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株能水解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的成团泛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松 张煜 +2 位作者 周继蓉 王晓鹏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2-76,共5页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56。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56。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作为菌株的鉴定手段,Z1-56被鉴定为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首次发现成团泛菌产生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 C-10乙酰基 成团泛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紫杉醇合成原料10-脱乙酰基巴卡亭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洪东风 周文明 +2 位作者 李玲玲 马海丹 李日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7-230,共4页
以欧洲紫杉(Taxus Daecata)枝叶为原料,提取并分离活性成分10-脱乙酰基巴卡亭(10-DAB)。通过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的筛选,得出以丙酮/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在65℃回流提取为最佳提取条件。改进了传统以二氯甲烷/水萃取条件,而以二氯甲烷/20... 以欧洲紫杉(Taxus Daecata)枝叶为原料,提取并分离活性成分10-脱乙酰基巴卡亭(10-DAB)。通过对提取溶剂和提取条件的筛选,得出以丙酮/乙酸乙酯混合溶剂在65℃回流提取为最佳提取条件。改进了传统以二氯甲烷/水萃取条件,而以二氯甲烷/20%乙醇2%氢氧化钠水溶液萃取,降低了乳化提高了产品含量和收率。利用柱层析色谱技术及重结晶技术等现代分离技术分离并纯化了10-DAB,并通过HPLC进行含量测定,最后得到含量96.8%、总收率为67.2%的10-D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紫杉 10-乙酰基巴卡亭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卡亭ⅢC-10位乙酰基水解酶产生菌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宝 孙成逊 +2 位作者 江立 王晓鹏 王兴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20,共5页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34。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 10-脱乙酰巴卡亭Ⅲ是合成紫杉醇和多烯紫杉醇的前体。以巴卡亭Ⅲ为底物,结合TLC、HPLC、HPLC-MS分析方法,通过设计专门的筛选方法筛选产酶菌株,得到一株巴卡亭ⅢC-10位脱乙酰基酶产生菌株Z1-34。以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分析作为菌株的鉴定手段,Z1-34被鉴定为稻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raminea),首次发现稻草假单胞菌产生巴卡亭ⅢC-10-脱乙酰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卡亭 C-10乙酰基 稻草假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提取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的工艺优化
4
作者 杨文婷 江明 +1 位作者 朱文婷 韦琴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03-306,共4页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曼地亚红豆杉中的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10-DAB),并对酶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以10-DAB提取率为指标,考察酶用量、酶处理时间、酶处理温度及p H值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得出纤维素酶法提取10... 采用纤维素酶法提取曼地亚红豆杉中的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10-DAB),并对酶处理的条件进行优化。以10-DAB提取率为指标,考察酶用量、酶处理时间、酶处理温度及p H值等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得出纤维素酶法提取10-DAB的最佳条件,并结合实际进行优化。结果得到酶处理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2%、酶处理时间3 h、酶处理温度42℃、p H值5.0,此时10-DAB提取率为0.5297%±0.001 067%,与模型预测值0.533 6%接近,说明工艺条件稳定,模型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10-乙酰基巴卡丁 纤维素酶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程抒劼 黄仕杰 +2 位作者 郭丽琼 韩飞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克隆了1个DBAT基因Tc-DBAT的全长cDNA。结果显示,Tc-DBAT cDNA含有1个1 32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0个氨基酸,对应基因组序列含有1个内含子。Tc-DBAT蛋白N端含有5个N-酰基化作用位点和2个保守的N-糖基化作用位点,具有1个保守的B ig-1结构域,多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类似钙结合蛋白重复结构。序列同源性比较、系统发生分析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均表明,Tc-DBAT属于转移酶超家族(transferase superfamily),是一个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功能蛋白,能够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10位的乙酰化,从而生成抗癌新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双萜中间体——巴卡亭Ⅲ。有望通过成功克隆和鉴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达到提高其半合成前体巴卡亭Ⅲ产量的目的,并且为进一步利用组合表达系统商业化生产紫杉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10-乙酰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3
6
