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膜性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雪 王凉 +1 位作者 黄飚 胡志刚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75-779,共5页
在PLA2R1及其抗体研究的基础上,1型血小板7A域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膜性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THSD7A是在PLA2R1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的,故有部分研究报道提出PLA2R1与THSD7A的自身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相互排斥,但最新研究表明,THSD7... 在PLA2R1及其抗体研究的基础上,1型血小板7A域及其抗体的发现使人们对膜性肾病又有了新的认识。THSD7A是在PLA2R1阴性的膜性肾病患者中发现的,故有部分研究报道提出PLA2R1与THSD7A的自身抗体在膜性肾病中相互排斥,但最新研究表明,THSD7A可与PLA2R1在膜性肾病患者中共存,呈现双阳性。与PLA2R1类似,THSD7A对膜性肾病具有指导诊断、治疗、监测等意义。与PLA2R1不同的是,THSD7A在人类和啮齿类动物的肾小球中均高度表达,故未来可利用小鼠模型研究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机制。文章就THSD7A及其抗体的结构、作用、与膜性肾病之间的关系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特发性膜性肾病 继发性膜性肾病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磷脂酶A2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型磷脂酶A2受体及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在特发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龚再良 袁曙光 +7 位作者 朱雪婧 王友良 喻芳 杨淡昳 许向青 刘虹 李军 孙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93-700,共8页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相应的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清抗... 目的:探讨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rombospondin Type 1 domain-containing 7A,THSD7A)及相应的抗体对特发性膜性肾病(prim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PMN)的诊断价值及其血清抗体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行肾活检确诊的膜性肾病128例,其中PMN108例(PMN组),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s nephropathy,SMN)20例(SMN组)。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肾组织PLA2R抗原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THSD7A抗原表达,ELISA检测血清PLA2R和THSD7A的抗体水平。根据检测结果,又将患者分为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组和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组。结果:PMN组肾小球PLA2R阳性率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72%和35%,P<0.01),PMN组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亦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50%和25%,P<0.05)。PMN组血清PLA2R抗体与24 h尿蛋白量呈正相关关系(r=0.254,P<0.05),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0.236,P<0.05)。PMN组中7例(6%)患者肾小球THSD7A呈阳性,SMN组有1例(5%)患者肾小球THSD7A呈阳性。PMN组血清THSD7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SMN组[分别为(0.49±0.26)和(0.34±0.27)pg/mL,P<0.05]。7例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组与86例PLA2R相关性膜性肾病组的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肾组织PLA2R和THSD7A是PMN的靶抗原,其血清抗体有助于PMN的鉴别诊断;PLA2R抗体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可用来评估治疗效果;PMN患者THSD7A相关性膜性肾病的发病率低,监测血清THSD7A抗体水平可评估患者病情,并可预测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M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阴性膜性肾病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汤绚丽 杜园园 +4 位作者 余瑾 叶田 朱虹 陈银凤 李晓虹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4,共10页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 目的探讨肾组织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结构7A域(THSD7A)及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NELL1)检测在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的诊断及治疗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14至2021年肾穿刺活检确诊为PLA2R阴性膜性肾病共116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THSD7A及NELL1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各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结果116例PLA2R阴性膜性肾病中THSD7A阳性23例,NELL1阳性9例,其中两者双阳性1例。THSD7A阳性较阴性者IgG4阳性率更高(P=0.010);膜性肾病Ⅰ期占比更少,Ⅱ期占比更多(P=0.002);基底膜增厚更明显(P=0.034)。NELL1阳性较阴性者C1q及IgG2的阳性率更低(P=0.029,P=0.001);炎细胞浸润更多(P=0.033);多部位沉积物更少(P=0.001);基底膜增厚更不明显(P<0.001);不典型膜性肾病比例更低(P=0.010)。继发因素分析显示THSD7A阳性者有1例确诊为乙状结肠癌,NELL1阳性者均未发现恶性肿瘤。生存分析提示THSD7A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显著低于阴性组(P=0.016),而NELL1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阴性组(P=0.015),两指标单一阳性组间比较显示NELL1单一阳性组肾病复合缓解率显著优于THSD7A单一阳性组(P<0.001)。结论THSD7A及NELL1阳性膜性肾病更倾向于原发性膜性肾病,且无恶性肿瘤提示价值,但对膜性肾病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血小板反应蛋白1结构7a 神经表皮生长因子样蛋白-1 M磷脂酶A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血小板反应蛋白1和BMP-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丁新国 李英 +1 位作者 李晓东 张红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39-641,共3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骨形成蛋白7(BMP-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高糖组(HG)、渗透浓度对照组(MG)、分别含RSG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骨形成蛋白7(BMP-7)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高糖组(HG)、渗透浓度对照组(MG)、分别含RSG5、10、20μmol/L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的RSG干预组(R5、R10、R20),并于培养48h后终止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BMP-7、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TSP-1、BMP-7、CTGFmRNA表达。