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东乐 王爱民 李伟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25年第1期47-49,88,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复合系统(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NSCLC患者120例,均行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检查,并经术后病理或穿刺活检结果证实是否发生骨转移,分别纳入转移组和未转移组。比较两组血清相关肿瘤标志物水平[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比较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骨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NSCLC患者120例诊断未发生骨转移71例,发生骨转移49例;转移组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高于未转移组(P<0.05);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灵敏度为81.63%(40/49)、特异度为88.73%(63/71)、准确率为85.83%(103/120);ROC结果显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水平联合诊断骨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0(95%CI:0.869~0.969),最佳诊断敏感度为87.76%,特异度为88.73%。结论SPECT/CT同机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A125、CEA、CYFRA21-1检测联合应用对NSCLC骨转移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骨转移的有效方案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断层融合显像 血清肿瘤标志物 非小细胞肺癌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2
作者 栾兆生 周雯 +4 位作者 唐为国 李艳玲 王建新 王其国 和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131i全身扫描 131i断层融合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剂量^(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马宁帅 陈飞 +4 位作者 温琥玲 顾华见 何宗喜 王文君 李素平 《安徽医学》 2014年第7期872-875,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量131I(7400MBq)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DTC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结果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阳性病例16例(32.7%),其中甲状腺残留1例,转移灶15例(30.6%)。经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均检测出上述转移灶,同时新发现6例患者的转移灶,转移灶检出率42.9%。结论 Rx-WBS可检测出部分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对Tg+DxWBS-的DTC患者常规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可提高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断层图像融合 甲状腺癌 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对肿瘤骨转移诊断价值的探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丁月云 石德道 +3 位作者 朱宗平 王善容 郑飞波 刘晚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 目的探究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在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中的增益价值。方法选取158例经病理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均行全身骨平面显像后对可疑骨转移或不明原因骨痛部位进行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然后对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58例恶性肿瘤患者最终确诊骨转移者67例,良性病变者91例。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诊断骨转移瘤的灵敏度(95.5%)与全身骨显像(86.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95,P=0.069),而特异性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全身骨显像(χ~2=4.031,P=0.045;χ~2=7.229,P=0.007)。结论全身骨显像仍作为筛查骨转移瘤的首选检查方式,SPECT/CT骨断层融合显像能够同时提供代谢与解剖信息,大大提高骨转移诊断的准确性,在诊断骨转移瘤方面具有较高的增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转移瘤 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及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成 王妮 +2 位作者 王喆 李桂玉 汪静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2365-2367,共3页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比较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PECT/CT与同期MR骶髂关节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判读、分期、临床符合度分析。结果SPECT/CT分级如下:0级:1例,1级:8例,2级:2...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融合断层显像(SPECT/CT)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分期中的价值。方法比较6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SPECT/CT与同期MR骶髂关节图像,分别进行图像判读、分期、临床符合度分析。结果SPECT/CT分级如下:0级:1例,1级:8例,2级:26例,3级:21例,4级:11例。MR分级如下:0级:3例,1级:5例,2级:23例,3级:25例,4级:11例。结论两种不同影像方法对患者分期无明显差异,SPECT/CT的骨代谢活跃情况更患者符合临床症状,有利于临床进行诊疗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 融合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爱民 邓惠兴 +3 位作者 欧阳艳 冯新丽 王淑霞 胡国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809-811,共3页
目的 :探讨99Tcm 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 ,对 5 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99Tcm MIBISPECT/CT显像结果分良性和肺癌两组进行分析 ,计算其 5min、6 0min平面以及 6 0mi... 目的 :探讨99Tcm 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 ,对 5 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99Tcm MIBISPECT/CT显像结果分良性和肺癌两组进行分析 ,计算其 5min、6 0min平面以及 6 0min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 (UR) ;以肺部良性病灶组UR值的 x +1s为诊断阈值 ,对肺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17例肺部良性病灶组其 5min和 6 0min平面以及 6 0min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 (UR)分别为 1.0 5± 0 .16、0 .97± 0 .2 2、1.5 1± 0 .39,而 4 0例肺癌组其UR值分别为 1.4 1± 0 .2 2、1 37± 0 .2 3、2 .18± 0 .6 1同组两时相比较P >0 .0 5 ,而组间两时相比较P <0 .0 5。以良性结节 x +1s为诊断阈值 ,99Tcm MIBI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90 % (36 / 4 0 )、82 .35 % (14 / 17)和 87.72 % (5 0 / 5 7)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17.6 5 % (3/ 17)和 10 % (4 / 4 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2 .31% (36 / 39)和 77.78% (14 / 18)。 4 0例恶性病变患者共检出转移淋巴结 19个 ,其CT/SPECT断层融合图像的UR值为 1.82± 0 .37。结论 :99Tcm 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和CT融合显像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 被引量:4
