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6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version of ethanol to 1,3-butadiene over Ag-ZrO_(2)/SiO_(2) catalysts:The role of surface interfaces 被引量:1
1
作者 Houqian Li Jifeng Pang +6 位作者 Nicholas R.Jaegers Libor Kovarik Mark Engelhard Anthony W.Savoy Jianzhi Hu Junming Sun Yong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3期7-15,共9页
A series of Ag-ZrO_(2)/SiO_(2)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etal-support interfaces were synthesized in an effort to elucidate the roles of specific interfaces in controlling the ethanol to 1,3-butadiene conversion and s... A series of Ag-ZrO_(2)/SiO_(2)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metal-support interfaces were synthesized in an effort to elucidate the roles of specific interfaces in controlling the ethanol to 1,3-butadiene conversion and selectivity.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s(e.g.CO/pyridine-DRIFTS,XPS,TEM,NH3-TPD,and ^(1)H MAS NMR),it was found that the Ag-O-Si interfaces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dehydrogenation of ethanol while the presence of ZrO_(2) improved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g and ZrO_(2)/SiO_(2),creating more Ag^(δ+)active sites.The high dispersion of ZrO_(2) on SiO_(2) generated abundant Zr-O-Si interfaces with medium and weak Lewis acidity,promoting the condensation of acetaldehyde to crotonaldehyde.These Zr-O-Si interfaces in close interaction with Ag^(δ+)species played a critical role in the enhanced H transfer during the MPV reduction of crotonaldehyde to crotyl alcohol.The synergies among the interfaces resulted in retarded ethanol dehydration reactivity,balanced ethanol dehydrogenation and condensation reactions,and a subsequent high 1,3-butadiene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ANOL CATALYSIS 1 3-butadiene Interface Lewis acid sit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 Situ IR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on Fresh Mo_2C/γ-Al_2O_3 Catalyst
2
作者 Zhang Jing Wu Weicheng Liu Shiy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4期32-37,共6页
The surface species formed from the adsorption of 1,3-butadiene and 1,3-butadiene hydrogenation over the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was studied by in situ IR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1,3-butadiene adsorption o... The surface species formed from the adsorption of 1,3-butadiene and 1,3-butadiene hydrogenation over the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was studied by in situ IR spectroscopy. It is found that 1,3-butadiene adsorption on the Mo2C/γ-Al2O3 catalyst mainly forms π-adsorbed butadiene(πs and πd) and σ-bonded surface species. These species are adsorbed mainly on the surface Moδ+(0<δ<2) sites as evidenced by co-adsorption of 1,3-butadiene and CO on the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The IR spectrometric analysis show that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over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produces mainly butane coupled with a small portion of butene. The selectivity of butene during th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over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might be explained by the adsorption mode of adsorbed 1,3-butadiene. Additionally, the active sites of the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may be covered by coke during the hydrogenation reaction of 1,3-butadiene. The treatment with hydrogen at 673 K cannot remove the coke deposits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Mo2C/γ-Al2O3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H Mo2C/γ-Al2O3 CATALYST HYDROGENATION 1 3-butadiene in SITU IR SPECTROSCOP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 on iridium nanostructures:Structure sensitivity, host effect, and deactivation mechanism
