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1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的驻岛人员肠道菌群分析
1
作者 吴浩 谢沛 +4 位作者 张菂 黄文 李兆申 薛芊 鞠金涛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0-405,共6页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 目的分析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为维护驻岛人员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及提供精准的医疗保障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纳入驻岛人员若干,同时纳入沿海地区人员若干作为对照,对人员粪便标本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两组人员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群组成差异。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驻岛人员肠道菌群丰度较沿海地区人员升高,beta多样性分析提示驻岛人员肠道微生物群落构成与沿海地区人员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门丰度低于沿海地区人员(30.8%vs 48.3%,P<0.001),而肠道内变形菌门丰度高于沿海地区人员(28.3%vs 10.2%,P<0.001)。经多重假设检验校正后发现,驻岛人员肠道内拟杆菌属、罗斯氏菌属、另枝菌属、副拟杆菌属丰度显著下降,普雷沃氏菌属、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属、柠檬酸杆菌属、产粪甾醇真杆菌属丰度显著提升。结论海岛特殊环境影响驻岛人员肠道菌群特征,肠道微生态健康亟需精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岛人员 海岛 肠道菌群 16s rRNA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扩增子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内生细菌菌群
2
作者 张利平 刘顺民 +2 位作者 蒲占湑 朱莉 吕佳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40-444,共5页
文章以黄龙病菌亚洲种为样本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的内生细菌种群,通过对发病样本(HLB)总共24个,空白样本(HC)12个,进行16S rDNA V3-V4区扩增子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60种有注释的微生物OTU(可认为是60种微生物),发现HC组... 文章以黄龙病菌亚洲种为样本分析柑橘黄龙病植株叶片中脉的内生细菌种群,通过对发病样本(HLB)总共24个,空白样本(HC)12个,进行16S rDNA V3-V4区扩增子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60种有注释的微生物OTU(可认为是60种微生物),发现HC组有54种OTU,HLB组只有38种OTU,其中HC组注释到属水平的有38个属,HLB组有30个属,在HLB组中,黄龙病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是优势菌群,平均占比达到81.35%,而在HC组中并未发现黄龙病菌。通过t-test分析发现,发病组和健康组中的Cadidatus Liberibacter和Roseburia2个微生物的占比在属水平上具有显著差异;根据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发现黄龙病菌与拟杆菌属(Bacteroides)、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及罗氏菌属(Roseburia)3个属呈正相关,与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放线菌属(Amnibacterium)、甲基杆菌属(Methylobacterium)及Beijerinckiaceae 1174-901-12这4个属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黄龙病 16s rDNA 内生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技术分析桔梗超微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3
作者 李芷珊 周照月 +2 位作者 刘天龙 王帅玉 江海洋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72-3385,共14页
【目的】观察桔梗超微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桔梗超微粉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桔梗超微粉高(3.0 g/kg)、中(1.5 g/kg)、低(0.3 g/kg)剂量组,每组6只。桔梗超微粉各剂量... 【目的】观察桔梗超微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为桔梗超微粉的临床应用及其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将24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桔梗超微粉高(3.0 g/kg)、中(1.5 g/kg)、低(0.3 g/kg)剂量组,每组6只。桔梗超微粉各剂量组小鼠灌胃相应剂量溶于水后的桔梗超微粉,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纯化水,连续给药14 d,每日记录体重和耗料量。在试验第15天处死各组小鼠进行剖检及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无菌取小鼠粪便,扩增粪便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菌群Alpha和Beta多样性及门和属水平的物种组成并进行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结果】(1)桔梗超微粉中、高剂量组小鼠平均体增重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5),桔梗超微粉中剂量组小鼠平均耗料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与对照组相比,桔梗超微粉各剂量组小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组织均未见病理学异常。