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标记1-氨基乙内酰脲盐酸盐-(2-^(13)C,^(15)N_3)的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建飞 杜晓宁 +1 位作者 王伟 张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624-628,共5页
以氨基脲盐酸盐-(2-13C,15 N3)为原料,经与苯甲醛缩合,在乙醇钠催化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缩合环化制得1-苯亚甲基氨基乙内酰脲,最后盐酸水解,制得1-氨基乙内酰脲盐酸盐-(2-13 C,15 N3)。合成路线优势在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总收率高于65%... 以氨基脲盐酸盐-(2-13C,15 N3)为原料,经与苯甲醛缩合,在乙醇钠催化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缩合环化制得1-苯亚甲基氨基乙内酰脲,最后盐酸水解,制得1-氨基乙内酰脲盐酸盐-(2-13 C,15 N3)。合成路线优势在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总收率高于65%。产品经IR、HPLC、NMR和MS表征结果表明:化学纯度>98.4%,13C同位素丰度>98%,15 N同位素丰度>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乙内酰脲 氨基脲 稳定同位素 13c 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记停留时间对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13)C和^(15)N丰度的影响
2
作者 张芳超 卢伟伟 查全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5,共9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 稳定同位素技术是研究土壤元素循环的重要技术手段。研究同位素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地上和地下部分及利用其制备的生物质炭的13C丰度(δ^(13)C)和^(15)N丰度(δ^(15)N)的影响,可为深入研究生物质炭对土壤碳、氮过程的影响提供基础。以水稻为材料,利用^(13)C-CO_(2)脉冲标记和15N-尿素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水稻进行了13C和15N双标记,15N标记结束后设置4h、6h和24h三个停留时间,将标记后的水稻分为地上和地下部分,分别在300℃和500℃下制备成生物质炭,利用同位素质谱仪测定水稻及其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结果表明,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水稻地上部分的δ^(13)C由872‰逐渐降低至578‰,而地下部分的δ13C由226‰逐渐升高至869‰。与δ^(13)C不同,水稻地上部分δ^(15)N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停留时间6 h时δ^(15)N最大(1764‰),而地下部分的δ15N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整体而言,与水稻原料相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分别降低了52.1%和15.9%。而且,生物质炭的δ^(13)C和δ^(15)N均在停留时间为24h时最高,300℃生物质炭表现得更加明显。随着停留时间的延长,300℃生物质炭的热水可提取有机碳的δ^(13)C比残留固体的δ^(13)C降低的比例由4.14%提高到11.0%,而对于500℃生物质炭则由32.3%降低到18.9%,表明延长停留时间分别降低和提高了300℃和500℃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标记后的停留时间对水稻δ^(13)C和δ^(15)N的影响不同,并且这种影响没有延续至生物质炭,停留时间和制备温度共同影响水稻生物质炭的13C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15n标记 叶面施肥 停留时间 13c均匀性 水稻 生物质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15)N双标记氨基脲的同位素丰度测定
3
作者 宋明鸣 杜晓宁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45-647,658,共4页
采用微量高温灼烧法制备样品气,运用同位素质谱测定稳定性同位素13 C、15 N双标记氨基脲(13C、15 N3-SEM)产品的13C、15 N同位素丰度。通过实验对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质谱转化条件为:称取1mg 13C、15 N3-... 采用微量高温灼烧法制备样品气,运用同位素质谱测定稳定性同位素13 C、15 N双标记氨基脲(13C、15 N3-SEM)产品的13C、15 N同位素丰度。通过实验对影响测定结果准确度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最佳质谱转化条件为:称取1mg 13C、15 N3-SEM.HCl样品,10mg微粒状氧化铜,放入玻璃样品管,于真空状态下熔封样品管。将样品管放入马弗炉,530℃反应4h。实验表明:测定结果具有良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及再现性,满足了稳定性同位素13 C、15 N双标记氨基脲产品的同位素丰度测定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15n 氨基脲(SEM) 质谱法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门永阁 安欣 +3 位作者 许海港 姜翰 魏绍冲 姜远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2-708,共7页