作者 龚雪元 杜亚填 +1 位作者 刘姣 张翔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菌根菌 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10-DAB)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PD-HPLC法分析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 Ⅲ和紫杉醇
7
作者 赵倩倩 朱靖博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2-1051,共10页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 为建立云南红豆杉(Taxus yunnanensis)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Ⅲ)和紫杉醇(Taxol)的分析方法,该研究采用基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MSPD-HPLC)对云南红豆杉中的10-DABⅢ及Taxol进行定量分析,探究硅胶、佛罗里硅土、酸性氧化铝、中性氧化铝、碱性氧化铝、C_(18)、C_(18)-ME、C_(18)-G1、C_(18)-HC、Diol、Xamide、Xion共12种样品预处理分散剂及各种分散剂的质量、洗脱剂的种类、洗脱剂的浓度、洗脱剂体积对两种成分分析的影响,并对优化后的条件进行方法学验证,同时与超声提取、热回流提取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证明其有效性。结果表明:(1)12种固相分散剂中,碱性氧化铝具有良好的目标化合物萃取物检出量,并且当碱性氧化铝与样品的质量比为3∶1、6 mL甲醇为洗脱剂洗脱时,10-DABⅢ和Taxol的萃取检出量较高。(2)建立的云南红豆杉枝叶中10-DABⅢ和Taxol的分析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10-DABⅢ和Taxol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介于0.0239~0.0301μg·mL^(-1)和0.142~0.178μg·mL^(-1)之间;各目标分析物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3.6%~109.0%之间。(3)比较分析显示,3种方法对2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检出量基本无差别,但MSPD法溶剂消耗少、操作简单,分析时间短,净化效率高,可应用于云南红豆杉原料的快速分析。该研究以碱性氧化铝为分散剂应用于云南红豆杉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萃取,建立了快速、高效的云南红豆杉中10-DABⅢ和紫杉醇的分析方法,为云南红豆杉中的紫杉烷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10-乙酰基巴卡亭 紫杉醇 基质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赵志莲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76-4877,4879,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5培养基中的1.7倍和2.6倍;20℃培养时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30℃时的1.5倍和5.7倍;暗培养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强光照(3 000 lx)培养时的2.5倍和4.4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量 10-去乙酰巴卡亭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的合成及吸附性能研究
9
作者 王奕洁 江哲恒 +3 位作者 孙雯佳 武晓丹 曹劲松 付玉杰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99,共9页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 以10-脱乙酰巴卡亭Ⅲ(10-DAB)为模板,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制备出对10-DAB具有高选择吸附性的10-DAB分子印迹纳米微球(10-DAB-MINs),最高吸附量可达37.42 mg/g。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仪及热重分析(TG)仪对10-DAB-MINs进行表征,证明该聚合物成功合成。10-DAB-MINs的吸附过程与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吻合,R^(2)为0.979 5;10-DAB-MINs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R^(2)为0.982 7;10-DAB-MINs相较不加模板的分子印迹纳米微球(NINs)有较好的重复利用性,重复使用5次吸附量仍达到28.66 mg/g,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10-乙酰巴卡亭 特异性识别 纳米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地亚红豆杉中紫杉醇等与产地因子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付顺华 史小娟 +5 位作者 苗国丽 徐志明 张新凤 何照斌 斯金平 杜红亮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3,共7页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 从国内8个不同产地采集曼地亚红豆杉Taxus media枝条和林下土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紫杉醇(taxol)和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10-deacetylbaccatin,10-DAB)质量分数,用常规方法测定了土壤的矿质元素及肥力结构等。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曼地亚红豆杉紫杉醇和10-DAB质量分数差异很大,紫杉醇有随北纬纬度增高而递减的趋势;紫杉醇和10-DAB与多数土壤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其中:紫杉醇与有机质呈显著正相关,与北纬纬度呈显著负相关,10-DAB与土壤矿质元素钴和锰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紫杉醇与10-DAB之间不存在相关性(r=-0.197);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紫杉醇质量分数的回归方程。推测:曼地亚红豆杉的紫杉醇及其衍生物质量分数变化规律与红豆杉属其他种相似,受生长必需环境因子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曼地亚红豆杉 紫杉醇 10-脱乙酰基巴卡亭ⅲ 矿质元素 偏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1
作者 王昌伟 彭少麟 +2 位作者 李鸣光 李文建 林发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83-1590,共8页