(3)桔梗超微粉各剂量组小鼠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桔梗超微粉使用剂量增多呈上升趋势。肠道菌群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低、高剂量桔梗超微粉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影响不显著(P>0.05),中剂量桔梗超微粉可显著改变小鼠肠道菌群结构(P<0.05)。(4)与对照组相比,在门水平上,桔梗超微粉中剂量组小鼠肠道内厚壁菌门和蓝藻门丰度显著增加(P<0.05),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浮霉菌门丰度显著下降(P<0.05);在属水平上,中剂量组小鼠肠道内普雷沃菌属、副拟杆菌属和rc4_4丰度显著增加(P<0.05),Kaistobacter属和假单胞菌属等丰度显著下降(P<0.05)。(5)微生物功能预测分析发现,桔梗超微粉中剂量组小鼠肠道微生物基因组功能均主要富集在氨基酸生物合成及辅因子、假体基团、电子载体与维生素生物合成和核苷酸生物合成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桔梗超微粉中剂量组存在11条显著下调的差异代谢通路,主要涉及有氟苯甲酸酯降解、多环芳烃降解和酵母减数分裂等。【结论】桔梗超微粉可增加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其中1.5 g/kg桔梗超微粉可显著改变肠道菌群结构。本试验结果为桔梗超微粉临床使用的科学用量及安全性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为今后桔梗超微粉与肠道菌群相关的药效学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梗超微粉 16s rRNA 小鼠 肠道菌群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4
作者 高澳 王晓菲 +5 位作者 卢意 卢柠霞 王天雨 卢芳 于栋华 刘树民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4-641,共8页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FMT)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灌胃给予5%氧嗪酸钾混悬液,连续5周,并给予10%酵母饲料;第3周... 目的基于16S rRNA测序和粪菌移植法(FMT)探讨穿山龙总皂苷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灌胃给予5%氧嗪酸钾混悬液,连续5周,并给予10%酵母饲料;第3周,穿山龙总皂苷组及别嘌醇组分别灌胃给予480 mg/kg穿山龙总皂苷及25 mg/kg别嘌醇,第5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建立伪无菌小鼠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正常粪便移植组、模型粪便移植组、穿山龙总皂苷粪便移植组,后三者分别灌胃给予空白组、模型组、穿山龙总皂苷组大鼠粪菌悬液,连续5周,对新鲜粪便进行16S rRNA测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尿酸、尿素氮水平。结果经过粪菌移植给药穿山龙总皂苷后,与模型粪便移植组比较,穿山龙总皂苷粪便移植组尿酸水平及拟杆菌属、毛螺菌属丰度降低(P<0.05),弯曲菌门、螺杆菌属、梭菌属丰度升高(P<0.05)。结论穿山龙总皂苷可通过调控高尿酸血症小鼠的肠道菌群动态平衡,影响其组成与功能,从而降低血尿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山龙总皂苷 高尿酸血症 粪菌移植 16s rRNA测序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的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特征分析
5
作者 杨思思 唐小翠 +2 位作者 赵晓航 王娜 姚武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探讨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_(2)组,每组10只,SiO_(2)组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SiO_(2)悬液法构建硅沉着病模型。于第56天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6、... 目的:探讨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特征。方法:将20只雄性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iO_(2)组,每组10只,SiO_(2)组采用吸入式气管滴注SiO_(2)悬液法构建硅沉着病模型。于第56天处死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α-SMA、COL1A1和TGF-β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α-SMA蛋白的表达;收集肺泡灌洗液和粪便样本,采用16S rDNA测序方法检测肺部和肠道菌群的丰度和α多样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O_(2)组小鼠肺组织中IL-6、IL-1β、TNF-α、COL1A1、TGF-β、α-SMA mRNA表达水平和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两组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存在共同的差异菌群且变化相反,α多样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O_(2)组小鼠疣微菌门、阿克曼菌属和阿克曼菌等在肠道减少而在肺部增加(P<0.05)。结论:硅沉着病小鼠肺部和肠道菌群发生变化并影响硅沉着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沉着病 肺纤维化 肺部菌群 肠道菌群 16s rDNA测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对滑顶薄壳鸟蛤和加州扁鸟蛤的分类地位研究
