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膨胀聚(酰胺-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雨婷 董杰 +1 位作者 赵昕 张清华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23,共6页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氯化偏苯三酸酐(TMAc)为原料通过酰基化反应得到含三氟甲基酰胺型四羧酸二酐(TA-TFMB),再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TFMB两种二胺通过一步法共聚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酰亚胺)(PAI)薄膜... 以2,2′-双(三氟甲基)-4,4′-二氨基联苯(TFMB)和氯化偏苯三酸酐(TMAc)为原料通过酰基化反应得到含三氟甲基酰胺型四羧酸二酐(TA-TFMB),再与4,4′-二氨基二苯醚(ODA)和TFMB两种二胺通过一步法共聚制备了一系列聚(酰胺-酰亚胺)(PAI)薄膜,并对薄膜进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A)及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AI薄膜具有良好的热性能和光学性能,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07.0~320.5℃,氮气氛围下,5%热分解温度为449.0~471.0℃;PAI-ODA的线性热膨胀系数(CTE)为17.63×10^-6/K,与普通铜箔的CTE(17.0×10^-6K)相一致;PAI-TFMB具有最高的透光率(85.43%),PAI薄膜颜色参数中的b*值和雾度指数(Haze值)分别低至7.37和0.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三氟甲基羧酸 聚(-)薄膜 热性能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DA/MDA/BTDA三元共聚聚酰亚胺胶黏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楠 崔馨予 +2 位作者 潘诚 季天宸 陶国良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4-108,187,共6页
采用二酐单体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对苯二胺(P-PDA)2种二胺单体通过三元共聚的方法合成聚酰胺酸(P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PA... 采用二酐单体3,3′,4,4′-二苯甲酮四羧酸二酐(BTDA)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MDA)、对苯二胺(P-PDA)2种二胺单体通过三元共聚的方法合成聚酰胺酸(PAA)。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X射线衍射仪(XRD)表征PAA的结构;利用热重分析仪(TG)、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表征PAA的耐热性能;除此以外,在不同固化条件下,研究了PAA粘接聚四氟乙烯纤维布的性能。结果表明,当P-PDA、MDA和BTDA的摩尔比例为2∶1∶3.03、固含量为20%时,PA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350℃,初始分解温度为568.3℃,特性黏度为0.45 dL/g的PAA。涂胶后,在240℃、0.1 MPa、5 min条件下固化,试样可剥离断裂变形,剥离强度为4.085 2 N/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 4 4′-苯甲酮羧酸 4 4′-氨基苯甲烷 对苯 三元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徐永芬 虞鑫海 +1 位作者 费斐 赵炯心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共4页
将3,3'-二氨基-4,4'-二羟基联苯(DADHBP)、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OPP)、3,3',4,4'-四羧酸二苯醚二酐(ODPA)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前驱体,通过热环化制得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将3,3'-二氨基-4,4'-二羟基联苯(DADHBP)、2,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BAPOPP)、3,3',4,4'-四羧酸二苯醚二酐(ODPA)进行缩聚反应,得到聚酰胺酸前驱体,通过热环化制得聚酰亚胺薄膜,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新型聚酰亚胺薄膜具有良好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和良好的疏水性,且骨架结构中刚性结构摩尔比越大,玻璃化转变温度越高,耐热性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3'-氨基-4 4'-羟基联苯 2 2-双[4-(4-氨基苯氧基)苯基]丙烷 3 3' 4 4'-羧酸苯醚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乙炔封端的BTDA系列酰亚胺预聚体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饶先花 党国栋 +4 位作者 周宏伟 邓勇强 路迎宾 陈春海 吴忠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75-1778,共4页
合成了具有苯侧基的二胺单体1,4-双(4′-氨基苯氧基)-2-(苯基)苯(p-TPEQ),并与3,3′,4,4′-苯酮四羧酸二酐(BTDA)进行缩聚反应,分别以4-苯乙炔苯酐(PEPA)和4-苯乙炔-1,8-萘二甲酸酐(PENA)作为封端剂,合成了两个系列的苯乙炔封端的酰亚... 合成了具有苯侧基的二胺单体1,4-双(4′-氨基苯氧基)-2-(苯基)苯(p-TPEQ),并与3,3′,4,4′-苯酮四羧酸二酐(BTDA)进行缩聚反应,分别以4-苯乙炔苯酐(PEPA)和4-苯乙炔-1,8-萘二甲酸酐(PENA)作为封端剂,合成了两个系列的苯乙炔封端的酰亚胺预聚体.DSC测试结果表明,此类预聚体具有比PETI-5更宽的加工窗口;利用所合成的预聚体制成了具有较高热分解温度热固性交联PI薄膜.结果表明,PI预聚体加工性能良好,其交联后具有优异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同时PEPA封端的预聚体树脂具有比PENA封端的树脂更为优异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聚体 苯乙炔 3 3’ 4 4’-苯酮羧酸 1 4-双(4’-氨基苯氧基)-2-(苯基)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刘习奎 汤嘉陵 顾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104,共4页
