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5)N示踪技术在植物N素营养研究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1
1
作者 王巧兰 吴礼树 赵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7-132,共6页
近年来,由于氮肥利用效率的不断下降,植物氮素的营养学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氮肥利用率受施氮水平、施用方法、土壤性状、气象条件、品种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利用率只有30%-35%。减少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选育氮高效、耐低氮... 近年来,由于氮肥利用效率的不断下降,植物氮素的营养学研究更是日益受到重视。氮肥利用率受施氮水平、施用方法、土壤性状、气象条件、品种类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平均利用率只有30%-35%。减少氨的挥发和反硝化作用,选育氮高效、耐低氮品种是提高氮素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简要概述15N标记技术尤其是示踪技术在植物氮素的吸收、利用及分配等方面的应用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示踪 肥料效应 氮素利用 氮素的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5)N示踪法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小麦对氮的吸收利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王百群 张卫 余存祖 《核农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62-367,共6页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处理小麦地上生物量、茎叶产量和籽粒产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这3 种产量则随氮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成熟后地上部吸收总氮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出施氮处理和水分处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施氮量处理小麦地上生物量、茎叶产量和籽粒产量随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同一土壤含水量下,这3 种产量则随氮素肥料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小麦成熟后地上部吸收总氮量的方差分析显示出施氮处理和水分处理对小麦吸氮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同一施氮处理小麦地上部吸氮总量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3 种土壤水分含量条件下,小麦的吸氮量均随施尿素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施尿素处理的土壤A 值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尿素与猪粪配施处理的土壤A 值则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施肥量下,尿素氮的利用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田间持水量分别为50 % 、70 % 和90 % 时,小麦对土壤中氮素利用率分别为1330 % 、2797 % 和3226 % ,尿素与猪粪配施处理在3 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1996 % 、2990 % 和3439 % 。说明在水分缺乏的情况下,尿素氮的利用率受土壤水分条件的制约,土壤水分充足及无机氮肥与有机肥配施可以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水分 小麦 ^15N示踪法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5PH钢K-TIG焊熔池流动行为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涛 吕祚翔 +1 位作者 刘俊 段琼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1-96,I0006,共7页
采用K-TIG焊实现15-5PH钢中厚板的焊接,并借助示踪法研究K-TIG焊熔池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TIG穿孔型焊接时,焊缝上部为马兰戈尼对流圈,下部为表面张力与洛伦兹力导致的对流圈,两个对流圈中间为过渡区.示踪法表明,熔池上部和下部W元素... 采用K-TIG焊实现15-5PH钢中厚板的焊接,并借助示踪法研究K-TIG焊熔池的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TIG穿孔型焊接时,焊缝上部为马兰戈尼对流圈,下部为表面张力与洛伦兹力导致的对流圈,两个对流圈中间为过渡区.示踪法表明,熔池上部和下部W元素呈弧形分布于对流圈外围,而在过渡区中W元素未出现明显形状.熔池下方对流圈EDS分析结果表明,熔池下方的熔融金属以内旋方式流动.熔池流动计算及试验结果均表明,熔池上部和下部流动剧烈,但是中间层流动加速度很小,且随着焊接热输入的增大,中间层流动加速度有降低的趋势,中间层晶粒有长大趋势.创新点:(1)通过试验和计算,发现在K-TIG穿孔型焊接过程中,熔池分成3个区域.其中熔池中部区域熔融液体流动速度缓慢.(2)通过熔池形状进行表征分析,发现在熔池中部,熔融金属流动的加速度较小,且随着热输入的增加,流动加速度有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5PH钢 K-TIG焊 示踪法 熔池流动加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5)N示踪的炭氮耦合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郑健 石聪 +2 位作者 杨少鸿 宿智鹏 刘俊彦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3-942,共10页
为探讨分根交替灌溉下,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施氮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应用^(15)N示踪技术,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添加水平和3种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450 kg/hm... 为探讨分根交替灌溉下,不同生物炭添加量和施氮量对番茄氮素吸收利用规律的影响,应用^(15)N示踪技术,以番茄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添加水平和3种施氮水平.结果表明,株高和茎粗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450 kg/hm^(2)时最大,干物质质量在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最大;添加生物炭和增加施氮量均能促进番茄各器官对^(15)N肥料和全氮的积累,增加^(15)N残留量和^(15)N吸收量;添加生物炭会降低肥料贡献率,但能够显著增加番茄吸收土壤氮的比例、^(15)N回收率和^(15)N利用率.添加生物炭可有效提高番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其中处理B2N2的产量最高,为2.61 kg/株,品质也较其他处理有显著提高.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法评价番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分根交替灌溉下,生物炭添加量为2%、施氮量为300 kg/hm^(2)(处理B2N2)为试验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分根交替灌溉 ^(15)N示踪技术 肥料去向 ^(15)N利用率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尿素N在土壤-烟株系统中的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义新 韩移旺 +4 位作者 江玉平 于黎莎 王彦亭 陈江华 刘武定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3-57,共5页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 在盆栽烟草条件下采用15N示踪方法研究尿素改性前后N在土壤烟株中的分布规律 ,并比较尿素改性前后N的利用率大小。