【目的】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从营养吸收的角度阐明负载量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机理,为疏果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以5年生垄栽王林/SH38/八棱海棠苹果为试... 【目的】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3C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不同负载量对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从营养吸收的角度阐明负载量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机理,为疏果及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以5年生垄栽王林/SH38/八棱海棠苹果为试材,于3月27日挖环状沟施肥,每株施入15N-尿素10 g,同时施N 110.33 g、P2O5143.15 g、K2O 151.26 g。在坐果后,立即进行疏果处理,试验设3个处理为对照(不疏果)、2/3负载量(疏掉其中1/3的果实)和1/3负载量(疏掉其中2/3的果实);于果实成熟期(9月6日)对已处理的植株进行整株13C标记处理。标记72 h后破坏性采样,测定13C和15N丰度。13C丰度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15N丰度用ZHT-03质谱计测定。【结果】与对照(不疏果)相比,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处理,果实平均单果重分别增加了17.68%和48.57%,根冠比分别增加了7.69%和15.38%,而其平均单株产量却显著降低,分别为对照的50.18%和78.60%;3处理单位干截面积平均产量分别为0.83 kg/cm2、0.54 kg/cm2和0.33 kg/cm2,三者之间差异显著;负载量增加促进叶片制造的13C同化物向果实中转移,减少了向根系的运输,对照、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处理的果实13C分配率分别为39.81%、29.25%和16.46%,根系13C分配率则分别为16.79%、19.98%和24.64%;负载量增加显著降低了植株15N的利用率,对照、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3个处理的植株15N利用率分别为8.51%、10.11%和13.23%。3个处理各器官的氮原子百分超(Ndff)值均表现为果实>当年生枝>根系>叶片>多年生枝>中心干,不同处理间Ndff值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果实和根系,果实的Ndff值随着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大,对照的Ndff值达到2.76%,分别为2/3负载量和1/3负载量处理的1.17倍和1.31倍,而根系则表现出相反的趋势;15N分配率与13C分配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15N分配率较高的器官,13C分配率也处于较高水平。【结论】负载量增加可促进叶片制造的13C同化物向果实中转移,减少向根系的运输,对15N的吸收利用降低。当单位干截面积产量为0.54 kg/cm2时,能有效协调树体的碳、氮营养分配,对王林苹果的生产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不同负载量 13c 15n 吸收 利用 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枝开张角度对盆栽红富士苹果^(13)C和^(15)N分配、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王磊 姜远茂 +4 位作者 彭福田 魏绍冲 葛顺峰 张大鹏 崔同丽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3-437,共5页
以3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Borkh.cv.Red Fuji)/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研究了主枝开张角度对盆栽红富士苹果对13C分配及15N尿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13C分配率随主枝开张角度的增大而减少,在秋梢生... 以3年生盆栽红富士苹果(Malus domesticaBorkh.cv.Red Fuji)/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为试材,研究了主枝开张角度对盆栽红富士苹果对13C分配及15N尿素分配、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13C分配率随主枝开张角度的增大而减少,在秋梢生长期对照、枝条水平和枝条下垂3处理根系的13C分配率分别为46.39%、36.39%和26.73%;而叶片13C分配率则随主枝开张角度的加大而增大,3处理叶片的13C分配率分别为30.15%、42.40%和54.97%。主枝开张角度降低了植株15N利用率,在秋梢生长期差异显著。对照、枝条水平和枝条下垂3处理植株15N利用率分别为5.29%、3.87%和4.05%,对照显著高于开张角度处理。在春梢旺长期和秋梢生长期,主枝开张角度处理新梢的15N分配率显著降低,叶片15N分配率有所升高;春梢停长期,主枝开张角度处理地上部多年生枝干与新梢的15N分配率显著低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开张角度 13c 15n 分配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嘎啦幼苗^(15)N、^(13)C分配利用特性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孙聪伟 褚凤杰 +2 位作者 杨丽丽 陈展 姜远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1-438,共8页
