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甘膦对GC-1小鼠精原细胞的毒性作用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10
1
作者 曾明 黄婷 +4 位作者 易吉平 钟才高 关岚 王安 刘新民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9-166,共8页
摘要:为探讨41%草甘膦水溶液(农达)对雄性生殖细胞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干预效应。以GC.1小鼠精原细胞为受试细胞,设正常对照组、草甘膦染毒组(60、90、120、150、180mg·L-1)... 摘要:为探讨41%草甘膦水溶液(农达)对雄性生殖细胞的毒性及其作用机制以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的干预效应。以GC.1小鼠精原细胞为受试细胞,设正常对照组、草甘膦染毒组(60、90、120、150、180mg·L-1)、NAC干预组(10mmol·L NAC+90mg·L-1农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iemsa染色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学改变,彗星试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以及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草甘膦染毒浓度增加,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妒〈0.01),彗星阳性率逐渐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草甘膦染毒组LDH活性增加(P〈0.05,60mg·L-1组除外),MDA生成量增多(P〈0.05),GSH含量降低(P〈0.05)和SOD活性降低(P〈0.05)。抗氧化剂NAC预处理具有相应的拮抗作用。研究表明,60~180mg·L。浓度草甘膦对GC-1细胞有明显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草甘膦诱导氧化应激,导致细胞通透性增加和DNA损伤。抗氧化剂NAC对草甘膦的细胞毒性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C-1精原细胞 氧化应激 DNA损伤 N-乙(N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抗1型糖尿病模型比格犬晶状体上皮氧化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水莲 白雨曼 +6 位作者 谢文婷 黄健佳 邱文粤 庞晓玥 章心婷 唐兆新 苏荣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1-37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1型糖尿病模型比格犬晶状体上皮氧化损伤的影响。将40只2~3岁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胰岛素治疗组(INS组)、NAC联合胰岛素治疗组(NAC+INS组)和NAC治疗组(NAC组),每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1型糖尿病模型比格犬晶状体上皮氧化损伤的影响。将40只2~3岁比格犬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糖尿病模型组(DM组)、胰岛素治疗组(INS组)、NAC联合胰岛素治疗组(NAC+INS组)和NAC治疗组(NAC组),每组8只,各治疗组试验犬模型建立持续120 d。在造模前及造模后按试验设定时间对犬进行空腹血糖监测、胰岛素释放试验、房水葡萄糖测定、用裂隙灯进行白内障等级评定。对眼晶状体上皮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的同时,利用ELISA、RT-PCR等方法对晶状体内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空腹血糖监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成功建立了1型糖尿病比格犬模型;与CON组相比,DM组犬在试验结束时,血清及房水葡萄糖显著升高(P<0.05),晶状体功能明显下降;裂隙灯结果显示,DM组犬的晶状体混浊等级在试验结束时达Ⅳ级,其余4组并未出现明显皮质混浊迹象,且DM组的晶状体上皮出现细胞核固缩和坏死小体等较为明显的病理变化;NAC、INS和NAC+INS组血糖虽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CON组,其中,NAC+INS组血糖较DM组显著下降(P<0.05),晶状体混浊也明显改善;试验结束时,与CON组相比,DM组犬晶体上皮和房水MDA含量升高(P<0.05或P<0.01),GSH-Px活性和GSH/GSSG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GR活性下降(晶状体上皮,P>0.05;房水,P<0.01),给予NAC联合胰岛素治疗后,晶体上皮内的氧化应激标志物均出现相反趋势;DM组及各治疗组中抗氧化相关基因SOD2和GR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综上:NAC联合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犬的血糖和晶状体功能,NAC联合胰岛素治疗后对糖尿病犬晶状体上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和抑制晶状体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型糖尿病 糖尿病性白内障 晶状体上皮细胞 氧化应激 N-乙-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对慢性间歇性缺氧大鼠血压变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雪 邓燕 +3 位作者 尚进 杨秀红 刘辉国 徐永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42-247,共6页
目的: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的血压变化及其内皮功能变化,探讨CIH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I... 目的:观察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NAC)对慢性间歇性缺氧(chronic intermittent hypoxia,CIH)大鼠的血压变化及其内皮功能变化,探讨CIH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方法:30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IH组(缺氧55 s,复氧55 s)及NAC干预CIH组(缺氧55 s,复氧55 s,NAC300 mg.kg-1.d-1,灌胃)。尾套法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胸主动脉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胸主动脉eNOS表达。胸主动脉及血清ET-1水平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外周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使用化学比色法测定胸主动脉组织匀浆中超氧阴离子(O2.