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12MoV模具钢激光熔覆Ni基、Co基合金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22
1
作者 代大桥 梁工英 田晓青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9-51,共3页
利用5kW的横流CO2激光器在Cr12MoV钢表面分别熔覆Stellie6和Ni60合金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熔覆层的金相组织和相组成;测量了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并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其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处理... 利用5kW的横流CO2激光器在Cr12MoV钢表面分别熔覆Stellie6和Ni60合金粉末,并利用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合金熔覆层的金相组织和相组成;测量了合金熔覆层的显微硬度,并用M-200环-块磨损试验机研究了其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层存在熔覆区、结合区和基体热影响区三个区域。由于基材为淬火组织,故在热影响区中存在二次淬火区和回火区,最高硬度存在于二次淬火区。Stellie6合金熔覆层由枝晶Co基固溶体及Cr23C6、Cr7C3和CoCx碳化物、WC等相组成;Ni60合金熔覆层由Ni基固溶体及NiCrFe相、γ-Fe基固溶体、Cr23C6、Cr7C3型碳化物和Cr2B硼化物等相所组成。Ni60合金熔覆层比Stellie6合金熔覆层具有更高的硬度,Ni60熔覆层的耐磨性要比Stillite6熔覆层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模具钢 Stellie6合金 NI60合金 激光熔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Cr12MoV模具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代斌 杨华 李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72-73,80,共3页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变质Cr1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变质Cr12MoV钢中共晶碳化物呈粒状均匀分布;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度呈逐渐升高趋势;淬火后试样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度先... 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变质Cr12Mo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淬火回火处理后,变质Cr12MoV钢中共晶碳化物呈粒状均匀分布;随淬火温度的升高,硬度先升后降,冲击韧度呈逐渐升高趋势;淬火后试样随回火温度的升高,硬度逐渐降低,冲击韧度先降后升;确定变质Cr12MoV钢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80℃淬火+250℃回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模具钢 变质 热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激光熔覆Ni60/WC复合涂层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宁 周立志 徐桂梅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7-88,共2页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Cr12MoV模具钢基体上制备Ni60/WC复合涂层,研究了WC颗粒在Ni60涂层中的分布,以及加入WC颗粒对于Ni60涂层的形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60/WC复合涂层中,合理的激光功率使WC颗粒部分熔化,并在颗粒周围重新凝... 采用激光熔覆方法在Cr12MoV模具钢基体上制备Ni60/WC复合涂层,研究了WC颗粒在Ni60涂层中的分布,以及加入WC颗粒对于Ni60涂层的形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i60/WC复合涂层中,合理的激光功率使WC颗粒部分熔化,并在颗粒周围重新凝固并析出针状碳化物,这既有利于提高涂层的硬度又能使未熔化的WC颗粒与涂层基体合金牢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模具钢 NI60 WC 激光熔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加入量对Cr12MoV模具钢表面激光熔覆镍基合金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哲豪 周后明 +2 位作者 胡铁千 周友行 张高峰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9-83,共5页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通过预置粉末方式,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熔覆了添加稀土钕元素的镍基合金熔覆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维氏硬度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稀土钕元素的添加量对镍基合金熔覆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 