【目的】采用15N、13C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对不同施氮量下嘎啦幼苗生长状况及氮、碳分配、利用特性等的研究,以期为苹果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将2年生盆栽嘎啦幼苗进行低、中、高三个氮水平处理,同时进行15N标记。在新梢旺长... 【目的】采用15N、13C同位素示踪技术,通过对不同施氮量下嘎啦幼苗生长状况及氮、碳分配、利用特性等的研究,以期为苹果生产合理施肥提供依据。【方法】将2年生盆栽嘎啦幼苗进行低、中、高三个氮水平处理,同时进行15N标记。在新梢旺长初始期、新梢旺长期、新梢缓长期分别进行整株13C标记,72小时后,整株解析为叶、梢、根三部分,进行15N、13C测定。样品全氮用凯氏定氮法测定,15N丰度用ZHT-03质谱计测定。13C丰度用DELTA V Advantage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结果】1)中、高氮水平的施肥处理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整株及叶片干物质量和新梢长度。新梢旺长初始期和新梢缓长期嘎啦幼苗整株干物质量、新梢旺长期叶片干物质分配比率在中、高氮水平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中氮水平经济有效。新梢旺长期以后新梢长度以中氮>高氮>低氮,三者间差异性显著,中氮处理有利于新梢生长。2)在新梢旺长初始期,低氮处理植株叶片15N分配率达50%,比其他处理高出13个百分点左右,表明低氮处理更多的氮被叶片所利用,中氮和高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在本试验施氮条件下中氮供应水平已能满足氮素营养需求。3)新梢旺长期和新梢缓长期幼苗13C固定量均以中氮处理最高,新梢旺长初始期3个处理间根系13C分配率中氮>高氮>低氮,表明中氮处理有利于碳同化物在嘎啦幼苗中的分配。4)不同施氮量处理的嘎啦幼苗,15N利用率随施氮水平提高而降低,高氮处理对碳同化物分配没有显著贡献。【结论】低、中、高氮不同处理新梢缓长期碳同化物在各器官间的分配比较均衡,氮素水平不能影响碳同化物的分配。盆栽试验表明,中氮水平在保证营养供应的同时,能够促进新梢生长和树势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氮量 嘎啦 15n 13c 分配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15)N_3-盐酸氨基脲合成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伟 杜晓宁 +3 位作者 刘占峰 李良君 宋明鸣 李杰 《同位素》 CAS 2010年第4期206-210,共5页
采用13C,15N2双标记尿素和15N2标记水合肼为原料,经回流反应一步合成13C,15N3-盐酸氨基脲。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对13C,15N3-盐酸氨基脲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15N2-水合肼与13C,15N2-尿素的进料摩尔比为1.4∶1,加... 采用13C,15N2双标记尿素和15N2标记水合肼为原料,经回流反应一步合成13C,15N3-盐酸氨基脲。通过单因素考察和正交实验对13C,15N3-盐酸氨基脲的合成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优反应条件为:15N2-水合肼与13C,15N2-尿素的进料摩尔比为1.4∶1,加热温度为135℃,反应时间为4.5 h。采用此优化合成条件单步合成反应收率>90%,13C,15N3-盐酸氨基脲纯度≥98%,13C丰度≥97%,15N丰度≥99%。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反应周期短,产物收率高,后处理简便易行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 ^15n标记 盐酸氨基脲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_3-三聚氰酸、^(15)N_3-三聚氰胺的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丽雅 杨维成 罗勇 《同位素》 CAS 2010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研究了以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物13C-尿素和15N-氯化铵为原料制备质谱检测用内标物13C3-三聚氰酸、15N3-三聚氰胺的合成工艺;考察了温度、压力、溶剂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以良好收率合成了同位素内标试剂13C3-三聚氰酸和15N3... 研究了以稳定性同位素标记物13C-尿素和15N-氯化铵为原料制备质谱检测用内标物13C3-三聚氰酸、15N3-三聚氰胺的合成工艺;考察了温度、压力、溶剂等对产品收率的影响,优化了合成工艺,以良好收率合成了同位素内标试剂13C3-三聚氰酸和15N3-三聚氰胺。产品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质谱(MS)检测,化学纯度>99%,同位素丰度>98%。以上结果提示,所合成的13C3-三聚氰酸和15N3-三聚氰胺可作为同位素内标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3-三聚氰酸 15n3-三聚氰胺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优化制备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 被引量:1
9
作者 侯静华 刘占峰 +1 位作者 杜晓宁 宋明鸣 《同位素》 CAS 2019年第6期418-424,I0003,共8页
