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4,7,10-四(2-羟乙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及钠配合物构型与成键特性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晓东 王红梅 +3 位作者 罗飞华 兰社民 潘文慧 胡宗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32-235,共4页
在DFT-B3LYP/6-31G(d)水平上对1,4,7,10-四(2-羟乙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及其钠配合物[Na(thecl2)]+的七配位和八配位两种构型进行优化与简正频率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构型能量相近,都可能在实验中得到;在配位键的强度上,Na+与侧臂O... 在DFT-B3LYP/6-31G(d)水平上对1,4,7,10-四(2-羟乙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及其钠配合物[Na(thecl2)]+的七配位和八配位两种构型进行优化与简正频率计算.结果表明两种构型能量相近,都可能在实验中得到;在配位键的强度上,Na+与侧臂O的配位键明显强于Na+与母环N的配位键,其中Na+与侧臂O的配位键键能随键长增大而减小,而Na+与母环N的配位键强度主要由孤对电子的指向和参与配位的轨道的能级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 7 10-(2-羟乙基)-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 钠配合物 成键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凡 李琼 邹琼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8-53,共6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Cyclen-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得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配合物和BSA作用的...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Cyclen-Cu(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得到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配合物和BSA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点位数,计算了在不同的pH值、温度及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热力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还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对Cyclen-Cu(Ⅱ)与BSA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表面活性剂使得BSA在348nm处的荧光峰蓝移约12nm并且其强度随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铜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实验:选择性保护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的仲胺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琴芳 王爱群 +2 位作者 任小雨 张红素 余孝其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1-244,共4页
氨基官能团存在于很多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中,氨基的保护策略选择对合成化学工作者非常重要。基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的化合物应用广泛,为了合成基于Cyclen的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产品,就需要系统的合成化学,尤其是对其仲... 氨基官能团存在于很多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中,氨基的保护策略选择对合成化学工作者非常重要。基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的化合物应用广泛,为了合成基于Cyclen的具有不同结构和功能的产品,就需要系统的合成化学,尤其是对其仲胺的选择性保护。该设计实验以Cyclen为原料,分别采用(Boc)2O和Boc-OSu为胺基保护试剂,制备1,4,7-3 Boc-Cyclen和1,7-2 Boc-Cyclen;采用上一步合成的1,4,7-3 Boc-Cyclen为原料,Fmoc-Cl为保护试剂,制备1,4,7-3 Boc-10-Fmoc-Cyclen,再用CF3COOH脱掉Boc保护基制备Fmoc-Cyclen,以此得到单保护、对位二保护和三保护的Cyclen。结合1H NMR、13C NMR和HR-MS的鉴定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实验 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 选择性保护仲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成方法的改进(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清 易银沙 +1 位作者 冯志明 李佳莲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9年第8期22-24,共3页
对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中间产物仅通过简单的过滤纯化就直接进行成环反应,三乙胺用作酸中和剂,微波水解法脱去对甲苯磺酰保护基。改进后的Cyclen合成工艺具有收率高、消耗低和操作简便等特点。
关键词 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 合成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5
作者 刘凡 张元勤 张智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2-238,共7页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Cyclen-Co(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以及在聚氧乙烯(2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合钴(Cyclen-Co(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确定了其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得到了在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以及在聚氧乙烯(23)月桂醇醚(Brij35)、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3种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Cyclen-Co(Ⅱ)和BSA作用的结合点位数、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其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十二合钴 牛血清白蛋白 荧光光谱 结合位点数 结合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联剂2-(4-异硫氰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的合成工艺改进
