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董春忠 孙霞 +1 位作者 郑媛媛 朱元祺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8-621,共4页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 46... 目的了解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hoenix100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PCR方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rmtD基因。结果 4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A基因阳性36株,阳性率78.3%,未检出rmtA、rmtB、rmtC、rmtD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医院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黏菌素全部敏感,对四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唑耐药率分别为13.0%、80.4%、91.3%、95.7%、95.7%,对其他测试药物耐药率100%。结论医院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携带armA基因是导致氨基糖苷类耐药的原因之一,延缓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性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猪源大肠杆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调查与转移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焦亚琴 吕世明 +4 位作者 谭艾娟 李博岩 刘金平 黄弘宇 杨可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24,共5页
对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的167株大肠杆菌进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及转移情况研究,为氨基糖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检测16Sr... 对贵州省规模化养猪场的167株大肠杆菌进行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流行及转移情况研究,为氨基糖类药物在兽医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检测16S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携带和转移。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的平均耐药率分别为17.5%、67.8%、80.9%、77.67%和75.33%。检测到rmt B 8株,检测率为4.8%,未检测到arm A。由此可知,rmt B基因可转移至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转移之后的菌株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水平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苷类药物 耐药 16srrna甲基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鸡源和鸭源沙门菌中的流行特征
3
作者 孙凡 王丽 +6 位作者 董洪燕 吴植 谢军 卢会鹏 王莉 黄亚奇 朱善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人兽临床上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新发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的一种耐药机制。对2021—2022年分离自泰州鸡源和鸭源的143株沙门菌进行阿米卡星抗性平板筛选,并通过PCR方法检...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人兽临床上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新发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的一种耐药机制。对2021—2022年分离自泰州鸡源和鸭源的143株沙门菌进行阿米卡星抗性平板筛选,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耐阿米卡星的菌株是否携带相应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沙门菌中armA基因较流行(22/143,15.38%),也有少数菌株携带rmtB基因(1/143,0.70%),其他基因未检测到;不同宿主中,鸡源沙门菌是主要宿主;不同血清型中,印第安纳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携带armA基因或rmtB基因的23株阳性菌,阿米卡星的MIC值均高达512μg/mL以上,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较为流行的耐药谱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萘啶酸-环丙沙星-氯霉素-喹乙醇-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磷霉素。国内外关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沙门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实践中耐药菌株的快速监测提供参考,也可为动物临床或养殖业中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 鸭源 沙门菌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型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晓文 邵海枫 +1 位作者 王卫萍 李晓军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55-858,共4页
目的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 目的探讨在K-B法药物敏感试验中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双圈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携带状况以及药物诱导对该基因mRNA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收集42株鲍曼不动杆菌,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法扩增三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B及rmtC;用RT-PCR的方法分析阿米卡星诱导前后耐药基因表达量。结果 90.4%(38/42)的菌株阿米卡星药敏纸片周围呈现双圈耐药,且均检测到armA,未检测到rmtB及rmtC,其余3株为敏感,1株为普通耐药,且PCR检测耐药基因为阴性。RT-PCR结果显示经阿米卡星诱导后细菌armA基因mRNA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双圈耐药现象与armA基因诱导型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双圈耐药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动物源大肠杆菌中的检测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德喜 李新生 +3 位作者 杜向党 连明香 张素梅 刘建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8期4-6,共3页