7
作者 刘雄 李湘平 +2 位作者 李晓华 王全师 吴湖炳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18-Fluorine Fluorodeoxy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17例颈部肿块病人,CT或MRI发现可疑病变28处,其中鼻咽癌放射治疗后6例,肺癌治疗后3例,甲状腺癌手术后3例,下咽癌放疗后1例,不明原发灶4例,行全身或颈部PET-CT检查,其结果与临床病理报告对照。结果17例患者,共28处PET-CT显像阳性20例,阴性8例;对照病理结果,假阳性1例,假阴性1例,18F-FDGPET-CT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分别为95.0%,87.5%,92.9%。结论18F-FDGPET-CT结合PET提供肿瘤代谢图像,CT提供解剖图像,在颈淋巴结转移癌的诊断及监测复发方面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淋巴结转移癌 显像诊断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PET-CT显像 临床病理报告 放射治疗后 不明原发灶 诊断价值 融合显像 颈部肿块 甲状腺癌 CT检查 病理结果 CT诊断 临床价值 FDG MRI 鼻咽癌 手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权友琼 楼岑 +1 位作者 牟达 黄弢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11期19-20,共2页
目的 :比较用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分别使用131I SPECT/C... 目的 :比较用131I SPECT/CT平面显像与断层显像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某院收治的3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均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手术结束后,分别使用131I SPECT/CT平面显像技术和131I 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诊断其癌细胞是否发生肺转移。将患者进行胸部CT检查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检测的结果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比较用这两种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准确率。结果 :检查结束后,用131I 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准确率高于用131I SPECT/CT平面显像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131I SPECT/CT断层显像技术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肺转移的准确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 SPECT/CT平面显像 断层显像技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肺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周莉 陈正国 +3 位作者 吴春燕 赵玲 黄丹 何川东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77-80,共4页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以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在HPT术前病灶定位中应用效果。方法HPT患者24例[原发...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PT)患者术前^(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的病灶检出率,以探讨^(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超声检查在HPT术前病灶定位中应用效果。方法HPT患者24例[原发性HPT(PHPT)9例、继发性HPT(SHPT)15例)],均接受甲状旁腺切除手术治疗,共切除甲状旁腺病灶63枚,其中PHPT 9枚、SHPT 54枚,病理诊断为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样甲状旁腺组织。患者术前均接受^(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以及超声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将各项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计算HPT病灶检出率。结果^(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为58.7%,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为93.7%,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为60.3%,其中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P均<0.05)。对于PHP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均为100%,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为77.8%,其中^(99m)Tc-MIBI双时相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P均<0.05)。对于SHPT,^(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为51.9%,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为92.6%,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为54.7%,其中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病灶检出率高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病灶检出率、超声检查病灶检出率(P均<0.05)。结论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HPT及SHPT病灶的检出率高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超声检查,且对PHPT病灶的检出率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相当,推荐用于HPT术前病灶的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m)Tc-MIBI双时相显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CEA、CYFRA 21-1检测在NSCLC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李卓文 王蓓 +2 位作者 亢勇飞 李小鲁 宁博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0期141-144,共4页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 目的:研究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联合血清癌胚抗原(CEA)、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NSCLC﹝肺鳞状细胞癌(鳞癌)37例,肺腺癌23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同时实施全身骨显像,并测定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观察患者NSCLC骨转移的发生率、肺鳞癌与肺腺癌骨转移灶数目,未出现骨转移患者与出现骨转移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分析骨转移灶数目与血清CEA、CYFRA21-1水平的相关性,对比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全身骨显像、血清CEA、CYFRA21-1检测在NSCLC骨转移中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NSCLC患者中共有28例发生肺癌骨转移(其中鳞癌7例,腺癌21例),发生率为46.67%。肺鳞癌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为18.92%,显著低于肺腺癌的91.30%(P<0.05)。28例NSCLC骨转移患者共有241处病灶,其中有肺鳞癌骨转移病灶18处,肺腺癌骨转移病灶223处。肺鳞癌的骨转移病灶数显著低于肺腺癌。无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EA、CYFRA21-1的水平均显著低于肺癌骨转移患者(P<0.05)。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CYFRA21-1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501,P<0.05),血清CEA水平与骨转移灶数目不具相关性(r=0.139,P>0.05)。联合应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与血清CEA、CYFRA21-1检测诊断NSCLC骨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及符合率与其他诊断方法(包括血清CEA检测、血清CYFRA21-1检测、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相比均更高(P<0.05)。结论:NSCLC骨转移患者联合使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及血清CEA、CYFRA21-1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癌胚抗原 可溶性细胞角蛋白19片段 非小细胞肺癌 骨转移 诊断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贺传章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3期138-140,共3页