-)含量。结果:CIH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较对照组升高(P<0.01),NAC干预CIH组大鼠的尾动脉收缩压较CIH组显著降低(P<0.05)。CIH组胸主动脉中eNOS mRNA和蛋白水平以及血清N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NAC干预组两者表达明显高于CIH组(P<0.05);CIH组胸主动脉ET-1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而NAC治疗使表达减低(P<0.05)。CIH组血清MDA和ET-1水平以及胸主动脉匀浆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NAC干预组这些指标水平均低于CIH组(均P<0.05);CIH组血清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而NAC治疗组SOD活性增加(P<0.05)。结论:NAC通过减少自由氧的产生,保护主动脉组织内皮功能,从而缓解血压升高,推测氧化应激参与CIH致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l- 慢性间歇缺氧 氧化性应激 内皮缩血管肽1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乙酰-L-半胱氨酸合成紫色-近红外荧光发射的量子点 被引量:1
4
作者 薛冰 邓大伟 +3 位作者 曹洁 郭静 张俊 顾月清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6-461,共6页
应用生物活性分子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为配体,采用加热回流和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紫色-近红外荧光发射、高质量的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 s),并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量子点的光学性质,透射电镜(TEM)和粉末X... 应用生物活性分子N-乙酰-L-半胱氨酸(NAC)作为配体,采用加热回流和水热合成法制备具有紫色-近红外荧光发射、高质量的水溶性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 s),并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分光光度计表征量子点的光学性质,透射电镜(TEM)和粉末X射线衍射(XRD)表征量子点结构。结果表明,以N-乙酰-L-半胱氨酸为配体可以合成出荧光量子产率为11%-62.4%、荧光发射峰在415-800 nm宽范围内可调的Zn1-xCdxSe和CdTe水溶性量子点。XRD结果表明量子点荧光发射峰与其粒径相关。这是首次应用单一配体——N-乙酰-L-半胱氨酸作为稳定剂,合成具有紫色近红外宽荧光发射的水溶性荧光量子点。用此方法制备的水溶性量子点具有较好的荧光量子产率、较窄的半峰宽以及较强的光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量子点 N-乙-l- 紫色-近红外荧光发射 Zn1-xCdxSe量子点 CDTE量子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基-D-氨基葡萄糖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caspase-3活化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吴静 强占荣 +4 位作者 林香春 杨国栋 周永宁 王爱勤 薛群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探讨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a-109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内半胱氨... 目的探讨D-氨基葡萄糖衍生物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PADG)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a-109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内半胱氨酸酶3(caspase-3)活化程度及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Annexin V/PI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COPADG作用后Eca-109细胞凋亡率。结果COPADG作用显著增加Eca-109细胞凋亡率,且Eca-109细胞内caspase-3活性和bcl-2表达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增高。结论COPADG能显著诱导Eca-109细胞凋亡发生,并使Eca-109细胞内caspase-3显著活化以及bcl-2蛋白表达下调,并可能通过该机制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羧基-1-丙基)-2-脱氧-d-葡萄糖 食管癌 凋亡 BCL-2 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膳食甘氨酸的健康保护潜力 被引量:3
6
作者 唐彩琰(译) 邵建忠(审) +2 位作者 mark f.mccarty james h.o'keefe james j.dinicolantonio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年第9期75-77,共3页
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清除型抗氧化剂,可以抵抗过氧化氢的促炎信号传导。细胞谷胱甘肽水平的提高可能在预防和治疗由氧化应激引起的各种疾病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在膳食中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就是出于该目的。添加甘氨酸是否能促进谷胱甘... 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清除型抗氧化剂,可以抵抗过氧化氢的促炎信号传导。细胞谷胱甘肽水平的提高可能在预防和治疗由氧化应激引起的各种疾病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在膳食中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就是出于该目的。添加甘氨酸是否能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为此我们利用PubMed文献数据库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结果发现动物机体组织中甘氨酸的水平低于甘氨酸的谷胱甘肽合成酶米氏常数(Km)。当甘氨酸供应量太少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谷胱甘肽合成速度时,组织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的浓度就会升高,从而导致尿液中其替代代谢产物5-L-氧代脯氨酸的含量增多。这种代谢产物在素食者和其他食用蛋白水平相对低的膳食的人尿液中水平增加的事实强烈表明,膳食中的甘氨酸能够限制饮食正常的人体内谷胱甘肽的合成。