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RT-PCR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1
作者 施少华 程龙飞 +3 位作者 陈红梅 傅光华 杨维星 黄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3,共3页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 参照GenBank上登录的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F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建立检测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RT-PCR方法。该方法能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扩增出1条400 bp的特异片段,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弱毒、鸭瘟病毒、鸭1型肝炎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等均不能扩增出目的片段。敏感性试验显示该RT-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 pg的病毒核酸。因此,该RT-PCR方法可用于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的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禽源禽1型副黏病毒 强毒株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的调查及致病性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傅光华 傅秋玲 +7 位作者 黄瑜 程龙飞 陈红梅 万春和 施少华 陈珍 陈翠腾 林建生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448,共4页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 为了调查蛋鸭禽1型副黏病毒的感染状况,以RT-PCR技术对2011年以来采自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和江苏六省(区)的495份蛋鸭样品进行了禽1型副黏病毒的检测,并测定了部分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株对不同日龄麻鸭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六省(区)份蛋鸭的禽1型副黏病毒的阳性感染率高低不一,为3.4%-10.7%,揭示了禽1型副黏病毒在我国蛋鸭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感染可致死低日龄麻鸭,其中基因VII型鸭源分离株对麻鸭的致死率高于基因IX型,且随着麻鸭日龄的增长其致死率降低,即呈现日龄易感性差异,开产麻鸭感染禽1型副黏病毒则表现为产蛋率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鸭 1型副黏病毒 流行病学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施少华 黄瑜 +4 位作者 程龙飞 傅光华 陈红梅 陈珍 苏敬良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10-14,共5页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BP01的演化,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于国内外首次测定了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全长为15192nt。经分析表明BP01病毒基因组与SF02株和... 为了从分子水平上探讨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BP01的演化,根据GenBank登录的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运用RT-PCR方法于国内外首次测定了企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其全长为15192nt。经分析表明BP01病毒基因组与SF02株和ZJ1株等鹅源禽1型副黏病毒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9.1%和99.0%;与IT-227/82和dove/Italy/2736/00等鸽源禽1型副黏病毒同源性分别为90.2%和88.1%;而与Hert/33和LaSota等鸡源禽1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最低,仅分别为87.9%和83.2%。对F基因第47~435nt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F基因第334~1682nt进行HinfⅠ、BstOⅠ、RsaⅠ酶切位点分析,确定BP01株病毒为基因Ⅶ型。F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禽1型副黏病毒强毒株的特性,经预测发现BP01株病毒F蛋白的七肽重复序列分别在第143~189位氨基酸残基和第461~503位氨基酸。通过对主要毒力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水禽源与其它源F蛋白有14个氨基酸不同,HN蛋白上有2个氨基酸的不同,而P蛋白有20个氨基酸的不同,且在第151~166位氨基酸存在一个明显的突变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鹅 1型副黏病毒 全基因组 序列测定 功能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番鸭基因IX型禽1型副黏病毒分离鉴定及F基因序列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光华 程龙飞 +8 位作者 温名根 施少华 陈翠腾 傅秋玲 陈红梅 万春和 刘荣昌 林群群 黄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共4页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 自发病死亡雏番鸭中分离到一株(XBT14株)基因Ⅸ型禽1型副黏病毒,该病毒可引起雏鸭明显神经症状及急性死亡,致死率达44.4%;病毒融合(F)蛋白裂解位点处具有强毒株特有的多碱性氨基酸序列(112RRQRR↓F117),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发布的基因IX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7%-99.9%,与基因VII型毒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5.5%-86.6%。该分离株与近来报道的GD09-2等基因IX型毒株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以上结果表明对水禽致死性的禽1型副黏病毒呈现基因型多样性,水禽禽1型副黏病毒病的防控日益严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番鸭 1型副黏病毒 基因Ⅸ 分离鉴定 F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株不同源1型副黏病毒血凝谱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李文杨 黄瑜 +2 位作者 程龙飞 施少华 傅光华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07年第1期83-84,87,共3页
关键词 1型副黏病毒 血凝谱 血凝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雏番鸭感染禽副黏病毒1型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傅光华 黄瑜 +4 位作者 程龙飞 施少华 彭春香 林芳 林建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9-772,共4页
