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红豆杉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抒劼 黄仕杰 +2 位作者 郭丽琼 韩飞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克隆了1个DBAT基因Tc-DBAT的全长cDNA。结果显示,Tc-DBAT cDNA含有1个1 32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0个氨基酸,对应基因组序列含有1个内含子。Tc-DBAT蛋白N端含有5个N-酰基化作用位点和2个保守的N-糖基化作用位点,具有1个保守的B ig-1结构域,多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类似钙结合蛋白重复结构。序列同源性比较、系统发生分析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均表明,Tc-DBAT属于转移酶超家族(transferase superfamily),是一个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功能蛋白,能够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10位的乙酰化,从而生成抗癌新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双萜中间体——巴卡亭Ⅲ。有望通过成功克隆和鉴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达到提高其半合成前体巴卡亭Ⅲ产量的目的,并且为进一步利用组合表达系统商业化生产紫杉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巴卡亭-10-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3
2
作者 龚雪元 杜亚填 +1 位作者 刘姣 张翔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菌根菌 紫杉醇 10-去乙巴卡亭(10-DAB)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放线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被引量:1
3
作者 薛宝金 蒋德伟 +4 位作者 刘姮 马丽波 黄新伟 王晓鹏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B08期1-4,共4页
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癌药物,而10-DAB是半合成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的前体。通过TLC监测及HPLC-MS证实,发现了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氏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该酶能催化巴卡亭Ⅲ生成10-DAB,酶的最适pH... 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是目前临床上最重要的抗癌药物,而10-DAB是半合成紫杉醇及多烯紫杉醇的前体。通过TLC监测及HPLC-MS证实,发现了一种由白色类诺卡氏菌产生的、新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该酶能催化巴卡亭Ⅲ生成10-DAB,酶的最适pH值和对甲醇的耐受性方面不同于已报道的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它具有更强的底物专一性和更强的耐甲醇能力,酶的Km值为1.52mmol/L,Vmax为2.59×10^-7mmo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 白色类诺卡氏菌 C-10脱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工艺条件研究
4
作者 叶翠层 赵良忠 夏湘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2-345,共4页
目的:研究用乙醇作夹带剂,采用CO2超临界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影响;结果:CO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 目的:研究用乙醇作夹带剂,采用CO2超临界法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夹带剂用量对从南方红豆杉中萃取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影响;结果:CO2超临界流体-夹带剂法从南方红豆杉中提取的10-脱乙酰巴卡丁Ⅲ的最佳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2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50min、夹带剂用量为20ml/200g原料。此条件下萃取率最高可达到443.342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10-脱乙巴卡丁 CO2超临界流体 夹带剂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志莲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76-4877,4879,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5培养基中的1.7倍和2.6倍;20℃培养时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30℃时的1.5倍和5.7倍;暗培养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强光照(3 000 lx)培养时的2.5倍和4.4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量 10-去乙巴卡亭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PD-HPLC法分析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 Ⅲ和紫杉醇
6
作者 赵倩倩 朱靖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2-1051,共10页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C_(18)、C_(18)-ME、C_(18)-G1、C_(18)-HC、Diol、Xamide、Xion共12种样品预处理分散剂及各种分散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的浓度、洗脱剂体积对两种成分分析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与超声提取、热回流提取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12种固相分散剂中,碱性氧化铝具有良好的目标化合物萃取物检出量,并且当碱性氧化铝与样品的质量比为3∶1、6 mL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时,10-DABⅢ和Taxol的萃取检出量较高。(2)建立的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Ⅲ和Taxol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0-DABⅢ和Taxol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介于0.0239~0.0301μg·mL^(-1)和0.142~0.178μg·mL^(-1)之间;各目标分析物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6%~109.0%之间。(3)比较分析显示,3种方法对2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检出量基本无差别,但MSPD法溶剂消耗少、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净化效率高,可应用于云南红豆杉原料的快速分析。该研究以碱性氧化铝为分散剂应用于云南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建立了快速、高效的云南红豆杉中10-DABⅢ和紫杉醇的分析方法,为云南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10-去乙巴卡亭 紫杉醇 基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对接和定点突变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的活力
7