6
作者 段玉春 程作用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0-144,共5页
以对硝基苯丙氨酸和乙二胺为原料,经酯化、胺解、成环、烷基化、还原、取代等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2-(4-异硫氰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p-SCN-Bz-DOTA),总产率为10.4%。反应中使用NaBH4/BF3体系代替甲硼烷作为还原剂,提高... 以对硝基苯丙氨酸和乙二胺为原料,经酯化、胺解、成环、烷基化、还原、取代等反应合成了目标产物2-(4-异硫氰基苄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四乙酸(p-SCN-Bz-DOTA),总产率为10.4%。反应中使用NaBH4/BF3体系代替甲硼烷作为还原剂,提高了操作过程的安全性;使用溴乙酸叔丁酯代替溴乙酸作为烷基化试剂,提高了烷基化的反应产率,而且避免了使用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降低了合成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异硫氰基苄基)-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乙酸 偶联剂 放射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0^(3,11)]十二烷的合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崔可建 徐志斌 +2 位作者 石玉辉 王鹏 孟子晖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3-415,共3页
研究了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03,11]十二烷(TEX)的合成方法,以其二步合成法为基础,对影响中间体1,4-二甲醛-2,3,5,6-四羟基哌嗪(DFTHP)以及目标产物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 研究了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03,11]十二烷(TEX)的合成方法,以其二步合成法为基础,对影响中间体1,4-二甲醛-2,3,5,6-四羟基哌嗪(DFTHP)以及目标产物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03,11]十二烷(TEX)合成收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使用NaOH饱和溶液调节反应液pH为9时,DFTHP收率可达到68.3%;硝硫混酸中发烟硝酸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3∶2,硝化剂与DFTHP的体积与质量比为3∶1时TEX的收率可达到59.7%.经过条件优化,TEX二步合成法总收率提高到了4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感炸药 4 10-二硝基-2 6 8 12-氧杂-4 10-环[5.5.0.05 903 11]十二 有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7,10-四氮杂环十二院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魏俊发 卓仁禧 +1 位作者 鄢国平 杜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58-660,共3页
A new and simplified method for synthesis 1, 4, 7, 10-tetraazacyclododecane (cy-clen) has been proposed by two steps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step deals with cyclic condensa-tion of triethylenetetramine and diethyl ox... A new and simplified method for synthesis 1, 4, 7, 10-tetraazacyclododecane (cy-clen) has been proposed by two steps in this paper. The first step deals with cyclic condensa-tion of triethylenetetramine and diethyl oxalate in methanolic solution, giving the twelve-numbered cyclic oxamide, i. e., 1, 4, 7,10-tetraazacyclododecane-2, 3-dione.The pure prod-uct was obtained as a crystalline precipitate in 39% yield on addition of ethanol to the con-centrated solution of the reaction mixture. Subsequently, in the second step, the cyclic ox-amide was reduced in THF with diborane produced in situ fr6m potassium borohydride andboron trifluoride etherate and extracted by CH2Cl2 from the basic aqueous solution of the sol-vent free residue, giving cyclen in 56% yield after removing the solv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环 环化缩合 杂环十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酰胺缩醛合成1,4,7,10-四氮杂十二烷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娟 刘毅锋 +1 位作者 王翠玲 范晓东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1,33,共4页