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显著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子的研究有利于红豆杉产业化栽培基地经济效益的实现。根据以往的研究,综述了影响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的主要因子,包括品种、环境、季节、年龄、性别、... 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显著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这些影响因子的研究有利于红豆杉产业化栽培基地经济效益的实现。根据以往的研究,综述了影响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的主要因子,包括品种、环境、季节、年龄、性别、组织部位、储藏方式、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等不同的方面。曼地亚红豆杉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筛选到的最适宜栽培的品种,目前市场上50%以上的10-脱酰基巴卡丁Ⅲ来自于欧洲紫杉。阴湿环境生长的红豆杉紫杉醇含量较高,冬季一般是紫杉醇及其衍生物总含量最高的季节,年龄的增加有利于紫杉醇含量的提高,性别不同的红豆杉紫杉醇的含量没有显著差异,根和皮部的紫杉醇含量较高,阴干和低温保藏能有效地减缓紫杉醇的分解速度,一些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的施用可以明显地提高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其衍生物的含量。并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急需深入研究的重点:(1)优良品系的筛选和栽培,尤其是对生长速度最快和在中国分布最广的南方红豆杉;(2)土壤中各种成分,尤其是稀土元素对紫杉醇及其衍生物含量的影响和机理;(3)定点与大尺度实验相结合研究宏观生态因子对含量的影响和机理;(4)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对含量的影响和机理;(5)调节宏观生态因子、土壤成分、激素和代谢旁路抑制剂的配伍进一步提高产量并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紫杉醇 10-酰基巴卡丁 紫杉醇及其衍生物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方红豆杉中筛选和鉴定25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 被引量:3
12
作者 戴黄益 刘明志 +2 位作者 段中岗 马细兰 吕镇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8,共8页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和巴卡亭Ⅲ,1株能产紫杉醇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1株能产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6株仅产紫杉醇,5株仅产巴卡亭Ⅲ。根据内生真菌的来源,幼茎中有11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叶片中有9株,而树皮中仅有5株。这些菌株的紫杉醇、巴卡亭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产量分别为0.64~9.87、0.48~3.42和0.20~1.00μg L^(–1)。因此,南方红豆杉中具有紫杉烷类代谢途径的内生真菌来源广,数量多,是研究真菌中紫杉烷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良好材料,也为紫杉烷类抗癌药生产提供了潜在的真菌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巴卡亭 10-去乙酰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多西他赛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欢 陈刚 +1 位作者 王涛 李勤耕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33-338,共6页
设计了一条水溶性多西他赛衍生物(Ⅰ)的合成路线。该路线以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Ⅱ)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缩合和选择性脱保护得到关键中间体7,10-O-二苄氧酰基-多西他赛(Ⅴ),进一步与氨基酸反应,最后经钯碳催化氢解得到多西他赛衍生物(Ⅰ... 设计了一条水溶性多西他赛衍生物(Ⅰ)的合成路线。该路线以10-脱乙酰基巴卡丁Ⅲ(Ⅱ)为起始原料,经酯化、缩合和选择性脱保护得到关键中间体7,10-O-二苄氧酰基-多西他赛(Ⅴ),进一步与氨基酸反应,最后经钯碳催化氢解得到多西他赛衍生物(Ⅰ)。产物结构经核磁和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该合成路线操作简单,总收率64.1%,终产品纯度(HPLC)可达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乙酰基巴卡丁 7 10-O-二苄氧酰基-多西他赛 衍生物 医药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红豆杉中紫杉醇及同系物的含量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巧明 李朝红 +2 位作者 李干雄 骆雪兰 李志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B05期77-80,共4页
建立了HPLC法测定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简称10-DAB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二种流动相系统分别测定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四种成分,以较大极性的甲醇-水(43:57)流动相系统测定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 建立了HPLC法测定红豆杉枝叶中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简称10-DAB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含量。采用二种流动相系统分别测定南方红豆杉枝叶中四种成分,以较大极性的甲醇-水(43:57)流动相系统测定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和巴卡亭Ⅲ,以乙腈-水-甲醇(27:44:29)为流动相测定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采用Nova—Pak C18反相柱,流速为1mL/min,柱温35℃,紫外检测波长为227nm。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巴卡亭Ⅲ、三尖杉宁碱和紫杉醇的线性范围(n=5)分别为0.01~0.5μg(r=0.9998),0.01~1μg(r=0.9999),0.015~0.5μg(r:0.9990),0.01~0.5μg(r=0.9992);样品用丙酮和水浸提,体积比为60:40,回收丙酮后,用二氯甲烷萃取得到上述四种成分。本实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不同地区红豆杉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红豆杉 10-乙酰基巴卡亭 巴卡亭 三尖杉宁碱 紫杉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