采用CO2横流激光器通过预置粉末方式,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熔覆了添加稀土钕元素的镍基合金熔覆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显微维氏硬度仪、摩擦磨损试验机等研究了稀土钕元素的添加量对镍基合金熔覆层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1.5%钕(质量分数,下同)的熔覆层中枝晶生长的方向性减弱,组织趋向均匀,耐磨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加入2.5%钕的熔覆层组织更加致密,并且表现出最优的摩擦磨损性能;加入3.5%钕的熔覆层中出现组织变大的趋势,粗大硬质相颗粒增多,并且有气孔产生,熔覆层性能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CR12mov模具钢 镍基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处理对Cr12MoV模具钢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殿梁 刘杨 +4 位作者 李洪晓 郝士明 李义 于佳荣 袁洪文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研究了CDC处理对Cr1 2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Cr1 2MoV钢在 95 0℃及碳的质量分数为 1 0 %碳势条件下做CDC处理 ,材料表层细小碳化物的数量明显增加 ,细小碳化物颗粒的平均尺寸为 4 0 0nm ;材料显微硬度提高了Hm4 0 0左右 ,... 研究了CDC处理对Cr1 2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Cr1 2MoV钢在 95 0℃及碳的质量分数为 1 0 %碳势条件下做CDC处理 ,材料表层细小碳化物的数量明显增加 ,细小碳化物颗粒的平均尺寸为 4 0 0nm ;材料显微硬度提高了Hm4 0 0左右 ,硬化层厚度为 1 0 0 0 μm .与常规处理的Cr1 2MoV钢相比 ,洛氏硬度提高HRC3,材料的耐磨性是常规处理的两倍以上 .经实际生产考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C处理 CR 12mov模具钢 耐磨性 碳化物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宽带激光淬火开裂的组织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丁阳喜 周立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0-81,共2页
分析了Cr12MoV模具钢淬火开裂原因,借助于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断口表面形貌和金相组织,根据断口特征和金相组织分析,该模具钢淬火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晶粒粗大、碳化物呈不均匀状态分布。
关键词 CR12mov模具钢 开裂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及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崔凯 任伟和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2-39,共8页
以Cr12MoV模具钢作为基体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以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通过改变PTFE颗粒添加量获得不同Ni-W-P/PTFE复合镀层,并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复合镀层表面... 以Cr12MoV模具钢作为基体化学镀Ni-W-P/PTFE复合镀层,以期提高模具的耐磨性能。通过改变PTFE颗粒添加量获得不同Ni-W-P/PTFE复合镀层,并对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化学成分、晶相结构、硬度及耐磨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复合镀层表面都存在尺寸不同、分布不均匀的胞状物,还附着白色PTFE颗粒,但是晶相结构无显著性差异。随着PTFE颗粒添加量从2 g/L增至14 g/L,复合镀层中PTFE颗粒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并且颗粒分散状况不同,硬度呈现减小趋势,而耐磨性能逐步提高,然后变差。当PTFE颗粒添加量为8 g/L获得的Ni-WP/PTFE复合镀层中PTFE颗粒含量达到3.63%,并且颗粒分布趋于均匀,具有优良的耐磨性能,其摩擦系数仅为0.41,表面磨痕宽度和深度分别为500μm和14.7μm,作为表面改性层能有效减轻Cr12MoV模具钢的磨损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W-P/PTFE复合镀层 化学镀 CR12mov模具钢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渗氮层服役过程中不同磨损阶段的摩擦学特性 被引量:7
8
作者 何晓荣 黎秋萍 +1 位作者 刘少鹏 沈明学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3-251,271,共10页
目的分析经渗氮处理后Cr12MoV模具钢的显微结构,以及不同取样厚度处渗氮层的摩擦学特性,了解渗氮处理对Cr12MoV模具钢耐磨性的影响,为服役过程中不同磨损阶段渗氮层的磨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体渗氮法对Cr12MoV模具钢进行恒温... 目的分析经渗氮处理后Cr12MoV模具钢的显微结构,以及不同取样厚度处渗氮层的摩擦学特性,了解渗氮处理对Cr12MoV模具钢耐磨性的影响,为服役过程中不同磨损阶段渗氮层的磨损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气体渗氮法对Cr12MoV模具钢进行恒温渗氮处理,研究渗氮处理对Cr12MoV模具钢显微结构的影响,以及不同取样厚度处渗氮层的磨损行为,并分析不同取样厚度处渗氮层的磨损机理。结果经渗氮处理后Cr12MoV模具钢的表面会形成一层厚度约为120μm的致密渗氮层,材料的表面硬度从3.65 GPa提高至12 GPa,磨痕深度从3.5μm降至0.35μm。随着取样厚度的增加,试样的磨损量会逐渐增加,但均远低于未渗氮试样,其中渗氮层的最大磨损量约为120μm^(3),为基体材料磨损量的1/10;渗氮影响层的最大磨损量约为330μm^(3),为基体材料的1/3,可见采用气体渗氮处理可显著增强Cr12MoV模具钢的耐磨性。此外,在磨损过程中Cr12MoV模具钢的表面磨损较严重,出现了大块撕裂损伤,主导磨损机理为疲劳磨损;经渗氮处理后试样表面的损伤较轻微,主导磨损机制为磨粒磨损。