结果:高糖环境下,HK-2细胞TSP-1、CTG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BMP-7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加入RSG后,HK-2细胞TSP-1、CTGF的表达较NG组明显降低(P<0.05),BMP-7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RSG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TSP-1、CTGF高表达,提高BMP-7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反应蛋白-1 骨形成蛋白-7 罗格列酮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默血小板反应蛋白-1基因对亚溶解型C5b-9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5
作者 邱文 李妍 +2 位作者 周建博 赵聃 王迎伟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4,47,共7页
目的研究沉默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因对于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TSP-1基因4... 目的研究沉默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因对于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针对TSP-1基因4个靶点的小发夹RNA(small hair RNA,shRNA),并构建相应的表达质粒,筛选沉默效率最佳的TSP-1shRNA(shTSP-1)后,将shTSP-1转染体外培养的大鼠GMC,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以Westernblot检查TSP-1、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的表达情况。另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总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活化TGF-β1的含量。结果核酸序列分析证明,4种TSP-1shRNA重组质粒均构建成功。Western blot实验证实,构建的shTSP-1-3(Thbs1-3)具有最佳的沉默效率。将shTSP-1-3转染大鼠GMC后,在沉默TSP-1基因表达的同时,能明显抑制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TGF-β1活化及细胞外基质(FN和collagenⅣ)的合成。结论 TSP-1基因表达在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诱导TGF-β1活化及ECM分泌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亚溶解C5b-9复合物 血小板反应蛋白-1 细胞外基质 小发夹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酵母穿梭表达质粒pGBKT7-LMP1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鹏 张清秀 +2 位作者 朱振宇 庾蕾 马涧泉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构建能在酵母中表达EBV潜伏膜蛋白 1(LMP1)的穿梭表达质粒 pGBKT7 LMP1。【方法】RT PCR方法扩增EB病毒LMP1全外显子片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细菌 酵母穿梭质粒 pGBKT7的T7启动子下游。【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 【目的】构建能在酵母中表达EBV潜伏膜蛋白 1(LMP1)的穿梭表达质粒 pGBKT7 LMP1。【方法】RT PCR方法扩增EB病毒LMP1全外显子片段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其定向插入细菌 酵母穿梭质粒 pGBKT7的T7启动子下游。【结果】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和DNA测序分析证实RT PCR获得的LMP1cDNA片段与GenBank中的数据完全吻合 ;LMP1准确克隆入 pGBKT7的多克隆位点 ,未改变读码框架。【结论】成功构建了穿梭质粒pGBKT7 LMP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病毒4 潜伏膜蛋白1 聚合酶链反应 质粒pGBKT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化瘀胶囊调节特异性蛋白1相关通路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国倩倩 吴丹丹 +7 位作者 高毅洁 王曼曼 朱珂 贾冬冬 杨睿 王京 刘丽 张冬梅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1714-1718,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心梗大鼠特异性蛋白1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分为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扶正化瘀组按0.4 g/(kg·d)灌胃,...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对心梗大鼠特异性蛋白1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心肌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左冠脉前降支建立大鼠急性心梗模型,分为模型组和扶正化瘀组。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扶正化瘀组按0.4 g/(kg·d)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共8周。HE和Masson染色检测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特异性蛋白1(Sp1)、Gata4、转化生长因子(TGF)-β1、Ⅰ型胶原(ColⅠ)、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及其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破碎,纤维结缔组织大量增生,胶原容积分数(CVF)增加(P<0.01),TGF-β1、ColⅠ、Tsp1 mRNA及Sp1、Gata4、TGF-β1、ColⅠ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Tsp1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组细胞膜相对完整,胶原相对减少,CVF下降(P<0.01),Sp1、Gata4、TGF-β1、ColⅠ、Tsp1 mRNA及Gata4、ColⅠ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梗后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Sp1-Gata4-ColⅠ-Tsp1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化瘀胶囊 心肌梗死 心肌纤维化 特异性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 血小板反应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间隔区结构域突变对酶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8