采用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ZLD118(HS-、AECr)发酵制备稳定同位素双标记的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对菌种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制备高丰度稳定同位素13C、15N双标记L-赖氨... 采用北京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ZLD118(HS-、AECr)发酵制备稳定同位素双标记的L-赖氨酸盐酸盐-13C6、15N2。对菌种的发酵培养条件和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工艺制备高丰度稳定同位素13C、15N双标记L-赖氨酸,经离子交换树脂提纯、活性炭脱色精制后,产品的13C丰度达98.61%,15N丰度为98.15%,纯度为98.47%,产率为88.8%。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进一步用于放大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赖氨酸 13c、15n双标记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温施肥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δ^(13)C、δ^(15)N值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佳珍 董文旭 +1 位作者 陈拓 胡春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42-850,共9页
农田土壤是重要的碳氮库,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但土壤碳氮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还不清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增温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碳氮同位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红... 农田土壤是重要的碳氮库,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但土壤碳氮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目前还不清楚。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为了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研究增温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其碳氮同位素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红外辐射加热器模拟全球变暖,使5 cm土壤温度增加约2℃。通过测定灌溉前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及δ^(13)C和δ^(15)N值的变化,研究增温、施氮和灌溉对华北平原小麦田土壤碳氮库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氮不增温(N0T0)、不施氮增温(N0T1)、施氮不增温(N1T0)和施氮增温(N1T1)。结果表明:灌溉前,增温降低了土壤有机碳含量,0~10 cm土层N1T1处理与不增温处理(N0T0和N1T0)之间差异显著(P<0.05),10~20 cm土层N1T1处理与其他处理差异均显著(P<0.05);灌溉后,增温虽有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施氮条件下,增温显著提升了δ^(13)C值(P<0.05)。增温降低了土壤全氮含量,并在灌溉前10~20 cm土层和灌溉后0~10 cm土层达显著水平(P<0.05);增温提升了土壤δ^(15)N值,灌溉前0~10 cm土层N0T0处理与增温处理(N0T1和N1T1)差异显著(P<0.05),灌溉后0~10 cm土层仅N0T1和N1T0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而10~20 cm土层增温处理(N0T1和N1T1)均与N1T0处理差异显著(P<0.05)。同一处理同一时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δ^(13)C和δ^(15)N值随深度增加而升高,但土壤有机碳和δ^(13)C值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全氮含量和δ^(15)N值的变化差异显著(P<0.05)。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及δ^(13)C和δ^(15)N值在灌溉前后的差异均不显著。连续5年的增温施氮试验表明,未来气候变暖可能会加快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分解,造成更多轻组有机碳损失。灌溉在短期内不会显著改变土壤碳氮含量及δ^(13)C和δ^(15)N值,但其长期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究。此外,未来研究还应该重视多因素交互作用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施氮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Ca^(2+)对南林895杨扦插苗生长及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动态分布的影响
11
作者 王雷 尹增芳 +3 位作者 尤禄祥 李建银 于明祥 徐棉芬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7,共7页
利用形态检测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Ca2+(CaCl2)处理下,南林895杨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各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Ca2+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苗木的生长。外源喷... 利用形态检测与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不同质量浓度外源Ca2+(CaCl2)处理下,南林895杨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的变化情况以及各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外源Ca2+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苗木的生长。