作者 欧阳萍兰 黄佳俊 +5 位作者 林淑玲 魏韬 林俊芳 郭丽琼 刘俊峰 刘绮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突变重组酶特性经体外酶促反应测定。【结果】3种突变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2.5℃,与野生酶DBAT一致;DBAT^(F160C)与DBAT的最适反应pH为7.5,略高于DBAT^(C165W)和DBAT^(N300I)的最适反应pH(7.0);DBAT^(C165W)、DBAT^(F160C)和DBAT^(N300I)的比活力与DBAT相比分别提高了61.5%、59.6%和19.2%,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55.4%、35.1%和2.9%,3种突变酶的米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均高于DBAT。【结论】疏水突变导致突变酶的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体外高效酶促合成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巴卡亭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β–去乙巴卡亭氧基转移酶 分子模拟对接 定点突变 比活力 酶促反应 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凤芝 程赪 +4 位作者 刘祥胜 张昆 王立爽 王敏 骆健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8-246,共9页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 10-脱乙酰基巴卡亭III(10-DAB)是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多烯紫杉醇的前体物质。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利用Box-Behnken试验和方差分析,从菌体培养时间、菌体浓度OD600、底物终浓度、转化温度、转化时间5个方面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获得最佳转化工艺条件为:菌体经过二级培养12 h,转接后调节初始OD600为3.0,此时,加入溶解于甲醇的巴卡亭III溶液,使其终浓度为0.007 mg/m L,32℃,200 r/min下转化4 d,此时10-DAB的生成率达到24.5%,比优化前提高了446.8%。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优化成团泛菌P2-A-8转化巴卡亭III生成10-DAB的工艺条件合理可行。该研究成果对于多烯紫杉醇生物合成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脱乙巴卡亭III(10-DAB) 巴卡亭III 成团泛菌 生物转化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奕洁 江哲恒 +3 位作者 孙雯佳 武晓丹 曹劲松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共9页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析(TG)仪对10-DAB-MINs进行表征,证明该聚合物成功合成。10-DAB-MINs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吻合,R^(2)为0.979 5;10-DAB-MINs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为0.982 7;10-DAB-MINs相较不加模板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NINs)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吸附量仍达到28.66 mg/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10-脱乙酰巴卡亭ⅲ 特异性识别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等与产地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顺华 史小娟 +5 位作者 苗国丽 徐志明 张新凤 何照斌 斯金平 杜红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和10-DAB质量分数差异很大,紫杉醇有随北纬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紫杉醇和10-DAB与多数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紫杉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北纬纬度呈显著负相关,10-DAB与土壤矿质元素钴和锰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紫杉醇与10-DAB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197);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紫杉醇质量分数的回归方程。推测: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与红豆杉属其他种相似,受生长必需环境因子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曼地亚红豆杉 紫杉醇 10-脱乙巴卡亭 矿质元素 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方红豆杉中筛选和鉴定25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 被引量:3
11
作者 戴黄益 刘明志 +2 位作者 段中岗 马细兰 吕镇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8,共8页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和巴卡亭Ⅲ,1株能产紫杉醇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1株能产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6株仅产紫杉醇,5株仅产巴卡亭Ⅲ。根据内生真菌的来源,幼茎中有11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叶片中有9株,而树皮中仅有5株。这些菌株的紫杉醇、巴卡亭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产量分别为0.64~9.87、0.48~3.42和0.20~1.00μg L^(–1)。因此,南方红豆杉中具有紫杉烷类代谢途径的内生真菌来源广,数量多,是研究真菌中紫杉烷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良好材料,也为紫杉烷类抗癌药生产提供了潜在的真菌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巴卡亭 10-去乙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同系物的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巧明 李朝红 +2 位作者 李干雄 骆雪兰 李志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B05期77-80,共4页
建立了HPLC法测定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简称10-DAB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二种流动相系统分别测定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四种成分,以较大极性的甲醇-水(43:57)流动相系统测定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建立了HPLC法测定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简称10-DAB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二种流动相系统分别测定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四种成分,以较大极性的甲醇-水(43:57)流动相系统测定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以乙腈-水-甲醇(27:44:29)为流动相测定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采用Nova—Pak C18反相柱,流速为1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为227nm。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线性范围(n=5)分别为0.01~0.5μg(r=0.9998),0.01~1μg(r=0.9999),0.015~0.5μg(r:0.9990),0.01~0.5μg(r=0.9992);样品用丙酮和水浸提,体积比为60:40,回收丙酮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得到上述四种成分。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不同地区红豆杉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红豆杉 10-去乙巴卡亭 巴卡亭 三尖杉宁碱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