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8-萘二甲酸酐对菠菜生长发育影响
1
作者 贾纤 焦若阳 +1 位作者 刘鑫鑫 杨子彦 《绿色科技》 2025年第2期173-180,共8页
为研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udrocarbons)的环境行为及其在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的降解特性,旨在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氧化去除效率、主要降解产物,以及这些产物对菠菜生长发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于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 为研究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udrocarbons)的环境行为及其在过硫酸盐氧化体系中的降解特性,旨在探究PAHs在土壤中的氧化去除效率、主要降解产物,以及这些产物对菠菜生长发育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于2024年2月至2024年8月进行,采用过硫酸盐高级氧化体系对土壤中的PAHs进行降解处理,并利用GC-MS定量分析土壤中剩余的PAHs及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氧化产物。此外,还通过在1,8-萘二甲酸酐污染的土壤中种植菠菜,来评估其对菠菜生理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的降解效率与其初始浓度并无直接关联,而在氧化初期,衍生物的浓度与PAHs的降解率密切相关。其中,1,8-萘二甲酸酐作为主要的降解产物,对菠菜种子的萌发产生了显著的胁迫效应,当污染物浓度达到3 mg/L时,种子发芽率仅为55%。在植物富集实验中,根部显示出较强的污染物富集能力其次为叶植物茎部中1,8萘二甲酸酐浓度最低。随着污染物浓度的增加,植物干重呈现下降趋势,但在高浓度下,干重减少速率有所减缓。此外,植物体内的抗氧化酶活性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浓度的影响,总体上呈现出随污染浓度增加而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衍生物 1 8-二甲酸酐 抗氧化酶 生长抑制 生物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1-(萘-1-磺酰基)萘结构聚芳醚的合成及表征
2
作者 王锦艳 高晔 蹇锡高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9,共5页
以氯苯、α-氯代萘、氯磺酸、二氯亚砜为原料,合成了4-氯-1-萘磺酰氯,经Frield-Craft磺酰基化反应,合成了含两个1,4-萘结构的4-氯-1-(4′-氯-1-萘磺酰基)萘(CCNSN)。CCNSN分别与双酚A、酚酞、对苯二酚及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 以氯苯、α-氯代萘、氯磺酸、二氯亚砜为原料,合成了4-氯-1-萘磺酰氯,经Frield-Craft磺酰基化反应,合成了含两个1,4-萘结构的4-氯-1-(4′-氯-1-萘磺酰基)萘(CCNSN)。CCNSN分别与双酚A、酚酞、对苯二酚及4-(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经溶液亲核取代逐步聚合反应,合成了4种含1-(萘-1-磺酰基)萘结构的聚芳醚(Pa^Pd)。用NMR、FT-IR对单体和聚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其结构正确;用DSC、TGA和WAXD等方法对聚合物的热性能及结晶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226℃~318℃之间,氮气环境下,5%热失重的起始温度均在450℃以上,说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考察了聚合物的溶解性能,除Pc不溶于常见的有机溶剂外,Pa、Pb、Pd皆可溶于氯仿(CHCl3)、1,1,2,2-四氯乙烷(TCE)和N,N-二甲基乙酰胺(DMAC)、N-甲基吡咯烷酮(NMP)等非质子极性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芳醚砜 1-(-1-酰基) 二氮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对宽带隙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戴峣 王鹏阳 +1 位作者 赵颖 张晓丹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对倒置结构,带隙为1.68 eV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光吸收层掺杂1,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以改善钙钛矿薄膜质量,提高太阳电池性能。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的钙钛矿薄膜的缺陷密度明显降低;稳态光致发光光谱(PL)结... 对倒置结构,带隙为1.68 eV的钙钛矿太阳电池光吸收层掺杂1,1’-磺酰基双(2-甲基-1H-咪唑),以改善钙钛矿薄膜质量,提高太阳电池性能。空间电荷限制电流(SCLC)测试结果表明,掺杂后的钙钛矿薄膜的缺陷密度明显降低;稳态光致发光光谱(PL)结果表明,掺杂后的钙钛矿薄膜的非辐射复合被显著抑制;最终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达到1.17 V,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1.42%,在氮气环境下储存1000 h后,未封装的太阳电池仍能保持初始效率的96%,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晶体生长 宽带隙半导体 钝化 1 1-酰基双(2-甲基-1H-咪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人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4
作者 刘晓冬 韩英浩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77-83,107,共8页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 近年来,紫草萘醌类衍生物因其临床应用受到副作用的限制。为寻找副作用小疗效高的新型抗肿瘤药物,合成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并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鉴定。同时研究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对人肝癌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MTT检测其细胞活力,发现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降低了人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活力。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可通过上调Cle-caspase3、Bad和Bax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来诱导肝癌细胞Hep3B凋亡。