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1-氨基蒽醌在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唐致远 徐国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采用化学方法合成聚1-氨基蒽醌并用于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测试、循环伏安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颗粒大小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实验表明,与金属锂组成二次锂电池... 采用化学方法合成聚1-氨基蒽醌并用于二次锂电池正极材料,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粒度测试、循环伏安以及充放电测试等方法对材料的官能团结构、微观形貌、颗粒大小以及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实验表明,与金属锂组成二次锂电池后,聚1-氨基蒽醌达到了218.3mAh·g-1的首次放电容量,经过25次循环后仍可保持较高的充放电效率.由于材料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且不含对环境有污染的元素S,因此是二次锂电池非常有希望的正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蒽醌 二次锂电池 正极材料 化学方法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有1-氨基蒽醌基团的α-氨基磷酸酯的合成及其路线研究
2
作者 宋伟 徐雪丽 +2 位作者 高伟霞 马兵 张莉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合成了一系列含有1-氨基蒽醌的α-氨基磷酸酯,两条合成路线分别为分步法和"一锅煮"法,对这两条合成路线的优劣进行了讨论.并且利用核磁、红外光谱、质谱和熔点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1-氨基蒽醌 α-氨基磷酸酯 合成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氨基-2-溴-4-羟基蒽醌合成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希川 吴映辉 吴祖望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92-296,共5页
设计并研究了 1 -氨基 -2 -溴蒽醌在溴化钾引发下 ,以硼酸为催化剂 ,协调 4 -位溴化、水解和溴离子氧化成溴素的反应速度 ,一浴同步直接进行羟基化的可能性和反应条件 ,进而提出了由 1 -氨基蒽醌出发 ,溴化 -水解一浴合成 1 -氨基 -2 -... 设计并研究了 1 -氨基 -2 -溴蒽醌在溴化钾引发下 ,以硼酸为催化剂 ,协调 4 -位溴化、水解和溴离子氧化成溴素的反应速度 ,一浴同步直接进行羟基化的可能性和反应条件 ,进而提出了由 1 -氨基蒽醌出发 ,溴化 -水解一浴合成 1 -氨基 -2 -溴 -4 -羟基蒽醌的新工艺 .溴素单耗少于 1mol,远低于现行工艺 .减少了污染 ,简化了工序 ,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浴法 1-氨基-2--4-羟基蒽醌 工艺 分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噁唑禾草灵和1-氨基-2,4-二溴蒽醌光致毒性演变过程与机理
4
作者 王莹 陈景文 +1 位作者 林晶 蔡喜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3-846,共4页
研究了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和染料中间体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光致急性毒性作用机制.精噁唑禾草灵(EC5095%置信区间为4.62-6.63 mg/L)光解生成光稳定性以及急性毒性更大的产物噁唑酚(EC5095%置信区间为1.49... 研究了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和染料中间体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光致急性毒性作用机制.精噁唑禾草灵(EC5095%置信区间为4.62-6.63 mg/L)光解生成光稳定性以及急性毒性更大的产物噁唑酚(EC5095%置信区间为1.49-1.64 mg/L),推测精噁唑禾草灵通过光修饰作用机制对大型发挥光致毒性作用.1-氨基-2,4-二溴蒽醌通过光化学转化生成二聚体,光修饰作用降低了其母体化合物的光致毒性.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单独存在的条件下,大型溞体内的活性氧物种(ROS)没有明显变化;在1-氨基-2,4-二溴蒽醌和模拟日光共同存在的条件下,生物体内的ROS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另外,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弱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的光致毒性.结果表明,光敏化作用是1-氨基-2,4-二溴蒽醌对大型产生光致毒性的主要作用机制.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的计算结果表明,1-氨基-2,4-二溴蒽醌在水溶液中能够通过能量传递和电子转移2种方式发生光敏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噁唑禾草灵 1-氨基-2 4-二溴蒽醌 光致毒性 大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 被引量:25
5
