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氮吸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柳 刘正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9-457,共9页
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其生长繁殖密切相关,太湖梅梁湾湖区蓝藻水华频频暴发,对该水域浮游植物氮吸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冬、春、夏、秋4个季节于梅梁湾采样,对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15)N稳... 浮游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其生长繁殖密切相关,太湖梅梁湾湖区蓝藻水华频频暴发,对该水域浮游植物氮吸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在冬、春、夏、秋4个季节于梅梁湾采样,对水体常规理化指标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并利用^(15)N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浮游植物对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尿素态氮(Urea-N)吸收的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除了秋季对NH_4^+-N的吸收不符合米氏方程外,其余均符合.冬季和春季3种形态氮最大吸收速率(V_(max))的大小依次为:NH_4^+-N> NO_3^--N>Urea-N,而夏季为:NH_4^+-N>Urea-N>NO_3^--N. 3种形态氮Vmax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 V_(max)在不同季节以及不同形态氮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及水体中NH_4^+-N浓度不同有关.浮游植物对NH_4^+-N吸收的KS值在冬、春季高于夏季,对Urea-N吸收的K_s值则在夏、秋季高于冬、春季,而对NO_3^--N吸收的K_s值则在夏季显著高于其他3个季节.冬季和春季梅梁湾浮游植物群落最容易受到NO_3^--N限制,而最不容易受到Urea-N的限制;而夏季,则最容易受到NO_3^--N限制,而最不容易受到NH_4^+-N的限制,且浮游植物群落对NH_4^+-N的亲和力最高.与NO_3^--N相比,秋季浮游植物更容易受到Urea-N的限制.不同季节,容易对浮游植物产生限制作用的氮的形态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 梅梁湾 浮游植物群落 氮吸收 动力学 15n稳定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斜生栅藻对硝氮和氨氮吸收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包苑榆 钟萍 +2 位作者 韦桂峰 郭海森 刘正文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20,共5页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 硝氮(NO3--N)和氨氮(NH4+-N)是水体中无机氮的主要形态。利用15N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斜生栅藻(Scendesmus obliquus)对NO3--N和NH4+-N的吸收特征。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斜生栅藻对NH4+-N的吸收速率显著高于对NO3--N的吸收率,在180min的试验中,对15NH4+-N的吸收速率为0.62~1.15μmol/(g·min);对15NO3--N的吸收速率为0.08~0.15μmol/(g·min)。在NO3--N和NH4+-N2种形态氮源同时存在的混合组中,斜生栅藻对NO3--N的吸收速率[0.12~1.00μmol/(g·min)]显著低于NO3--N作为唯一氮源的单一组[0.78~1.23μmol/(g·min)],表明NH4+-N的存在对藻类吸收NO3--N有抑制作用。在14NO3--N和15NO3--N同时存在时,斜生栅藻优先吸收14NO3--N,产生同位素分馏效应,但不同形态氮对藻类氮吸收的影响远远大于同位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稳定同位素 斜生栅藻 硝氮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δ^(15)N稳定同位素分析的人工防护林大型土壤动物营养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淑花 张雪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892-2899,共8页
稳定同位素δ15N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人工防护林土壤动物的营养级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对3个地区人工杨树林12类大型土壤动物及其土壤、细根及植物枯落叶的稳定同位素δ15N分析结果显示,不... 稳定同位素δ15N是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营养关系的重要方法。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分析了人工防护林土壤动物的营养级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对3个地区人工杨树林12类大型土壤动物及其土壤、细根及植物枯落叶的稳定同位素δ15N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环境条件下土壤动物δ15N具有显著差异性(F=38.067,P<0.001),土壤动物δ15N值与土壤、植物细根及枯落叶δ15N值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全氮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根据不同土壤动物δ15N值的状况,12种土壤动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大都处于第二至第四营养级,处于较低营养级位置的动物主要有大蚊幼虫(Tipulidae larvae)、蚯蚓(Lumbricidae)、金龟甲幼虫(Scarabaeidae larvae)等类群,较高营养级的为蜈蚣(Scolopendromorpha)、隐翅甲成虫(Staphylinidae adult)、叩甲成虫(Elateridae adult)、线蚓(Enchytraeidae)等动物,同类土壤动物在不同样地中营养级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δ^15n 土壤动物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稳定同位素标记副溶血弧菌的培养基制备与培育