合成了一种含氰基联苯氧基侧链的二元胺单体,然后通过两步法热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通过侧链的引入,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聚酰亚胺的Tg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液与... 合成了一种含氰基联苯氧基侧链的二元胺单体,然后通过两步法热酰亚胺化工艺制备了新型的含氰基联苯基团侧链的聚酰亚胺。通过侧链的引入,聚酰亚胺的溶解性获得了很大的提高,同时聚酰亚胺的Tg也大大降低,从而大大改善了聚酰亚胺的溶液与熔融加工性能。在加工性改善的同时,这种侧链聚酰亚胺仍然保持了原有无侧链聚酰亚胺的优异力学性能。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没有侧链且较为刚性的BPDA/MPDA的聚酰亚胺表现出一种短程有序结构,但这种短程有序受到氰基联苯侧链的明显抑制。TGA研究表明侧链聚酰亚胺表现出典型的两段式失重行为,分别对应于侧链与主链的热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含氰基联苯基团 侧链改性 3 5-硝基苯甲酸 4-氰基-4’-羟基联苯 4-甲基氨基吡啶 6-氯正己醇 环己基碳 氨基苯醚 间苯 4 4’-苯醚羧酸 3 3’ 4 4’-联苯羧酸 N-甲基吡咯烷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具有潜在的电致发光性能的苝酰亚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薄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3
6
作者 郭晓迪 王佳 张海全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4-87,94,共5页
以3,4,9,10-苝四酸二酐为原料,合成了苝酰亚胺衍生物—N,N’-二异辛基1,7-(对叔丁基苯氧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PITD),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H1NMR)表征了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PITD在二氯甲烷... 以3,4,9,10-苝四酸二酐为原料,合成了苝酰亚胺衍生物—N,N’-二异辛基1,7-(对叔丁基苯氧基)-3,4,9,10-苝四羧酸二酰亚胺(PITD),利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H1NMR)表征了中间产物及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通过PITD在二氯甲烷稀溶液和滴膜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分析,证明PITD是一种具有电致发光性能的化合物,然后通过水合肼的作用将PITD制成用于电沉积制膜的电解液,利用XRD和SEM研究了电沉积法制备PITD薄膜的结构及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 N’-异辛基-1 7-(对叔丁基苯氧基)-3 4 9 10-羧酸 电沉积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BHDA为单体的聚酰亚胺的合成及其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郭云虎 孟卫东 卿凤翎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4,共5页
以降冰片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羰甲酯化反应,酯的水解,酸脱水最后生戍双环[2.2.1]庚烷-2-endo,3- endo,5-exo,6-exo-四羧酸2,3:5,6-二酸酐(BHDA);将制得的酸酐作为二酐单体与4种二胺单体在溶剂中高温溶液缩聚生成4种聚酰亚胺(PI),并对它... 以降冰片烯二酸酐为原料,通过羰甲酯化反应,酯的水解,酸脱水最后生戍双环[2.2.1]庚烷-2-endo,3- endo,5-exo,6-exo-四羧酸2,3:5,6-二酸酐(BHDA);将制得的酸酐作为二酐单体与4种二胺单体在溶剂中高温溶液缩聚生成4种聚酰亚胺(PI),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此类聚酰亚胺具有易溶于强极性有机溶剂(2种含氟元素的也可溶于普通有机溶剂),颜色较浅,较高的热分解温度,玻璃化温度低,易于加工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环[2.2.1]庚烷-2-endo 3-endo 5-exo 6-exo-羧酸-2 3:5 6-酸酐(BHDA) 聚合 热分解温度 玻璃化温度 易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性苝系衍生物荧光探针识别金属离子的光物理机制计算研究
8
作者 戴玉梅 胡晓钧 +3 位作者 李福君 谢雨萌 赵洋洋 周悄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33-437,共5页
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和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利用荧光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各种不同体系的状态及其变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展。其中,N,N′-二天冬氨酸铵盐-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PTCDA)是一种水体环境中选择性好灵敏度高... 随着人们对荧光化合物电子光谱和光物理行为的深入研究,在利用荧光分子作为探针,检测各种不同体系的状态及其变化等方面都有了巨大的进展。其中,N,N′-二天冬氨酸铵盐-3,4,9,10-四羧酸二酰亚胺(PTCDA)是一种水体环境中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典型荧光分子探针。本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PTCDA的光物理机制进行研究。计算了PTCDA分子在理想状态下的最优构型,电荷布居和激发光谱。根据计算结果,拟合此苝系衍生物激发态与Cu2+结合前后的吸收光谱,与Cu2+结合前后,吸收光谱峰形相似,加铜后整体吸收峰位发生了红移,有猝灭变色现象。通过与实验值的对比,计算所得分子构型合理有效,激发光谱谱峰位置切合实际。分析得出:PTCDA分子对二价铜离子有较好荧光探测活性,其光信号响应机制属于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机制。当分子接收二价铜离子时,吸收光谱谱峰位置红移,分子内电荷转移方向和强度均发生变化,既有猝灭信号,也有光的颜色变化信号,是一种具有猝灭与变色双信号的荧光探针材料,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所做工作只是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在分子荧光探针领域进行光物理响应机制分析的初步探索,可以为该领域提供系统而有价值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N N′-天冬氨酸铵盐-3 4 9 10-羧酸(ptcda) 光物理机制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