文化带来的建筑材料创新性运用,产生了建筑艺术及建造工艺的转译与变化。精美的瓷器,是腓特烈二世童年与祖父把玩的艺术品,他创新性地以瓷设计建造了"中国茶室",凸显出腓特烈式"洛可可"建筑艺术中的"中国风"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 18世纪 欧洲启蒙运动 德国“无忧宫” 中国风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大学改革的若干比较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建华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共4页
在中日两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发生在 2 0世纪 4 0年代末、5 0年代初的大学改革分别成为这两个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而且改革所形成的新的大学体制奠定了 2 0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基础。... 在中日两国百余年的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史上 ,发生在 2 0世纪 4 0年代末、5 0年代初的大学改革分别成为这两个国家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转折点 ,而且改革所形成的新的大学体制奠定了 2 0世纪后半叶中日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基础。将中日两国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大学改革作一比较研究 ,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改革的背景、原因、过程、结果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40年代50年代 大学改革 中国 日本 比较研究 高等教育 教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封建王权主义权威的衰落、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思想上的失落,新兴知识分子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从主流走向边缘,由此形成了一种权威主义的性格:施虐倾向与受虐倾向并存。这种性格在当时是必要的,又是合乎情理的。而当今知识分子受虐倾向过重,施虐倾向(批判精神)不足,不得不引起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知识分子 心理特质 施虐 受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中国海贸中浙商和闽商的角色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淑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2-107,共6页
清开海禁前,以郑氏海商集团为代表的闽商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上贸易帝国,主导东亚海域商贸网络。浙商在清开海禁后也逐渐在对日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郑氏海商集团覆灭后,闽商虽在对日贸易中失去了优势,但仍独擅南洋贸易及和欧洲人贸易,并... 清开海禁前,以郑氏海商集团为代表的闽商构建了一个庞大的海上贸易帝国,主导东亚海域商贸网络。浙商在清开海禁后也逐渐在对日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郑氏海商集团覆灭后,闽商虽在对日贸易中失去了优势,但仍独擅南洋贸易及和欧洲人贸易,并在18世纪上半期浙商对日贸易走向衰落后,依然主导南洋贸易,直至鸦片战争。他们在这一时期呈现出来的特征对20世纪前半期各自在海外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浙商 闽商 海贸 角色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种族主义现象刍议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立新 《山东外语教学》 2006年第4期94-97,共4页
随着美国内战后重建的结束和白人在美国南部重新取得统治权,美国社会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种对白人种族和文化的颂扬与对黑人种族和文化的贬低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本文将对马克·吐温和... 随着美国内战后重建的结束和白人在美国南部重新取得统治权,美国社会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种对白人种族和文化的颂扬与对黑人种族和文化的贬低在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本文将对马克·吐温和汤姆·迪克逊的重点作品和人物进行分析、讨论和比较,以揭示这期间美国文学中种族主义现象的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学 种族主义 黑人形象 十九世纪二十世纪 文化背景 马克·吐温 汤姆·迪克逊 小说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豹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被引量:1
15
作者 袁宣萍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7-49,共3页
“中国风”是随着东方贸易的繁荣,大量中国商品输入欧洲后在西方装饰艺术上出现的一种新样式。当时除向中国大量定制外,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丝绸厂也生产过不少“中国风”题材的丝绸织物,成为一时流行。文章简要叙述了这段历史。
关键词 17-18世纪 欧洲 丝绸织物 装饰艺术 中国丝绸 丝织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司化运动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华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2-37,共6页
1 9世纪下半叶 ,随着大量的技术发明 ,美国经济开始腾飞 ,企业垄断也出现在美国经济舞台上。至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达到高潮 ,出现一股公司合并风。各行各业都被一些大的托拉斯公司垄断 ,致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由自由资本主义... 1 9世纪下半叶 ,随着大量的技术发明 ,美国经济开始腾飞 ,企业垄断也出现在美国经济舞台上。至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达到高潮 ,出现一股公司合并风。各行各业都被一些大的托拉斯公司垄断 ,致使美国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各大公司虽然为现代社会带来了先进的管理和经营理念 ,推动了美国经济高效而飞速的增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20世纪 公司化 托拉斯 经理制 泰勒制 美国 技术 垄断资本主义 经营管理 系统管理制度 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18世纪朝鲜的水稻耕作与占候 被引量:1
17
作者 崔德卿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6-213,共8页
关键词 18世纪 水稻耕作 朝鲜 农业技术 研究成果 利用技术 17世纪 自然灾害 少数民族 社会经济 生产力 大幅度 小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报刊的人文精神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艳林 《出版科学》 2005年第6期61-64,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大转折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五四时期进步报刊活动家借取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国家和民族命运进行深刻的人文思考,并以报刊为宣传载体对国民进行旧民主主义思想和新民... 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历史大转折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和五四时期进步报刊活动家借取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对国家和民族命运进行深刻的人文思考,并以报刊为宣传载体对国民进行旧民主主义思想和新民主主义思想启蒙。这一时期的报刊对社会底层民众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文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20世纪 报刊 人文精神 19世纪20世纪 中国报刊 人文精神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人文主义思想 民主主义思想 新民主主义 转折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自由的危机与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学
19
作者 李子江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64,共4页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学术自由在美国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先前那种表现为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冲突,现在公开地表现为科学与政治、大学与政府的矛盾,大学教师因政治原因遭解聘的事件不断发生。大学与政府、政治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术自...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学术自由在美国大学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先前那种表现为科学与神学之间的冲突,现在公开地表现为科学与政治、大学与政府的矛盾,大学教师因政治原因遭解聘的事件不断发生。大学与政府、政治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术自由的发展,促使学术自由内涵的不断调整,学术自由面临新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自由 19世纪20世纪 大学 高等教育 高校 政治 科学 政府 大学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17—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 被引量:2
20
作者 弗朗索瓦·穆罗 桑瑞(译) 程曾厚(校)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1-131,共11页
中国对于欧洲来说曾是一块神奇的、充满谜团的东方土地。随着传教士东去和西欧制图学的发展,17—18世纪西欧知识界对中国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认识逐渐提升,发生转折性变化。基歇尔的《中国图说》将中国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耶稣会... 中国对于欧洲来说曾是一块神奇的、充满谜团的东方土地。随着传教士东去和西欧制图学的发展,17—18世纪西欧知识界对中国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科学知识的认识逐渐提升,发生转折性变化。基歇尔的《中国图说》将中国纳入西方知识体系,耶稣会士的亲儒著述对启蒙时代欧洲知识界产生了影响。尽管耶稣会内部对中华文明的解读迥异,耶稣会的精神冒险还是为东西方文明的对话打开了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18世纪 耶稣会 西欧制图学 中国 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