为进一步检测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诱导Hep3B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使用荧光探针JC-1检测了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处理后Hep3B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药物处理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下降,绿色荧光增强,红色荧光减弱,说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能通过线粒体损伤来诱导Hep3B细胞凋亡。由于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显著诱导Hep3B细胞凋亡。因此,2-(4-甲氧基-苯巯基)-5,8-二甲氧基萘-1,4-二酮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甲氧基-苯巯基)-5 8-二甲氧基-1 4-二酮 Hep3B细胞系 细胞活力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1 位作者 樊学忠 甘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3-604,608,共3页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 5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Ni=1.0 7× 10 5L·mol- 1·cm- 1,镍的浓度在 0~ 5 μg/ 10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光度法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 合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钴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小玲 王勇 +2 位作者 刘根起 王升鸽 李春迎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6-69,共4页
对新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 ,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钴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钴的新显色反应体系 .结果表明 ,在 pH =8.4~ 1 0 .0范围内 ,钴... 对新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 ,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与钴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钴的新显色反应体系 .结果表明 ,在 pH =8.4~ 1 0 .0范围内 ,钴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90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Co=6.3 6× 1 0 4 L/(mol·cm) ,钴的浓度在 0~ 7μg/1 0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 .方法已用于VB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 显色反应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的合成及其与钛的显色反应 被引量:5
7
作者 夏心泉 赵书林 +1 位作者 黄勇 张建梅 《岩矿测试》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49,共4页
合成了新的杂环偶氮变色酸类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系统探讨了在pH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介质中显色试剂与钛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溴化... 合成了新的杂环偶氮变色酸类试剂———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并系统探讨了在pH4.5的邻苯二甲酸氢钾NaOH介质中显色试剂与钛的显色反应特性。结果表明,在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存在下,试剂与Ti(Ⅳ)形成2∶1的络合物,显色反应15min完全并至少稳定4h,最大吸收波长为67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1.67×105L·mol-1·cm-1,钛的质量浓度在0~400μg/L时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硅砖等标准物质中的Ti(Ⅳ),所得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误差均小于4%,RSD(n=5)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2′-(6-甲氧基-苯并噻唑)-偶氮]-1`8-二羟基-3`6-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羟基-2-(5-氯-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玲 孙家娟 刘彬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4-36,共3页
研究了新试剂1 羟基 2 (5 氯 2 吡啶偶氮)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5 Cl PAH)与铜(I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42~8.49的硼砂 盐酸缓冲体系中该试剂与铜(II)可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4... 研究了新试剂1 羟基 2 (5 氯 2 吡啶偶氮)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5 Cl PAH)与铜(I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42~8.49的硼砂 盐酸缓冲体系中该试剂与铜(II)可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40=3.12×104L·moL-1·cm-1,铜(II)浓度在0~12.5μg/10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将方法用于铝合金样和标准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2-(5--2-吡啶偶氮)-8-氨基-3 6-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功能荧光标签8-氨基1,3,6-萘三磺酸的N-连接糖基化富集方法
9
作者 乔晓强 王蕊 马宝伟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89-495,共7页