结果表明 ,尿素改性后比改性前烟叶增产 2 5 1 6% ,达 1 %显著水准。烟株全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4 5 7%。从肥料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2 7 9%。从土壤中吸收的N量 ,改性后是改性前处理的 1 58 3 %。N肥利用率 ,改性后处理为 45 8%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1 0 1个百分点。N的回收率 ,改性后处理达 98 3 % ,比改性前处理提高 1 2 8个百分点。改性尿素省肥增产的主要原因是刺激作物从土壤N库中吸收了较多N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尿素 土壤-烟株系统 分布规律 ^15N示踪 肥效 烟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草和稻根还田对作物的尿素肥效的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卢学兰 李井葵 +1 位作者 蔡大同 史瑞和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5-52,共8页
用^(15)N 示踪法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稻草和稻根对于尿素肥效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和小麦上,稻草处理都有增加尿素^(15)N 在土壤中的生物固持作用和减少其损失的效果.分析植株上谷/草的 dff 比值,表明稻草处理提高尿素^(15)N 运转到稻... 用^(15)N 示踪法进行盆栽试验,研究稻草和稻根对于尿素肥效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稻和小麦上,稻草处理都有增加尿素^(15)N 在土壤中的生物固持作用和减少其损失的效果.分析植株上谷/草的 dff 比值,表明稻草处理提高尿素^(15)N 运转到稻谷和麦粒的相对比率.当水稻迟栽情况下,植株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强,因而稻草和稻根处理更明显地促进植株对尿素^(15)N 的吸收量和转化率.试验得出的“激发效应”,在水稻上为正的而在小麦上为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草 稻根 尿素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旱地不同覆盖方式对冬小麦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慧敏 王涛 +2 位作者 窦瑛霞 赵护兵 王朝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12-1018,共7页
为了解不同覆盖方式下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差异,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15)N微区试验,分析常规播种、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4种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垄覆沟... 为了解不同覆盖方式下西北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差异,在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设置^(15)N微区试验,分析常规播种、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4种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的产量、氮素累积及氮肥利用率。结果表明,与常规播种相比,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下小麦产量分别提高4.9%、15.4%和12.4%,其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增产效果达到显著水平;地上部总生物量分别提高4.6%、23.9%和16.8%;籽粒氮含量分别降低19.6%、8.9%和7.2%。籽粒氮素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变化趋势一致,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籽粒氮素累积量较常规播种分别提高6.0%和5.6%,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提高8.0%和5.5%,而垄覆沟播的籽粒氮素累积量和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较常规播种分别降低13.9%和10.8%。垄覆沟播、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的籽粒氮素中肥料氮的比例较常规播种分别提高22.5%、29.8%和16.3%,籽粒中肥料氮累积量分别提高4.2%、39.3%和20.5%;地上部肥料氮累积量分别提高7.1%、38.8%和19.3%;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1%、38.8%和19.3%。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全膜穴播和秸秆覆盖可以明显促进小麦增产、氮素累积和氮肥高效利用,其中从环境因素考虑,秸秆覆盖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覆盖方式 15 N示踪技术 氮素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氮素形态对植烟土壤酸解有机态氮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邓建强 任晓红 +4 位作者 左梅 樊俊 夏鹏亮 黄勇 向必坤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52,共8页
【目的】为明确外源氮形态对植烟土壤酸解有机态氮(AON)组分的影响,为植烟土壤保育与定向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5)N示踪技术,以湖北恩施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土壤培养试验,分析外源添加氨态氮、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对植... 【目的】为明确外源氮形态对植烟土壤酸解有机态氮(AON)组分的影响,为植烟土壤保育与定向培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5)N示踪技术,以湖北恩施植烟土壤为研究对象,采取土壤培养试验,分析外源添加氨态氮、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对植烟土壤AON及其组分酸解铵态氮(AN)、氨基酸态氮(ANN)、氨基糖态氮(ASN)和酸解未知态氮(UAN)中的氮素转化的影响。【结果】(1)在0~10 d,氨态氮^(15)N的AON转化率(R值)最高,为50%~70%,氨基酸态氮^(15)N的略低,为45%~55%,硝态氮^(15)N的仅为27%~31%,但随后,各处理R值差别不大,约为30%;(2)氨态氮、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的AON-^(15)N转入量差别不大,加权均值分别为9.84 mg/kg、8.40 mg/kg和10.49 mg/kg,但不同处理的AON-^(14)N变化值差别较大,氨态氮的加权均值为-116.71 mg/kg,而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的却为28.05 mg/kg和69.84 mg/kg;(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发现,氨态氮的AN-ASN和ASN-UAN路径被增强,r值均为正值,ASN加速了AN向UAN的转化,但氨基酸态氮中被增强的AN-AAN和ANN-UAN的r值均为负值,AAN抑制了AN向UAN的转化;(4)在1 d时,氨态氮的AON含量略高于其它处理,但随后迅速下降,30 d时显著低于硝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处理。【结论】不同外源氮形态的AON-^(15)N转入量无明显差别,但对土壤本身^(14)N的转化过程影响较大。氨基酸态氮和硝态氮可通过增加其它来源^(14)N转入量提高了AON,而氨态氮则更有利于土壤本身AON-^(14)N的转出,不利于AON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解有机态氮组分 氨态氮 硝态氮 氨基酸态氮 ^(15)N示踪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