6
作者 解耀宇 贾梦豪 +1 位作者 才林暄 田莹 《黑龙江水产》 202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该研究测定了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和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各形态性状和重量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湿重及软体部重),研究了二者各数量性状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两者的16S rDNA基因序列,并从NCBI上... 该研究测定了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和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各形态性状和重量性状(壳长、壳宽、壳高、湿重及软体部重),研究了二者各数量性状间的关系。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两者的16S rDNA基因序列,并从NCBI上获得的其他17种鸟尾蛤科(Cardiidae)的16S rDNA序列,使用MEGA 7.0采用NJ邻接法对这19种鸟蛤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加州扁鸟蛤的各数量性状(壳宽、壳长、壳高、湿重和软体部重)均低于滑顶薄壳鸟蛤,出肉率也低于滑顶薄壳鸟蛤。加州扁鸟蛤和滑顶薄壳鸟蛤的16S片段长度相近,分别为482 bp和490 bp,各碱基组成的百分比近似,加州扁鸟蛤的碱基A占29.05%、碱基T占28.84%、碱基C占15.56%、碱基G占26.57%,滑顶薄壳鸟蛤的碱基A占29.80%、碱基T占29.80%、碱基C占15.31%、碱基G占25.10%;基于16S序列系统发育树发现,加州扁鸟蛤与滑顶薄壳鸟蛤亲缘关系较远,其中加州扁鸟蛤与大篮鸟蛤(Clinocardium nuttallii)和方舟尾鸟蛤亲(Laevicardium oblongum)缘关系较近;滑顶薄壳鸟蛤与薄壳鸟蛤(Fulvia aperta)、澳洲薄壳鸟蛤(Fulvia australis)、波纹薄壳鸟蛤(Fulvia undatopicta)等关系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顶薄壳鸟蛤(Fulvia mutica) 加州扁鸟蛤(Clinocardium californiense) 形态测量 16s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无乳链球菌罗非鱼及其杂交后代的鳃和尾鳍组织细菌16S rRNA测序分析
7
作者 刘奕 吴昊天 +3 位作者 陈丽婷 严欣 肖俊 陆颖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13-1822,共10页
【目的】探究抗无乳链球菌良种壮罗1号罗非鱼抗病机制与细菌群落的关系及其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效应,为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兼具快速生长和抗病性状的罗非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富罗非鱼和壮罗1号罗非鱼为亲本进行自交和杂交,获得吉... 【目的】探究抗无乳链球菌良种壮罗1号罗非鱼抗病机制与细菌群落的关系及其在杂交后代中的遗传效应,为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兼具快速生长和抗病性状的罗非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吉富罗非鱼和壮罗1号罗非鱼为亲本进行自交和杂交,获得吉富自交F_(1)代、壮罗1号自交F_(1)代、吉富×壮罗1号杂交F_(1)代、壮罗1号×吉富杂交F_(1)代。采集4组罗非鱼的鳃和尾鳍组织,对16S rRNA的V3~V4区进行测序,分析不同样本细菌群落结构,采用基于线性判别分析的效应大小分析(LEfSe)筛选不同样本细菌群落间具有显著差异的生物标志物。【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壮罗1号自交F_(1)代鳃和尾鳍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Shannon even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明显小于吉富自交F_(1)代。壮罗1号×吉富杂交F_(1)代和吉富×壮罗1号杂交F_(1)代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也整体较吉富自交F_(1)代明显下降。Be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壮罗1号×吉富杂交F_(1)代、吉富×壮罗1号杂交F_(1)代的鳃和尾鳍细菌群落组成较接近壮罗1号自交F_(1)代,说明壮罗1号的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遗传可继承性。壮罗1号自交F_(1)代、壮罗1号×吉富杂交F_(1)代、吉富×壮罗1号杂交F_(1)代鳃和尾鳍细菌群落中,好氧或兼性厌氧菌栖水菌属(Enhydrobacter)的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吉富自交F_(1)代。壮罗1号自交F_(1)代鳃细菌群落中筛选到的生物标志物包含嗜酸菌2013Ark19i。【结论】壮罗1号罗非鱼鳃细菌群落中存在相对丰度较高的需氧菌和嗜酸菌,表明鳃黏液形成了酸性环境,不利于无乳链球菌生长,而需氧菌能通过竞争性耗氧抑制无乳链球菌生长,推测壮罗1号罗非鱼的抗病机制与其细菌群落密切相关,且其细菌群落结构具有可遗传性,使杂交后代具有接近壮罗1号罗非鱼的抗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细菌群落 抗病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梅花鹿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预测的研究
8
