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9篇文章
< 1 2 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莪术-蚤休配伍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抑制小鼠结肠癌生长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思 梁众擎 +5 位作者 苏婷婷 张慧兰 梁研 祁恒奕 陈怀祖 唐德才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3-482,共10页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 目的探讨黄芪-莪术-蚤休(芪-术-蚤)角药配伍基于PINK1/Parkin/EMT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癌生长和转移的影响。方法3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芪-术-蚤高剂量组(5.85 g·kg^(-1))、芪-术-蚤低剂量组(2.925 g·kg^(-1)),每组6只,使用结肠癌CT26.WT细胞构建小鼠原位结肠癌模型。给药15 d后,取各组小鼠肿瘤、肝脏组织,HE病理染色评估肿瘤转移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肿瘤组织线粒体自噬现象,Western blot、免疫组化(IHC)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表达情况,Western blot、qPCR、IHC检测EMT相关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转移灶数目变少,肝脏组织发生改变,小鼠生长状态得到明显改善;芪-术-蚤给药组肿瘤组织线粒体发生了选择性自噬现象,伴随着自噬小体的产生;芪-术-蚤给药组影响了PINK1/Parkin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生物学过程:PINK1、Parkin、p62、LC3-Ⅱ/LC3-Ⅰ均有一定程度上调(P<0.05,P<0.01),且高剂量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芪-术-蚤给药组降低了EMT相关N-cadherin、Vimentin、Snail的蛋白含量与mRNA水平(P<0.05,P<0.01),同时增高了E-cadherin的蛋白与mRNA水平(P<0.05,P<0.01),且高剂量组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P<0.01)。结论芪-术-蚤角药配伍一定程度抑制结肠癌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肿瘤生长和转移,其机制可能是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扭转线粒体功能异常,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达到治疗结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术-蚤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谭国伟 安耀荣 +2 位作者 黄仕琦 郭崇元 魏娜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31-937,共7页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 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进行造模。... 目的探讨大补肝汤对焦虑大鼠前额叶皮质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帕罗西汀组(1.8 mg/kg)和大补肝汤高、中、低剂量组(13.2、6.6、3.3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法进行造模。旷场实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明暗箱实验评估大鼠焦虑程度;以JC-1为荧光探针,在多功能酶标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膜电位(MMP)水平;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前额叶皮质ATP水平;DCFH-DA荧光探针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前额叶皮质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额叶皮质PINK1、Parkin、P62、LC3B、Mfn2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前额叶皮质线粒体超微形态结构。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补肝汤高、中剂量组大鼠在旷场中总运动距离、中央区域移动距离和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十字迷宫中开放臂停留时间百分比和进入开放臂次数,明暗箱中明箱停留时间百分比和穿箱次数增加(P<0.05,P<0.01);前额叶皮质MMP和ATP水平升高(P<0.05,P<0.01),ROS水平降低(P<0.05,P<0.01);PINK1、Parkin、LC3BⅡ/Ⅰ和Mfn2蛋白表达升高(P<0.01),P62蛋白表达降低(P<0.01);线粒体肿胀及内部嵴破坏减轻,自噬体形成增多。结论大补肝汤可能通过调节PINK1/Parkin信号通路,增强线粒体功能和自噬等作用改善大鼠焦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补肝汤 焦虑症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功能障碍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
3
作者 肖华业 汪磊 +3 位作者 王佳慧 赵铁建 郑洋 段雪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19-928,共10页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肝星状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脂多糖5 mg/L)、莪术醇低中高组(12.5、25、50 mg/L);噻唑兰(MTT)检测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活力的作用;细胞流式检测莪术... 目的探究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自噬的作用机制及其抗肝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肝星状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脂多糖5 mg/L)、莪术醇低中高组(12.5、25、50 mg/L);噻唑兰(MTT)检测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活力的作用;细胞流式检测莪术醇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作用;5,5′,6,6′-四氯-1,1′,3,3′-四乙基-咪唑碳花青碘化物(JC-1)检测线粒体膜电位;透射电镜检测莪术醇对线粒体形态和自噬小体的作用;荧光探针检测莪术醇对线粒体定位的影响;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莪术醇对PTEN诱导假定激酶1(PINK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线粒体内膜转位酶23(Timm23)、线粒体外膜易位酶20(Tomm20)、Bcl-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cleaved-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α-平滑肌肌动蛋白(ɑ-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Ⅲ)蛋白表达的作用。