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感染RT-PCR鉴别诊断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
作者 涂亚斌 周国辉 +4 位作者 张亚科 王志国 张守红 王海伟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61-564,568,共5页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 根据GenBank中O型和Asia1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的vp3、vp1和2A基因序列,并与其它血清型FMDV的对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设计用于扩增O型和Asia1型FMDV vp1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建立O型和Asia1型FMDV RT-PCR鉴别诊断方法。本方法首先用通用型引物进行RT-PCR,确定是否为FMDV感染,然后用特异性引物鉴别O型或Asia1型FMDV的感染。用vp1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符合性试验,验证了该方法所具有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方法可用于O型和Asia1型FMD的快速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病毒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RT-PCR 鉴别诊断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2
作者 梁伟峰 周国辉 +3 位作者 刘文铭 李超斯 刘云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为建立Asia1型口蹄疫(FMD)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筛选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Asia l型FMDV单克隆抗体(MAb)2E10。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为建立Asia1型口蹄疫(FMD)快速病原学诊断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并筛选到一株能够稳定分泌抗Asia l型FMDV单克隆抗体(MAb)2E10。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特异性鉴定,2E10为FMDV型特异型MAb。其抗体亚类为Ig G1/资,杂交瘤细胞上清和腹水抗体效价分别为1颐256和1颐104,相对亲和力常数为2.5 mol/L。在此基础上,以本实验室前期制备的MAb 2D8为包被抗体,以HRP标记的MAb 2E10为检测抗体建立了检测Asia1型FMDV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方法。该方法针对FMDV细胞毒的最低检出量为103TCID50,对O型FMDV、A型FMDV、牛肠道病毒、牛呼肠孤病毒及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本研究建立的Asia1型FMDV DAS-ELISA方法为Asia1型FMD病原学诊断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单克隆抗体 双抗体夹心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L蛋白缺失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薛美 王海伟 于力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 为确定口蹄疫病毒(FMDV)L蛋白缺失对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在已建立的Asia1型FM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基础上,利用融合PCR方法缺失L蛋白基因编码区,构建了缺失L蛋白的重组Asia1型FMDV(rFMDV-ΔL)。拯救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结果表明,rFMDV-ΔL与亲本病毒相比在BHK-21细胞中的复制水平下降10倍,乳鼠毒力试验表明rFMDV-ΔL的毒力比亲本毒株下降6倍。另外,rFMDV-ΔL在BHK-21细胞上产生病变的速度明显变慢,形成蚀斑的时间延长,致乳鼠死亡所需时间也比亲本毒株明显延长。本研究是关于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首次报道,为亚洲1型FMDVL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L蛋白缺失 重组病毒拯救 生物学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含量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4
作者 朱玉婵 林密 +2 位作者 孙燕燕 孙继国 蒋韬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02-1308,共7页
采用胶体金为标记物制备了快速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层析试纸条,拟合检测曲线,用金标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实验室与田间的样品检测证实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sia 1型FM—DV抗原定量检测可以在15 min内完成... 采用胶体金为标记物制备了快速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免疫层析试纸条,拟合检测曲线,用金标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应用实验室与田间的样品检测证实其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Asia 1型FM—DV抗原定量检测可以在15 min内完成,灵敏度为0.78μg·mL^(-1),线性范围在0.78~7.84μg·mL^(-1);变异系数在0.2%~5%;回收率在91%~102%,证明定量检测、准确度高。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定量检测Asia 1型口蹄疫病毒的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能简便、廉价、快速、灵敏、特异、准确地定量检测样品中的Asia 1型口蹄疫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 1型口蹄疫病毒 胶体金 层析试纸条 定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株牛源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VP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何继军 尚佑军 +4 位作者 陈涓 马维民 杨亚民 吴润 刘湘涛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9-102,共4页
以3株国内分离的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分别命名为F1、F2、F3)为研究目标,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FMDVVP1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含有VP1全基因的片段,并测定了3个毒株VP1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3株亚洲1型FMDV毒株... 以3株国内分离的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分别命名为F1、F2、F3)为研究目标,根据GenBank中注册的FMDVVP1基因的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成功地扩增出含有VP1全基因的片段,并测定了3个毒株VP1基因的序列。结果表明,3株亚洲1型FMDV毒株VP1基因长度均为633 bp,编码211个氨基酸。3株毒株彼此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82.8%~99.1%之间,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9.1%~99.1%之间。从系统发生树看,F1株与我国香港2005年牛毒株序列同源性99.5%,属同一遗传谱系,F2株、F3株与2005年引起河北省万全县、北京市延庆县、甘肃静宁县疫情的毒株分属同一个基因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1型口蹄疫病毒 VP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进化踪迹分析
6
作者 牛银杰 王靖飞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5-619,共5页
为预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的重要功能残基,本研究利用进化踪迹及蛋白结构同源建模等方法对91株Asia 1型FMDV的VP1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1个病毒株分属于B、C和D分支,2005年~2006年分离株处于另一个分支,命名为E分支。以1... 为预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的重要功能残基,本研究利用进化踪迹及蛋白结构同源建模等方法对91株Asia 1型FMDV的VP1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1个病毒株分属于B、C和D分支,2005年~2006年分离株处于另一个分支,命名为E分支。以10分区分析进化树,共34个组特异残基,其中140S、141S、146L、148A、149L、150A、151R、152R、153V、155N和156R分布于G-H环区域,预测它们与抗原性和受体结合特性有关;B、C、D和E 4个分支的组内特异残基分别为24S、153G、196H;59H、141P、146M、150S、169N;50I、135A和99N、127S、140S、151R,这些残基为各分支的分子标识;组特异残基35V、80L、93S、127A分布于VP1和其他结构蛋白的作用界面,可能对病毒的装配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FMDV的VP1功能研究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 1型口蹄疫病毒 VP1蛋白 踪迹进化分析 同源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VP1蛋白病毒样颗粒表达系统的构建 被引量:3
7
作者 窦小龙 任晓冰 +3 位作者 魏婕 苗书魁 冉多良 马文戈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14,共4页
为制备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双层结构病毒样颗粒,选择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株BVDV JZ05-1核心蛋白p14的第169~270位氨基酸和 FMDV Asia 1/JS/CHA/05结构蛋白 VP1的第1~211位氨基酸,两者之间设计柔性肽连接,人工合成 ... 为制备Asia 1型口蹄疫病毒(FMDV)双层结构病毒样颗粒,选择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行株BVDV JZ05-1核心蛋白p14的第169~270位氨基酸和 FMDV Asia 1/JS/CHA/05结构蛋白 VP1的第1~211位氨基酸,两者之间设计柔性肽连接,人工合成 p14-柔性肽-VP1融合蛋白编码序列,全基因长990 bp。合成基因与枯草芽胞杆菌表达载体 p7257-P43连接,构建成表达质粒 p7257-P43-P14-VP1。转化枯草芽胞杆菌 WB800,经筛选、鉴定,获得表达 p14-VP1融合蛋白的枯草芽胞杆菌。该重组表达菌在含有40μg/mL氯霉素的 LB中培养后,菌体超声破碎可检测到目的蛋白。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该蛋白能特异性识别Asia 1型FMDV抗体,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电镜观察显示,融合蛋白组装为直径约50 nm大小的病毒样颗粒(VL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IA1型口蹄疫病毒 病毒样颗粒 融合蛋白 枯草芽胞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