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凤芝
程赪
+4 位作者
刘祥胜
张昆
王立爽
王敏
骆健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8-246,共9页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转化时间5个方面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最佳转化工艺条件为:菌体经过二级培养12 h,转接后调节初始OD600为3.0,此时,加入溶解于甲醇的巴卡亭III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07 mg/m L,32℃,200 r/min下转化4 d,此时10-DAB的生成率达到24.5%,比优化前提高了446.8%。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该研究成果对于多烯紫杉醇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
脱乙
酰
巴卡亭
iii
(
10
-dab
)
巴卡亭
iii
成团泛菌
生物转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
3
2
作者
龚雪元
杜亚填
+1 位作者
刘姣
张翔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菌根菌
紫杉醇
10
-
去乙
酰
巴卡亭
Ⅲ(
10
-dab
)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奕洁
江哲恒
+3 位作者
孙雯佳
武晓丹
曹劲松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共9页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析(TG)仪对10-DAB-MINs进行表征,证明该聚合物成功合成。10-DAB-MINs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吻合,R^(2)为0.979 5;10-DAB-MINs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为0.982 7;10-DAB-MINs相较不加模板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NINs)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吸附量仍达到28.66 mg/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10
-
脱乙
酰
巴卡亭
Ⅲ
特异性识别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
1
1
作者
朱凤芝
程赪
刘祥胜
张昆
王立爽
王敏
骆健美
机构
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8-24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646017
21306138)
2015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201510057017)
文摘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转化时间5个方面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最佳转化工艺条件为:菌体经过二级培养12 h,转接后调节初始OD600为3.0,此时,加入溶解于甲醇的巴卡亭III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07 mg/m L,32℃,200 r/min下转化4 d,此时10-DAB的生成率达到24.5%,比优化前提高了446.8%。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该研究成果对于多烯紫杉醇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10
-
脱乙
酰
巴卡亭
iii
(
10
-dab
)
巴卡亭
iii
成团泛菌
生物转化
工艺优化
Keywords
10
-dab
baccatin
iii
Pantoea agglomerans
bio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ptimization
分类号
R914 [医药卫生—药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
3
2
作者
龚雪元
杜亚填
刘姣
张翔宇
机构
吉首大学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毕节市科技局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
毕节市科技局中药研究所
出处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基金
湖南省高校产业化项目(2011CY014)
吉首大学校级课题(12Jdy12042)
文摘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菌根菌
紫杉醇
10
-
去乙
酰
巴卡亭
Ⅲ(
10
-dab
)
液体发酵
Keywords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mycorrhizal fungus
paclitaxel
10
-
deacetylbaccatin Ⅲ
liquid fermentation
分类号
TQ3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3
作者
王奕洁
江哲恒
孙雯佳
武晓丹
曹劲松
付玉杰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东北林业大学化学化工与资源利用学院
出处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7706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572020DR07)
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创新项目(202010225101)。
文摘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析(TG)仪对10-DAB-MINs进行表征,证明该聚合物成功合成。10-DAB-MINs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吻合,R^(2)为0.979 5;10-DAB-MINs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为0.982 7;10-DAB-MINs相较不加模板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NINs)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吸附量仍达到28.66 mg/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10
-
脱乙
酰
巴卡亭
Ⅲ
特异性识别
纳米微球
Keywords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10
-
deacetyl bacatin
iii
specificity recognition
nanospheres
分类号
TQ35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
朱凤芝
程赪
刘祥胜
张昆
王立爽
王敏
骆健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龚雪元
杜亚填
刘姣
张翔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王奕洁
江哲恒
孙雯佳
武晓丹
曹劲松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