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方红豆杉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程抒劼 黄仕杰 +2 位作者 郭丽琼 韩飞 林俊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 对中国重要药用植物南方红豆杉中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进行分离、测序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GenBank中已登录的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DBAT)基因cDNA序列设计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克隆了1个DBAT基因Tc-DBAT的全长cDNA。结果显示,Tc-DBAT cDNA含有1个1 323 bp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编码440个氨基酸,对应基因组序列含有1个内含子。Tc-DBAT蛋白N端含有5个N-酰基化作用位点和2个保守的N-糖基化作用位点,具有1个保守的B ig-1结构域,多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以及1个类似钙结合蛋白重复结构。序列同源性比较、系统发生分析以及蛋白质高级结构预测均表明,Tc-DBAT属于转移酶超家族(transferase superfamily),是一个具有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功能蛋白,能够催化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10位的乙酰化,从而生成抗癌新药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最后一个双萜中间体——巴卡亭Ⅲ。有望通过成功克隆和鉴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达到提高其半合成前体巴卡亭Ⅲ产量的目的,并且为进一步利用组合表达系统商业化生产紫杉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乙酰转移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点整合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α-2,6-唾液酸转移酶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的CHO工程细胞株构建
2
作者 李仙红 贾润清 +4 位作者 王友亮 漫未玲 朱天昊 阎新龙 林艳丽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5,共10页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 对哺乳动物细胞CHO进行糖基化改造,用于生产蛋白质类药物。首先测定CHO细胞Rosa26位点的基因组序列,设计gRNA序列,利用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CRISPR/Cas9)技术,将着陆架整合到CHO细胞的Rosa26位点处。通过重叠PCR及无缝连接技术构建3个糖基转移酶共同表达的打靶载体,分别是β1,4半乳糖基转移酶(B4GALT1)、α-2,6-唾液酸转移酶1(ST6GAL1)和N-乙酰氨基糖基转移酶Ⅲ(GnTⅢ),并利用重组酶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recombinase-mediated cassette exchange,RMCE)将3个糖基转基因酶基因定点整合到CHO Rosa26位点中。PCR证实了3个糖基转移酶成功定点整合Rosa26位点,qRT-PCR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mRNA表达水平均在50000倍以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证实3个糖基转移酶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在4倍以上(P<0.001)。成功构建了Rosa26位点定点整合3个糖基转移酶的CHO工程细胞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4半乳糖基转移 α-2 6-唾液酸转移1 N-氨基糖基转移 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 重组介导的盒式交换技术 中国仓鼠卵巢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菌根菌液体纯发酵培养产紫杉醇及10-去乙酰巴卡亭Ⅲ 被引量:3
3
作者 龚雪元 杜亚填 +1 位作者 刘姣 张翔宇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14-120,共7页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 从南方红豆杉菌根菌中筛选出产紫杉醇和紫杉烷类化合物10-去乙酰巴卡亭Ⅲ(10-DAB)的高产菌株,对分离获得的21株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实验,通过TLC、HPLC及LC-MS检测发现,有10株菌株具有产紫杉醇及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其中4株菌株中产10-DAB分别为260.05、92.88、393.27、70.52μg/L,但未检出产紫杉醇;6株中产紫杉醇分别为434.94、1 242.19、200.65、360.77、317.90、29.82μg/L,但未检出产10-DAB,说明南方红豆杉的各种菌根真菌虽具有合成紫杉醇或紫杉烷类化合物的能力,但各自所合成化合物有差异,不同种类的菌根菌可能分别参与了紫杉醇生物合成的不同环节,即南方红豆杉菌根高含量紫杉醇的生物合成可能是多种菌根菌协同参与作用的结果,且其中的高产菌株具有发酵生产紫杉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菌根菌 紫杉醇 10-去巴卡亭(10-DAB) 液体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及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赵志莲 李海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76-4877,4879,共3页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 [目的]探讨云南红豆杉细胞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条件。