用甲苯作溶剂,使三乙烯四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在85℃反应2h,得到中间体双咪唑啉,产率90.4%,在乙腈溶剂中,碳酸钾存在下,双咪唑啉和1,2-二溴乙烷进行扩环反应,得到环状中间体一溴盐,产率78.7%,一溴盐经碱性水解2h,得到1,4,7,... 用甲苯作溶剂,使三乙烯四胺和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在85℃反应2h,得到中间体双咪唑啉,产率90.4%,在乙腈溶剂中,碳酸钾存在下,双咪唑啉和1,2-二溴乙烷进行扩环反应,得到环状中间体一溴盐,产率78.7%,一溴盐经碱性水解2h,得到1,4,7,10-四氮杂十二烷,产率74.2%。用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乙烯 N 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 1 2-二溴乙 1 4 7 10-十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的Pb(Ⅱ)、Co(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与发光(英文)
10
作者 李秀颖 胡波 +3 位作者 车广波 闫永胜 关庆丰 李春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818-2824,共7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2种配合物[Pb2(ptcp)2(DDA)](NO3)2·2H2O(1)和[Co(ptcp)2(DDA)(H2O)]·0.5H2DDA·H2O(2)(ptcp=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 采用水热法合成2种配合物[Pb2(ptcp)2(DDA)](NO3)2·2H2O(1)和[Co(ptcp)2(DDA)(H2O)]·0.5H2DDA·H2O(2)(ptcp=2-苯基-1H-1,3,7,8-四-氮杂环戊二烯并[l]菲,H2DDA=1,12-十二烷二酸),并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理论计算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1和2分别呈现双核和单核结构,通过π-π和氢键作用形成二维和三维结构。此外,配合物1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质。利用Gaussian09W程序,采用B3LYP/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进行自然键轨道(NBO)分析。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Pb(Ⅱ)离子之间存在明显的共价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1H-1 3 7 8--杂环戊二烯并[l]菲 1 12-十二二酸 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Cy和PS-Acyl-Cy树脂的制备及其吸附对硝基酚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启 周峰 +2 位作者 舒斌斌 倪梦 孙小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4-48,共5页
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分别修饰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及氯乙酰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合成Cyclen型聚苯乙烯(PS-Cy)树脂及Cyclen型氯乙酰化的聚苯乙烯(PS-Acyl-Cy)树脂。测定了两种树脂的增重率及全交换容量并研究了其吸附动... 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分别修饰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及氯乙酰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合成Cyclen型聚苯乙烯(PS-Cy)树脂及Cyclen型氯乙酰化的聚苯乙烯(PS-Acyl-Cy)树脂。测定了两种树脂的增重率及全交换容量并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PS-Cy树脂的全交换容量达1.59 mmol/m L,对对硝基酚(PNP)的最大吸附量达118.93 mg/m L,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而PS-Acyl-Cy树脂的全交换容量为1.45 mmol/m L,对PNP的最大吸附量为90.87 mg/m L,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两种树脂的吸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液膜扩散为主要控制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对硝基酚 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 吸附过程 液膜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的^(68)Ga-DOTA-NOCPET/CT最佳采集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磊 周蕾蕾 +4 位作者 孟庆乐 杨瑞 钱鑫宇 赵震宇 王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07-1711,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柰丙氨酸-奥曲肽(DOTA-NOC)PET/CT最佳采集条件。方法收集89例接受^(68)Ga-DOTA-NOC PET/CT全身扫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偏... 目的探讨基于患者体质量指数(BMI)的^(68)Ga-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1-柰丙氨酸-奥曲肽(DOTA-NOC)PET/CT最佳采集条件。方法收集89例接受^(68)Ga-DOTA-NOC PET/CT全身扫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偏瘦组(n=13)、正常组(n=40)、超重组(n=31)和肥胖组(n=5)。以真符合计数率、随机符合计数率、等效噪声比(NECR)、随机分数和变异系数(CV)评估PET图像质量,分析其与BMI的关系,并比较4组间差异。结果 89例患者平均BMI为(22.99±3.77)kg/m^2,^(68)Ga-DOTA-NOC注射剂量为(1.04±0.27)MBq/kg体质量。真符合计数率、随机符合计数率和NECR均与显像剂注射剂量呈线性正相关(r=0.71、0.71、0.72,P均<0.01)。NECR在显像剂注射剂量约为1.65MBq/kg体质量时获得最大值。4组真符合计数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6,P<0.01),且BMI正常组患者真符合计数率与偏瘦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比值分别为0.82、1.12和1.28。CV值随显像剂注射剂量的增加而下降(r=0.78,P<0.0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8,P<0.01)。4组间随机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7)。结论基于患者BMI,^(68)Ga-DOTA-NOC PET/CT推荐方案如下:偏瘦患者显像剂注射剂量参考范围为1.05~1.15MBq/kg体质量,最大不超过1.30MBq/kg体质量;超重患者和肥胖患者的每床位采集时间分别延长1.2~1.3倍和1.3~1.5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8 Ga-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1 4 7 10-乙酸-1-柰丙氨酸-奥曲肽 人体质量指数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取代大环多胺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与DNA的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俊 吴子怡 +3 位作者 贾默 李一志 王晓勇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69-1674,共6页