作者 曲磊 关诗宇 +1 位作者 谷兴亮 秦立红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6,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成年梅花鹿母鹿瘤胃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预测,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液样品菌群结构,利用PICRUSt2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通过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共获得289424条优质序列,聚类分析共得到7547条操... 试验旨在探究成年梅花鹿母鹿瘤胃内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功能预测,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瘤胃液样品菌群结构,利用PICRUSt2进行功能预测。结果显示,通过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共获得289424条优质序列,聚类分析共得到7547条操作分类单元(OTU)。Alpha多样性指数表明,梅花鹿瘤胃微生物群落丰富度(Chao1=1510.99,Ace=1520.92)及多样性(Simpson=0.99,Shannon=8.50)均较高。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51.47%)、拟杆菌门(Bacteroidota,36.94%),优势菌目为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36.91%)、毛螺菌目(Lachnospirales,15.32%)、颤螺旋菌目(Oscillospirales,10.54%),优势菌属为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10.78%)、未培养_瘤胃细菌属(uncultured_rumen_bacterium,9.27%)及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8.66%)。KEGG数据库分析得到6类一级水平代谢通路,COG数据库分布在24个COG类别。功能类别主要集中在一般功能预测、氨基酸转运和代谢、翻译,核糖体结构和生物转化、转录、碳水化合物的运输和代谢。研究表明,梅花鹿瘤胃菌落具有明显的多样性,含有丰富的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试验结果可为挖掘梅花鹿瘤胃微生物功能基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鹿 瘤胃微生物 16s rRNA 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基因测序研究YCFA培养基对山羊瘤胃细菌富集培养的有效性
9
作者 郭萌萌 景若曦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57,共7页
为了筛选利用YCFA培养基体外富集可培养的山羊瘤胃微生物菌种,为瘤胃微生物的体外培养提供可用的潜在培养基,该试验利用YCFA培养基在37℃温度下,对山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分别进行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富集培养,取富集的菌落提取DNA进行16S r... 为了筛选利用YCFA培养基体外富集可培养的山羊瘤胃微生物菌种,为瘤胃微生物的体外培养提供可用的潜在培养基,该试验利用YCFA培养基在37℃温度下,对山羊瘤胃中的微生物分别进行厌氧和有氧条件下的富集培养,取富集的菌落提取DNA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可富集培养的细菌类型。研究表明,YCFA培养基在厌氧条件下可潜在富集培养的山羊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Veillonella、Streptococcus、Anaerovibrio、Selenomonas_1、Prevotella_1、Prevotellaceae_YAB2003_group、Selenomonas_1、Schwartzia、Phocaeicola;在有氧条件下可潜在富集培养的山羊瘤胃微生物主要包括Mannheimia、Bacteroides、Bacillus、Actinobacillus。该试验表明在YCFA培养基中可以培养部分山羊瘤胃中的有效微生物菌种,为山羊瘤胃细菌菌种的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瘤胃菌群 16s rRNA基因测序 YCFA培养基 富集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高通量测序探讨弓形虫对鸡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10
作者 邓晓瑛 石佳佳 +2 位作者 杨成昊 鲁超 陈小庆 《生物灾害科学》 2025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弓形虫感染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阐明弓形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防治弓形虫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只7日龄和10只28日龄的健康鸡,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感染后第11天... 【目的】研究旨在探讨弓形虫感染对鸡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阐明弓形虫与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并为防治弓形虫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只7日龄和10只28日龄的健康鸡,分为感染组和对照组,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感染后第11天的盲肠微生物组成。【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微生物多样性上存在差异。相比7日龄对照组,7日龄感染组中,厚壁菌门的丰度显著升高(P<0.05),而放线菌门显著降低(P<0.05)。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极显著减少(P<0.01),拟杆菌属显著增加(P<0.05)。28日龄感染组中,拟杆菌门丰度显著升高(P<0.05),属水平上,乳酸杆菌属极显著减少(P<0.01),拟杆菌属极显著增加(P<0.01)。此外,7日龄感染组的乳酸杆菌属相对丰度占比高于28日龄感染组,而拟杆菌属则相反。【结论】弓形虫感染可能改变鸡肠道微生物组成,尤其对雏鸡的影响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更高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肉鸡 16s rDNA 肠道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DNA技术在刺参养殖池塘水质生态调控中的应用