[方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对云南红豆杉细胞生长量和产生10-去乙酰巴卡亭Ⅲ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BTM培养基中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B5培养基中的1.7倍和2.6倍;20℃培养时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30℃时的1.5倍和5.7倍;暗培养细胞生长量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含量分别是强光照(3 000 lx)培养时的2.5倍和4.4倍。[结论]该研究结果为云南红豆杉细胞培养生产10-去乙酰巴卡亭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红豆杉 细胞生长量 10-去巴卡亭 培养基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模拟对接和定点突变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的活力
5
作者 欧阳萍兰 黄佳俊 +5 位作者 林淑玲 魏韬 林俊芳 郭丽琼 刘俊峰 刘绮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7-92,共6页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 【目的】提高10β–去乙酰巴卡亭Ⅲ乙酰氧基转移酶(DBAT)活力,从而更高效地体外酶促合成巴卡亭Ⅲ。【方法】通过DBAT与其天然底物乙酰Co A的计算机分子模拟对接,选定C165W、N300I、F160C 3个氨基酸残基进行单点定点突变。突变基因经大肠埃希菌重组表达,突变重组酶特性经体外酶促反应测定。【结果】3种突变重组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7 000;最适反应温度均为32.5℃,与野生酶DBAT一致;DBAT^(F160C)与DBAT的最适反应pH为7.5,略高于DBAT^(C165W)和DBAT^(N300I)的最适反应pH(7.0);DBAT^(C165W)、DBAT^(F160C)和DBAT^(N300I)的比活力与DBAT相比分别提高了61.5%、59.6%和19.2%,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55.4%、35.1%和2.9%,3种突变酶的米式常数(K_m)和最大反应速率(v_(max))均高于DBAT。【结论】疏水突变导致突变酶的比活力相比野生型均有显著提高,研究结果为体外高效酶促合成紫杉醇化学半合成的直接前体物巴卡亭Ⅲ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β–去乙巴卡亭氧基转移 分子模拟对接 定点突变 比活力 促反应 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轭亚麻酸的异构体-十八碳-顺8,反10,顺12-三烯酸中的反-10,顺-12二烯体并不具有降低体脂的特性
6
作者 Miranda J 翁秀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5-145,共1页
共轭亚麻酸(CLNA)是一组包含多种位置和构象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肪日粮条件下,十八碳-顺8,反10,顺12-三烯酸作为CLNA的一种异构体在降低老鼠体脂和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潜能。研究结果... 共轭亚麻酸(CLNA)是一组包含多种位置和构象的顺式和反式异构体。本试验旨在研究高脂肪日粮条件下,十八碳-顺8,反10,顺12-三烯酸作为CLNA的一种异构体在降低老鼠体脂和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PPARγ)的潜能。研究结果表明,CLNA并不改变脂肪组织重量,也不影响脂蛋白酯酶、乙酰基辅酶A氧化酶和肉碱棕榈-Ⅰa的基因表达,但降低了PPARα和PPARγ的表达,且CLNA并不能够激活这些转录因子。因此,尽管十八碳三烯酸中存在二烯体反-10,顺-12,但它并不具有降低体脂的特性,有可能是因为第一个顺式双键位于第八碳原子上。而且不像CLNA的其他异构体,比如石榴油酸和α-桐酸,十八碳-顺8,反10,顺12-三烯酸并不能够激活PPARα和PPAR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碳-顺8 10 顺12-三烯酸 体脂 脂蛋白酯 基辅A氧化 肉碱棕榈-Ⅰa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老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南方红豆杉中筛选和鉴定25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 被引量:3
7
作者 戴黄益 刘明志 +2 位作者 段中岗 马细兰 吕镇城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1-278,共8页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 为从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中分离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从其幼茎、树皮和叶片中分离纯化了491株内生真菌,经筛选获得25株内生真菌具有产紫杉烷的能力,其中,4株可产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8株能产紫杉醇和巴卡亭Ⅲ,1株能产紫杉醇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1株能产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6株仅产紫杉醇,5株仅产巴卡亭Ⅲ。根据内生真菌的来源,幼茎中有11株产紫杉烷的内生真菌,叶片中有9株,而树皮中仅有5株。这些菌株的紫杉醇、巴卡亭和10-去乙酰巴卡亭Ⅲ产量分别为0.64~9.87、0.48~3.42和0.20~1.00μg L^(–1)。因此,南方红豆杉中具有紫杉烷类代谢途径的内生真菌来源广,数量多,是研究真菌中紫杉烷类化合物代谢途径的良好材料,也为紫杉烷类抗癌药生产提供了潜在的真菌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巴卡亭 10-去巴卡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