外源喷施Ca2+后,扦插苗株高、地径、生物量均优于对照,其中以200mg·L-1质量浓度的Ca2+处理效果最好,其单株平均株高、地径、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4.82%,18.01%,19.7%。随着Ca2+质量浓度(0,2,20,100,200,300mg·L-1)的升高,南林895苗木叶、茎、根中δ13C,δ15N值均呈现逐渐上升然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且最大值出现在Ca2+质量浓度为200mg·L-1处。δ13C,δ15N值在植株中的分布遵从"库"器官大于"源"器官的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源"器官δ13C,δ15N值与株高、地径呈显著性负相关,与生物量呈正相关;"库"器官δ13C,δ15N值与株高、地径、生物量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营养器官δ13C,δ15N值的动态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南林895杨扦插苗"源""库"器官间光合同化物积累与再分配格局对外源Ca2+质量浓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林895杨 外源cA^2+ 生物量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同时测定δ^(13)C/δ^(15)N在原料乳粉检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鑫 陈小珍 +2 位作者 张东雷 张越 章舒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同时测定原料奶粉中δ13 C/δ15 N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性(标准偏差):参考气体δ13 C<0.02‰/δ15 N<0.04‰、实际样品δ13C<0.18‰/δ15 N<0.06‰;线性(斜率):参考气体δ13 C<... 建立了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质谱(EA-IRMS)同时测定原料奶粉中δ13 C/δ15 N的检测方法。该方法稳定性(标准偏差):参考气体δ13 C<0.02‰/δ15 N<0.04‰、实际样品δ13C<0.18‰/δ15 N<0.06‰;线性(斜率):参考气体δ13 C<0.04/δ15 N<0.01,实际样品δ13C<0.04/δ15 N<0.01,长期稳定性能满足以上指标。对来源各异的原料乳粉(含半成品原料、牛初乳粉)持续性的检测结果表明,多种原料乳粉均有各自稳定且差异性显著的δ13 C区间:新西兰(-26‰~-29‰)、澳大利亚(-26‰~-27‰)、美国(-16‰)、丹麦(-22‰~-24‰)、内蒙古(-25‰)、新疆/宁夏(-17‰~-22‰)。同时在半成品原料乳粉中,δ13C值在1段到3段呈现规律性变大的趋势,而δ15 N无明显变化,多集中在6‰~8‰这一区间。对部分原料乳粉中可能非法加入的,用以提高乳粉中氮含量的外源物质进行测定发现,常见化工类高氮化合物如尿素、三聚氰胺δ15 N为负值,与原料奶粉及其他蛋白类高氮物有显著差异。将三聚氰胺作为添加物,按提高蛋白含量10%的比例加入某一原料乳粉中,经过此方法检测,发现其δ15 N从6.344‰降至5.660‰。EA-IRMS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降低了操作难度和成本,可以应用到企业中作为监控原料乳粉来源和质量品质稳定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析 质谱 δ13c δ15n同时测定 原料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西他滨-^(13)C,^(15)N_2及其代谢产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朱称古 杨绍祖 +3 位作者 颜盛旺 方宁静 蔡定龙 李刚 《同位素》 CAS 2014年第2期82-86,共5页
以自制的尿素-^(13)C,^(15)N_2为前体,与3-乙氧基丙烯腈反应制备胞嘧啶-^(13)C,^(15)N_2,用BSA保护后,经与2-脱氧-2,2-二氟-D-赤式-五呋喃糖-3,5-二苯甲酯-1-甲磺酸酯反应生成2′,2′-二氟-2′-脱氧胞嘧啶核苷-3′,5′-二苯甲酸酯-^(13)... 以自制的尿素-^(13)C,^(15)N_2为前体,与3-乙氧基丙烯腈反应制备胞嘧啶-^(13)C,^(15)N_2,用BSA保护后,经与2-脱氧-2,2-二氟-D-赤式-五呋喃糖-3,5-二苯甲酯-1-甲磺酸酯反应生成2′,2′-二氟-2′-脱氧胞嘧啶核苷-3′,5′-二苯甲酸酯-^(13)C,^(15)N_2,分离纯化后经NaOH水解生成吉西他滨-^(13)C,^(15)N_2,再进一步降解脱氨得到吉西他滨-^(13)C,^(15)N_2代谢产物。产品经HPLC,LC-MS和~1H NMR表征确定,化学纯度高于98%,^(13)C同位素丰度为99%,^(15)N同位素丰度为98%。结果表明,合成的吉西他滨-^(13)C,^(15)N可用于药物代谢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标记 合成 吉西他滨-13c 15n2 吉西他滨代谢物-13c 15n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二酮-5-咪唑烷基尿的^(15)N和^(13)C核磁共振研究
14
作者 俞珺 马凤云 《分析测试通报》 CSCD 1990年第5期14-17,共4页
本实验测定了2.4-二酮-5-咪唑烷基尿的^(15)N和^(13)C NMR谱并确认了谱线归属。根据化学位移及其在脱质子化过程中的变化,讨论了化合物的互变异构平衡及立体构型的转化问题。结果表明,在溶液中此化合物以酮式结构(A)为主要构型。
关键词 尿囊素 15 13 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ace element geochemistry and stable isotopic(δ^(13)C andδ^(15)N)records of the Paleocene coals,Salt Range,Punjab,Pakistan 被引量:1
15