3
作者 Mengru Wang Yuxue Yue +6 位作者 Yi Wang Xiaoling Mou Renqin Chang Zupeng Chen Ronghe Lin Jia Zhao Yunjie Di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41-554,I0015,共15页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structure sensitivity,host effect,and the deactivation mechanism of Ircatalyzed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a key process in the purification of alkadiene for the upgrading of C4...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structure sensitivity,host effect,and the deactivation mechanism of Ircatalyzed selective hydrogenation of 1,3-butadiene,a key process in the purification of alkadiene for the upgrading of C4 cut,is presented by coupling steady-state catalytic testing,in-depth characterization,kinetic evaluation,and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alculations.We reveal that:(i) 1,3-Butadiene hydrogenation on iridium is structure-sensitive with the optimal particle size of about 2 nm,and the H_(2) dissociation energy is a reliable activity descriptor;(ii) The nature of the NC hosts exerts a critical impact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and balanced nitrogen content and speciation seem key for the optimized performance;and (iii) Different deactivation mechanisms occur:fouling by coke deposition on the catalysts with a high N:C ratio (>1),and site blockage due to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etween 1-butene/cis-2-butene and 1,3-butadiene.These molecular insights provide valuable guidelines for the catalyst design in selective hydrogen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butadiene DEACTIVATION HYDROGENATION IRIDIUM Nitrogen-doped carbon Structure sensi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裸藻β-1,3-葡聚糖提高斑马鱼及细胞免疫活性研究
4
作者 康佳 张樱馨 +5 位作者 邵亚会 杨文龙 耿耘 宣宁 吕和鑫 陈高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8-164,共7页
本研究采用斑马鱼模型和细胞模型,比较裸藻粉样品A(纤细裸藻β-1,3-葡聚糖)、样品B(纤细裸藻粉)和样品C(商业纤细裸藻粉)的生物活性差异。首先,使用野生型斑马鱼AB品系,施加不同剂量的待测样品,并观察其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确定... 本研究采用斑马鱼模型和细胞模型,比较裸藻粉样品A(纤细裸藻β-1,3-葡聚糖)、样品B(纤细裸藻粉)和样品C(商业纤细裸藻粉)的生物活性差异。首先,使用野生型斑马鱼AB品系,施加不同剂量的待测样品,并观察其对斑马鱼幼鱼存活率的影响。确定样品A对斑马鱼幼鱼的安全剂量为≤400μg/mL,样品B和样品C的安全剂量均为≤200μg/mL。然后,使用免疫细胞转基因斑马鱼品系,在受精卵发育至24 hpf(受精后24 h)时,以100μg/mL的长春瑞滨溶液构建免疫抑制模型,24 h后观察并统计斑马鱼尾部免疫细胞数目。结果显示,50μg/mL和100μg/mL的样品A,以及100μg/mL的样品B和样品C显著增加斑马鱼免疫细胞数量。接着,以巨噬细胞系Raw 264.7为对象,检测样品对免疫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各样品的安全剂量均为≤200μg/mL。最后,在安全剂量下,测定药物在脂多糖(LPS)处理后细胞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以确定各样品在免疫调节(抗炎作用)中的效果。结果样品A在50μg/mL和100μg/mL剂量下,以及样品B和样品C在100μg/mL剂量下均明显降低细胞培养液中的NO含量,表明各样品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且样品A的效果优于样品B和样品C。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筛选出具有较高免疫增强活性的纤细裸藻粉样品,可为开发新型免疫增强剂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细裸藻 Β-1 3-葡聚糖 斑马鱼 免疫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象结构对于顺式-1,3-双甲基环己烷二级加氧反应影响的理论研究
5
作者 沈宇豪 田泽民 +2 位作者 李伟 纪亦轩 颜应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7-110,共14页