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增殖率、Caspase3、Bcl2、LC3Ⅱ、Beclin1、PINK1、Parkin、ɑ-SMA、CollagenⅠ、CollagenⅢ蛋白均明显增加(P<0.01),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增多,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0.01),而Timm23和Tomm20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下降,Bax蛋白表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莪术醇干预后,莪术醇低、中、高浓度组细胞增殖率、Bcl2、Timm23、Tomm20、ɑ-SMA、CollagenⅠ和CollagenⅢ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P<0.01),而细胞凋亡率、Caspase3、Bax、LC3Ⅱ、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均明显增加(P<0.05),线粒体与溶酶体共定位增多,线粒体自噬小体数量明显增多(P<0.01)。结论莪术醇通过调控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过度自噬,促进肝星状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醇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信号通路探讨黄芪散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突触可塑性的机制
4
作者 张运辉 袁云川 +4 位作者 杨梦琳 伍大华 刘霞 杨昆 程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2-623,共12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中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m)、模型组(model group,Mod)、黄芪散低剂量组(Huangqisan low dos... 本研究旨在探究黄芪散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模型中突触可塑性的影响,并分析其潜在机制。SPF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ormal group,Norm)、模型组(model group,Mod)、黄芪散低剂量组(Huangqisan low dose group,HQS-L;1.2 g/kg)、黄芪散高剂量组(Huangqisan high dose group,HQS-H;4.8 g/kg)及阳性对照组(positive group,Pos),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双侧海马注射β淀粉样蛋白25-35造模。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Niss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损伤情况;JC-1探针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大鼠海马中PTEN诱导激酶1(PTEN-induced kinase 1,PINK1)、帕金蛋白(Parkin E3 ubiquitin protein ligase,Parkin)、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B)、泛素结合蛋白p62(ubiquitin-binding protein p62,p62)、动力相关蛋白1(dynmin-related protein 1,Drp1)、线粒体融合素1(mitofusion 1,Mfn1)、线粒体融合素2(mitofusion 1,Mfn2)、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subunit 2B,NR2B)、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e protein95,PSD95)、突触素(synaptosin,SY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表达。与Norm组比较,Mod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减少或消失,海马区的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线粒体结构受损,自噬溶酶体形成,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PINK1、Parkin、LC3B、Mfn1、Mfn2、GAP43、NR2B、PSD95、SYP、BDNF蛋白表达降低(P<0.05),而p62、Drp1、NLRP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Mod组比较,HQS-L组、HQS-H组和Pos组能显著改善AD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主要表现为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过平台的次数增加(P<0.05,P<0.01);海马组织神经元胞内尼氏体增多,海马区的神经元和突触超微结构受损减轻,线粒体膜电位明显升高,线粒体自噬显著增多;海马组织IL-1β、IL-6、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ROS水平明显降低(P<0.01),PINK1、Parkin、LC3B、Mfn1、Mfn2、GAP43、NR2B、PSD95、SYP、BDNF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p62、Drp1、NLRP3的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黄芪散改善AD大鼠突触可塑性的机制可能与其激活海马中PINK1-Parkin通路促进线粒体自噬,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ROS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散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自噬 PTEN诱导激酶1/帕金蛋白信号通路 NLRP3炎症小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黄散激活PINK 1/Parkin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范燚 张春玲 +6 位作者 赵伟 陈露 邸铁涛 周世勇 魏良纲 张艳 董源源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01-2106,共6页
目的基于PINK 1/Parkin信号通路探究丹黄散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高糖组、高糖+生长因子组、高糖+丹黄散组,每... 目的基于PINK 1/Parkin信号通路探究丹黄散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生长因子组、丹黄散组、高糖组、高糖+生长因子组、高糖+丹黄散组,每组3例,干预48 h;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转移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率;免疫荧光法测定抗凋亡蛋白Bcl-2、Beclin-1、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假定激酶(PINK 1)、帕金森病蛋白(Parkin)、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 3-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下及高糖处理后,丹黄散均可降低细胞的细胞转移率和侵袭率(P<0.05);荧光免疫法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下及高糖处理后,丹黄散均可上调细胞中的Bcl-2、Beclin-1蛋白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正常环境下及高糖处理后,丹黄散均可下调Bax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升高细胞中的PINK 1、Parkin和LC 3-Ⅱ蛋白表达水平(P<0.05),且丹黄散效果均明显优于空白血清和生长因子(P<0.05)。