4
作者 赵丽青 王勇 +7 位作者 黄小华 张晓良 刘恩德 胡炜 孙宇 吴振兴 贾俊涛 李正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8年第3期72-75,80,共5页
为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定量研究,研制一种^(15)N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副溶血弧菌培养基并进行^(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育。方法包括连续多次转接培养副溶弧菌和利用LC-MS/MS验证标记的副溶血弧菌细胞中蛋白质氮原子的标记效率。所述培养基的配方... 为进行蛋白质组学的定量研究,研制一种^(15)N稳定同位素标记的副溶血弧菌培养基并进行^(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育。方法包括连续多次转接培养副溶弧菌和利用LC-MS/MS验证标记的副溶血弧菌细胞中蛋白质氮原子的标记效率。所述培养基的配方为NH_4Cl(2 g/L)、葡萄糖(10 g/L)、KH_2PO_4(0.6 g/L)、KH_2PO_4(0.9g/L)、MgSO_4(0.2 g/L)、Na Cl(20 g/L)和蒸馏水(1L,pH 7.0~7.5);氮源的氮原子采用^(15)N进行标记,标记效率为91.5%。结果表明,该工艺简单合理,培养基组分简单、成本低,为工业化制备^(15)N标记副溶血弧菌培养基提供了新的制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稳定同位素 副溶血弧菌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固氮速率测定中^(15)N_2同位素示踪剂的引入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盛保 张润 +4 位作者 陈能汪 赖丽旻 陈敏 郑敏芳 邱雨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2-50,共9页
生物固氮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海洋新氮来源,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稳定同位素(^(15)N_2)示踪吸收法,是目前直接测定海洋生物固氮速率最有效的手段。其中,高效、洁净地将^(15)N_2引入海水培养体系,并准确定量... 生物固氮作用是一个重要的海洋新氮来源,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基于稳定同位素(^(15)N_2)示踪吸收法,是目前直接测定海洋生物固氮速率最有效的手段。其中,高效、洁净地将^(15)N_2引入海水培养体系,并准确定量培养体系底物的同位素示踪水平,是同位素示踪吸收法准确获取固氮速率的关键。本研究针对^(15)N_2同位素示踪剂引入这一关键环节进行了探讨,确认改进气泡法是将^(15)N_2引入海水培养体系的首选操作。在对培养体系造成的较小扰动的情况下,可将培养体系氮气底物的^(15)N原子丰度提升至10%以上,相对于另一种导入同位素示踪剂的手段——预溶解海水法,改进气泡法将培养瓶中氮气底物的^(15)N原子丰度提升了近200%。此外,改进气泡法还具有最小化痕量金属沾污、操作简便等优点。将改进气泡法结合与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测定结合,是准确测定水体生物固氮速率的推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固氮速率 15n2 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辣椒器官氮素分配特性和基质氮素运移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曹超群 张国斌 +4 位作者 胡琳莉 强浩然 马国礼 杜淼鑫 李雨桐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1-177,共7页
为探究日光温室蔬菜基质栽培氮肥在栽培基质中运移和累积规律及其在辣椒植株各器官中吸收和分配特性。以辣椒(品种:陇椒10号)为试验材料,利用K^(15)NO_3同位素示踪法,将K^(15)NO_3分别标记于栽培基质剖面向下5~10 cm和15~20 cm深处,并... 为探究日光温室蔬菜基质栽培氮肥在栽培基质中运移和累积规律及其在辣椒植株各器官中吸收和分配特性。以辣椒(品种:陇椒10号)为试验材料,利用K^(15)NO_3同位素示踪法,将K^(15)NO_3分别标记于栽培基质剖面向下5~10 cm和15~20 cm深处,并设2个灌水下限60%(W60)和80%(W80),研究了日光温室基质栽培辣椒的生物量、辣椒各器官对氮素吸收与分配及栽培基质中氮素的运移规律。结果表明,60%灌水下限条件下较80%灌水下限显著增加了辣椒植株总生物量和氮的吸收量。在空间分布上,^(15)N标记施肥深度越深,则辣椒植株对^(15)N利用率下降;同时,^(15)N在基质层(0~20 cm)中的累积量也明显下降,损失量显著增加。其中60%灌水下限条件下基质中^(15)N的损失量少于80%灌水条件,且^(15)N在5~10 cm处的损失量较少,此时,减小了基质层15~20 cm处^(15)N的向下迁移量,并增加了60%灌水下限条件下辣椒植株各器官对全氮的吸收利用率。因此,W60F5处理可以提高辣椒植株的总生物量和氮肥的吸收量,减弱基质深层氮素向下运移量,有利于辣椒植株更好地吸收与利用,且辣椒植株各器官生物积累量与氮肥吸收量依次为叶>果>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氮素分配 基质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同位素稀释技术和示踪技术在森林土壤N素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文哲 《南方农业》 2016年第30期102-103,109,共3页