目的:分析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甲乳血管外科收治的7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 目的:分析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甲乳血管外科收治的7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使用SPECT成像技术进行定位诊断,对观察组患者的病情使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进行定位诊断。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更高,治疗后其病灶组织的残留率和癌细胞的转移率均更低,其手术切除的深度更浅,其进行手术的时间更长,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进行甲状腺切除术和^(131)I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切除术 ^(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
12
作者 廖太平 杨琴 张春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 目的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总结其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共24例,原发19例,继发5例,大多为青少年,病变主要分布于四肢长骨,也见于肋骨及骨盆骨,病变部位主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相应部位骨代谢增高。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定位诊断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3
作者 巴建涛 李方 +2 位作者 林岩松 陈黎波 景红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 13 1例患者行13 1I MIBG全身显像 ,发现其中 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目的 :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 13 1例患者行13 1I MIBG全身显像 ,发现其中 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断层显像 ,分别获得SPECT发射断层图像、CT透射断层图像及准确定位的融合图像。结果 :对13 1I MIBG全身显像发现异位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 ,不能明确解剖定位的病例 ,经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显像后 ,均获得明确的准确解剖定位。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SPECT CT 发射断层图像 透射断层图像 图像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董从松 陈飞 +4 位作者 张辉 谭俊元 刘洋 张志平 林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29-431,共3页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 目的探讨^(99)TCm-MDP SPECT/CT融合显像在司法鉴定鼻骨新鲜/陈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2例外伤后CT不能明确鼻骨新鲜/陈旧骨折患者的SPECT/CT检查影像学资料。观察分析患者鼻骨骨折处CT图像特征,局部断层骨显像及SPECT/CT融合显像的放射性分布、浓聚情况,结合随访鉴别诊断新鲜/陈旧骨折。结果22例患者中7例为新鲜骨折,骨折处放射性浓聚;3例为新鲜骨折和陈旧性骨折并存,部分骨折处放射性浓聚;12例为陈旧性骨折,其中9例骨折处未见放射性浓聚,3例骨折处放射性分布稍增高。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结合随访及CT表现可有效鉴别诊断鼻骨新鲜/陈旧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融合显像 鼻骨骨折 新鲜 陈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孙伟 王国强 +1 位作者 王叙馥 刘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并分析肺癌骨转移影像学表现。结果1)59例肺癌患者疑似骨转移病灶146处,经随访确诊肺癌骨转移病灶115处,其中发生于脊椎51处,占44.35%,胸廓30处,26.09%,骨盆16处,占13.91%,四肢11处,占9.56%,颅骨7处,占6.09%;2)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9.13%、93.55%、98.28%、93.55%、97.95%,均高于SPECT全身显像的97.39%、67.74%、91.80%、87.5%、91.10%,其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10.144、5.688、7.101,P<0.05);3)鳞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2.86%、28.57%、14.29%、7.14%、7.14%;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75.00%、25.00%;腺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6.34%、26.83%、13.41%、7.32%、6.10%;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68.29%、30.49%,鳞癌、腺癌骨转移部位及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良好临床价值,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低剂量CT融合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 ^(131)I-MIBG显像在嗜铬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建 高永举 +2 位作者 武新宇 闫新慧 王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6期64-64,共1页
目的观察SPECT/CT碘化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临床拟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26例,均行131I-MIBG全身显像,常规肾上腺区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并对肾上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图像融合断层。结果 12例最终排除嗜铬... 目的观察SPECT/CT碘化间碘苄胍(131I-MIBG)显像诊断嗜铬细胞瘤的效果。方法临床拟诊嗜铬细胞瘤的患者26例,均行131I-MIBG全身显像,常规肾上腺区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并对肾上腺外异常放射性浓聚区图像融合断层。结果 12例最终排除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阴性;14例手术或活检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嗜铬细胞瘤者,SPECT/CT 131I-MIBG显像为阳性。结论 SPECT/CT 131I-MIBG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嗜铬细胞瘤(包括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碘化间碘苄胍 发射断层图像 透射断层图像 图像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US-PET/MR认知融合前列腺穿刺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一飞 王之倩 +1 位作者 李敏 詹维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619-62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PET/MR认知融合前列腺穿刺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患者807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行PET/MR检查分为TRUS组(761例)及TRUS-PET/MR... 