采用DLPNO-CCSD(T)/CBS//B3LYP/6-311++G(d,p)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顺式-1,3-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低温二级加氧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过渡态的分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单点能,构建了详细的反应势能面.基于过渡态理论,获得了主要基元反应的高... 采用DLPNO-CCSD(T)/CBS//B3LYP/6-311++G(d,p)量子化学方法计算了顺式-1,3-双甲基环己烷自由基低温二级加氧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和过渡态的分子结构、振动频率和单点能,构建了详细的反应势能面.基于过渡态理论,获得了主要基元反应的高压极限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支链结构有利于过氧化氢过氧自由基(OOQOOH)的氢转移反应,其中,1,5-氢转移反应最占优势,与其直接裂解生成酮基化合物(KHP)+OH路径形成竞争关系.双过氧化氢自由基P(OOH)_(2)由OOQOOH经氢转移反应生成,主要裂解路径为环醚反应,其能垒因支链有增加趋势.基于RRKM/主方程方法获得的依压力变化的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压力对上述反应的速率常数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1 3-双甲基环己烷 构象分析 二级加氧 氢转移反应 环醚反应 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氧五环作用下多孔介质固载甲烷水合物生成规律研究
6
作者 李瑶 张国栋 王飞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157,共6页
水合物基固体天然气技术的低能耗和温和储运条件使其成为推动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关键,但缓慢的水合物生成速度阻碍了其应用。文章探究了1,3-二氧五环作用下的多孔介质(活性炭和石英砂)固载甲烷水合物生成规律,分析了不同体系下的水合效率... 水合物基固体天然气技术的低能耗和温和储运条件使其成为推动天然气工业发展的关键,但缓慢的水合物生成速度阻碍了其应用。文章探究了1,3-二氧五环作用下的多孔介质(活性炭和石英砂)固载甲烷水合物生成规律,分析了不同体系下的水合效率,评价了1,3-二氧五环和多孔介质对水合物生长的协同与拮抗作用,并明确了孔隙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高压下,活性炭孔隙结构对1,3-二氧五环的吸附使两者之间出现拮抗作用,导致了较差的水合效率,且随着初始压力和1,3-二氧五环浓度增加,拮抗作用增强;在低压下,1,3-二氧五环与活性炭存在协同作用,水合效率受压力影响,游离态的1,3-二氧五环强化了甲烷水合物生成,提高了水合物储气量;1,3-二氧五环强化了石英砂体系的水合物生成,但快速生长的水合物限制了内部水的转化,使该强化作用在初始压力为5 MPa达到最佳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合物 天然气储存 多孔介质 生成规律 1 3-二氧五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果红法检测β-1,3-葡聚糖和β-1,3-1,6-葡聚糖条件优化
7
作者 陈立星 陈晓铭 +3 位作者 刘晓倩 赵廷彬 乔长晟 曹伟锋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5-181,共7页
为了快速高效的检测微生物所产β-1,3-葡聚糖和β-1,3-1,6-葡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刚果红法反应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刚果红质量浓度0.2 g/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35 min,反应pH 7。在... 为了快速高效的检测微生物所产β-1,3-葡聚糖和β-1,3-1,6-葡聚糖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优化刚果红法反应条件,并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刚果红质量浓度0.2 g/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35 min,反应pH 7。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β-1,3-葡聚糖、β-1,3-1,6-葡聚糖吸光度值分别为0.645和0.734。两种葡聚糖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 g/L、2.0 g/L及0.1 g/L、0.8 g/L。两种β-葡聚糖的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09%和1.15%,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9.6%和100.74%,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的RSD分别为2.27%和2.94%。结果显示,刚果红法精密度、准确度良好,适用于微生物产两种β-葡聚糖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葡聚糖 β-1 3-1 6-葡聚糖 刚果红法 检测条件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并[1,2-a:3,4-c′]二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缓蚀构效关系研究
8
作者 杨正兴 杨震 +3 位作者 胡华友 杨秋雯 王业飞 王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579-588,共10页
以取代氯化苄与取代喹啉为原料,在制备出氯化苄基喹啉季铵盐后,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18种吡咯并[1,2-a:3,4-c′]二喹啉鎓盐衍生物。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了1,3-偶极环加成过程中的酸钠加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 以取代氯化苄与取代喹啉为原料,在制备出氯化苄基喹啉季铵盐后,通过1,3-偶极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18种吡咯并[1,2-a:3,4-c′]二喹啉鎓盐衍生物。通过单因素变量法探究了1,3-偶极环加成过程中的酸钠加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最终产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为:在140℃下密闭反应6~8 h,底物浓度为0.4~0.5 mol·L^(-1)且n(季铵盐)∶n(硝酸钠)=1∶3,目标产品收率为62%~81%。产物分子结构经IR、1H NMR和质谱进行了确认。通过失重法在温度为90℃的15%(质量分数)盐酸中对比评价了系列目标产物对N80钢试片的缓蚀效果,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分析了这类衍生物的结构特点。结果显示:分子所连取代基的给电子效应能够增强吡咯并[1,2-a:3,4-c′]二喹啉鎓盐衍生物的缓蚀效率,而取代基的吸电子效应会使其缓蚀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偶极环加成 氧化脱氢芳构化 吡咯并[1 2-a:3 4-c′]二喹啉 酸化缓蚀剂 构效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卤素交换法绿色合成1,3-二溴丙酮——推荐一个基础有机合成教学实验