为了解郑州地区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在健康动物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对2009年在郑州地区鸡、犬、猪的肛门拭子中分离保存的231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并分别设计特... 为了解郑州地区氨基糖苷类药物高水平耐药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rmtD和npmA)在健康动物大肠杆菌中的流行情况,对2009年在郑州地区鸡、犬、猪的肛门拭子中分离保存的231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并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对其进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结果显示:在6种基因中,鸡、犬源大肠杆菌可检测到armA和rmtB,而猪源大肠杆菌仅检测出rmtB。鸡、犬源大肠杆菌armA的检测率分别为7.6%和3.3%;鸡、犬、猪源大肠杆菌rmtB的检出率分别为47.8%、20.0%和0.9%。其中,鸡、犬中分别有3.3%的大肠杆菌可同时检测到armA和rmt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氨基糖苷类 耐药 16S rRNA甲基化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少春 童先丽 雷旦生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6-448,共3页
目的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研究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和rmt B的分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筛选16S rRNA甲... 目的分析湖北省肿瘤医院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并研究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和rmt B的分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3月—2010年5月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法筛选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rmt B,并对阳性标本进行测序。结果 56株鲍曼不动杆菌中arm A基因阳性21株(37.5%),未检出rmt B基因菌株。arm A基因阴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显著低于arm A基因阳性菌株。结论近年来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高。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在鲍曼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且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某猪场猪源耐药大肠杆菌β-内酰胺酶及16SrRNA甲基化酶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底丽娜 南海辰 夏利宁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35-1341,共7页
【目的】了解新疆乌市某猪场猪源耐药大肠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其共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203株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多药耐药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及16S r... 【目的】了解新疆乌市某猪场猪源耐药大肠杆菌携带β-内酰胺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及其共存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203株β-内酰胺类药物(包括头孢噻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多药耐药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测序检出基因的PCR产物。【结果】检出83株菌携带bla_(TEM)(40.89%),2株菌携带bla_(CTX-M)(0.99%);检出2株菌携带rmtB(0.99%)基因,并且同时携带bla_(TEM)未检出其它被检耐药基因。【结论】该猪场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β-内酰胺酶及16S rRNA甲基化酶介导的耐药,并且共存。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以bla_(TEM)为主;16S rPdNA甲基化酶检出率较低。猪源大肠杆菌存在对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重耐药的风险,有必要对此猪场耐药基因流行情况进行密切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Β-内酰胺酶 16S rRNA甲基化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倪舒芳 钱雅芬 +3 位作者 孙婷婷 滕艳文 毛翠 周洪昌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5-938,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的关系,探讨多药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标本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测定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采用...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A)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性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存在的关系,探讨多药耐药机制。方法收集临床标本20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法测定细菌对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armA、rmtA、rmtB、rmtC和rmtD 5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 19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上述5种氨基糖苷类药物全部耐药,1株对阿米卡星敏感,对另外4种表现为中度耐药。基因检测显示armA阳性率为90%,且armA基因存在变异,未检测到rmtA、rmtB、rmtC和rmtD基因。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为本次临床分离菌株耐药的主要原因,且armA基因存在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玉珍 李红玉 +4 位作者 杨银梅 叶惠芬 汪云霞 薛春玲 钟永根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了解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4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4株。5种16 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的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了解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2年4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54株。5种16 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A、rmtB、rmtC和rmtD)的检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PCR产物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并将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WHONET5.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株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0株检出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检出率为74.1%,未检出rmtA、rmtB、rmtC及rmtD基因。54株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38.9%、63.0%和64.8%,对其余14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85.0%以上。