发展了基于双功能荧光标签8-氨基1,3,6-萘三磺酸(ANTS)选择性糖基化蛋白质标记和二氧化钛(TiO2)亲和富集的N-连接糖基化富集新方法.模式蛋白质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核糖核酸酶b、抗生素和α-1-抗胰蛋白酶经ANTS标记后,所有糖基化蛋白... 发展了基于双功能荧光标签8-氨基1,3,6-萘三磺酸(ANTS)选择性糖基化蛋白质标记和二氧化钛(TiO2)亲和富集的N-连接糖基化富集新方法.模式蛋白质细胞色素c、肌红蛋白、核糖核酸酶b、抗生素和α-1-抗胰蛋白酶经ANTS标记后,所有糖基化蛋白质均发出亮绿色荧光,而非糖基化蛋白质则不能观测到荧光;进一步采用TiO2对酶切产生的N-连接糖基化肽段进行富集,同时实现了中性糖肽和唾液酸糖肽的选择性富集.通过进一步分析人血清N-连接糖基化蛋白质,共鉴定到39个唯一的N-连接糖蛋白,包括了53个唯一的N-连接糖基化位点;此外,该方法与采用TiO2法直接富集以及肼化学法富集鉴定到的交叠糖基化位点数均小于40%,说明这一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在糖基化肽段富集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有望用于复杂蛋白质样品的N-连接糖基化高效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氨基1 3 6- 二氧化钛 N-连接糖基化 富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癌药物5-氯-1-萘磺酰丙氨酸的合成
10
作者 熊绪杰 周文华 +1 位作者 杨水彬 黄春保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5年第7期440-442,共3页
以5-氨基-1-萘磺酸为起始原料经过重氮化、卤化、氯磺酰化和酰化四步合成了抗癌药物5-氯-1-萘磺酰丙氨酸,总产率为58.6%。通过紫外、红外、核磁对合成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
关键词 5--1-酰丙氨酸 抗癌药物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支链烷基)萘和1-(支链烷基)萘-4-磺酸钠的合成 被引量:3
11
作者 谭晓礼 徐志成 +3 位作者 安静仪 张路 赵濉 俞稼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44-46,共3页
采用高效的合成路线制备了支链化的1 烷基萘(Ⅳ)和相应的1 烷基萘 4 磺酸钠(Ⅴ)。合成的6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1 异丁基萘,1 (2 己基)萘,1 丁基萘以及相应的磺酸钠盐。以1 溴代萘为起始原料制备Ⅳ的产率为51 8%,以Ⅳ为原料制备Ⅴ的产率为... 采用高效的合成路线制备了支链化的1 烷基萘(Ⅳ)和相应的1 烷基萘 4 磺酸钠(Ⅴ)。合成的6种化合物的结构如下:1 异丁基萘,1 (2 己基)萘,1 丁基萘以及相应的磺酸钠盐。以1 溴代萘为起始原料制备Ⅳ的产率为51 8%,以Ⅳ为原料制备Ⅴ的产率为42%。该方法以1 萘基溴化镁(Ⅰ)和1 丁酮(或1 己酮,或丁醛)回流反应6h,得1 萘基烷醇(Ⅱ),产率80%。Ⅱ与红磷和碘的混合物在冰醋酸溶液反应,回流3h,得到烯烃混合物(Ⅲ),产率95%以上。Ⅲ在室温下用Pd C催化加氢2h,得到Ⅳ,产率90%。Ⅳ用氯磺酸磺化,反应物料比n(Ⅲ)∶n(氯磺酸)=1∶2,以三氯甲烷为溶剂,5℃以下反应5h得到Ⅴ的粗产品,产率70%;粗产品在V(乙醇)∶V(水)=1∶1中重结晶两次,得精产品,收率为60%。用IR,ESI-MS和1HNMR鉴定了Ⅳ和Ⅴ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溴代 加氢还原 支链烷基 支链烷基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内皮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翟羽佳 陈嘉 +3 位作者 仉红刚 张静 张秋菊 修瑞娟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6-312,351,352,共9页
目的研究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W7)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转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影响。方法以含4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细胞无血清分化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 目的研究N-(6-氨乙基)-5-氯-1-萘磺酰胺(W7)在体外对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hADSCs)转分化为内皮细胞(EC)的影响。方法以含4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1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干细胞无血清分化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W7的分化培养基)和高(30μmol/L)、中(20μmol/L)、低(10μmol/L)剂量W7组。hADSCs加药8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EC von Willebrand因子(vWF)和血管选择性钙黏素(VE-Cadherin)表型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钙荧光探针(Fluo-3)标记的细胞内[Ca2+]i变化;同时将W7处理后的hADSCs种植在Matrigel胶上,观察细胞成血管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不同浓度药物处理8 d后细胞外调节激酶(ERK)和磷酸化ERK(p-ERK)变化。结果分化至8 d时,与空白对照组相比,hADSCs转分化后的细胞VE-Cadherin和vWF表达量随W7浓度降低而显著上升(P<0.01),胞质[Ca2+]i显著升高(P<0.01)。W7干预组的培养细胞均有管腔样血管结构形成,空白对照组的细胞无血管管型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W7干预组间细胞的ERK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W7浓度的降低,p-ER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适当浓度的W7可促进hADSC向EC诱导分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内[Ca2+]i增加,激活细胞分化过程中的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氨乙基)-5--1-酰胺 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内皮细胞 诱导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3-甲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结构聚醚酰胺的合成、表征与性能 被引量:11
13
