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β甘草次酸对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表达的抑制及诱导前列腺癌细胞LNCaP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泽良 孙丹 +2 位作者 杨宇翀 许晓龙 孔垂泽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17βHSD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雄性激素依靠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给予不同浓度18β-GA的LNCaP细胞的增殖率以确定其最佳作用浓度、时间及... 目的探讨18β甘草次酸(18β-GA)对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Ⅲ(17βHSD3)表达的抑制作用及诱导雄性激素依靠性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给予不同浓度18β-GA的LNCaP细胞的增殖率以确定其最佳作用浓度、时间及与剂量的依赖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真核启动因子2α(p-eIF2α)及活化转录因子4(ATF4)蛋白的表达;采用Real-time qPCR方法检测17βHSD3 mRNA的变化情况;用siRNA干扰eIF2αmRNA的表达从而确定eIF2α的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18β-GA浓度为8μmol/L时OD450 nm处吸光值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18β-GA对p-eIF2α及ATF4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Real-time qPCR结果显示:18β-GA对17βHSD3 mRNA的转录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18β-GA通过激活eIF2α抑制17βHSD3的表达,并诱导LNCaP细胞株的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β甘草次酸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EIF2Α 前列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β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新星 方美英 陈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6-70,共5页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s)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7βHSDs)是所有固醇类激素生成及激素活性和非活性之间互相转化的关键酶,对于维持哺乳动物体内激素之间的...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s)和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7βHSDs)是所有固醇类激素生成及激素活性和非活性之间互相转化的关键酶,对于维持哺乳动物体内激素之间的平衡、调节激素生成和代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者综述了3βHSDs和17βHSDs基因的结构及功能、表达及组织分布、基因的转录调控,以及两种酶与养猪生产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羟基类固醇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基因结构 转录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和6型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风险相关性的Meta分析
3
作者 李青春 邢莹莹 +2 位作者 贾萌萌 程晓琳 田晓予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4-41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5,HSD17B5)和6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6,HSD17B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 目的系统评价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5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5,HSD17B5)和6型(17beta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 type 6,HSD17B6)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CNKI、CBM、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搜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HSD17B5或HSD17B6基因多态性与PCOS相关性的研究报告,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两名评价者严格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估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分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病例对照研究文献,5篇文献涉及HSD17B5 rs3763676 SNP与PCOS发病风险相关性的研究,共包括病例组899例和对照组751例其中2篇因研究人群中的G突变基因为稀有基因无法进行HWE检验及统计学分析而只进行了定性描述性分析,3篇进行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rs3763676基因多态性与PCOS易感性的关联性无统计学意义(G vs A:OR=1.21,95%CI:0.98~1.49,P=0.070;GG+AG vs AA:OR=1.26,95%CI:0.85~1.86,P=0.250;GG vs AG+AA:OR=1.35,95%CI:0.86~2.12,P=0.190;GG vs AA:OR=1.47,95%CI:0.91~2.38,P=0.110;AG vs AA:OR=1.19,95%CI:0.79~1.78,P=0.410)。4篇文献关于HSD17B6 rs898611 SNP,共包括病例组1 065例和对照组942例,遗传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除共显性模型CC vs 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CC vs TT:OR=1.46,95%CI:1.02~2.09,P=0.040),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 vs T:OR=1.13,95%CI:0.96~1.32,P=0.140;CC+CT vs TT:OR=1.06,95%CI:0.88~1.27,P=0.570;CC vs CT+TT:OR=1.48,95%CI:0.95~2.29,P=0.080;CT vs TT:OR=0.99,95%CI:0.81~1.21,P=0.950)。结论HSD17B5 rs3763676和HSD17B6 rs898611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发病尚不能提示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17β-羟基类固醇 基因多态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被引量:5