从呼吸困难、肠道粘膜出血、胰腺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7日龄病死雏番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为多形性有囊膜病毒,表面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突;血清学鉴定表明,能在4℃下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其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 从呼吸困难、肠道粘膜出血、胰腺大量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7日龄病死雏番鸭的肝脏中分离到1株病毒。经电镜观察发现该病毒为多形性有囊膜病毒,表面有呈辐射状分布的纤突;血清学鉴定表明,能在4℃下凝集鸡和鸽红细胞,其血凝活性能被ND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该病毒对10日龄SPF鸡胚的半数致死量(ELD50)和平均致死时间(MDT)分别为10-8.5/0.1 mL和63.2 h,对番鸭胚成纤维细胞的TC ID50为10-6.32/0.1 mL。经静脉和腿部肌肉两种途径分别接种10日龄雏番鸭和非免疫雏鸡,均可引起发病死亡,并从死亡雏番鸭和雏鸡中可回收到原攻击病毒。依据以上结果表明所分离病毒为中等偏强毒力的禽副黏病毒1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番鸭 病毒1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副黏病毒1型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爱芳 邱深本 罗映霞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7期44-46,共3页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病鸽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该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收集发病鸽的病料再进行鸡胚增殖,又重新分离... 用SPF鸡胚从疑似鸽新城疫病鸽群中分离到1株病毒,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该凝集作用能被抗新城疫病毒阳性血清抑制。分离株经肌肉注射能使鸽发病和死亡,出现与自然发病鸽一致的症状和病变。收集发病鸽的病料再进行鸡胚增殖,又重新分离到此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理化特性研究,血凝素热稳定指数为10,病毒对氯仿、乙醚、胰蛋白酶、盐酸(pH5.0)敏感,0.1%甲醛溶液能完全灭活病毒。对该分离株进行毒力测定,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70.8h,1日龄雏鸡脑内接种致病指数1.60。结果表明,分离株为中等毒力鸽Ⅰ型副黏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1 分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鸽副黏病毒(PPMV-1)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婷婷 陆冰洋 +3 位作者 丁树荣 唐娟 王彩先 刘华栋 《山西农业科学》 2023年第4期443-449,共7页
为了对太原市某肉鸽场乳鸽突发的PPMV-1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通过对发病乳鸽进行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并采集病鸽的组织病料,进行RT-PCR检测、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旨在... 为了对太原市某肉鸽场乳鸽突发的PPMV-1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病例进行诊断,通过对发病乳鸽进行临床诊断和病理剖检,并采集病鸽的组织病料,进行RT-PCR检测、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旨在制定出综合防治措施,对PPMV-1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意义。结果显示,该鸽场鸽群感染病毒为鸽源Ⅰ型副黏病毒(PPMV-1),分离菌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表明,分离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部分高敏。根据诊断结果,紧急使用新城疫IV系疫苗免疫,同时联合使用丁胺卡那霉素,病情迅速得到控制。抗体检测发现,该鸽场种鸽新城疫抗体效价参差不齐,是诱发乳鸽感染PPMV-1的主要原因。动物回归试验进一步确定了PPMV-1分离株和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乳鸽感染PPMV-1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达80%;而雏鸡感染病毒后无明显临床症状,表明PPMV-1分离株对乳鸽和雏鸡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且混合感染比病毒和大肠杆菌单独感染死亡率高,在乳鸽养殖中要重视综合防控,防止PPMV-1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源Ⅰ病毒(PPMV-1) RT-PCR 大肠杆菌 药敏试验 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副黏病毒病家族
9
作者 毕玉海 李志杰 +1 位作者 吴昊 丁壮 《猪业科学》 2007年第12期70-72,共3页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 猪副黏病毒病(porcine paramyxovirus disease)是由副黏病毒引起的一系列猪病,包括蓝眼病(blue eye disease)、尼帕病毒病(nipah virus disease)、梅那哥病毒病(menangle virus disease)及我国出现的猪副黏病毒病(本研究室称之为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病,即猪源新城疫),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本文简单介绍猪副黏病毒病家族各成员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蓝眼病 尼帕病毒 梅那哥病毒 猪源禽1型副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肉鸽多重病原混合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与分析
10
作者 黄运福 唐作顺 +5 位作者 梁海皇 兰天艳 银慧慧 曾雪颜 彭婷 刘伟 《现代畜牧兽医》 2025年第6期64-69,共6页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某肉鸽养殖场病死鸽携带的病原,为当地鸽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对送检的病死青年鸽采集咽喉拭子,解剖观察内脏病理变化并采集肝、肾、脾、肺等组织,通过病理剖检、显微镜观察、病毒核酸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等方法进... 试验旨在了解广西某肉鸽养殖场病死鸽携带的病原,为当地鸽病的防控提供参考。试验对送检的病死青年鸽采集咽喉拭子,解剖观察内脏病理变化并采集肝、肾、脾、肺等组织,通过病理剖检、显微镜观察、病毒核酸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等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同时进行病毒对鸡胚的适应性和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研究。结果显示,显微镜观察到病死鸽携带鸽毛滴虫,病毒核酸检出鸽Ⅰ型副黏病毒(PPMV-1)、圆环病毒(PiCV)和鸽疱疹病毒(PiHV)。PiHV能够通过鸡胚培养,但PiCV仅表现一定适应性。病原菌分离鉴定为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敏感,白色念珠菌对制霉菌素和克霉唑敏感。研究表明,病死鸽为PPMV-1、PiCV、PiHV、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和鸽毛滴虫混合感染,提示鸽场需要重视对鸽病的防控并做好相应的生物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Ⅰ病毒(PPMV-1) 圆环病毒(PiCV) 鸽疱疹病毒(PiHV) 大肠杆菌 白色念珠菌 鸽毛滴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病毒性疾病流行病学和相关知识
11
作者 卢绪秀 《中国动物保健》 2023年第8期47-48,共2页
本文对鸭禽副黏病毒1型感染和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这两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病毒性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综述,主要是流行病学和疫苗方案。
关键词 病毒1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的研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宝华 傅元华 +5 位作者 范建华 徐步 卜柱 高明燕 陈卫彬 孙新鑫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93-1297,共5页
鸽新城疫是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威胁巨大,为有效防治鸽新城疫的发生,利用鸡新城疫病毒和分离到的鸽1型副黏病毒JB株研制了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期及保存期等进行了试... 鸽新城疫是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对养鸽业威胁巨大,为有效防治鸽新城疫的发生,利用鸡新城疫病毒和分离到的鸽1型副黏病毒JB株研制了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期及保存期等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疫苗注射后1周就可检测到HI抗体,4周后达到高峰,HI抗体可持续6个月;免疫后21 d、60 d、120 d、180 d,分别用F48E9株和JB株2种病毒攻毒,其保护率均在80%以上,对照(未免疫)组鸽全部死亡;在2~8℃条件下保存12个月后,性能稳定,免疫肉鸽仍有较高的免疫抗体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新城疫 1型副黏病毒 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