作者 朱秀玲 蹇锡高 +2 位作者 卢冶 王瑞玲 张元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55-358,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芳香二胺双 -( 4 -氨基苯基 ) -4 -( 3-甲基 -4 -苯氧基 ) -2 ,3-二氮杂萘 -1 -酮 ( 1 ) [2 -( 4 -aminophenyl) -4 -( 3-methyl-4 -phenoxy) -2 ,3-phthalazinone-1 ,DAMPP].采用 Yamazaki体系 ,二胺 ( 1 )能与多种芳香... 合成了一种新型芳香二胺双 -( 4 -氨基苯基 ) -4 -( 3-甲基 -4 -苯氧基 ) -2 ,3-二氮杂萘 -1 -酮 ( 1 ) [2 -( 4 -aminophenyl) -4 -( 3-methyl-4 -phenoxy) -2 ,3-phthalazinone-1 ,DAMPP].采用 Yamazaki体系 ,二胺 ( 1 )能与多种芳香二酸进行溶液亲核缩聚反应 ,制得一类新型聚芳醚酰胺 ,其特性粘度为 0 .4 0~ 0 .6 0 d L/g;以 MS,FTIR和 1 H NMR等分析手段研究了新型二胺单体及其聚合物的结构 ;利用 DSC和 TGA研究了聚合物的耐热性能 ,结果表明 ,新型聚芳酰胺具有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 5 98~ 6 2 0 K,N2 气气氛中 1 0 %热质量损失温度在 6 73K以上 .聚合物 2 a~ 2 c的表面电阻系数为 3.75× 1 0 1 4 ~ 9.87× 1 0 1 5Ω,体积电阻系数为1 .39× 1 0 1 6~ 4 .0 9× 1 0 1 6Ω·cm.聚合物在二甲基甲酰胺、 1 -甲基吡咯烷酮和间甲酚等极性有机溶剂中可溶解 ,并经浇注得到透明、韧性薄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甲基苯基-2 3-二氮杂-1- 聚醚酰胺 合成 表征 性能 聚芳酰胺 杂环聚合物 溶解性 工程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衍生试剂的制备及其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糖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志伟 刘凌君 +4 位作者 户宝军 盛筱 王小艳 索有瑞 尤进茂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0-205,共6页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糖类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NMP与糖在氨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于70℃下反应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在HypersilODS2反相色谱柱上,实现了8种单糖的基... 以1-(2-萘基)-3-甲基-5-吡唑啉酮(NMP)作为柱前衍生试剂,建立了简单、灵敏的糖类组分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NMP与糖在氨为催化剂的条件下,于70℃下反应可获得稳定的衍生产物。在HypersilODS2反相色谱柱上,实现了8种单糖的基线分离。衍生物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85,检出限为0.58-1.1pmol。利用柱后在线串联质谱的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监测,获得了各组分的质谱定性及裂解规律,特别是m/z473的特征碎片离子可作为单糖NMP衍生物的判定依据。与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相比,NMP对糖的衍生化具有灵敏、简单、质谱裂解规律性强、重现性好等优点。该方法用于测定油菜花粉多糖中的单糖组成,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 柱前衍生 1-(2-基)-3-甲基-5-吡唑啉酮 单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萘基)-乙二胺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15
15
作者 周运友 佘世科 +2 位作者 卢琴 朱昌青 王伦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318-1321,共4页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N-(1-萘基)-乙二胺(NED)与亚硝酸根的反应. 基于NED的荧光强度被亚硝酸根猝灭的现象, 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NO-2的新方法,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NO-2在1.07~214.0 μg·L-1范围内与NED的荧光... 研究了盐酸介质中N-(1-萘基)-乙二胺(NED)与亚硝酸根的反应. 基于NED的荧光强度被亚硝酸根猝灭的现象, 建立了一种荧光测定NO-2的新方法, 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在优化实验条件下, NO-2在1.07~214.0 μg·L-1范围内与NED的荧光猝灭强度呈线性关系, 方法的检出限为0.069 μg·L-1. 该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含量,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1-基)-乙二胺 亚硝酸根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t、Pd、Rh 被引量:7
16
作者 高小茵 吴献花 +2 位作者 朱利亚 胡秋芬 杨光宇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2-45,共4页
研究了用4-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HNR)为柱前衍生试剂,安捷伦ZORBAXStableBound(4.6×50mm,1.8μm)快速分离柱为固定相,62%的甲醇(内含0.5%的醋酸)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Pt、Pd和Rh的方法。3种贵金属离... 研究了用4-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HNR)为柱前衍生试剂,安捷伦ZORBAXStableBound(4.6×50mm,1.8μm)快速分离柱为固定相,62%的甲醇(内含0.5%的醋酸)为流动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Pt、Pd和Rh的方法。3种贵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在2.0min内可达到基线分离。根据信噪比(S/N=3)测得各金属离子的检测限分别为:Pt1.0μg/L、Pd0.6μg/L和Rh0.8μg/L,方法用于废汽车尾气催化剂中痕量Pt、Pd和Rh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8%~2.1%,标准回收率为97%~103%,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高效液相色谱 4-羟基-1-亚甲基若丹宁(HN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o加氢催化剂上1-甲基萘的饱和反应规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鞠雪艳 张毓莹 +2 位作者 胡志海 王丽新 李大东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8-543,共6页
