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甲基环丙烯与α-环糊精包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江涛 延卫 +1 位作者 徐浩 郑树楠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6,共5页
采用溶液包结法利用α-环糊精(α-CD)对1-甲基环丙烯(1-MCP)进行包合,将气态的1-MCP固态化形成白色粉末状的1-MCP/α-CD稳定包合物,使之便于保存和应用。利用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D)、气质联用测试仪(GC-MS)、核磁谱仪... 采用溶液包结法利用α-环糊精(α-CD)对1-甲基环丙烯(1-MCP)进行包合,将气态的1-MCP固态化形成白色粉末状的1-MCP/α-CD稳定包合物,使之便于保存和应用。利用拉曼光谱(Raman)、X射线粉末衍射光谱(XRD)、气质联用测试仪(GC-MS)、核磁谱仪(NMR)等测试技术对所得包合物的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同时提出了1-MCP/α-CD包合物中1-MCP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以该法测定的包合物中1-MCP的有效质量分数约为3.6%。对1-MCP和α-CD的包合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1-MCP和α-CD按摩尔比1∶1进行包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环丙烯(1-mcp) α-环糊精(α-CD) 包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的合成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金薇 王燕 +1 位作者 冯江涛 延卫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58-3363,3367,共7页
利用β-环糊精成功地制备合成得到粉末状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经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核磁谱(NMR)表征分析证明,... 利用β-环糊精成功地制备合成得到粉末状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Cu-β-环糊精(1-MMCPCP/Cu-β-CD)包合物。经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核磁谱(NMR)表征分析证明,得到的1-MMCPCP/Cu-β-CD包合物是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1-MMCPCP)和Cu-β-CD络合物两者分子之间通过一定的相互作用力结合形成的新物相。以失重法测得本实验所得的1-MMCPCP/Cu-β-CD包合物中1-MMCPCP有效含量为2.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3-(2-甲基环丙基)-1-环丙烯 Β-环糊精 包合物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对-烯-8-硫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庆洁 庞承新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9-301,共3页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1-对-烯-8-硫醇的包合作用。筛选出1-对-烯-8-硫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35℃下搅拌3.5 h,1-烯-8-硫醇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1时,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较好... 应用三因素六水平的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β-环糊精对1-对-烯-8-硫醇的包合作用。筛选出1-对-烯-8-硫醇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35℃下搅拌3.5 h,1-烯-8-硫醇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1∶11时,所得包合物的产率和包合率较好,分别为91.35%和61.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料 1--夢烯-8-硫醇 Β-环糊精包合物 均匀设计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R,3R)-1-氨基-1,3-二羧基环丁烷衍生物桥联环糊精与一组低分子量多肽之间的包合行为 被引量:2
4
作者 宋乐新 涂超 +1 位作者 赵亮 郭子建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18-522,共5页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peptide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guest, NH2 Arg Arg Trp Trp H 2; NH2 Arg Trp Arg Trp H 3; NH2 Trp Arg Arg Trp H 4;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H 5; NH2 Trp Trp Arg Arg Trp Trp H 6; ...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several peptides with low molecular weight (guest, NH2 Arg Arg Trp Trp H 2; NH2 Arg Trp Arg Trp H 3; NH2 Trp Arg Arg Trp H 4;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H 5; NH2 Trp Trp Arg Arg Trp Trp H 6;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H 7; NH2 Arg Arg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Trp H 8) and β cyclodextrin dimer (host, 1) bridged with the derivative of (1R, 3R) 1 aminocyclobutane cis 1,3 dicar boxylic acid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 method in buffer aqueous solution (pH 7.4) at 298K. The binding constants of the cyclodextrin dimer 1 to the guests 2 8 were determined. It was shown that there was a cooperative action of the two cavities of a cyclodextrin dimer in the binding of large substrates, and that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amino acid in the peptides played ver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synergic complexation between host and gu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糊精 多肽 包合物 分子识别 (1R-3 R)-1-氨基-1 3-二基环丁烷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MCP-α-环糊精和羧甲基β-环糊精对杨梅保鲜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王瑾 陈均志 +1 位作者 孙根标 何飞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0-34,共5页
采用1-MCP-α-环糊精包合物和羧甲基β-环糊精处理杨梅,通过对处理前后杨梅花青素、维生素C、总糖、总酸、水分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提高果实的耐藏性和品质,延长保鲜期,使营养成... 采用1-MCP-α-环糊精包合物和羧甲基β-环糊精处理杨梅,通过对处理前后杨梅花青素、维生素C、总糖、总酸、水分含量等生理指标的测定,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衰老,提高果实的耐藏性和品质,延长保鲜期,使营养成分得到较大程度的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mcp—α-环糊精包合物 羧甲基β-环糊精 杨梅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HPLC法测定三七皂苷β-环糊精包合物血药浓度及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6
作者 郑义 陈晓兰 +2 位作者 丁宁 黄琳 陆辉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9-34,共6页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测定PNS-β中人参皂苷Rgl的浓度,以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PNS-β和PNS在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条件下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PNS-β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其吸收半衰期(T1...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SPE-HPLC法)测定PNS-β中人参皂苷Rgl的浓度,以3P97药代动力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PNS-β和PNS在静脉注射和灌胃给药条件下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特征.结果表明:PNS-β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其吸收半衰期(T1/2ka)为(0.48±0.12)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15.91±1.17)μg/mL,消除半衰期(T1/2ke)为(7.38±0.52)h,生物利用度(F%)为50.81%,而PNS经大鼠灌胃给药后,其吸收半衰期(T1/2ka)为(0.55±0.06)h,最大血药浓度(Cmax)为(5.32±0.16)μg/mL,消除半衰期(T1/2ke)为(4.89±0.39)h,生物利用度(F%)为18.43%.PNS-β环糊精包合物口服给药,吸收迅速,能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消除缓慢,药物在体内维持时间长,不仅达到药物缓释的效果,还提高了PNS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包合物 人参皂苷 RG1 药动学 大鼠 PNS-β GINSENOSIDE 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