结论丹黄散可通过激活PINK 1/Parkin通路,减缓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丹黄散促进线粒体自噬进而增强损伤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黄散 PINK 1/parkin信号通路 血管内皮细胞 线粒体自噬 糖尿病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雁泽 熊文俊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94-1899,共6页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简称心衰,是心脏功能发生障碍导致心室泵血功能受损引起的循环障碍症候群。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病程的终末期阶段,具有发病率高、住院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各种常见心血管病发病率增高,心衰的患病率也在逐渐上升。目前,我国35岁以上的成年人心衰的患病率为1.3%,较2000年增加了4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探讨冲和膏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党赢 焦雨琦 +1 位作者 海日 师建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7,共10页
目的:探讨冲和膏调控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皮肤缺损法构建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每... 目的:探讨冲和膏调控PTEN诱导激酶1(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对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皮肤缺损法构建糖尿病溃疡模型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每组12只。另取12只大鼠构建普通创面模型作为正常组。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生理盐水清创,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分别用冲和膏和生长因子涂敷创面。观察记录大鼠空腹血糖变化和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治疗后第7和14天取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肉芽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P62和III型胶原(COL3)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线粒体微结构并记录自噬体数量变化。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各组大鼠创面组织PINK1、parkin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II(LC3-II)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大鼠血糖在第7、14和28天均高于16.67 mmol/L,提示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创面愈合率较低,IL-6、TNF-α和P62平均吸光度升高,COL3平均吸光度降低,单位面积自噬体数量增加,PINK1、parkin和LC3-II平均吸光度降低,PINK1、parkin和LC3-I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冲和膏组和生长因子组创面愈合率升高,IL-6、TNF-α和P62平均吸光度降低,COL3平均吸光度升高,单位面积自噬体数量减少,PINK1、parkin和LC3-II平均吸光度升高,PINK1、parkin和LC3-II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结论:冲和膏可减轻糖尿病溃疡创面局部炎症反应,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水平,促进COL3表达,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创面组织线粒体自噬,从而加快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和膏 糖尿病溃疡 创面愈合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8
作者 朱胜金 朱小灯 +2 位作者 李开楊 杨梅 吴娴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5年第8期1655-1661,共7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复杂,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脏代谢途径和信号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自噬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途径被认为是调节线粒体自...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复杂,而线粒体自噬参与了MAFLD的发生发展,在肝脏代谢途径和信号网络中起着关键作用。线粒体自噬受多种途径的调控,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诱导激酶1(PINK1)/帕金蛋白(Parkin)途径被认为是调节线粒体自噬的主要途径,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可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及纤维化,缓解MAFLD的进展。本文综述了PINK1/Parkin介导的线粒体自噬在MAFLD中的作用及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防治MAFLD提供理论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线粒体自噬 PINK1/parkin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头翁汤通过HMGB1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1
9
作者 朱维娜 马春华 +3 位作者 阮杰 周芙琼 张亚杰 隆红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6-192,共7页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美沙拉嗪组(5-ASA)(800 mg·kg^(-1)),... 目的探讨白头翁汤对葡聚糖硫酸钠所致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干预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美沙拉嗪组(5-ASA)(800 mg·kg^(-1)),采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7 d构建UC模型,造模d 5开始灌胃给药,连续7 d。观察小鼠体质量,肠道大体观形态、结肠长度、生存率、结肠质量、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β、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含量;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肠道HMGB1、免疫球蛋白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金属蛋白酶基质金属肽酶9(MMP-9)、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白头翁汤有效减轻UC小鼠的症状和组织病理学评分。下调炎症因子IL-6和IL-1β、VCAM和ICAM、MMP-9,下调HMGB1。此外,它还抑制核Nrf2/HO-1通路。