4
作者 倪鑫 唐晓露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3-175,共3页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 17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17βHSD)为性激素合成中最后步骤的酶 ,催化氧化或还原反应 ,其作用是在受体前调节性激素的局部水平。各型 17βHSD在体内有其特有的区域性分布 ,分布的特点与各自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7βHSD的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一些疾病 ,如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雌激素 雄激素 性激素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在小鼠内耳的表达与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林昶 严世都 +1 位作者 汪晓锋 张榕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305-306,共2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SD10),又称短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SCHAD),是位于细胞线粒体的多功能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激素的代谢等,在大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异常时可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元...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0(17β-HSD10),又称短链-3-羟酰辅酶A脱氢酶(SCHAD),是位于细胞线粒体的多功能酶,参与能量代谢及激素的代谢等,在大脑的发育和老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异常时可影响神经元的能量代谢及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元的凋亡,导致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本文研究小鼠内耳中该蛋白的存在与否及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内耳退行性病变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固醇 内耳 小鼠 羟基 β- 能量代谢 神经系统疾病 细胞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理 陈海震 黄晶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360-2363,共4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肝细胞脂质合成。最近的研究发现,HSD17B13基因的插入缺失变体与慢性肝脏疾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HSD17B13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是一种新型肝细胞特异性脂滴相关蛋白,参与肝细胞脂质合成。最近的研究发现,HSD17B13基因的插入缺失变体与慢性肝脏疾病风险降低相关。然而HSD17B13具体的生物学功能和参与肝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阐述了HSD17B13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酒精性 17-羟甾类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的分子机制
7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10-512,527,共4页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 正常子宫内膜凋亡受雌激素的影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在调控雌激素生物活性中起主要作用,其量和活性依赖孕激素的调控,孕激素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起作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异位内膜中,17β-HSD2表达下降。文章综述17β-HSD2对雌激素活性的调控及对子宫内膜生长的调节,以及17β-HSD2的表达与孕激素及其相应受体结构、基因、亚型、功能的相关性,并探讨17β-HSD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治疗、预后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17β-羟基类固醇2 雌激素 孕激素 孕激素受体 维甲酸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缺乏与孕激素受体亚型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张萍 李笛悠 惠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13-141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病灶对孕激素不敏感是否由局部孕激素受体(PRs)亚型及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2(17β-HSD2)改变或功能缺陷所致。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检测36例EMT患者的卵巢异位子宫内膜(EMT异位子宫内膜组)和16例在位子宫内膜(EMT在位子宫内膜组)的PR-(A+B)、PR-A、PR-B及17β-HSD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A+B)、PR-B和17β-HSD2蛋白的表达。