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IR、^(13)C-NMR谱测定丙烯/1辛烯和乙烯/丙烯/1-辛烯共聚物的组成
1
作者 徐志康 朱勤勤 +2 位作者 封麟先 杨士林 金刚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2期851-854,共4页
通过分析丙烯/1-辛烯和乙烯/丙烯/1-辛烯两种共聚物的IR谱,建立了测定共聚物组成的标准曲线。分别采用上述IR标准曲线及^(13)C-NMR谱法测定了一系列组成不同的共聚物的组成,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用快速且简便的IR谱测定共聚物组成... 通过分析丙烯/1-辛烯和乙烯/丙烯/1-辛烯两种共聚物的IR谱,建立了测定共聚物组成的标准曲线。分别采用上述IR标准曲线及^(13)C-NMR谱法测定了一系列组成不同的共聚物的组成,两种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用快速且简便的IR谱测定共聚物组成的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 丙烯 1辛烯 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肉风味物质1-辛烯-3-醇含量与脂质过氧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雨锡 吴媛媛 +9 位作者 董杰 姚琪 赵博达 尹柏慧 代宜霖 秦佳慧 李禹涛 顾甜甜 范晶晶 肖发沂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489-5497,共9页
旨在分析鸡胸肉中风味物质1-辛烯-3-醇与脂肪酸及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之间的相关情况。本试验选择超市售卖的15只42日龄白羽肉鸡母鸡的胸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 旨在分析鸡胸肉中风味物质1-辛烯-3-醇与脂肪酸及脂质过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之间的相关情况。本试验选择超市售卖的15只42日龄白羽肉鸡母鸡的胸肌,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鸡肉挥发性成分,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测定鸡肉脂肪酸成分,使用试剂盒测定样本中SOD与MDA含量。结果表明,鸡肉风味物质1-辛烯-3-醇与二十二碳烯酸(顺-13)(C22: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C22:1还与6种不饱和脂肪酸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分别是二十碳烯酸(顺-11)(C20:1)、二十碳二烯酸(顺-11,14)(C20:2)、二十碳三烯酸(顺-11,14,17)(C20:3(n-3))、二十二碳二烯酸(顺-13,16)(C22:2)、神经酸(C24:1)及HOMO-γ-亚麻酸(C20:3(n-6))。此外,在1-辛烯-3-醇含量高组中辛酸(C8:0)、十二烷酸(C12:0)、十七烷酸(C17:0)及γ-亚麻酸(C18:3(n-6))这4种脂肪酸的含量较低含量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1-辛烯-3-醇与氧化指标SOD、MDA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SOD与不饱和脂肪酸EPA(C20:5)、C20:3(n-3)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MDA与辛酸(C8:0)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与不饱和脂肪酸C22:1、C24:1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鸡肉风味物质1-辛烯-3-醇的形成源于亚麻酸的氧化,鸡胸肌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会产生更多的不饱和脂肪酸,但脂质过氧化程度并不会影响1-辛烯-3-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风味 1-辛烯-3-醇 脂质过氧化 亚麻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二烯调聚经甲辛醚制1-辛烯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华 张今令 +3 位作者 孙承林 刘中民 宛海顺 郝庆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00-204,共5页
丁二烯与甲醇经调聚反应生成2,7-辛二烯甲醚,加氢精制后得到的甲辛醚在γ-Al2O3催化剂作用下裂解生成1-辛烯。在一定的调聚反应条件下,2,7-辛二烯甲醚的精馏收率不小于88%(纯度不小于99%)。以Pd/C为加氢催化剂,2,7-辛二烯甲醚转化率及... 丁二烯与甲醇经调聚反应生成2,7-辛二烯甲醚,加氢精制后得到的甲辛醚在γ-Al2O3催化剂作用下裂解生成1-辛烯。在一定的调聚反应条件下,2,7-辛二烯甲醚的精馏收率不小于88%(纯度不小于99%)。以Pd/C为加氢催化剂,2,7-辛二烯甲醚转化率及甲辛醚选择性均达100%。采用γ-Al2O3对甲辛醚裂解制1-辛烯的过程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除与酸强度有关外,与其结构有密切关系,具有较大的孔径和比表面积的γ-Al2O3催化剂是甲辛醚催化裂解的较佳催化剂,高的催化选择性需要较弱的酸中心和较大的孔径。在甲辛醚进料空速1~3h-1、反应温度280~330℃的条件下,甲辛醚单程转化率94%~96%,1-辛烯选择性87%左右,单程收率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AL2O3 丁二烯 调聚 甲辛醚 制备 1-辛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的制备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克俭 涂剑刚 王小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46-48,53,共4页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了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ITA-g-POE)。