结论白头翁汤对炎症性肠病模型小鼠的一般情况、炎症指标及氧化应激水平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MGB1水平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增强结肠黏膜的屏障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汤 溃疡性结肠炎 Nrf-2/HO-1信号通路 HMGB1 氧化应激 葡聚糖硫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辉 黄晓俏 +4 位作者 孙向明 胡扬 单文猜 汤静 李文兰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5-364,共10页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 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采用MTT、划痕、Transwell、流式细胞术实验分别研究菟丝子醇提物对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的影响;体内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菟丝子醇提物灌胃给药14 d后,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alpha(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浓度。同时将模型组、菟丝子醇提物高剂量组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筛选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采用Western Blot法对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进行实验验证。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400、800、1200μg/mL)能够显著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P<0.01),促进细胞凋亡(P<0.01)。体内实验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菟丝子醇提物(6.24、12.48 g/kg)可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TNF-α、IL-2、IL-10(P<0.05,P<0.01)的含量;转录组筛选出差异基因512个,其中上调154个,下调358个;GO富集分析共富集到1870个条目;KEGG富集分析富集到Cytokine-cytokine receptor interaction、HIF-1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信号通路;菟丝子醇提物能够降低瘤组织中p-mTOR、HIF-1α、pRPS6K、p-P70S6K、VEGF、VEGFR2蛋白表达(P<0.05,P<0.01),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菟丝子醇提物可抑制4T1乳腺癌细胞增殖,升高小鼠血清中炎症因子表达,其机制与调控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丝子 乳腺癌 转录组 mTOR/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rf2/HO-1和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华 王永通 +2 位作者 丁旭枫 蒋捷 季利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8-445,共8页
目的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0 mg/kg)和清化止泻方低、高剂量组(13.64、27.29 g/kg),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 目的探讨清化止泻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的改善作用及其对M1/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匹维溴铵组(20 mg/kg)和清化止泻方低、高剂量组(13.64、27.29 g/kg),每组10只,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加番泻叶水煎剂灌胃法构建IBS-D大鼠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 d。观察各组大鼠进食状况、粪便性状和体质量变化;腹部撤离反射(AWR)测定大鼠肠疼痛敏感性;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TUNEL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ZO-1、Occludin、Nrf2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M1型和M2巨噬细胞比值;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Nrf2、HO-1、p-IκBα、p-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化止泻方各剂量组大鼠体质量、AWR痛觉阈值升高(P<0.05,P<0.01);结肠组织结构基本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未见大量细胞变性脱落;结肠组织ZO-1、Occludin蛋白荧光强度增强(P<0.05,P<0.01);结肠组织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肠系膜淋巴结巨噬细胞向M2极化(P<0.05,P<0.01);结肠组织Nrf2、HO-1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p-IκBα/IκBα和p-P65/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清化止泻方可改善IBS-D大鼠肠上皮黏膜屏障功能,其作用可能与激活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NF-κB信号通路活化,调控巨噬细胞向M2极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化止泻方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极化 Nrf2/HO-1信号通路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控Keap1-Nrf2信号通路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周海涛 胡戈 +2 位作者 张静 周绮云 秦菲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62-370,共9页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 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大鼠运动性肾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32只7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T组,8只)、白藜芦醇组(RESV组,8只)、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EIKIM组,8只)和白藜芦醇干预的运动性肾损伤模型组(REIKIM组,8只)。EIKIM和REIKIM组大鼠进行跑台训练建立运动性肾损伤模型。4周训练期间,RESV、REIKIM组大鼠在每次训练前1 h根据体重给予剂量和体积分别为150 mg/kg·bw和5 mL/kg的白藜芦醇溶液灌胃,其余大鼠给予等体积溶剂灌胃。末次训练24 h后采集各组大鼠血液和肾样本。通过HE染色评估大鼠肾组织形态。