结果 EMT在位子宫内膜组PR-(A+B)、PR-B、PR-A mRNA增殖期较分泌期表达升高(P<0.05);增殖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都有PRs表达,在分泌期主要在间质细胞中表达;PR-A占优势,PR-A/PR-B比值在整个月经周期中保持相对恒定。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PR-B与腺上皮细胞中17β-HSD2的表达一致。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A在整个月经周期中持续性低表达,在分泌期与在位内膜PR-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B在整个月经周期的表达明显低于在位内膜;PR-A及PR-B的周期性变化消失。与EMT在位子宫内膜组比较,EMT异位子宫内膜组PR-B表达相对降低,PR-A/PR-B值显著升高(P=0.001)。EMT异位子宫内膜组间质细胞中PR-B明显下降;17β-HSD2也明显下降,其周期性变化消失。结论异位子宫内膜的PRs亚型改变影响17β-HSD2的表达,可能是EMT发生孕激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异位子宫内膜 孕激素受体亚型 17β -羟基类固醇2 孕激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甾酮-9α-羟基化酶的C-1,2位脱氢和C-9位羟基化双重特性的研究
9
作者 吕德强 马倩倩 +4 位作者 胡青 董新林 何建新 苏正定 宋士奎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2,共9页
【目的】验证来自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NRRL B-3805的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否具有C-9位羟基化和C-1,2位脱氢功能。【方法】将ksh基因中的加氧酶组分kshA395和还原酶组分kshB122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 【目的】验证来自新金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neoaurum)NRRL B-3805的3-甾酮-9α-羟基化酶(KSH)是否具有C-9位羟基化和C-1,2位脱氢功能。【方法】将ksh基因中的加氧酶组分kshA395和还原酶组分kshB122分别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L21(DE3)中进行异源表达,以4-雄烯-3,17-二酮(4-AD)为底物,分别用KshA395、KshB122以及两者等比例混合对其进行酶催化反应。通过对反应体系优化构建pET28a-kshBkshA等融合质粒,对KSH的双组分酶进行共表达,并以4-AD为底物进行酶催化反应。【结果】KshA395和KshB122均对4-AD表现出脱氢功能,产物为1,4-雄二烯-3,17-二酮(ADD),未出现羟基化作用;等比例混合的KSH双组分酶在催化4-AD过程中,前期表现出强烈的C-9位羟基化作用,后期羟基化功能关闭,转为C-1,2位脱氢功能。KSH的双组分融合蛋白,包括KshB122-MBP-KshA395、MBP-KshB122-MBP-KshA395、MBPKshB122-KshA395,在催化4-AD前期表现出C-9位羟基化作用,后期转变为C-1,2位脱氢作用;而KshB122-KshA395仅表现出C-1,2位脱氢作用,未表现出羟基化作用。【结论】在甾醇降解途径中,KSH可以同时承担羟基化及脱氢功能,且先在C-9位羟基化,随后在C-1,2位脱氢,导致甾醇母核B环打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甾酮-9α-羟基 C-1 2位 C-9位羟基 4-雄烯-3 17-二酮 3-羟基-9 10-断裂雄甾-1 3 5(10)-三烯-9 17-二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全细胞催化合成宝丹酮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玉玲 邵明龙 +5 位作者 周武林 高惠芳 张显 徐美娟 杨套伟 饶志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29-3237,共9页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 宝丹酮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同化雄性激素类固醇,具有提升肌肉质量和耐力的功能。宝丹酮的传统合成方法是以1,4-雄烯二酮(ADD)为底物通过化学法合成,但过程复杂、污染严重。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7β-HSD)可催化甾体化合物C-17位点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ADD和宝丹酮的相互转化。本研究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筛选到6种不同来源的17β-HSD基因并对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异源表达。利用不同重组菌转化ADD合成宝丹酮,结果表明重组菌BL21/pET28a-HSDPy的ADD转化率最高,因此选择BL21/pET28a-HSDPy进行进一步研究。鉴定了重组菌的酶学性质并优化其全细胞转化条件。结果表明在生物量为36 g·L^-1、底物浓度为5.40 g·L^-1条件下,经过两次补料,获得了3.66g·L^-1宝丹酮,比优化前提高了4.1倍。而且在生物转化过程中未检测到副产物。为生物合成宝丹酮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 1 4-雄烯二酮 宝丹酮 生物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基因插入/缺失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关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海龙 高晔 +5 位作者 刘暖 王珂 户会娜 陈明月 吕晓燕 潘传英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28,共5页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Hsd17b3)基因主要表达于哺乳动物睾丸间质细胞(LCs)中,是合成睾酮和维持雄性生殖功能的关键基因之一。为进一步推进猪产业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该研究探究Hsd17b3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公猪睾丸表型性状的相关性,以期丰富该基因多态位点与公猪繁殖的遗传关联。利用PCR技术在大白猪(n=257)和长白猪(n=62)中检测到Hsd17b3基因第2内含子和第4内含子的两个indel位点,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及测序技术验证了该基因L3-10-bp和L11-11-bp的indel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L3-10-bp的indel位点与40日龄长白猪的睾丸长轴长、睾丸短轴长和睾丸重均呈显著相关(P<0.01)。