随着取样厚度的增加,试样表面的磨损现象逐渐加剧,磨损机制由磨粒磨损逐渐转变为疲劳磨损。结论渗氮处理可以在Cr12MoV模具钢的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渗氮层,渗氮层的磨损量会随着取样厚度的增加先减少后持续增加,说明在服役过程中渗氮层的耐磨性呈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模具钢 气体渗氮 显微硬度 耐磨性 磨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12MoV模具钢搅拌摩擦加工超细晶表面层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红星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采用不同旋转速度进行搅拌摩擦加工Cr12MoV模具钢超细晶表面层的制备,并测试分析超细晶表面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可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制备出晶粒尺寸为4~8μm的超细晶表面层。与常规氮化处理Cr12MoV模具钢相... 采用不同旋转速度进行搅拌摩擦加工Cr12MoV模具钢超细晶表面层的制备,并测试分析超细晶表面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搅拌摩擦加工方法可在Cr12MoV模具钢表面制备出晶粒尺寸为4~8μm的超细晶表面层。与常规氮化处理Cr12MoV模具钢相比,采用搅拌摩擦加工处理的Cr12MoV模具钢磨损体积减小68%、冲击吸收功增大72%。随旋转速度从200 r/min增大至1 000 r/min,超细晶模具钢的晶粒先细化后粗化,耐磨损性能和抗冲击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搅拌摩擦加工时的旋转速度优选为600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模具钢 超细晶 耐磨损性能 抗冲击性能 搅拌摩擦加工 旋转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具钢Cr12MoV硬态铣削过程切削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岳彩旭 刘献礼 +3 位作者 史红 邓洪财 李玉甫 程耀楠 《工具技术》 2013年第12期13-16,共4页
切削力是铣削机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与刀具磨损和已加工表面质量等指标关系密切。本文通过软件ThirdWave建立了球头铣刀高速铣削模具钢Cr12MoV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了网格自适应技术和删除技术。成功实现了切削力的高精度仿真,并对仿真... 切削力是铣削机理研究的重要对象,与刀具磨损和已加工表面质量等指标关系密切。本文通过软件ThirdWave建立了球头铣刀高速铣削模具钢Cr12MoV的仿真模型。该模型采用了网格自适应技术和删除技术。成功实现了切削力的高精度仿真,并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分析了切入切出过程切削力的变化特性,同时也揭示了切削条件对切削力变化的影响规律。本研究成果可对切削工艺条件的合理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态铣削 模具钢Cr12mov 切削力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实验条件对Cr12MoV耐磨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姗姗 周杰 +1 位作者 周峻峰 梁强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44,共5页
采用摩擦磨损实验,综合分析工作温度、载荷以及频率对Cr12Mo V冷作模具钢磨损量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面的磨损特征,并用EDS进行磨面的能谱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磨损特征分析主要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工作温度... 采用摩擦磨损实验,综合分析工作温度、载荷以及频率对Cr12Mo V冷作模具钢磨损量的影响及其作用规律;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磨面的磨损特征,并用EDS进行磨面的能谱分析,根据观察到的磨损特征分析主要磨损机理。结果表明:工作温度、载荷以及频率对磨损量都有影响,低温低载低速的实验条件下耐磨性最好,高温高载低速的工况下耐磨性最差;不同工作温度下都存在磨粒磨损,当工作温度升高到195℃及以上时,氧化磨损的作用变大,并伴随着疲劳磨损和黏着磨损;Cr12Mo V的MC系列碳化物含量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且磨损量与MC系列碳化物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12mov冷作模具钢 工作温度 载荷 频率 MC共晶碳化物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轮钻头球面浮动套高频淬火过程温度场数值模拟
12
作者 何畏 李波 +2 位作者 兰晓冬 曾莲 周晓敏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5-89,共5页
建立球面浮动套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温度场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在整个淬火过程中,球面浮动套截面沿径向温差先增大后减小,冷却到5s时,温差最大为162℃;冷却到50s时,外表面率先发生马氏体转变;当... 建立球面浮动套在淬火冷却过程中温度场有限元模型,分析温度场变化规律和分布状态,温度场模拟结果表明:在整个淬火过程中,球面浮动套截面沿径向温差先增大后减小,冷却到5s时,温差最大为162℃;冷却到50s时,外表面率先发生马氏体转变;当冷却到150s时,球面浮动套芯部温度为281℃,几乎完成马氏体转变。模拟温度值与实测温度值进行比较,一致性较好,证明所建模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面浮动套 CR12mov模具钢 高频淬火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