测定大鼠血液中肌酐(creatinine,Cr)和尿素氮(urea nitrogen,UN)水平及肾组织中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lch-like ECH-associated protein-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Nrf2)、NAD(P)H醌脱氢酶1(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 1,NQO1)、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磷酸化(phosphorylated 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p-Nrf2)蛋白质表达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S移换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H-ST)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淋巴细胞瘤因子-2(B cell lymphoma-2 protein,Bcl-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9(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9,Caspase-9)、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3,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经4周大强度跑台训练,与CONT组大鼠比较,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和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1)。经4周白藜芦醇干预,与EIKIM组大鼠比较,REIKIM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改变有效改善;血液中Cr和UN水平,肾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MDA和ROS含量,细胞凋亡及Bax、Caspase-9、Caspase-3蛋白质表达水平,以及Bax/Bcl-2比值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肾组织中Nrf2、NQO1、HO-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SOD、CAT和GSH-ST活性,pNrf2和Bcl-2蛋白质表达水平及p-Nrf2/Nrf2比值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有效激活大强度运动大鼠肾组织中Keap1-Nrf2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保护肾结构和功能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运动性肾损伤 大鼠 Keap1-Nrf2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IL-8表达中的作用
13
作者 赵紫薇 李娜 +2 位作者 杨美霞 宫晓玲 栾兆进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探究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DSCs)IL-8表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孕早期人DSCs,分别给予0.01μmol/L、0.1μmol/L和1μmol/L的孕酮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8、TLR4、ERK1/2和p-ERK1/2表达... 目的:探究TLR4/ERK1/2信号通路在孕酮调节蜕膜基质细胞(DSCs)IL-8表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孕早期人DSCs,分别给予0.01μmol/L、0.1μmol/L和1μmol/L的孕酮处理细胞,Western blot检测IL-8、TLR4、ERK1/2和p-ERK1/2表达;进一步分别给予TLR4抑制剂TAK-242和ERK1/2抑制剂U0126处理,Western blot检测孕酮+抑制剂组、孕酮组和对照组IL-8的表达。结果:随着孕酮浓度升高,DSCs IL-8的表达逐渐降低,0.0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358、P=0.0194和P=0.0471);0.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5、P=0.0040和P=0.0099);1μmol/L孕酮组DSCs IL-8、TLR4和p-ERK1/2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33、P=0.0016和P=0.0050)。孕酮+TAK-242组IL-8表达明显低于孕酮组(P=0.0091);孕酮+U0126组IL-8表达明显低于孕酮组(P=0.0040)。结论:TLR4/ERK1/2信号通路参与孕酮调节DSCs IL-8表达的生理过程,且孕酮通过抑制TLR4表达和ERK1/2磷酸化下调IL-8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LR4/ERK1/2信号通路 孕酮 蜕膜基质细胞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调节HIF-1α/BNIP3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14
作者 姜帆 周泓屹 +2 位作者 王飞跃 孙源 吴广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19-625,共7页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C)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BNIP3)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HF组、阳性药物(LP)组、MC低剂量(LMC)组...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MC)调节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淋巴细胞瘤-2/腺病毒E1B 19-kDa相互作用蛋白(BNIP3)信号通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HF组、阳性药物(LP)组、MC低剂量(LMC)组、MC高剂量(HMC)组、HMC+HIF-1α激活剂(DMOG)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采用HE染色、透射电镜、TUNEL法检测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及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Bcl-2、Bcl-2相关X蛋白(Bax)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1α、BNIP3、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HF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MDA、Bax、HIF-1α、BNIP3、Beclin-1、LC3Ⅱ/Ⅰ水平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缩短分数(LVFS)、SOD、Bcl-2水平降低(P<0.05);与CHF组相比,LP组、LMC组和HMC组大鼠LVEDD、LVESD、细胞凋亡率、TNF-α、IL-1β、MDA、Bax、HIF-1α、BNIP3、Beclin-1、LC3Ⅱ/Ⅰ水平均降低,LVEF、LVFS、SOD、Bcl-2水平升高(P<0.05);DMOG可减弱高剂量MC对CHF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改善作用(P<0.05)。结论MC通过抑制HIF-1α/BNIP3信号通路,改善CHF大鼠心肌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HIF-1α/BNIP3信号通路 慢性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叶珊瑚苷通过PINK1/Parkin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线粒体自噬
15
