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英国国债制度化论纲 |
赵红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2
|
|
2
|
危机与机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帆船的东南亚贸易 |
聂德宁
|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
2013 |
3
|
|
3
|
17-18世纪中日瓷器上“南京样式”图像的艺术特征研究 |
刘乐君
赵琪琪
|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4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妇女的体育运动 |
李国玲
聂啸虎
|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05 |
4
|
|
5
|
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 |
李宏图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4
|
|
6
|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 |
张本英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7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乡村教师的社会地位 |
张广翔
张文华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教会大学“合并化”运动透析 |
项建英
王弦弦
|
《现代大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9
|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欧洲历史地位的巨变 |
胡才珍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
2001 |
4
|
|
10
|
解读欧洲1718世纪的中国风建筑——以德国“无忧宫”为例 |
梅青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
|
|
11
|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中日两国大学改革的若干比较 |
胡建华
|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
|
|
12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理特质 |
李君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1
|
|
13
|
17~18世纪中国海贸中浙商和闽商的角色比较 |
徐淑华
|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14
|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文学与文化中的种族主义现象刍议 |
张立新
|
《山东外语教学》
|
2006 |
4
|
|
15
|
17—18世纪欧洲丝绸中的“中国风” |
袁宣萍
|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
2003 |
1
|
|
16
|
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公司化运动 |
肖华锋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7
|
17~18世纪朝鲜的水稻耕作与占候 |
崔德卿
|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18
|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报刊的人文精神 |
黄艳林
|
《出版科学》
|
2005 |
1
|
|
19
|
学术自由的危机与变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大学 |
李子江
|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0 |
|
20
|
比中国人更像中国人:17—18世纪在华耶稣会士 |
弗朗索瓦·穆罗
桑瑞(译)
程曾厚(校)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