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离层远紫外日辉辐射反演O/N2技术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永超 张效信 +1 位作者 何飞 陈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20-1128,共9页
探索了如何从空间对远紫外日辉辐射进行遥感观测,以便为检测高层大气状态提供新的监测方法。针对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有效载荷观测结果的数据处理,研究了利用140~180nm波段的LBH(Lyman-Birge-Hopfield)日辉辐射与OI 135.6nm日... 探索了如何从空间对远紫外日辉辐射进行遥感观测,以便为检测高层大气状态提供新的监测方法。针对风云三号(FY-3)气象卫星有效载荷观测结果的数据处理,研究了利用140~180nm波段的LBH(Lyman-Birge-Hopfield)日辉辐射与OI 135.6nm日辉辐射进行O/N2反演的方法。通过研究这两个远紫外日辉观测信号的辐射特性,验证了二者的柱辐射率之比135.6/LBH与太阳活动呈相关关系。检验了太阳活动对O/N2反演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活动的变化会造成O/N2反演曲线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偏差,因此在O/N2的反演技术中必须考虑如何消除太阳活动的影响。本文的工作为FY-3载荷仪器的O/N2图像反演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远紫外辐射 135.6/lbh日辉辐射 O/N2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Y-3D电离层光度计IPM对2024年5月11日特大磁暴的响应研究
2
作者 江芳 毛田 +6 位作者 付利平 王劲松 胡秀清 张效信 王云岗 贾楠 王天放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50-959,共10页
远紫外气辉探测仪小型电离层光度计IPM随FY-3D卫星于2017年11月15日发射升空,通过对地测量夜间O^(+)和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135.6 nm辉光辐射、白天光电子碰撞激发产生的OI 135.6 nm和N_(2)LBH辉光辐射,可以反演得到夜间峰值电子密度N_(m)... 远紫外气辉探测仪小型电离层光度计IPM随FY-3D卫星于2017年11月15日发射升空,通过对地测量夜间O^(+)和电子辐射复合产生的135.6 nm辉光辐射、白天光电子碰撞激发产生的OI 135.6 nm和N_(2)LBH辉光辐射,可以反演得到夜间峰值电子密度N_(m)F_(2)、白天大气氧原子与氮气分子的柱密度比O/N_(2)等重要参数.本文对2024年5月11日特大磁暴事件中IPM的数据响应进行分析,对白天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本次磁暴事件过程中,O/N_(2)在各个纬度较磁平静日均是减小的,可用于解释IGS (International GNESS Service) TEC在各纬度大多呈现的负暴效应.对夜间数据研究发现,磁暴日夜间135.6 nm辐射强度相对磁平静日呈现各纬度的增大,增大幅度可达3个数量级,且从磁暴主相开始一直持续到恢复相,而对应的TEC数据并没有如此大的增强;另外,测量190 nm以上波长辐射贡献的夜间杂散光通道在磁暴日也相应地增强,而这一波段的辐射机制与电离层并无直接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指数 135.6 nm辉光辐射 N_(2)lbh带辉光辐射 O/N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