作者 祝万鹏 杨志华 王利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68-273,共6页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水溶性,提高混凝处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pH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7.5g/L时,DSD酸氧化母液脱色率大于...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和DSD酸生产废水,能改善废水的可生化性,降低废水中有机物的水溶性,提高混凝处理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原水pH条件下,当臭氧投加量为7.5g/L时,DSD酸氧化母液脱色率大于90%,BOD_5/COD达到0.3。当臭氧投加量为6g/L时,1-氨基蒽醌废水的BOD_5/COD达到0.3。1-氨基蒽醌废水经投加量为2.5g/L的臭氧处理后,再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SO_4的投加量分别为5.0g/L和1.0g/L),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0%和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臭氧氧化法 1-氨基蒽醌 DSD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蒽醌基单偶氮染料吸收光谱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玉红 俞庆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3-76,共4页
由 1-氨基蒽醌与不同偶合基合成了 8个含蒽醌基单偶氮染料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对其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 ,当偶合基由 2 -羟基 - 3-氨替酰氨萘酚变为 2 -羟基 - 11氢-苯并咔唑 - 3-氨替酰氨萘酚时 ,偶氮... 由 1-氨基蒽醌与不同偶合基合成了 8个含蒽醌基单偶氮染料 ,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表征。对其紫外吸收光谱的研究表明 ,当偶合基由 2 -羟基 - 3-氨替酰氨萘酚变为 2 -羟基 - 11氢-苯并咔唑 - 3-氨替酰氨萘酚时 ,偶氮染料的吸收红移 130 nm。用紫外灯光和红外灯光对 8个偶氮染料进行了光照实验 ,发现紫外光照会引起偶氮染料 DMF稀溶液减色 ,没有观察到 N N双键的顺反异构吸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蒽醌 偶氮染料 吸收光谱 光敏染料 结构表征 红外光谱光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O_3/AC催化剂催化氧化蒽醌染料中间体废水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龚雪君 陈晓蓉 梅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7-121,共5页
以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Ni2O3合成Ni2O3/AC催化剂,以NaClO为氧化剂,催化氧化蒽醌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废水。以COD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废水pH值、NaClO投放量、催化剂投放量及温度对废水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O3/AC催... 以活性炭(AC)为载体,负载Ni2O3合成Ni2O3/AC催化剂,以NaClO为氧化剂,催化氧化蒽醌染料中间体1-氨基蒽醌废水。以COD去除率及脱色率为指标,考察了废水pH值、NaClO投放量、催化剂投放量及温度对废水处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2O3/AC催化剂在碱性环境下对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优化工艺条件下:NaClO投放量6 g/L、催化剂投放量20 g/L、pH=12、温度30℃,1-氨基蒽醌废水COD去除率达到85.1%,脱色率达到96.5%。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表明,经过处理的1-氨基蒽醌废水未产生其他二次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I2O3 NACLO 催化氧化 1-氨基蒽醌 C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分散红92的合成研究
8
作者 占昌朝 高建荣 +3 位作者 曾湘晖 贾建洪 盛卫坚 罗暑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9-403,共5页
以1-氨基-2-苯氧基-4-羟基蒽醌、氯磺酸、氯化亚砜、3-乙氧基丙胺为原料及Na2CO3为缚酸剂合成了C.I.分散红92.研究了氯磺酸、氯化亚砜用量及温度对氯磺化的影响,研究了3-乙氧基丙胺用量、pH值及温度对胺化缩合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较... 以1-氨基-2-苯氧基-4-羟基蒽醌、氯磺酸、氯化亚砜、3-乙氧基丙胺为原料及Na2CO3为缚酸剂合成了C.I.分散红92.研究了氯磺酸、氯化亚砜用量及温度对氯磺化的影响,研究了3-乙氧基丙胺用量、pH值及温度对胺化缩合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原料摩尔比是n(1-氨基-2-苯氧基-4-羟基蒽醌)∶n(氯磺酸)∶n(氯化亚砜)∶n(3-乙氧基丙胺)=1∶8∶0.6∶1;氯磺化温度为30~35℃;胺化缩合pH值为7~8,温度为15~20℃.并通过HPLC,^1H-NMR,IR和MS对目标产品进行了分析.以1-氨基-2-苯氧基-4-羟基蒽醌计,总收率大于91%,目标产品HPLC纯度大于99%,溶剂回收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1-氨基-2-苯氧基-4-羟基蒽醌 氯磺酸 氯化亚砜 3-乙氧基丙胺 C.I.分散红9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