结论阿米卡星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携带armA型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除米诺环素对该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外,该菌对其他16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氨基糖苷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艳 王厚照 张玲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8-33,共6页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 了解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流行情况。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28株,采用VIKET Compact 2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应用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结果显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21.4%外,对其他所测药物耐药率均>50%,本组2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b、ant(3")-Ⅰ、aph(3')-Ⅰ和1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 A,阳性率分别为85.7%(24株)、7.14%(2株)、67.8%(19株)、92.9%(26株)、53.6%(15株)和82.1%(23株)。氨基糖苷类修饰酶、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基因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性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16S rRNA甲基化酶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对16SrRNA甲基化酶耐药性研究
11
作者 王书敏 《中国畜牧业》 2022年第6期48-49,共2页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耐药菌继发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令人担忧的是,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而近几...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临床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据报道,我国临床分离的一些细菌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性已居世界首位,耐药菌继发感染人数已占住院感染患者总人数的30%左右。令人担忧的是,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时间,而近几年一代耐药菌株的产生只需要2年时间,细菌耐药性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新药研发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研究 16srrna甲基化酶 新药研发 临床耐药 继发感染 细菌耐药性 耐药菌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RNA甲基化酶RmtB耐药重组菌的构建及其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陈琳 管远红 +12 位作者 黄东璋 齐富刚 魏冬霞 陈瀛川 张欢 王亚南 苏哲君 张洪涛 区卓麟 陈冬冬 吴怀秀 于淼淼 杨雨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167-170,共4页
为构建16S rRNA甲基化酶Rmt B重组菌并测定其稳定性,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16S rRNA甲基化酶Rmt B重组菌,采用菌落PCR、双酶切、药敏试验及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测定重组菌的生长曲线及传代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以确定重组菌的... 为构建16S rRNA甲基化酶Rmt B重组菌并测定其稳定性,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16S rRNA甲基化酶Rmt B重组菌,采用菌落PCR、双酶切、药敏试验及序列分析等方法鉴定重组质粒,测定重组菌的生长曲线及传代后的最低抑菌浓度(MICs)以确定重组菌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构建了16S rRNA甲基化酶Rmt B重组菌pRmt B1、pRmt B2、pRmt B4。重组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高度耐药。在没有抗生素选择压力下传代3次后,3株重组菌的生长曲线基本相似,但只有pRmt B1维持了对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高度耐药性。由此可知,重组菌pRmt B1较稳定,可作为16S rRNA甲基化酶耐药抑制剂筛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甲基化酶 RmtB 重组 分子克隆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甲基化酶基因的检测和基因周边结构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袁瑾懿 余慧 +1 位作者 郭燕 徐晓刚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了解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广泛耐药(X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中的分布及此类耐药基因周边结构。方法收集XDR铜绿假单胞菌59株,琼脂稀释法测定MIC,PCR方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 A,rmtB,rmtC,rmtD,rmtE,npmA),ERIC-PCR... 目的了解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广泛耐药(X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中的分布及此类耐药基因周边结构。方法收集XDR铜绿假单胞菌59株,琼脂稀释法测定MIC,PCR方法检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rmt A,rmtB,rmtC,rmtD,rmtE,npmA),ERIC-PCR方法进行同源性分析,并对检出的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armA和rmtB进行周边序列分析。结果 59株XDR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总检出率62.7%(37/59),rmtB的检出率略高于armA,未检出其他甲基化酶基因。根据ERIC-PCR结果受试临床株可分为19个型别。17株检出armA基因菌株分布在3个克隆,其中15株(88.2%)集中在一个克隆(克隆D);而rmtB基因散布于9个克隆。基因周边序列分析显示,armA基因位于一个含多种转座酶的移动元件上,其与大肠埃希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armA阳性质粒序列一致性达99%;rmtB基因也位于一个含转座酶的移动元件上,其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携带的rmtB质粒序列高度一致。结论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XDR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株中分布广泛,均在对庆大霉素高度耐药的菌株中检出。armA在铜绿假单胞菌中存在克隆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16srrna甲基化酶 armA基因 rmtB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16SrRNA和Cytb基因复合扩增进行种属鉴定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懿 吴谨 +2 位作者 罗海玻 王卓 李英碧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59-261,I0001,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种属鉴定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体系。