目的探讨经直肠腔内超声(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TRUS)-PET/MR认知融合前列腺穿刺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行超声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患者807例。根据患者术前是否行PET/MR检查分为TRUS组(761例)及TRUS-PET/MR组(46例)。TRUS组行系统性12+X针穿刺术。TRUS-PET/MR组根据PET/MR结果确定靶向病灶,通过认知融合方式行12针+靶向穿刺术。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析比较两组前列腺癌检出率。结果TRUS组中病理结果良性450例,恶性311例,穿刺恶性阳性率为40.87%。TRUS-PET/MR组中病理结果良性22例,恶性24例,穿刺恶性阳性率为52.17%。TRUS-PET/MR组穿刺阳性率高于TRUS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28,χ^(2)=0.13)。当血清总PSA值在灰区(4~10 ng/ml)时TRUS组穿刺阳性率为26.04%,TRUS-PET/MR组穿刺阳性率为47.37%。两组间穿刺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χ^(2)=4.16)。当PSA>10 ng/ml TRUS组穿刺阳性率为54.25%,TRUS-PET/MR组穿刺阳性率为55.55%。两组间穿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χ^(2)=0.02)。结论TRUS-PET/MR认知融合前列腺穿刺术可明显提高PSA值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检出率,为临床对PSA值处于灰区的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前列腺穿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认知融合 介入性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P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增益价值及高剂量^(131)I的治疗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何清 史育红 王朝点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64-667,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SEP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增益价值及高剂量131I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5例,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及清甲治疗,同时给予SPECT/CT、131...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与CT(SEP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增益价值及高剂量131I治疗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25例,所有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术及清甲治疗,同时给予SPECT/CT、131I全身扫描(131I-WBS)检查。结果125例患者最终诊断转移灶682处,其中摄碘转移灶589处,不摄碘转移灶93处;SPECT/CT诊断转移灶敏感度、准确率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88.77%和46.15%,高于131I-WBS诊断(P<0.05);SPECT/CT和131I-WBS诊断转移灶特异性、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使32例患者治疗方案有所调整,占25.60%;术后高剂量131I治疗总有效率为71.20%;不同性别、术式、BMI患者治疗总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年龄≥50岁、Ⅲ~Ⅳ患者(P<0.05)。结论SPECT/CT有助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断,调整治疗方案,高剂量131I治疗效果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分化型甲状腺癌 增益价值 高剂量^(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DTPA SPECT/CT融合技术与HRCT在脑脊液漏定位中的诊断价值
19
作者 郝珊瑚 战莹 +2 位作者 王治国 武晓丹 张国旭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1625-1628,共4页
目的探讨SPECT/CT核素融合技术与HRCT在脑脊液漏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脊液漏患者5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1±3.0)岁。入选患者均行HRCT和SPECT/CT融合显像。术中探查和随访结果作为金标... 目的探讨SPECT/CT核素融合技术与HRCT在脑脊液漏定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脊液漏患者54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43.1±3.0)岁。入选患者均行HRCT和SPECT/CT融合显像。术中探查和随访结果作为金标准,与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影像检查结果显示,HRCT诊断脑脊液漏口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14%(61/70)、75.00%(12/16)和84.88%(73/86);^(99)mTc-DTPA SPECT/CT核素示踪显像诊断脑脊液漏口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97.14%(68/70)、81.25%(13/16)和94.19%(81/86)。SPECT/CT在脑脊液漏口检出与术中探查和术后随访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80,P<0.05),HRCT对于脑脊液漏口的检出一致性一般(Kappa=0.55,P<0.05)。结论99mTc-DTPA SPECT/CT融合技术对脑脊液漏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漏 融合技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O_(4)^(-)甲状腺显像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甲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郑贵文 夏志明 姚树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59-562,共4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99m)TcO_(4)^(-)甲状腺显像评估残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测定甲状腺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行^(99m)TcO_(4)^(-)甲...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99m)TcO_(4)^(-)甲状腺显像评估残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5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测定甲状腺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促甲状腺激素(TSH),行^(99m)TcO_(4)^(-)甲状腺显像、^(131)I显像。分析^(99m)TcO_(4)^(-)甲状腺显像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残甲灶检出率,残甲摄鍀计数与Tg/TSH相关性。结果^(99m)TcO_(4)^(-)甲状腺显像灵敏度86.79%,特异度66.67%,准确度85.71%,阳性预测值97.87%,阴性预测值22.22%,残甲灶检出率69.23%。残甲摄鍀计数与Tg/TSH显著相关(r=0.617,P<0.01)。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前^(99m)TcO_(4)^(-)甲状腺显像评估残甲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价值以及令人满意的残甲灶检出率。残甲摄鍀计数与Tg/TSH两者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99m)TcO_(4)^(-)甲状腺显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