11
作者 刘双连 刘永兴 +3 位作者 宋晓阳 李林晗 方珍 段盛文 《中国水产》 2025年第6期35-36,共2页
微生物检测法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刺参机体免疫力。在刺参养殖池塘中构建微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工作条件就是对池塘水体环境和底质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与监测。当前,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快速检测需要,16S rDN... 微生物检测法有利于改善水环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刺参机体免疫力。在刺参养殖池塘中构建微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工作条件就是对池塘水体环境和底质环境中的微生物检测与监测。当前,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已无法满足快速检测需要,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较一代、二代等传统基因测序技术来说在微生物生态学、农业等多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16S rDNA基因测序技术在刺参养殖池塘水质生态调控中的应用,以期为其将来在水产养殖细菌生态系统构建与水质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参养殖 16s rDNA技术 水质生态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鹅肉源性成分鉴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盛中伟 樊艳凤 +3 位作者 贾晓旭 高玉时 陆俊贤 唐修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2,共5页
研究旨在建立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鹅源性成分鉴别方法。试验以鹅源性DNA为阳性模板,以猪、牛、羊、鸽、鹌鹑、火鸡、鸡和鸭等8个物种DNA为干扰模板的混合模板,设计筛选出鹅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和荧光定量PCR(qPCR)反应,并将鹅肉DNA... 研究旨在建立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的鹅源性成分鉴别方法。试验以鹅源性DNA为阳性模板,以猪、牛、羊、鸽、鹌鹑、火鸡、鸡和鸭等8个物种DNA为干扰模板的混合模板,设计筛选出鹅特异性引物,进行PCR和荧光定量PCR(qPCR)反应,并将鹅肉DNA模板浓度按101~1088个梯度进行稀释,检测方法灵敏度。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引物仅对鹅肉DNA有特异性扩增,对鹅以外的其他8个物种均没有扩增;当鹅肉DNA模板稀释104倍,PCR扩增条带仍然清晰;当稀释倍数达到107时,仍有较好的扩增曲线,且Ct值小于35。研究表明,建立的畜禽肉中鹅源性成分PCR和qPCR鉴别方法不仅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灵敏性,为食品中鹅源性成分的鉴别提供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肉 16s rRNA基因 荧光定量PCR 源性成分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腹泻小鼠盲肠的影响
13
作者 姜玲玲 许浩翔 +4 位作者 周景瑞 雷露 李婷 张亚楠 余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86-96,共11页
【目的】探明止泻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石苦秦散止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蓖麻油模型组、蓖麻油中药预防组、番泻叶模型组、番泻叶中药... 【目的】探明止泻中药复方石苦秦散对蓖麻油和番泻叶所致腹泻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为研究石苦秦散止泻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阳性药物组、蓖麻油模型组、蓖麻油中药预防组、番泻叶模型组、番泻叶中药预防组和番泻叶中药治疗组,按试验设计进行灌胃处理后,观察各组小鼠腹泻情况,针对不同药物腹泻模型采集十二指肠、盲肠观察肠道病理变化,最后采集各组盲肠内容物进行16S rDNA测序。【结果】腹泻指数显示,灌胃1 h番泻叶中药预防组和中药治疗组均极显著(P<0.01)低于番泻叶模型组;蓖麻油模型灌胃2 h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极显著。肠道病理变化主要为制造腹泻模型后黏膜下层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组肌层和浆膜变薄。盲肠Alpha测序显示,蓖麻油造模后,中药预防组能显著提高盲肠菌群丰度和多样性;Beta多样性PCoA分析表明,蓖麻油模型组与其他组样本明显分开;物种分类显示,2种药物腹泻模型处理后中药预防组和治疗组均不同程度提高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丰度,降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属水平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乳杆菌(Lactobacillu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丰度,提高有益菌Mucispirillum和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丰度。【结论】蓖麻油和番泻叶小鼠腹泻模型使用中药复方石苦秦散预防和治疗后,可明显改善肠道微生物丰度,特别是炎症反应相关的微生物,说明石苦秦散可通过调整肠道炎症修复发挥止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腹泻指数 石苦秦散 盲肠菌群 16s rD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的观赏桃根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14