作者 李洁 李元 +5 位作者 周美云 邓炎尧 林芳波 万慧伟 宋炯 梁俊俊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 目的:探讨桃叶珊瑚苷(AU)调节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海马线粒体自噬的影响。方法:通过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CAO)建立IS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IS组、低剂量AU组(AU-L)、中剂量AU组(AU-M)、高剂量AU组(AU-H)以及高剂量AU联合3-MA组(AU-H+3-MA),以不结扎的大鼠为Sham组,Zea Longa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TTC染色检测脑梗塞体积比;制备海马组织切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检测线粒体自噬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p62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组织凋亡;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中PINK1/Parkin相关蛋白表达。结果:IS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TTC染色观察到脑梗死,同时观察到海马组织中线粒体自噬蛋白p62表达上调(P<0.05),LC3B表达下调(P<0.05),自噬小体数量减少(P<0.05),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增加(P<0.05),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下调(P<0.05),AU干预后,可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减轻脑梗塞体积百分比,同时下调海马组织中p62阳性表达(P<0.05),上调LC3B阳性表达(P<0.05),增加自噬小体数量(P<0.05),降低海马组织中细胞凋亡(P<0.05),上调海马组织中PINK1、ARKIN蛋白表达(P<0.05),3-MA阻断了AU的治疗作用,加重大鼠神经损伤。结论:AU通过激活PINK1/Parkin信号通路,促进海马线粒体自噬,改善IS大鼠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IS) PTEN诱导激酶蛋白1(PINK1)/细胞质E3-泛素连接酶(parkin)信号通路 线粒体自噬 桃叶珊瑚苷(AU)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irf2/keap1信号通路人参皂苷Ck对认知障碍小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杨擎 张芮 +8 位作者 李娜 李辉 曹占鸿 房星宇 李典育 安昱 白浩楠 刘健 陈世范 《特产研究》 2025年第1期103-108,共6页
本研究旨在明确人参皂苷CK通过对Nrf2/Keap1通路基因的调控,改善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SCOP)创建小鼠认知障碍模型,通过水迷宫系统检测各组小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通过尼氏染... 本研究旨在明确人参皂苷CK通过对Nrf2/Keap1通路基因的调控,改善小鼠认知障碍和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本研究通过腹腔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SCOP)创建小鼠认知障碍模型,通过水迷宫系统检测各组小鼠的记忆和学习能力,通过尼氏染色观察脑组织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和形态,采用试剂盒检测血清中GSH含量,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rf2/Keap1信号通路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人参皂苷CK提高认知障碍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小鼠脑组织海马神经元损伤,提高血清内GSH含量,调节脑内Nrf2/Keap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脑组织细胞凋亡。人参皂苷CK可通过调控Nrf2/Keap1信号通路相关基因,抑制小鼠脑组织神经元氧化损伤和凋亡,改善小鼠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CK Nrf2/Keap1信号通路 认知障碍 神经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通过调控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诗瑶 孔亮 +5 位作者 王佳华 王莉艳 孙朝渭 刘鑫程 董禹何 谷丽艳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8-65,共8页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 目的探讨茯苓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4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4 mg/kg)和茯苓多糖高、中、低剂量组(200、100、50 mg/kg),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饮食饲喂16周复制NAFLD模型,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连续8周。观察各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检测肝组织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HE染色、NAFLD活动评分(NAS)及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Akt、mTOR、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以及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均升高(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降低(P<0.05,P<0.01),肝组织存在明显的病理损伤,NAS评分升高(P<0.01),脂质沉积面积增加(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辛伐他汀组和茯苓多糖高、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肝脏系数、肝组织FFA水平、血清TC、TG、LDL-C、AST、ALT、γ-GT、MDA、IL-1β、TNF-α水平降低(P<0.05,P<0.01),HDL-C水平及SOD、GSH-Px活性升高(P<0.05,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NAS评分降低(P<0.05,P<0.01),脂质沉积面积减少(P<0.05,P<0.01),肝组织p-Akt、p-mTOR、SREBP-1c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能改善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逆转脂质异常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脂质代谢 Akt/mTOR/SREBP-1c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枝茯苓丸加味调控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吉丽 万朝霞 +3 位作者 周丽 任青玲 尚振中 刘承东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痰湿瘀结证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茯丸加味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3个月... 