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F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PGCL_3细胞PTEN、MMP-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陈杰 庞江琳 +1 位作者 覃燕梅 梁念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研究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以下简称5F)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PGCL3细胞毒性、侵袭能力及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5F... 目的研究Ent-11α-hydroxy-15-oxo-kaur-16-en-19-oic-acid(以下简称5F)对人高转移巨细胞肺癌PGCL3细胞毒性、侵袭能力及PTE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侵袭能力和趋化性运动能力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F对PGCL3细胞侵袭转移相关基因PTEN、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5F对PGCL3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运动能力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5F作用于人PGCL3细胞24h,能明显上调PTEN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MMP-9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5F能抑制PGCL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TEN和下调MMP-9表达水平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α-羟基-15--16--对映贝壳-19- 肺癌 肿瘤侵袭 PTEN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滑番荔枝树皮中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 被引量:2
2
作者 蒯玉花 毕志明 +1 位作者 李萍 章永红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15,共3页
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 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树皮15 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分再经... 对番荔枝科植物圆滑番荔枝(Annona glabraL inn.)树皮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树皮15 kg,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浸膏混悬于适量水中,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所得乙酸乙酯部分再经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及重结晶后,得到一个贝壳杉烷型二萜类化合物1,经理化及波谱分析,其结构确证为一个新的贝壳杉烷型二萜,命名为: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滑番荔枝 贝壳型二萜 16α-羟基-17-乙酰氧基-对映-贝壳杉烷-19-羧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边旗抗肿瘤活性成分5F对照品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应年 龚先玲 +2 位作者 Chen G G 吴科锋 梁念慈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5期72-74,78,共4页
制备并鉴定了半边旗抗肿瘤活性成分11α-羟基-15-氧-16-烯-对映贝壳杉烷-19-酸(5F)的对照品。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有机溶剂萃取、柱层析、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制备半边旗5F化合物单体;采用TLC、HPLC-MS检测杂质;采用HPLC峰... 制备并鉴定了半边旗抗肿瘤活性成分11α-羟基-15-氧-16-烯-对映贝壳杉烷-19-酸(5F)的对照品。采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有机溶剂萃取、柱层析、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以制备半边旗5F化合物单体;采用TLC、HPLC-MS检测杂质;采用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纯度;采用理化性质、波谱特征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表明,从半边旗地上部分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物中分离得到纯度为99.2%的5F对照品。该对照品可以作为半边旗药材以及主要成分为5F的药物制剂含量测定的对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边旗 抗肿瘤 11α-羟基-15--16--对映贝壳-19-酸(5F) 纯化 鉴定 对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UPLC法对玉米须萜类物质提取工艺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博 张树军 +8 位作者 杨伊妮 王丹 孙立秋 赵英楠 王金兰 赵明 李军 时志春 王伟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玉米须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本文以玉米须中含有的玉米烯F(1)、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7-酸-18-酯(2)和4α-羟基-19-降-对映贝壳杉烷型-15-烯-17-酸(3)为标准品,建立了玉米须提取物中三种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UPLC分析方法... 为研究玉米须中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本文以玉米须中含有的玉米烯F(1)、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7-酸-18-酯(2)和4α-羟基-19-降-对映贝壳杉烷型-15-烯-17-酸(3)为标准品,建立了玉米须提取物中三种萜类成分含量的测定UPLC分析方法。其色谱条件为:采用Polar C_(18) 100Ȧ(4.6 mm×150 mm,2.6μm)色谱柱,以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40℃,波长220 nm,进样量5μL。结果表明,玉米烯F(1)在0.96~192.0μg/mL范围内,3β-羟基-对映-贝壳杉-15-烯-17-酸-18-酯(2)和4α-羟基-19-降-对映贝壳杉烷型-15-烯-17-酸(3)在5.0~20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3),定量限(LOQ,S/N=10)均在5.0~10.0μg/g之间,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9.1%~105.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检测灵敏度,能够准确地对玉米须样品中三种萜类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玉米须萜类成分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利用该分析方法优化玉米须中三个萜类成分的提取工艺为:采用加热回流提取法,20%甲醇-水溶液作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1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 玉米烯F -羟基-对映-贝壳-15--17--18- 4α-羟基-19--对映贝壳-15--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