形成的新弹性体的红外谱图上有接枝单体ITA的特征峰,即POE接枝上ITA。考虑引发剂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必须控制螺杆转速使停留时间在60 s^120 s之间的... 采用双螺杆挤出法,制备了衣康酸接枝乙烯-1-辛烯共聚物(ITA-g-POE)。形成的新弹性体的红外谱图上有接枝单体ITA的特征峰,即POE接枝上ITA。考虑引发剂半衰期随温度的变化,为保证充分反应,必须控制螺杆转速使停留时间在60 s^120 s之间的接枝温度为180℃,螺杆转速200 r/min。分别增大单体ITA含量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含量,接枝物的接枝率及熔体流动性先增加后下降,这些是DCP分解及引发接枝、交联和ITA自聚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使然;最佳的配比是m(POE)/m(ITA)/m(DCP)=100/2/0.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衣康酸 熔融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晶态Co-P-B催化剂在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金金 马兰 +1 位作者 贺德华 李光兴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844-2848,共5页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Co/P和P/B摩尔比的Co-P-B非晶态催化剂.采用XRD,ICP-Mas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在5.0 MPa和120℃条件下,以1-辛烯的氢甲酰化为模型反应,对Co-P-B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并与Co-B及C... 通过化学还原法制备了不同Co/P和P/B摩尔比的Co-P-B非晶态催化剂.采用XRD,ICP-Mas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温线对催化剂的性质进行了表征.在5.0 MPa和120℃条件下,以1-辛烯的氢甲酰化为模型反应,对Co-P-B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并与Co-B及Co-P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非晶态Co-P-B催化剂对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催化剂中P,B和Co的摩尔比、结构及比表面积等性质影响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添加适量的P有助于提高转化率和选择性.在Co-P-B(Co摩尔分数为85.4%,P摩尔分数为3.3%)催化剂上,1-辛烯的转化率为97.2%,C9-醛的选择性达到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态Co-P-B催化剂 氢甲酰化 1-辛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铬系催化剂催化乙烯四聚制1-辛烯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时鹏飞 曹晨刚 +1 位作者 陈延辉 姜涛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48-952,共5页
以Ph2PN(i-Pr)PPh2/Cr Cl3(THF)3(THF为四氢呋喃)为催化剂进行了乙烯四聚制1-辛烯反应,用GC,GPC,1H NMR,13C NMR等方法研究了H2对聚合活性和选择性、聚合物的生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推测了乙烯四聚反应过程中H2可能的作用... 以Ph2PN(i-Pr)PPh2/Cr Cl3(THF)3(THF为四氢呋喃)为催化剂进行了乙烯四聚制1-辛烯反应,用GC,GPC,1H NMR,13C NMR等方法研究了H2对聚合活性和选择性、聚合物的生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推测了乙烯四聚反应过程中H2可能的作用机理。表征结果显示,随H2分压的增大,聚合活性先升高后降低,1-辛烯和1-己烯的总体选择性略降低;当H2分压为1.0 MPa时,只有微量的丝状聚合物生成。在保证较高催化活性和1-辛烯选择性的前提下,H2的加入可有效减少丝状聚合物的生成,有利于乙烯四聚制1-辛烯反应的连续长周期稳定运行。乙烯四聚制1-辛烯反应中得到的丝状聚合物主要为线型聚乙烯,蜡状聚合物主要为线型α-烯烃。前者反应原理为"Cossee"增长反应机理,后者反应原理为成环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四聚反应 1-辛烯 铬络合物催化剂 氢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多酸及其季铵盐催化剂催化H_2O_2环氧化1-辛烯 被引量:3
7
作者 聂丽娟 王可 +1 位作者 田世炯 李响敏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9-33,54,共6页
用杂多酸与季铵盐反应制备了杂多酸季铵盐型催化剂(HQWP和Q3PW4O16),并对其进行了红外FT IR及元素分析。分别以磷钼酸,HQWP,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Q3PW4O16,磷钨酸,磷钨酸钠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对1-辛烯进行环氧... 用杂多酸与季铵盐反应制备了杂多酸季铵盐型催化剂(HQWP和Q3PW4O16),并对其进行了红外FT IR及元素分析。分别以磷钼酸,HQWP,3-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硅胶负载磷钨酸,Q3PW4O16,磷钨酸,磷钨酸钠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对1-辛烯进行环氧化反应,产率分别为3.31%、31.20%、81.42%、80.02%、94.80%、84.61%。还做了催化剂重复使用实验,其结果表明:Q3PW4O16和HQWP两种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3次,平均产率分别为76.63%和24.54%,其他的反应产率下降明显。另外对用Q3PW4O16和HQWP为催化剂的1-辛烯环氧化反应进行了条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多酸 季铵盐 HQWP Q3PW4O16 磷钨酸 H2O2 1-辛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香料1-辛烯-3-醇的合成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建新 朱同胜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1998年第1期89-91,共3页