以NiMo/Al2O3为催化剂,1-甲基萘作为加氢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反应规律,并利用Material studio模拟计算得出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自由能(ΔG),得到了1-甲基萘加氢饱和的热力学反应网络和双环... 以NiMo/Al2O3为催化剂,1-甲基萘作为加氢反应的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加氢微反装置上考察了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反应规律,并利用Material studio模拟计算得出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自由能(ΔG),得到了1-甲基萘加氢饱和的热力学反应网络和双环芳烃部分加氢生成甲基四氢萘较优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360℃、氢分压4.0MPa下,1-甲基萘加氢饱和生成甲基四氢萘的选择性高达98.3%以上;适当增加氢分压对1-甲基萘加氢生成四氢萘类有利,而过高压力和温度会降低生成四氢萘类的选择性;热力学反应网络表明,生成四氢萘类的反应自由能要远低于进一步生成十氢萘的自由能,同时加氢优先发生在无烷基取代的芳环上,在压力为3.0~4.5MPa、温度为330~370℃条件下,产物中5-甲基四氢萘与1-甲基四氢萘的质量分数比均接近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甲基(1-MN) 部分加氢饱和 四氢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PO-11分子筛催化合成2,6-二甲基萘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潇潇 温健 +2 位作者 张伟 赵亮富 魏伟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82-1287,共6页
以1,3,5-三甲苯(TMB)为溶剂,研究了萘与甲醇(ME)在SAPO-11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烷基化反应,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空速对萘的转化率及2,6-二甲基萘(2,6-DMN)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萘)∶n(ME)∶n(TMB)=1.0∶5.... 以1,3,5-三甲苯(TMB)为溶剂,研究了萘与甲醇(ME)在SAPO-11分子筛催化剂上的烷基化反应,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空速对萘的转化率及2,6-二甲基萘(2,6-DMN)选择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萘)∶n(ME)∶n(TMB)=1.0∶5.0∶3.5,反应温度425℃,空速0.06 h-1。利用CuNO3对SAPO-11分子筛进行浸渍改性,采用BET和NH3-TPD方法对改性前后的SAPO-11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SAPO-11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减小,总酸量下降。随SAPO-11分子筛上Cu负载量的增加,2,6-DMN的选择性提高,萘的转化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O-1 1分子筛催化剂 烷基化 2 6-二甲基 甲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光度法测定铂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洪 朱利亚 +2 位作者 李明 胡秋芬 杨光宇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9-41,共3页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痕量铂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若丹宁类试剂是优良的显色剂。作者合成了一种新型若丹宁显色剂—2-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HNR),研究了HNR与Pt的显色反应,在HCl介质中,吐温-80存在下,HNR与Pt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体系的...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痕量铂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若丹宁类试剂是优良的显色剂。作者合成了一种新型若丹宁显色剂—2-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HNR),研究了HNR与Pt的显色反应,在HCl介质中,吐温-80存在下,HNR与Pt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体系的λmax=540nm,摩尔吸光系数ε=1.02×105L·mol-1·cm-1。铂含量在0.05~2.0μg/mL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用于催化剂中铂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2-羟基-1-亚甲基若丹宁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硝基-2-吡啶偶氮)-2,7-萘二酚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 被引量:7
20
作者 孙家娟 白育伟 +1 位作者 刘彬 王晓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94-396,共3页
报道了 1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 2 ,7 萘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Tween 80存在下 ,pH 5 .2 6.5时试剂与钴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3 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44× 10 4 L·mol- 1·cm- 1... 报道了 1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 2 ,7 萘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Tween 80存在下 ,pH 5 .2 6.5时试剂与钴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3 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44× 10 4 L·mol- 1·cm- 1,配合物中钴与试剂的组成比为 1∶2 ,钴浓度在 0 5 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用于标准钢、金川精矿等试样中钴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1-(5-硝基-2-吡啶偶氮)2 7-二酚 矿物 测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