作者 Noshin Masood Tehseen Zafar +2 位作者 Karen A.Hudson-Edwards Hafiz U.Rehman Abida Farooq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3期551-561,共11页
The Paleocene coals of the Salt Range in the Punjab Province of Pakistan have great economic potential;however,their trace element and stabl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except for a few s... The Paleocene coals of the Salt Range in the Punjab Province of Pakistan have great economic potential;however,their trace element and stable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have not been studied in detail except for a few sporadic samples.In this study,a total of 59 coal samples of which 14 are obtained from open cast mine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for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δ^(13)C-δ^(15)N isotopic signatures.Average contents of trace elements such as Co,Cr,Cu,Pb,Sr,Th,U,V,and Zn are 7.4,41.7,11.2,12.5,90.2,4.0,1.9,128,and 31.1 mg/kg,respectively.These values,when compared with the World Coal Clarke values,were relatively higher in low-rank coals in comparison with Clarke values for brown coals.Likewise,As(20.4 mg/kg),Co(6.6 mg/kg),Cr(22.4 mg/kg),Cu(^(13).3 mg/kg),Pb(19.2 mg/kg),Sr(^(15)4.7 mg/kg),Th(2.5 mg/kg),V(47.8 mg/kg),and Zn(75.1 mg/kg)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sub-bituminous to bituminous coals of the Salt Range.Mineralogical analysis,based on X-ray diffraction and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revealed that the studied samples contain illite,kaolinite calcite,gypsum,pyrite,and quartz.Elemental affinity with organic and inorganic phases of coals calculated by an indirect statistical approach indicated a positive association of ash content with Ag,Al,Co,Cr,Cs,Cu,Mn,P,Rb,Pb,Th,U,and V,suggesting the presence of inorganic components in studied coals.However,As,Fe,Sr,and Zn exhibit negative correlations that imply their association with the organic fraction.Theδ^(13)C andδ^(15)N isotopic range and average−24.94‰to−25.86‰(−25.41‰)and−2.77‰to 3.22‰(0.96‰),respectively,reflecting 3C type modern terrestrial vegetation were common in the palaeomires of studied coal seams.In addition,the trivial variations of 0.92‰and 0.45‰among^(13)C and^(15)N values can be attributed to water level fluctuations and plant assembl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Salt Range Pakistan Geochemistry Trace elements δ^(13)c andδ^(15)n isotop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riations in the natural 13C and 15N abundance of plants and soils under long-term N addi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duction:interpretation of C and N dynamics
16
作者 Guoyong Yan Shijie Han +5 位作者 Mingxin Zhou Wenjing Sun Binbin Huang Honglin Wang Yajuan Xing Qinggui Wang 《Forest Ecosystem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646-658,共13页