通过卤代戊烷的格氏试剂与丙烯醛加成制取松覃蘑菇中的主要香气成分1-辛烯-3-醇(松覃醇),讨论了反应条件如温度、反应时间、镁质量等对此反应的影响。
关键词 1-辛烯-3-醇 松覃蘑菇 合成 食用香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研究聚辛烯-1与不同溶剂的热力学相互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玉清 封麟先 范志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聚辛烯-1与8种溶剂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1和聚辛烯-1的溶解度参数,确定了χ1与温度的数学关系式。测定结果表明聚辛烯-1溶于正辛烷是一个放热过程。
关键词 相互作用参数 溶解度参数 GC 辛烯-1 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模拟技术研究不同分子筛催化1-辛烯裂解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侯焕娣 王子军 +1 位作者 张书红 李锐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25,共5页
以1-辛烯为原料,在HY,Hβ,HZSM-5分子筛上进行催化裂解反应。结果表明,具有中孔结构和较多中强酸的HZSM-5分子筛具有较高的1-辛烯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1-辛烯在分子筛催化作用下除了发生裂解反应,还发生氢转移、环化等副反应。采用... 以1-辛烯为原料,在HY,Hβ,HZSM-5分子筛上进行催化裂解反应。结果表明,具有中孔结构和较多中强酸的HZSM-5分子筛具有较高的1-辛烯转化率和低碳烯烃选择性;1-辛烯在分子筛催化作用下除了发生裂解反应,还发生氢转移、环化等副反应。采用分子模拟技术对1-辛烯可能参与的不同类型反应进行了研究,发现HZSM-5分子筛孔径较小,且不含笼状结构,对1-辛烯的环化反应、氢转移反应等具有更强的过渡态约束作用,HY和Hβ分子筛由于孔径较大且具有笼状结构,对1-辛烯参与的不同反应选择性较差,从微观角度解释了1-辛烯在HZSM-5催化作用下具有较高转化率和小分子烯烃选择性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辛烯 分子筛 催化裂解 低碳烯烃 分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1-辛烯共聚物增韧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高宗永 陈红祥 孙文博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3年第1期23-25,共3页
介绍了聚烯烃系弹性体 (POE)的特点及其在PP增韧改性中的应用 。
关键词 乙烯-1-辛烯共聚物 增韧 应用 研究 聚烯烃系弹性体 POE-G-MA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特性粘数估算聚辛烯-1溶剂体系的相互作用参数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德秀 王银龙 +1 位作者 胡信全 傅爱华 《科技通报》 1991年第1期6-9,共4页
采用KOK-Rudin流体力学体积方法计算了聚辛烯与几个溶剂的相互作用参数,结果表明此法是比较可靠的,它为建立流体力学性质与热力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辛烯-1溶剂 特性粘数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臭氧化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对聚碳酸酯进行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5-158,共4页
聚碳酸酯(PC)与经臭氧化处理的POE共混后,其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抗溶剂性能以及冲击性能对壁厚的依赖性显著改善。在PC中加入经120 m in臭氧化处理的POE后,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相比从24.6 kJ/m2提高到72.5 kJ/m2,低... 聚碳酸酯(PC)与经臭氧化处理的POE共混后,其力学性能、低温冲击性能、抗溶剂性能以及冲击性能对壁厚的依赖性显著改善。在PC中加入经120 m in臭氧化处理的POE后,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相比从24.6 kJ/m2提高到72.5 kJ/m2,低温(-20℃)冲击强度从18.8 kJ/m2提高到68.6 kJ/m2。在丙酮中浸泡4 h后,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PC(降至3.2 kJ/m2)相比仅降至43.7 kJ/m2。未经改性处理的PC冲击强度从67.7 kJ/m2(壁厚3.2 mm)迅速下降到11.5 kJ/m2(壁厚6.4 mm);经120m in臭氧化处理,PC/POE(90/10)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从75.5 kJ/m2(壁厚3.2 mm)仅下降到58.0 kJ/m2(壁厚6.4 mm)。PC/POE(90/10)共混体系的加工流变性能与PC相比也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化 茂金属乙烯-1-辛烯共聚物 聚碳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Cl_3-AlR_3-1-辛烯体系ESR跟踪研究