此外,多项动物研究报道,日粮中添加甘氨酸可以增加机体组织中谷胱甘肽的含量。甘氨酸是卟啉、嘌呤、肌酸、肌氨酸和胆汁盐生物合成的前体物质,是甘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激动剂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的协同激动剂。它可抑制蛋白质糖化,提高丙酮酸盐(一种有效的过氧化氢清除剂)在肝脏中的合成。补充甘氨酸具有改善内皮功能、预防心脏肥大、辅助控制代谢综合征、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抑制炎症、保护肝脏和促进有效睡眠的潜力。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临床研究以评估甘氨酸对谷胱甘肽水平和各种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通道 胰高血糖素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肽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曲霉毒素B_1对雏鸡的毒性和谷胱甘肽的解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玖珊 廖静华 +7 位作者 胡兰 毕振东 戚长安 王秀清 李进辉 柏素霞 孙长勉 胡建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42-47,共6页
口服低剂量黄曲霉毒素B1(1.0mg/kg)就能引起雏鸡中毒反应。谷胱甘肽能与黄曲霉毒素B1结合而解毒。口服含硫氨基酸能维持或提高体内谷胱甘肽水平,从而减轻雏鸡吸收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起到保护性作用。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L-蛋 N-乙—L— AFB1—8 9—环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谷胱甘肽及其同分异构体稳定的水相碲化镉量子点制备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8
作者 金珊 周云龙 宋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4-309,共6页
使用5-D-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D-谷胱甘肽)及其同分异构体1-L-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作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碲化镉(CdTe)量子点.通过控制反应回流时间,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由2种同分异构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紫外光谱... 使用5-D-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D-谷胱甘肽)及其同分异构体1-L-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作为稳定剂,在水溶液中合成了碲化镉(CdTe)量子点.通过控制反应回流时间,研究了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内由2种同分异构体稳定的CdTe量子点的紫外光谱,发现分子结构的细微差别能够引起量子点的表面状态不同,进而导致制备的量子点荧光性质不同.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2种分子稳定CdTe纳米粒子荧光性质的差异,并结合紫外-可见光谱,讨论了引起2种CdTe量子点荧光性质不同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谷 1-l-谷氨酰-d-半胱氨酰甘氨酸 同分异构体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FB_(1)对犬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NAC的保护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咪 赵杰 +7 位作者 徐静茹 曹利 冯士彬 李玉 阮崇美 辜丽川 吴金节 王希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0,共10页
[目的]以犬原代肝细胞为模型,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1~2月龄幼犬,取肝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用0(对照),0.05,0.25,1.25,6.25,31.25μg/mL AFB_... [目的]以犬原代肝细胞为模型,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方法]选取1~2月龄幼犬,取肝细胞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分别用0(对照),0.05,0.25,1.25,6.25,31.25μg/mL AFB_(1)和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36 h后,观察细胞形态结构,检测肝功能相关指标、氧化与抗氧化功能指标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 mRNA表达量.[结果]显微观察发现,与对照组相比,0.05~6.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失去饱满性,细胞凋亡、坏死情况明显;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的细胞饱满且活性良好,细胞数目增加,结构完整.与对照组相比,1.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均显著上升(P<0.05);0.0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显著升高(P<0.05);1.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γ-谷氨酰转移酶(γ-GGT)活性显著降低(P<0.05),0.05~0.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γ-GGT活性显著增加(P<0.0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白蛋白(ALB)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05~0.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和丙二醇(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1.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H2O2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0.0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无显著变化;0.25~31.