作者 徐曼 王燕 +1 位作者 杨明 吴超广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36-40,共5页
观赏桃作为重要的园艺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对其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观赏桃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旨在揭示其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和互作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观赏桃品种的Sha... 观赏桃作为重要的园艺植物,其根际微生物群落对其生长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通过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观赏桃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特征,旨在揭示其微生物群落的差异性和互作关系。研究发现,不同观赏桃品种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紫叶垂枝”(ZYCZ)显示出最高的多样性,而“中二乔”(ZEQ)和“烟云”(YY)等品种的多样性较低。此外,“紫叶垂枝”(ZYCZ)在特定分类群中的相对丰度较高,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地位。研究还揭示了根际微生物群落之间的显著互作关系,如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有益微生物与病原菌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本研究为观赏桃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互作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有助于优化观赏桃的种植和管理策略。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微生物群落在根际环境中的具体功能、微生物-植物互作机制、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群落的长期动态变化,旨在提升观赏植物的健康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桃 根际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指数 互作关系 16s rRNA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分析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对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塔娜 胡馨匀 +6 位作者 米洁兰 高立 张艳萍 祁小乐 崔红玉 杨桂连 高玉龙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91-4099,共9页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对照组饲喂PBS,... 旨在评估1株替抗专利菌株唾液乳杆菌XP132对健康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影响。选取12只6月龄白羽肉种鸡,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试验组白羽肉种鸡每日饲喂活菌数为1×10^(9)CFU的唾液乳杆菌XP132发酵液,对照组饲喂PBS,连续饲喂4周后,基于16S rDNA测序方法,比较两组鸡肠道菌群发生的相对改变。结果表明,在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后,通过α多样性分析物种丰富度,试验组菌群丰富程度高于对照组。在菌群组成的属水平上,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螺旋体科NK4A136属、梭状芽胞杆菌属、副拟杆菌属、罗氏菌属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在种水平上,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组的肉种鸡肠道菌群中乳杆菌、拟杆菌、鼠李糖乳杆菌类等有益物种丰度增加。结果提示,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唾液乳杆菌XP132改变了白羽肉种鸡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增加了有益菌菌群的物种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唾液乳杆菌 16s rDNA 白羽肉种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RNA测序分析高低饲料转化率猪粪便微生物的组成差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帅 陈奎蓉 +10 位作者 许迪 江山 王梦影 张坤 徐玉培 雷国凤 张志程 郭猛 赵云翔 兰干球 梁晶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5-1614,共10页