14
作者 邱永兴 封麟先 +1 位作者 王树源 杨士林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414-418,共5页
用ESR方法对TiCl_3、TiCl_3-AlR_3体系及TiCl_3-AlR_3-1-辛烯体系进行了跟踪研究,并研究了预聚对ESR信号的影响。发现络合Ⅱ型TiCl_3-AlR_3-1-辛烯体系存在三种顺磁中心,且三种顺磁中心都是聚合活性中心。预聚并不改变该体系活性中心的... 用ESR方法对TiCl_3、TiCl_3-AlR_3体系及TiCl_3-AlR_3-1-辛烯体系进行了跟踪研究,并研究了预聚对ESR信号的影响。发现络合Ⅱ型TiCl_3-AlR_3-1-辛烯体系存在三种顺磁中心,且三种顺磁中心都是聚合活性中心。预聚并不改变该体系活性中心的种类和结构。还发现Stauffer AA TiCl_3-AlE_3-1-辛烯体系中多种活性中心并存的现象与络合Ⅱ型TiCl_3-AlEt_3-1-辛烯体系无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R技术 -1-辛烯体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首套1-辛烯模试装置建成
15
作者 苟爱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31,共1页
2009年8月20日,国内首套1-辛烯模试装置在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建成。该装置的建成,标志着1-辛烯模试研究工作正式拉开帷幕,项目研发进入关键阶段。
关键词 1-辛烯 装置 首套 国内 中国石油 化工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键合膦的制备及其对铑络合物催化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晓亚 郑从野 +4 位作者 郑学丽 付海燕 袁茂林 李瑞祥 陈华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38-742,共5页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键合接枝法将2-(二苯膦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PES)共价键合于硅胶表面,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硅胶键合型膦配体(以Si O2(PPh2)表示).以Si O2(PPh2)为配体,Rh(acac)(CO)2(acac:乙酰丙酮)为催化前体,负载铑膦络合物催化剂(Si... 以硅胶为载体,采用键合接枝法将2-(二苯膦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DPPES)共价键合于硅胶表面,制备了性能优良的硅胶键合型膦配体(以Si O2(PPh2)表示).以Si O2(PPh2)为配体,Rh(acac)(CO)2(acac:乙酰丙酮)为催化前体,负载铑膦络合物催化剂(Si O2(PPh2)/Rh)在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中原位生成.对生成的负载型催化剂和硅胶键合型膦配体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表征,考察了膦/铑摩尔浓度比([P]/[Rh])、温度等因素对铑催化的长链1-辛烯氢甲酰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膦/铑摩尔浓度比的增加能显著提高反应的成醛选择性,降低铑的流失.在[P]/[Rh]=12、363 K、2.0 MPa、1.5 h的温和反应条件下,1-辛烯转化率和成醛选择性分别可达98.4%和95.3%,其催化活性与DPPES或三苯基膦(TPP)作配体时的均相铑催化相近.催化剂循环4次后,反应活性无明显下降,1-辛烯转化率均在97.0%左右,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检测,有机相中铑流失低于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2-(二苯膦基)乙基三乙氧基硅烷 1-辛烯 氢甲酰化 成醛选择性 铑络合物 催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辛烯-3-醇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沈安 胡政 +7 位作者 于伊楠 孟佳佳 张志岐 黄晴雯 赵志辉 聂冬霞 韩铮 范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93-101,共9页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PH-1为研究对象,研究1-辛烯-3-醇熏蒸对菌株生长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考察其对镰刀菌细胞膜完整性、氧化应激水平以及DON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的影响,... 以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PH-1为研究对象,研究1-辛烯-3-醇熏蒸对菌株生长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并通过考察其对镰刀菌细胞膜完整性、氧化应激水平以及DON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的影响,探讨可能涉及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1-辛烯-3-醇熏蒸处理能显著抑制镰刀菌的菌落生长、孢子萌发和DON合成(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0μL/L(空气计)的1-辛烯-3-醇熏蒸7 d后,菌落直径、孢子萌发和DON产量的抑制率分别为60.70%、100.00%和97.50%。进一步实验发现1-辛烯-3-醇熏蒸处理有效破坏了禾谷镰刀菌细胞膜完整性和细胞膜通透性,造成麦角固醇含量下降,细胞内容物严重泄漏;此外,1-辛烯-3-醇可导致禾谷镰刀菌氧化应激平衡受到改变,TRI4、TRI5、TRI8、TRI10、TRI12和TRI101等DON合成关键基因显著下调。综上所述,1-辛烯-3-醇能有效抑制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DON生物合成,主要通过影响细胞膜完整性、引起氧化应激和调控相关基因表达等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辛烯-3-醇 禾谷镰刀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抑制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茂金属催化剂制备乙烯-1-辛烯共聚物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玉良 陈志康 +3 位作者 蒋文军 刘振宇 封水彬 朱红平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9年第5期305-309,共5页