森林土壤N素形态、N库动态及其运移转化特征备受关注。采用稳定性^(15)N同位素稀释技术和示踪技术测定森林土壤总N转化速率和^(15)N回收率,可以揭示森林土壤N素特别是无机N的运移转化规律和持留机制。由此可见,稳定性^(15)N同位素技术... 森林土壤N素形态、N库动态及其运移转化特征备受关注。采用稳定性^(15)N同位素稀释技术和示踪技术测定森林土壤总N转化速率和^(15)N回收率,可以揭示森林土壤N素特别是无机N的运移转化规律和持留机制。由此可见,稳定性^(15)N同位素技术在森林土壤N循环研究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基于此,介绍^(15)N同位素稀释技术测定土壤总N转化速率的基本原理和^(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土壤N素运移规律的基本思路,并简要列举了稳定性^(15)N同位素技术和示踪技术在森林土壤N素转化、运移和持留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同时指出此法的不足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转化速率 持留机制 15n同位素稀释技术 15n同位素示踪技术 同位素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同位素分馏机制、分析测试与示踪技术及其在生态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思远 侯青叶 +1 位作者 杨忠芳 余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17-1643,共27页
【研究目的】氮(N)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营养元素,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元素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 【研究目的】氮(N)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营养元素,也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污染元素之一。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不断提高,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手段,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水体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来源识别等方面广泛应用。【研究方法】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生态环境领域氮稳定同位素的相关文献,综述了氮同位素分馏机制、氮同位素分析技术以及氮同位素在生态环境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研究结果】(1)氮同位素质谱分析技术与氮同位素示踪技术目前已经建立了成熟体系。(2)硝化作用与反硝化作用是土壤氮转化循环的主要机制,生物固氮实现氮的输入,而植物或微生物产生含氮气体或矿化作用是氮输出的主要途径,并伴随着不同程度的氮同位素分馏效应。(3)氮同位素可以用来测定土壤氮素周转速率、N2O排放途径与生物固氮量、指示大气氮沉降变化、探究植物与土壤的相互作用及确定植物对氮素的吸收利用、识别农作物产地与水体、大气的氮污染来源。【结论】未来应将研究重点放在提升氮循环过程中不确定性来源的定量检测能力,确定未被发现的氮输入、积累和损失途径,完善并发展生态系统氮循环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 分馏机制 δ15n 示踪技术 生态环境 影响因素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橙叶片施用^(15)N和^(32)P同位素的运转分配规律和座果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谭祖国 万蜀渊 张月娟 《湖北农业科学》 1998年第3期46-48,共3页
在萌芽期和花芽分化期叶片施用15N硫铵、32P磷酸二氢钠和15N尿素,研究脐橙在萌芽期、初花期、生理落果期以及花芽分化期氮、磷营养吸收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开花过程需消耗大量氮、磷营养。在落花落果的32P放射比强度和... 在萌芽期和花芽分化期叶片施用15N硫铵、32P磷酸二氢钠和15N尿素,研究脐橙在萌芽期、初花期、生理落果期以及花芽分化期氮、磷营养吸收运转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开花过程需消耗大量氮、磷营养。在落花落果的32P放射比强度和NDFF%都比座果的小,说明氮、磷营养不足是引起脐橙落花落果的主要原因之一。GA3+BA或GA3激素处理能吸引氮、磷营养向幼果运输,从而提高座果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脐橙 同位素 ^15n ^32P 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示踪技术研究高产小麦、玉米的施氮规律 被引量:28
10
作者 茹德平 赵彩霞 +2 位作者 李习军 李青松 赵治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1-154,共4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 ,探索小麦、玉米在高N施肥下的N素营养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对追加15N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为 2 8 42 %~ 46 2 8% ,向籽粒运转量为 5 4 %~68% ,追施N的有效期可连续 3茬作物 ,累计利用率为 5 2 0 7%~...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5N示踪技术 ,探索小麦、玉米在高N施肥下的N素营养规律。结果表明 :小麦、玉米对追加15N化肥的吸收利用率为 2 8 42 %~ 46 2 8% ,向籽粒运转量为 5 4 %~68% ,追施N的有效期可连续 3茬作物 ,累计利用率为 5 2 0 7%~ 60 39%。在较高土壤肥力基础上 ,小麦、玉米年产量达 1 5 0 0 0kg hm2 ,小麦最佳氮肥施量为 1 5 0~ 1 87 5kg hm2 ,玉米为 30 0~375kg h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技术 玉米 高产小麦 施氮 稳定同位素 吸收利用率 营养规律 土壤肥力 有效期 年产量 n 施肥 籽粒 作物 追施 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稻田多个物种共存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 被引量:22