Background:The nitrogen isotope natural abundance(δ^(15)N)provides integrated information on ecosystem N dynamics,and carbon isotope natural abundance(δ^(13)C)has been used to infer how water-using processes of plan... Background:The nitrogen isotope natural abundance(δ^(15)N)provides integrated information on ecosystem N dynamics,and carbon isotope natural abundance(δ^(13)C)has been used to infer how water-using processes of plants change in terrestrial ecosystems.However,howδ^(13)C andδ^(15)N abundances in plant life and soils respond to N addition and water availability change is still unclear.Thus,δ^(13)C andδ^(15)N abundances in plant life and soil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ime(10 years)N addition(+50 kg N·ha^(−1)·yr^(−1)and precipitation reduction(−30%of throughfall)in forest C and N cycling traits in a temperate forest in northern China.Results:We analyzed theδ^(13)C andδ^(15)N values of dominant plant foliage,litterfall,fungal sporophores,roots,and soils in the study.The results showed thatδ^(15)N values of foliage,litterfall,and surface soil layer’s(0–10 cm)total N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N addition,whileδ^(15)N values of fine roots and coarse roots were considerably decreased.Nitrogen addition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δ^(13)C value of fine roots and total N concentration of the surface soil layer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The C concentration,δ^(13)C,andδ^(15)N values of foliage andδ^(15)N values of fine root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precipitation reduction,while N concentration of foliage and litterfall significantly decreased.The combined effects of N addi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δ^(13)C andδ^(15)N values of foliage as well as theδ^(15)N values of fine roots andδ^(13)C values of litterfall.Furthermore,foliarδ^(15)N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foliageδ^(13)C values,surface soilδ^(15)N values,surface soil C concentration,and N concentrations.Nitrogen concentrations andδ^(13)C values of foliage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δ^(15)N values and N concentrations of fine roots.Conclusions:This indicates that plants increasingly take up the heavier 15N under N addition and the heavier 13C and 15N under precipitation reduction,suggesting that N addition and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may lead to more open forest ecosystem C and N cycling and affect plant nutrient acquisi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13)c δ^(15)n n addition Precipitation reduction nutrient acquisition strateg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诱发瞬发 γ 射线测定 C 和 N 同位素丰度
17
作者 张维成 彭秀茹 晁致远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3-228,共6页
观测了低能质子在含C和N样品上引起的共振核反应。通过测定几种已知丰度富集物的γ射线产额进行体系刻度,可快速、准确地求出待测样品的丰度。测量范围:13C为1%—90%,15N为0.05%—5%。