作者 王萌 吴昊 +2 位作者 李华 赵艺鸿 金圣宇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00-907,共8页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 目的:探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型13(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在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裂解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阐明ADAMTS13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ADAMTS13间隔区结构域中的氨基酸残基TEDRLPR以点突变技术逐个基因突变(突变体M1~M7),将构建的ADAMTS13与其突变体质粒转染至人胚肾HEK293细胞,稳定表达后提纯重组蛋白。观察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在变性条件、剪切应力作用和ADAMTS13抗体处理后裂解vWF的能力。结果: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实验,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对FRET-vWF73剪切能力降低(P<0.05)。变性条件下,野生型ADAMTS13可以将vWF多聚体裂解,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的裂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在体外剪切应力作用下,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裂解vWF多聚体的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野生型ADAMTS13比较,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与vWF之间的结合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ADAMTS13的C末端与vWF之间存在多个结合位点。ADAMTS13抗体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野生型和突变型ADAMTS13裂解vWF的能力。结论:间隔区突变后ADAMTS13的活性降低。ADAMTS13突变体M4(R635A)和突变体M7(R638A)可能是ADAMTS13在底物识别时的重要作用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ADAM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113 间隔区结构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lytic C5b-9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的TSP-1和TGF-β1对其合成FN和collagenⅣ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邱文 车楠 +3 位作者 周建博 李妍 赵聃 王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43-1549,共7页
目的:探讨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后,诱生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其促进细胞外基质(... 目的:探讨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GMC)后,诱生的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其促进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如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和Ⅳ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Ⅳ)合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鼠GMC,进行不同分组处理并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然后分别检查受刺激的GMC合成TSP-1和TGF-β1因子水平,同时检测GMC分泌FN和collagenⅣ的水平。此外,应用人工合成的TSP-1封闭肽段(GGWSHW)和TGF-β1中和抗体处理培养的大鼠GMC,研究TSP-1和TGF-β1在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分泌上述ECM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培养的大鼠GMC在sublytic C5b-9刺激后18 h,其FN和collagenⅣ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同时,TSP-1蛋白表达和TGF-β1分泌(包括活化的TGF-β1含量)也显著增多。用TSP-1封闭肽段(GGWSHW)处理大鼠GMC后亦能显著抑制由sublytic C5b-9诱导的TGF-β1活化,并减少FN、collagenⅣ的产生。同样用TGF-β1中和抗体处理GMC后也能明显抑制由sublytic C5b-9导致的FN、collagenⅣ的分泌。结论:体外用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能诱导其ECM分泌与TSP-1和TGF-β1的合成及活化,而sublytic C5b-9促进GMC分泌ECM的机制可能与其诱导TSP-1合成及活化的TGF-β1存在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lytic C5B-9 肾小球系膜细胞 血小板反应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纤维连接蛋白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乐定通过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肺损伤小鼠炎性反应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彦锋 刘展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3-1287,共5页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肺损伤小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LPS)诱导的肺损伤小鼠为模型,静脉注射可乐定,取左肺上叶组织,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 目的:探讨可乐定对肺损伤小鼠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脂多糖(lipopolysac charide,LPS)诱导的肺损伤小鼠为模型,静脉注射可乐定,取左肺上叶组织,检测肺湿干重比(W/D)和总肺含水量(TLW),ELISA试剂盒检测炎性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含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AChR)、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的变化;鼻内吸入法将α7nAChR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导入肺损伤模型小鼠肺内,或者静脉注射HMGB1外源性蛋白,检测炎性因子和HMGB1的变化。结果:可乐定可减轻LPS诱导的小鼠肺损伤,并通过降低细胞因子IL-6、IL-10和TNF-α水平从而抑制LPS诱导的炎性反应;可乐定促进α7nAChR表达从而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并抑制HMGB1的表达。结论:可乐定对肺损伤小鼠具有抗炎作用,这可能与激活胆碱能抗炎通路,抑制HMGB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乐定 肺损伤 炎性反应 胆碱能抗炎通路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诊断方式的演变 被引量:8
11