提高猪饲料转化率是目前猪育种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对384头三元杂交母猪的FCR值进行排序,从中选取两端高饲料转化率(HFCR组)和低饲料转化率(LFCR组)猪各10头,采集粪便进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LFCR组的Richness指数、Ch... 提高猪饲料转化率是目前猪育种工作的重点,本研究对384头三元杂交母猪的FCR值进行排序,从中选取两端高饲料转化率(HFCR组)和低饲料转化率(LFCR组)猪各10头,采集粪便进行微生物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结果表明,LFCR组的Richness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均极显著高于HFCR组(P<0.01)。通过LEfSe分析,在属水平上筛选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的微生物,其中,在LFCR组筛选LDA>3的微生物主要是Prevotella_1、Treponema_2、Prevotellaceae_NK3B31_group、Eubacterium_coprostanoligenes_group、p-1088-a5_gut_group、Prevotella_9、阿克曼菌属、Prevotellaceae_UCG_009、Ruminococcaceae_UCG-014、Ruminococcaceae_NK4A214_group,在HFCR组LDA>3的微生物主要是巨球藻属、小类杆菌属、链型杆菌属、假丁酸弧菌属、柯林斯氏菌、Solobacterium、罕见小球菌属、链球菌属。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FCR显著负相关的微生物大多与短链脂肪酸的产生有关,而与FCR显著正相关的微生物多数为潜在的致病性细菌。本研究通过筛选高、低饲料转化率猪粪便中的差异微生物,并对差异微生物丰度与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到与饲料转化率显著关联的粪便微生物,为猪饲料转化率性状的肠道微生物育种标记筛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转化率 16s rRNA 粪便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鸡源和鸭源沙门菌中的流行特征
17
作者 孙凡 王丽 +6 位作者 董洪燕 吴植 谢军 卢会鹏 王莉 黄亚奇 朱善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67,共7页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人兽临床上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新发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的一种耐药机制。对2021—2022年分离自泰州鸡源和鸭源的143株沙门菌进行阿米卡星抗性平板筛选,并通过PCR方法检... 氨基糖苷类药物是一种重要的治疗人兽临床上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近年新发现的氨基糖苷类药物高度耐药的一种耐药机制。对2021—2022年分离自泰州鸡源和鸭源的143株沙门菌进行阿米卡星抗性平板筛选,并通过PCR方法检测耐阿米卡星的菌株是否携带相应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沙门菌中armA基因较流行(22/143,15.38%),也有少数菌株携带rmtB基因(1/143,0.70%),其他基因未检测到;不同宿主中,鸡源沙门菌是主要宿主;不同血清型中,印第安纳沙门菌是优势血清型。携带armA基因或rmtB基因的23株阳性菌,阿米卡星的MIC值均高达512μg/mL以上,且表现出多重耐药现象,其中,较为流行的耐药谱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氨曲南-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萘啶酸-环丙沙星-氯霉素-喹乙醇-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链霉素-四环素-氟苯尼考-磷霉素。国内外关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沙门菌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结果可为生产实践中耐药菌株的快速监测提供参考,也可为动物临床或养殖业中合理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 鸭源 沙门菌 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的慢性牙髓炎及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菌群多样性研究
18
作者 李昱志 苏旭 +2 位作者 陈晓涛 徐洁 赵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9-1674,1687,共7页
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比较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差异,了解微生物与牙髓疾病的关系。方法临床采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患牙和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微生物群落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细菌总DNA,... 目的采用16S rDNA测序技术比较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差异,了解微生物与牙髓疾病的关系。方法临床采集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的慢性牙髓炎患牙和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内微生物群落样本。提取样本中的细菌总DNA,PCR扩增其16S rDNA片段上的V3-V4高变区基因片段,经NovaSeq测序后进行统计分析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种系发育分析、多样性分析及组间差异分析。结果总计收集到慢性牙髓炎患牙6颗,慢性根尖周炎7颗,经高通量测序后共得到8510个操作分类单元(OTU),菌群多样性分析显示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在菌群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及放线菌门在慢性牙髓炎患牙根内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慢性根尖周炎。拟杆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管中显著增加。结论牙髓疾病患牙根管中感染微生物存在复杂多样性。慢性牙髓炎和慢性根尖周炎感染根管内的微生物群落构成上具有一定差异,根管内微生物组成的变化可能与牙髓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炎 根尖周炎 微生物组 口腔菌群 16s rDNA 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不同剩余采食量皖南黄兔盲肠中微生物菌落多样性