关键词 共振核反应 γ射线探测 13 15 丰度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膜脂过氧化及C、N特征对水分和N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白婕 臧真凤 +5 位作者 刘丛 昝看卓 龙明秀 王可珍 屈洋 何树斌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为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水分和外源氮(N)添加的响应规律,在温室条件下设置水分胁迫处理(WS)(35%±5%)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FWC)和充分灌溉且未渍水(WW)(70%±5%)FWC两个水分梯度,每个水分梯度下设置0、5和10 mm... 为研究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对水分和外源氮(N)添加的响应规律,在温室条件下设置水分胁迫处理(WS)(35%±5%)田间持水量(field water capacity,FWC)和充分灌溉且未渍水(WW)(70%±5%)FWC两个水分梯度,每个水分梯度下设置0、5和10 mmol·L^(-1)3个N添加水平(Nn、Nm和Nh),研究了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膜脂过氧化的程度及C、N特征对不同水分条件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WS和外源N提高了紫花苜蓿叶片丙二醛(MDA)含量,但对根系没有显著影响。WS和N添加未影响紫花苜蓿叶片C含量,但N添加提高了根系C含量。WS未改变紫花苜蓿叶片N含量,但提高了根系N含量。外源N添加不但提高了叶片N含量,还增加了根系N含量,但叶片N含量在WW处理下对外源N添加较为敏感,而根系N含量在WS处理下对外源N的添加较为敏感,这说明紫花苜蓿叶片和根系C、N状态对N添加的响应受土壤水分条件的调控。紫花苜蓿根系C/N较叶片更高,且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更为敏感。WS处理显著提高了根系δ^(13)C,对叶片δ^(13)C无显著影响。外源N添加降低了叶片和根系δ^(15)N,且在WS处理下根系δ^(15)N显著降低,叶片中δ^(15)N在WW处理下显著降低。总之,相比叶片,紫花苜蓿根系生理参数及C、N特征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采取了更为积极的策略,在生长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全面掌握紫花苜蓿各器官对水分和外源N添加的响应策略,为我国旱作农业区紫花苜蓿制定精准的水肥管理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叶片和根系互作 δ^(13)c δ^(15)n 水分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料中C_3植物含量对牛组织中稳定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丰梅 王慧文 +1 位作者 石光雨 杨曙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33-137,共5页
研究了饲料中C3植物含量不同时对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3植物含量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饲料,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 研究了饲料中C3植物含量不同时对牛不同组织中稳定性同位素碳、氮组成的影响。18头12~14月龄的青年牛随机分为6组,分别饲喂C3植物含量为50.0%、60.0%、70.0%、80.0%、90.0%、100.0%的饲料,132 d后屠宰。利用同位素比值质谱仪测定了牛尾毛、脱脂牛肉、粗脂肪、各种饲料的δ13C和δ15N值。结果表明,牛组织中碳同位素主要受饲料的影响,牛尾毛、脱脂肌肉、粗脂肪中的δ13C值随着C3植物含量在牛饲料中的比例增大而降低,并且均与C3植物含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用牛组织中的δ13C值可以预测饲料中C3植物所占的比例。牛组织中的氮同位素一定程度上受饲料因素的影响,但未随C3植物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牛不同组织中δ13C和δ15N与饲料之间的富集或贫化比例与其他报道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饲料 δ13c δ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脂肪酸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新疆长身高原鳅摄食习性研究
20
作者 张丽蓉 郝慧敏 +2 位作者 聂竹兰 魏杰 张蝶燕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2-101,共10页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 长身高原鳅(Triplophysa tenuis)对维持木扎提河的水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动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脂肪酸生物标记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δ^(13)C、δ^(15)N)技术研究了长身高原鳅的食性和营养生态位特征。结果显示,其肌肉中共检测出22种脂肪酸,其中有8种饱和脂肪酸、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由特征脂肪酸组成情况推测,长身高原鳅对浮游动物、硅藻、陆地植物或喜摄食硅藻的鱼虾均有摄食,表现为杂食性。长身高原鳅的δ^(13)C和δ^(15)N分别介于-27.09‰~-20.98‰和5.71‰~8.45‰,营养级介于2.68~3.48。雌雄样本间的δ^(13)C、δ^(15)N和营养级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雄性样本核心生态位(Standard ellipse area,SEAc)和总生态位(Total area of convex hull,TA)均高于雌性。δ^(13)C与体长间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δ^(15)N和营养级与体长间不具有显著相关性。70~80 mm体长组与90 mm以上体长组SEAc面积不存在重叠且在聚类分析中被分为不同组。综上,长身高原鳅的食性为杂食性且食物组成随体长变化而不同,作为营养级偏高的捕食者,长身高原鳅能延长食物链长度,增加食物网复杂性,有利于维持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身高原鳅 脂肪酸 δ^(13)c δ^(15)n 食性 生态位 营养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