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kV多断点灭弧防雷间隙熄弧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巨丰 吴东 李国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89-1595,共7页
为了研究10 kV电压等级多断点灭弧防雷间隙的熄弧特性,采用Fluent软件对高速气流耦合电弧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搭建了试验回路并进行了灭弧试验,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了电弧熄灭过程,并且利用示波器采集了灭弧波形。仿真结果表明:电... 为了研究10 kV电压等级多断点灭弧防雷间隙的熄弧特性,采用Fluent软件对高速气流耦合电弧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搭建了试验回路并进行了灭弧试验,通过高速摄像机观察了电弧熄灭过程,并且利用示波器采集了灭弧波形。仿真结果表明:电弧在高速气流作用下被分段,切断电弧能量补给通道,电弧温度急剧下降,最终电弧熄灭。试验结果表明:10 kV电压等级多断点灭弧间隙具有良好的熄弧特性,能在0.3 ms时间内熄灭工频电弧并且在后续时间内电弧未发生重燃。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多断点灭弧防雷间隙在实际安装运行中能有效降低雷击跳闸次数以及抑制工频电弧发展。仿真结果、试验结果及实际运行结果一致证明了多断点灭弧防雷间隙能够快速、有效地熄灭电弧,抑制工频电弧重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k V多断点灭弧防雷间隙 熄弧特性 高速气流 电弧能量 灭弧试验 重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一体化联合试验装置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恒真 陈斯翔 +3 位作者 刘根才 邱凌 谢志文 齐小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64-3472,共9页
为检验10 kV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工频续流遮断能力及电弧熄灭后在工频电压作用下重燃的可能性,设计了一种冲击试验与工频续流试验相结合的一体化试验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结构、主要部件的设计参数以及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 为检验10 kV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工频续流遮断能力及电弧熄灭后在工频电压作用下重燃的可能性,设计了一种冲击试验与工频续流试验相结合的一体化试验装置,介绍了该装置的功能、结构、主要部件的设计参数以及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试验装置的合理性。通过LC串联谐振回路输出较高电压下的高幅值工频续流,利用同步控制回路提取工频振荡信号来导通冲击信号,实现冲击试验与工频试验的同步。结果表明:该一体化联合试验装置能同时产生频率为50 Hz的振荡电压和波形为1.2/50μs的冲击电压,并能在试品未遭受冲击电压作用时提供系统工频电压,能在试品击穿的同时提供高幅值振荡电流,还能在试品切断续流后提供系统工频电压以检验其重新燃弧的可能性。因此该装置可作为检验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防雷性能的试验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kv带串联间隙防雷装置 联合试验 串联谐振 工频续流 弧道压降 同步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形环境下10 kV配网雷害分析及防护措施优化配置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国伟 白洁 +3 位作者 李承 王强 赵锐 刘路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2-118,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配网线路供电可靠性,需要结合微地形环境进行防护措施优化配置,并合理采用新型防护装置。首先,以大同地区10 kV配电网为研究对象,统计近5年的雷电活动和雷击故障情况;分析了微地形环境、雷电活动和雷击故障的相关性。研究... 为进一步提高配网线路供电可靠性,需要结合微地形环境进行防护措施优化配置,并合理采用新型防护装置。首先,以大同地区10 kV配电网为研究对象,统计近5年的雷电活动和雷击故障情况;分析了微地形环境、雷电活动和雷击故障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地闪密度及雷电流幅值受海拔高度和大地土壤电阻率影响,雷击故障分布与地闪频繁的区域有较好的一致性。然后对多重短间隙装置、新型防雷支柱绝缘子进行了试验,根据典型线路参数计算不同防护措施下的耐雷水平和雷击跳闸率,并与常用的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防弧金具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多重短间隙装置具有更好的防护效果。最后结合不同防护措施特性和微地形因素,对一条经过复杂微地形环境的10 kV线路进行防雷措施改造,运行结果表明对防护装置优化配置后有效地减少了该线路的雷击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形 10 kv配网线路 防护措施 雷击跳闸率 多重短间隙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kV架空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单相接地故障电弧自熄特性研究 被引量:29
4
作者 陈维江 孙昭英 +6 位作者 王献丽 陈秀娟 李庆余 李红 刘庆时 王松虞 张文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22-25,共4页
35kV架空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能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免于雷击引起的工频续流电弧的烧蚀,但该装置的安装是否会影响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电弧的自熄特性尚需探讨。设计了2组模拟试验,分别研究了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容... 35kV架空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能有效保护绝缘子串和导线免于雷击引起的工频续流电弧的烧蚀,但该装置的安装是否会影响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电弧的自熄特性尚需探讨。设计了2组模拟试验,分别研究了系统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为10A和系统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单相接地故障电容电流为15A、消弧线圈过补偿、故障点残流为10A的试验条件下,架空线路安装并联间隙防雷装置后,单相接地故障电弧的自熄情况。结果表明,在这2种试验条件下,单相接地故障电弧均具有较高的自熄概率;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安装并不影响单相接地故障电弧的自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间隙 防雷装置 单相接地故障 电弧自熄特性 35kv架空线路 高电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间隙防雷装置在35kV变电站防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徐鹏 梁少华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15,共9页
针对广西某地区35 kV变电站的雷害事故,通过对变电站进线段采用的绝缘子进行U50%冲击闪络电压试验和现场调研,发现该地区变电站绝缘配合存在重大问题,线路绝缘水平过高,加之山区土壤电阻率高,导致雷电侵入波在线路上得不到充分的衰减,... 针对广西某地区35 kV变电站的雷害事故,通过对变电站进线段采用的绝缘子进行U50%冲击闪络电压试验和现场调研,发现该地区变电站绝缘配合存在重大问题,线路绝缘水平过高,加之山区土壤电阻率高,导致雷电侵入波在线路上得不到充分的衰减,雷电能量缺乏泄放通道,致使35 kV主变雷击损害事故频有发生。为了解决该地区变电站的雷击问题,提出了在其进线段上加装并联可调间隙防雷装置和站内采用避雷器保护相结合的方案,着重分析了可调间隙防雷装置与绝缘子串绝缘配合方法及设计原则,基于上述思想进行理论计算和试验的方法,设计出适合本地区的可调间隙防雷装置间隙距离,最后利用电力系统电磁暂态程序ATP-EMTP模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并联可调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针对间隙容易产生截波而且截波影响比较大的情况,采用变压器进线串接电抗器的方式,对截波过电压的影响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 kv变电站 雷电侵入波 防雷保护 可调间隙防雷装置 ATP-EM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