目的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预防子宫内膜息肉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85例痰湿瘀结证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组给予桂枝茯丸加味联合地屈孕酮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Gasdermin家族蛋白D(Gasdermin Family protein D,GSDMD)、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增殖和凋亡基因[增殖细胞核相关抗原Ki-67(Ki-67)、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ell lymphoma/leukemia-2 gene,Bc1-2)]、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①治疗组经期延长/经量过多、经色紫黯/淋漓不尽、经行泄泻、经期出血、经行腹痛评分及中医证候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子宫内膜组织GSDMD、Caspase-1、IL-1β、IL-18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子宫内膜组织Ki-67、Bcl-2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40/43)高于对照组76.19%(32/42)(χ^(2)=4.647,P<0.05)。⑤治疗组不良反应(11.63%,5/43)、复发率(4.65%,2/43)低于对照组33.33%(14/42)、21.43%(9/42)(χ^(2)=5.767,5.308,P<0.05)。结论桂枝茯苓丸加味能够提高子宫内膜息肉术后患者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可能与抑制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拮抗炎症反应与下调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表达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桂枝茯苓丸 Caspase-1/GSDMD信号通路 增殖和凋亡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认知功能障碍的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荣鑫 黄丽 +4 位作者 曾悦阳 张淑慧 陈怡然 刘玉丽 马铁明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2-329,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 目的观察电针百会、脾俞、足三里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并从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级联反应探讨电针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侧海马C1区注射Aβ1-42溶液制备AD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2只SPF级雄性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盐酸多奈哌齐),每组8只。电针组予“百会”、“脾俞”和“足三里”穴位电针刺激,西药组予药物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学习记忆能力;用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形态变化;用ELISA测定血清TNF-α、IL-1β含量;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海马区NF-κB p65、NLRP3及Caspase-1的蛋白和荧光双标共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5);细胞核形态改变,海马周围神经元出现坏死、空泡变性,染色质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升高(P<0.05);大鼠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有缩短趋势(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细胞结构基本完整,少许细胞核轻度不规则,染色质部分边集;血清TNF-α、IL-1β含量降低(P<0.05);海马区NF-κB p65、NLRP3、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和荧光阳性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提高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下调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少神经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电针 NF-κB/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瘀消痞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及HIF-1α/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崇元 魏娜 +5 位作者 安耀荣 白敏 刘自由 公艳霞 李卫强 段永强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66,共6页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50只采用MNNG+雷尼替丁+氨水+乙醇配合饥饱失常的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复制PLG... 目的探讨化瘀消痞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的干预作用,以及对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10只大鼠作为空白组,剩余50只采用MNNG+雷尼替丁+氨水+乙醇配合饥饱失常的五因素复合造模法复制PLGC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叶酸组(0.002 g/kg)和化瘀消痞汤低、中、高剂量组(6.2、12.4、24.8 g/kg),每组10只,连续给药3个月后取材。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测定大鼠体质量及3 h摄食量,HE染色观察胃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荧光免疫组化(FIHC)法检测胃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精神萎靡倦怠,体质量及3 h摄食量降低(P<0.05);胃黏膜明显变薄,腺体减少且萎缩,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胃黏膜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及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化瘀消痞汤中、高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好转,体质量及3 h摄食量增加(P<0.05);胃黏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腺体数量增多,胃上皮细胞的肠化及异型增生有所改善;胃黏膜组织CD31、PCNA蛋白表达及HIF-1α、COX-2、VEGF、VEGFR2、MMP-2、MMP-9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化瘀消痞汤具有抑制胃黏膜细胞异常增殖、修复胃黏膜损伤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作用,其机制与抑制HIF-1α/VEGF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瘀消痞汤 胃癌前病变 胃黏膜损伤 异型增生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