作者 曲逸伦 董哲毅 陈香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67-1071,共5页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GBM)沉积。约80%的患者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20%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药物、毒物接触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其特征是免疫复合物沿肾小球基底膜(GBM)沉积。约80%的患者为原发性膜性肾病(PMN),20%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同种免疫性疾病、感染、肿瘤、药物、毒物接触引起的继发性膜性肾病(SMN)。未经治疗,约1/3的患者出现自发性缓解,1/3的患者在10年内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其余患者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传统的诊断方式已经不足以早期发现MN,为了提高MN患者的管理水平和临床疗效,新的诊断工具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总结了近几年MN诊断方式的新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祝爽爽 宋振 +4 位作者 侯晓涛 王林 梁启铭 罗蓓 岳书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20-924,共5页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MN-IgAN)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MN-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取60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 目的 探讨膜性肾病合并IgA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IgA nephropathy,MN-IgAN)中PLA2R和THSD7A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108例经肾活检确诊的MN-IgAN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取60例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及60例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作为对照;分析三组间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N-IgAN患者肾组织中PLA2R及THSD7A抗原表达。结果 与IgAN组相比,MN-IgAN组患者年龄高、BUN及血肌酐较低、肾病综合征比例高(P<0.05)。与MN组相比,MN-IgA组镜检血尿者多(P=0.002)、血清白蛋白高(P=0.016),其余临床资料相似。MN-IgA组与MN组电镜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MN-IgAN组牛津分类E、S、T及C均比IgAN组低。MN-IgAN组PLA2R阳性率与M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2%vs 86.7%,P=0.793),且以IgG4亚型为主。108例MN-IgAN中有2例THSD7A弱阳性,且这2例PLA2R均阳性。结论 MN-IgAN患者临床表现及电镜分期与MN组相似,牛津分类比IgAN低,MN-IgAN可能是原发性MN叠加病理类型较轻的IgAN的特殊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IGA肾病 M磷脂酶A2受体 1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 IGG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性肾病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郭晓琴 于为民 任小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36-1640,共5页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肾穿刺活检。新近研究发现应用磷脂酶A2受体、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MN进行无创诊断、疾病变化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诊断主要依靠肾穿刺活检。新近研究发现应用磷脂酶A2受体、Ⅰ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等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对MN进行无创诊断、疾病变化监测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可部分替代肾穿刺活检。随着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进一步证实了MN中免疫相关因素的致病作用,因此以利妥昔单抗为首的靶向治疗药成为治疗MN的一种新的选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抗CD20的单克隆抗体被发现可以成为利妥昔单抗耐药患者的替代方案。本文针对MN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性肾病 分子诊断 磷脂酶A2受体 血小板反应蛋白7a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武俊紫 姚政 +4 位作者 熊光轶 赵微 胡冬雄 宋波 杨榆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7-121,I0024,共6页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从整体水平观察川陈皮素对其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川陈皮素对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serpin family B member 7,Megs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细... 目的构建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从整体水平观察川陈皮素对其的治疗作用,并从分子水平研究川陈皮素对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serpin family B member 7,Megs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ERK1/2)和Ⅳ型胶原(collagen IV)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20只分为正常组、糖尿病肾病模型组、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高脂高糖饮食1月+一次性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相应药物治疗6周后处死,收集尿液、血液和肾脏,检测血糖、血清和尿液中肌酐和β2-MG、小鼠肾重与体重比(KW/BW),同时检测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含量,收集肾组织标本,聚合酶链式反应和蛋白印记法测定肾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及collagen IV的表达。结果肾脏组织HE染色可见,正常组大鼠形态正常,模型组出现明显肾小球萎缩和硬化,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均明显好转,此外贝那普利组和川陈皮素高剂量组基本一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糖、KW/BW、尿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血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肾脏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贝那普利组、川陈皮素低、中和高剂量组血糖、KW/BW、尿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血液肾功能指标UREA和β2-MG、肾脏炎性因子IL-1、IL-6和TNF-α、肾脏组织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均降低(P<0.05),此外川陈皮素各组血糖均明显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川陈皮素高剂量组IL-1、IL-6和TNF-α低于贝那普利组(P<0.05),但KW/BW、尿液UREA和β2-MG、血液UREA和β2-MG、肾脏中Megsin、PDGF-BB、pERK1/2和collagen IV蛋白与mRNA和贝那普利组相比没有差异。结论川陈皮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与川陈皮素可调节肾脏中megsin、PDGF-BB、pERK1/2及collagen IV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糖尿病肾病 丝氨酸蛋白酶家族B成员7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