该结果与雄性睾丸的早期发育阶段和初始快速发育阶段睾丸发育过程相吻合,提示该indel位点可作为猪标记辅助选择的潜在DNA标记,为Hsd17b3基因在猪遗传育种中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羟基类固醇3基因 插入/缺失 繁殖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联蛋白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陶晓倩 王大勇 +6 位作者 柳海燕 林钗英 韩雪峰 时姗姗 崔英霞 戈一峰 姚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42-346,共5页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 目的先前研究发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刺激Leydig细胞后,膜联蛋白5(annexin 5)及睾酮水平同时增加,推测annexin 5和睾酮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是间质细胞的标记酶。文中旨在研究annexin 5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分泌及3β-HSD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用不同浓度的annexin 5(0、10-10、10-9、10-8mol/L)处理间质细胞24h和用10-9mol/L的annexin 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6、12、24、36h),收集培养液,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培养液中的睾酮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睾丸间质细胞中3β-HSD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annexin 5处理间质细胞24h后,与对照组比较,终浓度为10-10mol/L和10-9mol/L时,睾酮水平分别升高了18%[(14.38±0.30)nmol/Lvs(12.12±0.74)nmol/L](P<0.01)和26%[(15.25±0.47)nmol/Lvs(12.12±0.74)nmol/L](P<0.01);浓度为10-8mol/L时,睾酮水平虽也有升高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浓度为10-9mol/L时,3β-HSD表达量升高了63%(2.19±1.00vs1.34±0.19,P<0.05),浓度为10-10mol/L和10-8mol/L时,3β-HSD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睾酮分泌与3β-HSD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0,P<0.05)。10-9mol/L的an-nexin5处理细胞不同时间,与对照组相比,6h和12h后睾酮的分泌虽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睾酮的分泌量显著升高了18%[(12.59±0.41)nmol/Lvs(10.70±0.09)nmol/L](P<0.01);而处理36h后,睾酮分泌量下降了21%[(14.44±1.65)nmol/Lvs(17.46±0.31)nmol/L](P<0.01)。结论在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annexin 5对睾酮分泌具有调节功能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3β-HSD是该调节过程中的关键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联蛋白5 间质细胞 睾酮 3β-羟基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在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海霞 高天旸 苏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09-2811,共3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13HS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息肉组织(40例,A组)以及正常内膜组织(40例,B组),免疫组化法测定17βHSD...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息肉(EP)组织中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2(1713HSD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妇科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息肉组织(40例,A组)以及正常内膜组织(40例,B组),免疫组化法测定17βHSD2的表达;同时收集研究对象年龄、体质量指数信息以及月经第2—4天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5项性激素水平。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以及血清5项性激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2)1713HSD2在各期EP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子宫内膜局部17βHSD2表达减少可能是EP发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息肉 17β-羟类固醇2 子宫内膜 性激素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 被引量:8
14
作者 孙刚 李萍 +1 位作者 杨开平 ChalisJRG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1-306,共6页