本文以1-[N-2′-(2″-吡啶基)乙基]甲氨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为配体合成了一种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Ⅱ)以五配位方式形成变形四... 本文以1-[N-2′-(2″-吡啶基)乙基]甲氨酰甲基-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为配体合成了一种铜(Ⅱ)-铂(Ⅱ)异核配合物,并用X-射线衍射单晶结构分析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铜(Ⅱ)以五配位方式形成变形四方锥构型,铂(Ⅱ)以四配位方式形成平面四方构型。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证明配合物既能结合DNA,也能在还原剂存在下切割DNA。圆二色光谱表明配合物与DNA以非嵌入方式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异核配合物 杂环十二 晶体结构 DNA切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O_5/HNO_3硝解TAIW合成CL-20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小玲 吴秋洁 钱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38,共4页
以2,6,8,12四乙酰基2,4,6,8,10,12-六氮杂四环[5,5,0,0^3,0^5,9]十二烷(TAlw)为原料,采用N2O5/HNO3为硝化剂硝解TAIW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通过系统研究N2O5/HNO3硝解TAIW的加料方式、温度、料比、反应... 以2,6,8,12四乙酰基2,4,6,8,10,12-六氮杂四环[5,5,0,0^3,0^5,9]十二烷(TAlw)为原料,采用N2O5/HNO3为硝化剂硝解TAIW制备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通过系统研究N2O5/HNO3硝解TAIW的加料方式、温度、料比、反应时间、稀释用水量等因素对反应收率和纯度的影响,找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60~80℃,反应时间7h,m(TAIW):m(N2O5):V(HN03)=3g:4g:15mL,后处理时稀释用水量20mL,CL20收率为82.34%,纯度为98.29%。当以质量分数10%的CF3SO3H/树脂为催化剂时,收率提高至87.35%,纯度基本不变,且催化剂的回收率达到99.15%。该方法避免硫酸的使用,减轻了废酸污染,具有较强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N2O5 六硝基六杂异伍兹 绿色合成 2 6 8 12-乙酰基-2 4 6 8 10 12六环[5 5 0 0^3 0^5 9]十二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烯四甲氧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
15
作者 甘良兵 周胜 +4 位作者 姜剑峰 黄春辉 武轶 吕木坚 潘景歧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859-860,共2页
富勒烯四甲氧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甘良兵,周胜,姜剑峰,黄春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武轶,吕木坚,潘景歧(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关键词C_60衍生物,甲氧基,四氮杂环十... 富勒烯四甲氧基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甘良兵,周胜,姜剑峰,黄春辉(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武轶,吕木坚,潘景歧(北京微量化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关键词C_60衍生物,甲氧基,四氮杂环十二烷富勒烯化学是目前人们研究的热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 杂环十二 碳60 富勒烯
全文增补中
C_(8)H_(24)N_(4)(ClO_(4))_(4)和C_(8)H_(24)N_(4)(NO_(3))_(4)·2H_(2)O的合成与性能
16
作者 刘威 苟晓东 +1 位作者 郭晓壮 杨彩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8-1144,共7页
研究采用小分子燃料1,4,7,10-四氮环十二烷与硝酸、高氯酸发生成盐反应,制备了C_(8)H_(24)N_(4)(ClO_(4))_(4)和C_(8)H_(24)N_(4)(NO_(3))_(4)·2H_(2)O两种单质炸药。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热重分析... 研究采用小分子燃料1,4,7,10-四氮环十二烷与硝酸、高氯酸发生成盐反应,制备了C_(8)H_(24)N_(4)(ClO_(4))_(4)和C_(8)H_(24)N_(4)(NO_(3))_(4)·2H_(2)O两种单质炸药。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差热分析、热重分析、EXPLO 5.0程序对目标产物的结构、热性能、爆轰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_(8)H_(24)N_(4)(ClO_(4))_(4)属正交晶系,Pcc2空间群,晶体密度为1.968 g·cm^(-3);C_(8)H_(24)N_(4)(NO_(3))_(4)·2H_(2)O的晶体为二水合物,属单斜晶型,P21/n空间群,晶体密度为1.642 g·cm^(-3)。C_(8)H_(24)N_(4)(NO_(3))_(4)·2H_(2)O和C_(8)H_(24)N_(4)(ClO_(4))_(4)的热分解峰值温度及活化能分别为293.2℃、284.1℃和131.76、195.18 kJ·mol^(-1)。C_(8)H_(24)N_(4)(NO_(3))_(4)·2H_(2)O和C_(8)H_(24)N_(4)(ClO_(4))_(4)表现出了较为优异的爆轰性能,其爆速、爆压分别可达8058、8680 m·s^(-1)和24.0、36.2 GPa。此外,C_(8)H_(24)N_(4)(NO_(3))_(4)·2H_(2)O和C_(8)H_(24)N_(4)(ClO_(4))_(4)的撞击感度分别为36、33 J,摩擦感度均大于360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 7 10-十二 含能离子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clen型聚苯乙烯树脂的结构与吸附性能 被引量:4