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6.25μg/mL AFB_(1)处理组相比,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的AST、ALP、r-GGT活性以及ALB、8-OHdG、MDA、H2O2水平显著降低(P<0.05),CAT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0.05).6.25μg/mL AFB_(1)处理细胞的凋亡率为12%,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0.05~6.25μg/mL AFB_(1)处理组的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增加(P<0.01);与6.25μg/mL AFB_(1)组相比,6.25μg/mL AFB_(1)+64 mmol/L NAC处理组的cleaved-caspase-3和cleaved-caspase-9 mRNA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AFB_(1)能够抑制犬原代肝细胞活性,引起细胞形态、肝功能指标及细胞氧化与抗氧化功能异常,加快细胞凋亡;NAC能够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AFB_(1)所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凋亡水平,对肝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N-乙-l- 肝细胞 毒性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洪汝涛 许建明 +3 位作者 沈继龙 梅俏 胡元生 罗庆礼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41-1145,共5页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11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组(N-ac-etyl-L-cysteine,NAC)组、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5、10 mg.kg-1...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atonin,MEL)对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部分机制。方法 11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N-乙酰-L-半胱氨酸组(N-ac-etyl-L-cysteine,NAC)组、褪黑素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2.5、5、10 mg.kg-1)。采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同时腹腔注射褪黑素,HE染色和VG胶原纤维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生化法测定肝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RT-PCR法测定肝组织中α1(I)前胶原(α1(I)procollagen)mRNA表达;原位灌注加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SD大鼠肝脏星状细胞,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中加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进行刺激,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的MEL对肝星状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和模型组比较,MEL(10 mg.kg-1)组肝纤维化评分较低(P<0.05),MEL能明显降低肝匀浆MDA含量,升高SOD、GPx活性,MEL(10 mg.kg-1)组、NAC组大鼠肝组织α1(I)型前胶原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经LPS刺激后A值增大,与LPS组相比,LPS+NAC组和LPS+MEL(0.1 mmol·L-1)组A值明显减小(P<0.05)。结论 MEL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改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抗氧化、抑制前胶原基因转录和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α1(I)前胶原 氧化应激 N-乙-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菲 华永庆 +5 位作者 林紫微 黄天一 崔杰 李梦雨 陈婷婷 许惠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0-1325,共6页
目的建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的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并用于抗眼部细胞凋亡药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斑马鱼受精后30 h(hpf),加入DBP(0.1、10、50、100μmol·L^-1)18 h和42 h,观察斑马鱼的存活率;将30或54 hpf的斑马鱼在直射... 目的建立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的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并用于抗眼部细胞凋亡药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斑马鱼受精后30 h(hpf),加入DBP(0.1、10、50、100μmol·L^-1)18 h和42 h,观察斑马鱼的存活率;将30或54 hpf的斑马鱼在直射光或非直射光条件下,加入DBP(0.1、1、5、10、50μmol·L^-1)造模18 h,吖啶橙染色(AO),采用体视荧光显微镜观察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情况;造模同时,给予不同浓度N-乙酰-L-半胱氨酸(NAC)或人参皂苷Rg1,观察药物对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DBP造模18、42 h,10μmol·L^-1及以下浓度对鱼卵存活率无明显影响,50μmol·L^-1及以上浓度会致使斑马鱼存活率明显降低(P<0.01);30 hpf的斑马鱼在10μmol·L^-1 DBP造模18 h后显示明显的眼部细胞凋亡(P<0.01)。斑马鱼在72 h可见眼部细胞自发性凋亡,且与光照条件无关。在该造模条件下,NAC或人参皂苷Rg1均能抑制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P<0.05)。结论利用DBP可快速高效地建立斑马鱼眼部细胞凋亡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药物活性的快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邻苯二甲二丁酯 眼部细胞凋亡模型 活性评价 N-乙-l- 人参皂苷RG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