现已发现两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1βHSD1为氧化还原酶,催化皮质醇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1βHSD2则为专一氧化酶,只催化皮质醇的失活。11βHSD1在体内分布广泛,功能目前... 现已发现两型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11βHSD1为氧化还原酶,催化皮质醇与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相互转化;11βHSD2则为专一氧化酶,只催化皮质醇的失活。11βHSD1在体内分布广泛,功能目前尚不清楚。11βHSD2主要存在于盐皮质激素靶器官,肾脏11βHSD2通过降解糖皮质激素保护盐皮质激素受体的特异性,肾脏此酶的缺乏,可以导致严重高血压。胎盘11βHSD2通过降解母体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胎盘此酶的异常可以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此酶还可能与应激、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11Β-HSD 类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墨胶囊对正常大鼠组织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及己糖-6-磷酸脱氢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斌 韦炳华 +3 位作者 李瑞明 黄靓 罗美娟 刘石带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078-2082,共5页
目的考察丹墨胶囊(墨旱莲、丹参、女贞子、益母草、金银花、茜草等)对大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和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432 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 目的考察丹墨胶囊(墨旱莲、丹参、女贞子、益母草、金银花、茜草等)对大鼠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和己糖-6-磷酸脱氢酶(H6PD)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12只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灌胃给予丹墨胶囊0.432 g/kg后,定量RT-PCR法测定大鼠肝、肾、胸腺、脾、脂肪、肌肉、心脏、肺、小肠、睾丸等组织11β-HSD1、11β-HSD2、H6PD基因表达。结果丹墨胶囊显著诱导肝脏组织11β-HSD1基因表达,抑制大鼠肾脏、胸腺、脾、脂肪、肌肉、小肠、心脏组织11β-HSD1的基因表达。显著诱导大鼠肾脏、小肠、睾丸组织11β-HSD2的基因表达,抑制肝脏、心脏、脾、肌肉组织11β-HSD2基因表达。显著诱导肌肉、睾丸组织H6PD基因表达,抑制肝脏、肾脏、肺、脾、胸腺组织H6PD基因表达。结论丹墨胶囊可通过影响大鼠组织中11β-HSD1、11β-HSD2及H6PD基因表达,影响糖皮质激素体内活化及局部组织中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墨胶囊 11Β-羟基类固醇 己糖-6-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甘草次酸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继荣 张鹏 +3 位作者 鲁一兵 王朝霞 王科明 缪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799-803,807,共6页
目的: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关联,其抑制剂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增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研究11β-HSD 2种同工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及11β-HSD抑... 目的:在大肠癌肿瘤细胞中,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关联,其抑制剂甘草次酸具有抗肿瘤增殖作用,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文中研究11β-HSD 2种同工酶在人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同时观察糖皮质激素及11β-HSD抑制剂甘草次酸对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RT-PCR、Western blot检测肠癌细胞株HCT-8中11β-HSD 2种同工酶mRNA及蛋白的表达。HCT-8分别培养于糖皮质激素及甘草次酸单用和联合用药环境中,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能力。结果:11β-HSD1 mRNA及蛋白在HCT-8中未见表达,11β-HSD2 mRNA及蛋白在HCT-8中均表达。活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及甘草次酸对肠癌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100μmol/L氢化可的松应用后12 h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40.87±1.47)%,加入11β-HSD2辅酶NAD 0.5 mmol/L后细胞生长抑制率(5.79±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氢化可的松、NAD联合甘草次酸后肠癌细胞生长抑制率(45.55±1.01)%,明显高于单药各组(P<0.05)。结论:11β-HSD2可能通过灭活糖皮质激素促进肠癌细胞增殖。甘草次酸可抑制11β-HSD2活性,提高氢化可的松的抗肠癌细胞增殖作用,并与自身抗细胞增殖有协同作用,可用于抗肿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基类固醇 糖皮质激素 肠癌 甘草次酸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威仪 张彬 徐国恒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5-219,共5页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 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3β-HSD)是一类依赖于NAD+/NADP+接受质子的氧化还原酶。在胆固醇转化为类固醇激素中起限速酶作用,在体内广泛分布。3β-HSD催化环戊烷并多氢菲结构3号位CH-OH转化为C=O,是参与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合成中唯一非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的酶;3β-HSD催化孕烯醇酮生成孕酮、17α-羟孕烯醇酮转化为17α-羟孕酮、雄烯二醇生成睾酮等多步化学反应。3β-HSD通过参与细胞内甾体激素生成,进而在生殖系统中发挥功能。此外,3β-HSD在脑、脂肪组织中也有较强表达,本文就3β-HSD在甾体激素生成组织中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β-羟基类固醇 甾体激素生成组织 睾丸 脂肪组织 脂肪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颗粒细胞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的表达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局部皮质醇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小雪 朱琴玲 +3 位作者 王缘 李嘉星 厉心愉 孙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57-864,共8页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s,11β-HSDs)的表达亚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卵巢局部皮质醇(氢化可的松)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按照2003年鹿特... 