采用自制单茂金属催化剂MXC,经Al(i-Bu)3和[Ph3C]+[B(C6F5)4]-活化后对乙烯和1-辛烯进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共聚物样品以及进... 采用自制单茂金属催化剂MXC,经Al(i-Bu)3和[Ph3C]+[B(C6F5)4]-活化后对乙烯和1-辛烯进行了催化共聚,利用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聚合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对比了共聚物样品以及进口韩国SK公司的聚烯烃弹性体(POE)产品。结果表明:共聚物样品与SK公司的POE产品在13C-NMR中有相似的吸收峰,组成及聚集态结构相近;随催化剂Al/Ti比(摩尔比,下同)减小,催化活性增加,共聚物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w)先减小后增大;聚合温度从90℃升高至130℃,催化活性降低,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减小,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PDI)变宽;当Al/Ti比为300时,共聚物Mw由24.36×10^4降至9.87×10^4;当Al/Ti比为150,聚合温度为110℃时,催化活性达到11.77×10^6g/(mol·h),共聚物Mw,PDI,熔融温度、结晶度依次为10.05×10^4,3.14,76.95℃,2.27%,1-辛烯插入率达到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茂金属催化剂 Al/Ti摩尔比 乙烯-1-辛烯共聚物 烯烃聚合 催化活性 13C-NM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酸异辛酯与1-辛烯的共聚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莉 张乐涛 +1 位作者 蔡国星 吾满江·艾力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0-83,共4页
以丙烯酸异辛酯和1-辛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考察了引发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等聚合条件对产物收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过氧化二叔丁基质量分数大于3%,温度高于110℃时,1-... 以丙烯酸异辛酯和1-辛烯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合物.考察了引发剂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等聚合条件对产物收率及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发剂过氧化二叔丁基质量分数大于3%,温度高于110℃时,1-辛烯能较好地参与共聚反应,反应在12 h基本完成.其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130℃,引发剂用量6%.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测定了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产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 800~61 10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约2.3,产物的黏度指数为200~3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 1-辛烯 丙烯酸异辛酯 共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1-辛烯涂层与常压等离子体处理的苎麻纤维疏水性能改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亚君 邱莹丹 +2 位作者 王霁龙 章倩 邱夷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12,共6页
为提高苎麻纤维与聚丙烯(PP)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1-辛烯涂层结合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技术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疏水性改性,并研究了改变2种方法的处理顺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表面形态、润湿性、表面化学成分... 为提高苎麻纤维与聚丙烯(PP)之间的界面相容性,采用1-辛烯涂层结合常压等离子体射流(APPJ)技术对苎麻纤维表面进行疏水性改性,并研究了改变2种方法的处理顺序对改性效果的影响。通过改性前后苎麻纤维的表面形态、润湿性、表面化学成分及苎麻纤维/PP界面剪切强度的变化分析改性效果。实验结果显示,经等离子体处理后再进行1-辛烯涂层处理的苎麻纤维表面的C元素含量提高最明显,且该组苎麻纤维/PP界面剪切强度与未处理组相比提高了近40.0%,而改变处理顺序后得到的苎麻纤维与PP的界面剪切强度仅提高了1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纤维 1-辛烯 常压等离子体射流 疏水性 表面改性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