19
作者 王源朗 齐平平 +2 位作者 丁海生 赵辉玲 黄冬维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9-557,共9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皖南黄兔个体间剩余采食量水平差异与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体重、年龄相近的110只皖南黄兔仔兔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测定个体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根据RFI值选出5只高RFI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皖南黄兔个体间剩余采食量水平差异与盲肠菌群多样性的关系。[方法]选取体重、年龄相近的110只皖南黄兔仔兔进行60 d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测定个体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根据RFI值选出5只高RFI和5只低RFI皖南黄兔母兔,分别为H组(高RFI值)和L组(低RFI值)。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H组和L组母兔盲肠内容物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不同剩余采食量水平的家兔盲肠菌群组成丰富度无显著差异(P>0.05),而菌落多样性存在一定差异。L组黄兔盲肠微生物中纺锤链杆属(Fusicatenibacter)、经黏液真杆菌属(Blautia)、毛螺菌属(Lachnospira)、草酸杆菌属(Oxalobacter)、肠杆菌属(Intestinibacter)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Paludicola、Mailhella、螺杆菌属(Helic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显著低于H组(P<0.05)。[结论]不同RFI水平的皖南黄兔群体盲肠菌群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包括毛螺菌属、纺锤链杆菌属、结肠杆菌等与血脂代谢、血糖调节过程相关的菌群在两组间的丰度存在显著差异。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及丰度可能是改善家兔饲料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肠微生物 16s rDNA测序 皖南黄兔 剩余采食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测序分析毛滴虫对猕猴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鹤龄 陈智岗 +3 位作者 宗发梁 宁卿 严玉霖 王宏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74-4983,共10页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毛滴虫感染对猕猴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利用微生物替代抗生素治疗毛滴虫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收集毛滴虫阳性和阴性的猕猴新鲜粪便样本各6份,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进行肠道菌群和功能基... 【目的】通过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毛滴虫感染对猕猴肠道菌群结构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利用微生物替代抗生素治疗毛滴虫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收集毛滴虫阳性和阴性的猕猴新鲜粪便样本各6份,通过宏基因组测序进行肠道菌群和功能基因预测分析。【结果】与健康猕猴相比,感染毛滴虫的猕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降低,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拟杆菌和纤维杆菌显著减少(P<0.05),而弯曲菌和脱硫杆菌显著增加(P<0.05);肠道微生物中乳酸杆菌目(Lactobacillales)、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弯曲杆菌科(Campylobacteraceae)等在感染毛滴虫的猕猴中显著富集,而普雷沃菌9菌(Prevotella_9)、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拟杆菌门(Bacteroidota)等在健康猕猴中更丰富;Brachyspira_hampsonii、Prevotellaceae_bacterium_Marseille_P2831是猕猴毛滴虫感染的生物标记物;肠道菌群功能基因预测显示,与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和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径相关的微生物基因功能在毛滴虫感染的猕猴中显著降低(P<0.05)。【结论】毛滴虫感染猕猴可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改变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结构,降低肠道菌群的生物合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 毛滴虫 16s rDNA 肠道菌群 功能基因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