目的·探讨卵巢颗粒细胞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s,11β-HSDs)的表达亚型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卵巢局部皮质醇(氢化可的松)代谢的相关性。方法·按照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纳入PCOS组患者24例,同时纳入对照组患者21例。取卵日收集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ICSI)的PCOS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卵泡液和黄素化颗粒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2组卵泡液中皮质醇、可的松水平,免疫荧光方法验证11β-HSD1、11β-HSD2在黄素化颗粒细胞上的表达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方法检测黄素化颗粒细胞中11β-HSD1、11β-HSD2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卵巢局部皮质醇水平与黄素化颗粒细胞中11β-HSD1、11β-HSD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患者卵泡液中皮质醇水平显著增高[(477.3±35.3)nmol/L vs(292.0±36.4)nmol/L,P=0.014],而可的松无显著变化。11β-HSD1和11β-HSD2皆在黄素化颗粒细胞上有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COS组患者黄素化颗粒细胞11β-HSD1 mRNA表达(P=0.033)及还原酶活性(P=0.006)均显著增加,而11β-HSD2 mRNA表达和氧化酶活性无显著改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卵巢局部皮质醇的浓度与黄素化颗粒细胞11β-HSD1表达成正相关(r^2=0.3476,P=0.001),而与黄素化颗粒细胞11β-HSD2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COS患者卵巢局部皮质醇增加可能与卵巢颗粒细胞11β-HSD1表达及还原酶活性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醇 11Β-羟基类固醇 卵泡液 黄素化颗粒细胞 多囊卵巢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冰 李嗣杰 +7 位作者 付彤 范志民 宋东 杨明 吴迪 赵刚 赵大维 刘国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91-29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2型17β-HSD)在乳腺癌和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型17β-HSD在76例(全部为女性)乳腺癌及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2型17β-... 目的:探讨2型17β羟化类固醇脱氢酶(2型17β-HSD)在乳腺癌和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型17β-HSD在76例(全部为女性)乳腺癌及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2型17β-HSD表达与患者年龄、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185、肿瘤分期、肿物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之间的关系。结果:2型17β-HSD在乳腺癌细胞的细胞浆中有表达,阳性率为5.3%;在癌旁非恶性乳腺组织腺泡上皮细胞以及导管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表达,阳性率为82.9%。乳腺癌细胞表达阳性率与癌旁乳腺组织中上皮细胞表达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2.908,P<0.001)。2型17β-HSD在癌旁乳腺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物的大小(r=-0.341,P<0.05)和肿瘤的分期呈负相关(r=-0.706,P<0.01),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0.677,P<0.01),而与ER、PR、P185和阳性淋巴结数之间均无相关性。在乳腺癌组织中该酶与患者年龄、ER、PR、P185、肿瘤分期、肿物大小以及阳性淋巴结数量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2型17β-HSD可调节乳腺局部雌激素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及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17β羟化类固醇 乳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癌组织中5α-还原酶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的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明运 于雪艳 +2 位作者 徐松德 胡晓燕 吴湘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了解性激素对喉癌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喉癌和非喉癌组织的5α-还原酶(5αR)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OH)SDH)的活性,此两酶分别涉及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和雌二醇转化为雌酮。结果:5αR的活性在... 目的:了解性激素对喉癌的影响。方法:测定20例喉癌和非喉癌组织的5α-还原酶(5αR)和17β-羟类固醇脱氢酶(17β-(OH)SDH)的活性,此两酶分别涉及睾酮转化为二氢睾酮和雌二醇转化为雌酮。结果:5αR的活性在两种组织中没有差别。相反,17β-(OH)SDH活性在喉癌组织中明显降低,仅为非喉癌组织的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17β-羟类固醇 雄激素类 雌激素类 5Α-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