11
作者 张丹 闵庆文 +3 位作者 成升魁 王玉玉 杨海龙 何露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6734-6740,共7页
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稻-鱼(R-F)和稻-鱼-鸭(R-F-D)两种稻作方式下,... 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稻-鱼(R-F)和稻-鱼-鸭(R-F-D)两种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结果表明,R-F中SOM的δ13C值为(-27.7±0.3)‰,与R-F-D(-27.4±0.4)‰,相差不大;R-F中POM的1δ3C值为(-27.4±0.8)‰,低于稻鱼鸭共生田(-26.7±0.5)‰;δ15N值计算发现R-F内浮游动物的营养级位置在2.24±0.16,鱼的营养级位置在3.07±0.26,均高于其在R-F-D内的营养级。在R-F-D内,由于鸭的引入,和R-F相比,鱼的营养级降低为2.63±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Δ^13C δ^15n 食物网 稻田多个物种共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示踪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孙志高 刘景双 +1 位作者 于君宝 王金达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 稳定性同位素技术是现代生态学研究中的一门应用技术,它几乎在生态学研究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15N技术由于具有示踪和区分氮素物质的源与去向等优越性而在生态系统氮循环研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从湿地氮素的输入过程、转化过程以及归趋过程三方面综述了该技术在当前国内外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进展,特别指出当前基于该技术的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深入性和广泛性。最后,文章就该技术在湿地氮素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同位素分馏 ^15n示踪技术 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随饲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丰梅 于洪侠 +3 位作者 石光雨 杨曙明 刁其玉 闫贵龙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研究了饲料组成不同时,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将9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C4植物含量为100%、50%、0%的饲料,132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 研究了饲料组成不同时,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规律。将9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C4植物含量为100%、50%、0%的饲料,132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饲喂同种饲料的牛个体间碳、氮同位素组成随着时间的延长差异减小;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值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并均与C4植物含量呈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牛组织中的δ15N值并未随饲料呈现规律性变化。用牛组织中的δ13C值可以预测饲料中C4植物所占的比例,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均可作为牛肉溯源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饲料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枣不同组织氮稳定同位素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红云 高占锋 +3 位作者 付才 黄志国 常志强 刘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429-434,共6页
为了打击农产品造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急需建立特色农产品的溯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建立溯源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大枣主产区赞皇县、行唐县、阜平县的赞皇大枣和婆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皮、肉、核3个组织中的δ15N值... 为了打击农产品造假,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急需建立特色农产品的溯源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首先要建立溯源指标体系。以河北省太行山区大枣主产区赞皇县、行唐县、阜平县的赞皇大枣和婆枣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皮、肉、核3个组织中的δ15N值,以期明确大枣各组织中N同位素的变化规律,以及品种、地域、采摘时期等因素对大枣δ15N值的作用,筛选出大枣与产地溯源相关的取样部位。