方法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对mtDNA序列的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各设计一对引物,建立复合扩增体系,分别扩增人和牛、猪、狗、鸡、草... 目的建立一种用于种属鉴定的线粒体DNA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荧光标记复合扩增检测体系。方法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5.0对mtDNA序列的16SrRNA基因和细胞色素b基因各设计一对引物,建立复合扩增体系,分别扩增人和牛、猪、狗、鸡、草鱼5种常见动物,用310遗传分析仪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人和5种动物DNA扩增产物均出现两个峰,Cytb通用引物的扩增产物为人与动物的共有峰,为358bp;16SrRNA基因的扩增产物为人与动物间存在位置差异的特异峰,位于231~256bp之间。结论该复合扩增体系可以明确区分人和5种动物样本,可用于种属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遗传学 生物学鉴定法 基因扩增 DNA 线粒体 基因 16srrna 基因 细胞色素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rRNA基因与16S-2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分析及其在节旋藻和螺旋藻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茅云翔 杨官品 +1 位作者 张宝红 张学成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2001年第6期12-18,共7页
测定了节旋藻属 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 1个品系的全长 1 6SrRNA基因和 1 6S 2 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 (ITS) ,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 测定了节旋藻属 3个品系和螺旋藻属 1个品系的全长 1 6SrRNA基因和 1 6S 2 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序列 (ITS) ,分析了已知的节旋藻、螺旋藻和相关品系的相应序列的同源性 ,构建了系统发生树 ,并评价了这两段DNA序列在节旋藻、螺旋藻种属分类和种质鉴定中的意义。结果表明 :( 1 ) 1 6SrRNA基因序列和ITS序列均可用于节旋藻属和螺旋藻属的属间分类 ,以两序列为基础的系统学分析结果一致 ;( 2 )ITS序列变异程度高于 1 6SrDNA序列 ,适用于节旋藻和螺旋藻属内品系或种质鉴定 ;( 3)节旋藻属可明确界定 ,1 6S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 98% ,ITS序列相似性大于 88% ;( 4 )螺旋藻属某些品系间 1 6SrDNA序列和ITS序列相似性较低 ,与不同属间的序列相似性程度为同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rrna基因 16S-23srrna转录单元内间隔区 聚类分析 节旋藻属 螺旋藻属 鉴定 养殖 形态学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氏沼虾不同群体线粒体16SrRNA基因的序列变异及其保守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学明 黄光华 +2 位作者 蒋钦杨 郭亚芬 蒋和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6期1373-1376,共4页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罗氏沼虾广西养殖群体、江苏养殖群体和缅甸原种F13个不同群体共15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测定序列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01bp长度的基因片段中,3个群体所有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 利用PCR技术扩增获得罗氏沼虾广西养殖群体、江苏养殖群体和缅甸原种F13个不同群体共15个个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片段,测定序列并进行序列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在得到的401bp长度的基因片段中,3个群体所有个体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序列同源性为100%,该基因在群体内或不同群体间均不存在遗传差异。表明罗氏沼虾的16SrRNA基因是比较保守的序列,在不同群体间的分化程度很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氏沼虾 16srrna基因 序列变异 保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rRNA基因测序确定根瘤菌的系统发育 被引量:6
17
作者 汪恩涛 曲春枫 +2 位作者 冯继东 牛天贵 陈文新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1995年第11期55-58,共4页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两个新根瘤菌群的代表菌株的部分16SrRNA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菌株sh22623所代表的根瘤菌群与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及发根土壤杆菌等构...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D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两个新根瘤菌群的代表菌株的部分16SrRNA基因序列,并对所得序列进行了聚类分析。在系统发育树状图中,菌株sh22623所代表的根瘤菌群与菜豆根瘤菌、豌豆根瘤菌及发根土壤杆菌等构成一个亚群,另一个菌群的代表菌株sh19312与土壤杆菌的3个种构成一亚群。这些结果初步确定了两菌群的系统发育地位,并揭示了根瘤菌与土壤杆菌两属间进化上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菌 系统发育 16srrna测序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6SrRNA基因PCR法对新生儿败血症细菌DNA的检测 被引量:4
18
作者 余钟声 尚世强 +4 位作者 洪文澜 孙眉月 藤懿群 朱方远 李建平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检测 16srrn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庆宁 林岳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63-67,共5页
比较墨吉对虾 6个群体的线粒体 16SrRNA基因约 4 5 7个碱基对的DNA序列 .结果表明这 6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D)在 0 - 0 .0 0 85之间 .未发现广东的
关键词 基因序列分析 墨吉对虾 线粒体16srrna基因 RNA序列 遗传变异 遗传距离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病原菌2-5B菌株16SrRNA基因片段的克隆和序列测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军 孔杰 +3 位作者 刘萍 张岩 杨丛海 徐怀恕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1997年第1期9-15,共7页
用引物PL1-PL2PCR扩增对虾病原菌——坎普氏弧菌(V.campbellii)2-5B菌株16SrRNA基因-1223bP的片段,采用pUC19质粒构建dT载体法完成该片段的克隆。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坎普氏弧菌标准株序列之间同源性为... 用引物PL1-PL2PCR扩增对虾病原菌——坎普氏弧菌(V.campbellii)2-5B菌株16SrRNA基因-1223bP的片段,采用pUC19质粒构建dT载体法完成该片段的克隆。部分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GenBank中坎普氏弧菌标准株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6.94%。所测序列可为PCR特异性引物及寡核苷酸探针设计提供依据,进而应用于病原菌的检测和快速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病原菌 16srrna基因 克隆 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