17
作者 孟启 戎志峰 +4 位作者 肖网琴 周长清 周峰 舒斌斌 孙小强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16,共4页
采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修饰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合成了新型的Cyclen型聚苯乙烯(PS-Cy)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PS-Cy树脂的结构,测定了PS-Cy树脂的增重率及全交换容量,研究了PS-Cy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及其等... 采用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Cyclen)修饰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微球,合成了新型的Cyclen型聚苯乙烯(PS-Cy)树脂。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了PS-Cy树脂的结构,测定了PS-Cy树脂的增重率及全交换容量,研究了PS-Cy树脂的吸附动力学及其等温吸附过程。结果表明:PS-Cy树脂的全交换容量达5.31 mmol/g,对Cu2+的最大吸附量达160.00 mg/g;液膜扩散为PS-Cy树脂吸附Cu2+的主要控制步骤;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 吸附 液膜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化聚苯乙烯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启 周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35-741,共7页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母体,分别与三乙烯四胺和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反应制备了胺化聚苯乙烯树脂(PS-TETA)和新型Cyclen型聚苯乙烯树脂(PS-Cy)。采用FTIR和BET方法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树脂对对...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母体,分别与三乙烯四胺和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反应制备了胺化聚苯乙烯树脂(PS-TETA)和新型Cyclen型聚苯乙烯树脂(PS-Cy)。采用FTIR和BET方法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树脂对对硝基苯酚(PNP)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PS-TETA和PS-Cy可吸附PNP。实验结果表明,随PNP溶液p H的增大,PS-TETA和PS-Cy对PNP的吸附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再不断下降的趋势,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主要控制步骤为Boyd液膜扩散形式。25℃下,PS-TETA和PS-Cy对PNP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26.34 mg/m L和118.93 mg/m L。PSTETA吸附PNP为多分子层吸附;PS-Cy对PNP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两者对PNP的吸附过程均为放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的形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化聚苯乙烯 对硝基苯酚 1 4 7 10-四氮杂环十二烷 吸附 液膜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X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容 周小清 +1 位作者 曾贵玉 刘春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6-28,共3页
用廉价、易得的乙二醛和甲酰胺为原材料,合成了中间体1,4-二甲醛-2,3,5,6-四羟基哌嚎(THDFP),然后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和发烟硝酸作用下,采用低温下加料,使其充分反应生成笼形化合物后,再升温进行硝化的方法,合成了笼形... 用廉价、易得的乙二醛和甲酰胺为原材料,合成了中间体1,4-二甲醛-2,3,5,6-四羟基哌嚎(THDFP),然后在质量分数98%的浓硫酸和发烟硝酸作用下,采用低温下加料,使其充分反应生成笼形化合物后,再升温进行硝化的方法,合成了笼形硝胺炸药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 0^3.11]十二烷(TEX),其纯度为99.5%,总收率为34.8%。研究了THDEP干燥时间、加料温度和反应温度对合成TEX纯度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充分干燥的THDEP对合成有利,加料温度应控制在45~50℃为宜,最佳反应温度为70~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学 4 10-二硝基-2 6 8 12-氧杂-4 10-环[5.5.0.0^5.9 0^3.11]十二 1 4-二甲醛-2 3 5 6-羟基哌嚎 有机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C法研究高能炸药TEX与推进剂组分的相容性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瑞 孟子晖 +5 位作者 薛敏 徐志斌 崔可建 赵凤起 肖立柏 郭琪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6-69,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03,11]十二烷(TEX)与黑索今(RDX)、吉纳(DINA)、硝化棉(NC)、吸收药(NC+NG)、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铅(Φ-Pb)和微米级铝粉(Al)等推...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4,10-二硝基-2,6,8,12-四氧杂-4,10-二氮杂四环[5,5,0,05,9,03,11]十二烷(TEX)与黑索今(RDX)、吉纳(DINA)、硝化棉(NC)、吸收药(NC+NG)、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铅(Φ-Pb)和微米级铝粉(Al)等推进剂主要组分的热分解性能,并考察了TEX与7种组分的相容性。结果表明,TEX的热稳定性较好,与RDX、Φ-Pb、NC、DINA和Al粉的相容性良好,与NC+NG和DEP轻微敏感、相容性较好,可应用于推进剂等含能材料领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4 10二硝基2 6 8 12氧杂4 10环[5 5 0 0^5 9 0^3 11]十二 TEX 相容性 推进剂 差示扫描量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