结果发现:在品种、地域、采摘时期、年份等各因素综合影响下,δ15N值在赞皇大枣和婆枣品种间存在差异,赞皇大枣高于婆枣;N同位素在赞皇大枣和婆枣不同组织的变化规律并不相同:赞皇大枣:枣核>枣肉(P>0.05)>枣皮(P>0.05),婆枣:枣肉>枣皮(P>0.05)>枣核(P<0.05)。枣肉中氮同位素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因此,在进行大枣的产地溯源时,建议选取枣肉作为溯源取样部位。品种、地域、采摘时期三因素对大枣枣肉的δ15N值均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枣 溯源 稳定同位素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域牛尾毛中稳定同位素指纹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刘晓玲 郭波莉 +2 位作者 魏益民 师俊玲 孙淑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0-334,329,共6页
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来自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和火石山乡、内蒙古太仆寺旗、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三河市、山东省德州市和聊城市7个地域牛尾毛中的δ13C、δ15N和δ2H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域来源牛尾毛中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差异,探... 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来自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和火石山乡、内蒙古太仆寺旗、河北省张家口市和三河市、山东省德州市和聊城市7个地域牛尾毛中的δ13C、δ15N和δ2H值,比较分析了不同地域来源牛尾毛中稳定同位素指纹特征差异,探讨不同地域来源牛尾毛中稳定同位素组成差异、影响因素及地域差异的范围,为牛肉及其产品同位素指纹溯源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指导。各区域牛尾毛中δ13C值表现为: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14.83‰±2.12)、河北省三河市(-14.20‰±1.19)、山东省德州市(-14.16‰±2.51)和山东省聊城市(-15.78‰±1.08)>黑龙江省安达市火石山乡(-18.87‰±1.69)、内蒙古太仆寺旗(-19.29‰±2.43)和河北省张家口市(-19.83‰±1.92);δ15 N值为:黑龙江省安达市火石山乡(8.07‰±0.95)>内蒙古太仆寺旗(5.73‰±0.85)、河北省张家口市(6.65‰±1.45)>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4.60‰±0.41)、河北省三河市(4.24‰±0.75)、山东省德州市(4.18‰±0.96)和山东省聊城市(4.90‰±0.46);δ2H值为:河北省三河市(-87.78‰±1.99)、山东省德州市(-87.91‰±3.19)和山东省聊城市(-89.24‰±2.90)>河北省张家口市(-94.07‰±3.38)>黑龙江省安达市火石山乡(-97.05‰±3.41)、内蒙古太仆寺旗(-97.55‰±2.79)>黑龙江省安达市青肯泡乡(-102.25‰±2.99)。不同地域来源牛尾毛中稳定碳、氮、氢同位素指纹差异及地域差异范围取决于不同地域喂养牛的饲料组成、地域海拔和纬度的差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尾毛 地理来源 稳定同位素 Δ^13C δ^15n δ^2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性同位素碳、氮在牛不同组织中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孙丰梅 于洪侠 +1 位作者 吴伟 杨曙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62-466,共5页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追溯食品来源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牛不同组织中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情况以及品种对其影响。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不同部位脱脂牛肉、不同部位粗脂肪、牛尾毛、血液、肝脏及饲料...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追溯食品来源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主要探讨了在相同饲养条件下,牛不同组织中碳、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情况以及品种对其影响。利用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了不同部位脱脂牛肉、不同部位粗脂肪、牛尾毛、血液、肝脏及饲料中的δ13C值和δ15N值,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不影响组织中的碳、氮同位素组成;肌肉不同部位、血液、肝脏、牛尾毛之间的1δ3C值无显著差异,而肝脏中的δ15N值极显著地高于其他组织;不同部位粗脂肪间的δ13C值也无显著差异。结果说明稳定性同位素碳、氮在牛不同组织中的分馏效应是不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牛组织 1δ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碳、氮、硫、氢在鸡肉产地溯源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孙丰梅 王慧文 杨曙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925-929,共5页
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来自北京、山东、湖南、广东4省9个不同地区鸡肉粗蛋白中的1δ3C、1δ5N、3δ4S、2δH值和相应各地饮水中的1δ8O值。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δ3C、1δ5N、3δ4S、2δH 4种稳定同位素在不同地区的鸡肉中均有... 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来自北京、山东、湖南、广东4省9个不同地区鸡肉粗蛋白中的1δ3C、1δ5N、3δ4S、2δH值和相应各地饮水中的1δ8O值。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δ3C、1δ5N、3δ4S、2δH 4种稳定同位素在不同地区的鸡肉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4参数同时对鸡肉产地的正确判别率达到了100%;各地饮水中的1δ8O值和鸡肉中的2δH值呈现显著正相关性(p<0.01)。碳、氮同位素受饲料、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硫同位素依赖于地理位置和产地表面的地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鸡肉 产地 Δ^13C δ^15n δ^34S δ^2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碳、氮在冬虫夏草原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辉 姚粟 +3 位作者 刘洋 白飞荣 扎西.才吉 程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3-176,共4页
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定了来自我国青海省、云南省、四川省以及尼泊尔的12个不同产区冬虫夏草样品和来自贵州省、江西省、湖南省的3种亚香棒虫草的δ15N和δ13C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冬虫夏草样品之间δ13C值相互重叠... 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IRMS)测定了来自我国青海省、云南省、四川省以及尼泊尔的12个不同产区冬虫夏草样品和来自贵州省、江西省、湖南省的3种亚香棒虫草的δ15N和δ13C值。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冬虫夏草样品之间δ13C值相互重叠,差异不明显,而δ15N值波动范围较大,除来源于青海海南州的1个样品外,其他冬虫夏草样品均可按地理来源进行有效区分;其中来源于青海玉树、果洛的优质冬虫夏草样品δ15N值与其他产地冬虫夏草样品存在显著差异(P<0.009);冬虫夏草样品与亚香棒虫草样品之间的δ15N、δ13C值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稳定同位素 产地鉴别 δ15n δ13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C_3植物含量对牛组织中稳定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丰梅 王慧文 +1 位作者 石光雨 杨曙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137,共5页
研究了饲料中C3植物含量不同时对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3植物含量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饲料,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 研究了饲料中C3植物含量不同时对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3植物含量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饲料,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牛组织中碳同位素主要受饲料的影响,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值随着C3植物含量在牛饲料中的比例增大而降低,并且均与C3植物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用牛组织中的δ13C值可以预测饲料中C3植物所占的比例。牛组织中的氮同位素一定程度上受饲料因素的影响,但未随C3植物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与饲料之间的富集或贫化比例与其他报道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饲料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法研究广东流沙湾海域白腹小沙丁鱼的营养级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国欢 侯秀琼 +1 位作者 孙省利 陈春亮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对2008年5~11月采集的广东流沙湾海域白腹小沙丁鱼(Sardinella clupeoides)进行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分析比较了5个不同体长组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推算其营养级.结果表明,流沙湾白腹小沙丁鱼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7.61‰~-15.9... 对2008年5~11月采集的广东流沙湾海域白腹小沙丁鱼(Sardinella clupeoides)进行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分析比较了5个不同体长组的差异,并以此为基础推算其营养级.结果表明,流沙湾白腹小沙丁鱼的δ13C值变化范围为-17.61‰~-15.99‰,平均值为-16.59‰,与浮游动物的δ13 C均值(-17.27‰)较为相近.其δ15 N值变化范围为12.73‰~15.26‰,平均值为14.03‰,比浮游动物的δ15 N均值(10.56‰)高出3.47‰.5个体长组的δ13 C、δ15 N平均值没有随着体长的增大而增大.由δ15N值推算出广东流沙湾海域白腹小沙丁鱼的营养级范围为2.24~3.25,平均值为2.76,符合其主要摄食浮游动物的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营养级 体长 稳定同位素 δ13C值 δ15n 白腹小沙丁鱼 流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