9
作者 苏胤伍 郑绚文 +3 位作者 杜江辉 李伯达 王涛 黄治炎 《大学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307-314,共8页
基于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围绕“科学问题为目标导向”的实验教学指导原则,本文将1,3-二溴丙酮的绿色合成工艺开发为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实验,首次将卤素交换反应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以1,3-二氯丙酮和溴化锂为原料,采用二氯甲烷和... 基于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围绕“科学问题为目标导向”的实验教学指导原则,本文将1,3-二溴丙酮的绿色合成工艺开发为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实验,首次将卤素交换反应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以1,3-二氯丙酮和溴化锂为原料,采用二氯甲烷和丙酮组成的混合溶剂(体积比10:1)打破卤素交换反应平衡,有效促进正向反应进行。在此基础上,本文使用3.5当量溴化锂,40℃回流反应1.5 h,以97%的分离产率实现了1,3-二溴丙酮的绿色合成,纯度高于97%,精制后纯度为98.8%。本实验所用试剂环境友好,安全性高,教学时长约为4 h,不仅涉及多种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还包含反应监测、结构表征、纯度分析等重要环节,非常适合用于有机化学基础实验教学。同时,以本实验方案为蓝本,结合有关卤素交换反应发展历史和1,3-二溴丙酮应用发展的微课学习和拓展练习,实现理论知识与合成实践之间的互动,提升化学专业本科生解决有机合成问题的综合能力,夯实化学类人才的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化学 卤素交换 1 3-二氯丙酮 1 3-二溴丙酮 溴化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1,3/α-1,3-葡聚糖与益生菌复配物的润肠通便功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娟 刘元法 +4 位作者 晨光 王亚琪 赵珊 付顺哲 黄玉坤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3期88-92,共5页
为探讨β-1,3/α-1,3-葡聚糖与益生菌复配对便秘小鼠通便作用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β-1,3/α-1,3-葡聚糖与副干酪乳酸杆菌质量比1∶1组、β-1,3/α-1,3-葡聚糖与鼠李糖乳杆菌质量比1∶1组、β-1,3/α-1,3-葡... 为探讨β-1,3/α-1,3-葡聚糖与益生菌复配对便秘小鼠通便作用的影响,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β-1,3/α-1,3-葡聚糖与副干酪乳酸杆菌质量比1∶1组、β-1,3/α-1,3-葡聚糖与鼠李糖乳杆菌质量比1∶1组、β-1,3/α-1,3-葡聚糖与乳双歧杆菌质量比1∶1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别均采用盐酸洛哌丁胺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各组小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6 h黑便粒数、粪便质量、粪便含水量及小肠墨汁推进率。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3组处理组均能显著缩短便秘小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显著增加粪便质量、粪便粒数、墨汁推进率及粪便含水量。其中β-1,3/α-1,3-葡聚糖与副干酪乳杆菌1∶1组改善便秘效果优于β-1,3/α-1,3-葡聚糖与鼠李糖乳杆菌、乳双歧杆菌质量1∶1组。研究表明,β-1,3/α-1,3-葡聚糖与益生菌复配能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具有润肠通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α-1 3-葡聚糖 益生菌 便秘 肠道蠕动 润肠通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1,3-丁二烯和1-溴丙烷
11
作者 马小杰 李明芳 曹方方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1,3-丁二烯和1-溴丙烷。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和盐析效应进行了优化。在顶空瓶中预先加入3.0 g氯化钠,加入10.00 mL水样,在65℃条件下平衡30 min,使用TG-624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扫描方式进行分析。1,3...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1,3-丁二烯和1-溴丙烷。对平衡温度、平衡时间和盐析效应进行了优化。在顶空瓶中预先加入3.0 g氯化钠,加入10.00 mL水样,在65℃条件下平衡30 min,使用TG-624色谱柱分离,选择离子扫描方式进行分析。1,3-丁二烯和1-溴丙烷的质量浓度在2~100μg/L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6和0.998;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6、0.8μg/L;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101%~113%,相对标准偏差为4.5%~8.2%(n=6)。该方法环境友好,重复性好,准确度高,适合水中1,3-丁二烯和1-溴丙烷的痕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丁二烯 1-溴丙烷 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甲基硫脲对冷轧钢在柠檬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蒋宗会 邓书端 +2 位作者 徐娟 雷然 李向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08-2016,共9页
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1,3-二甲基硫脲(DMTU)在1.0 mol·L^(-1)柠檬酸(H_(3)C_(6)H_(5)O_(7))溶液中对冷轧钢(CRS)的缓蚀性能。实验数据表明,在40℃时,DMTU的最大... 通过失重法、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EI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接触角测试研究了1,3-二甲基硫脲(DMTU)在1.0 mol·L^(-1)柠檬酸(H_(3)C_(6)H_(5)O_(7))溶液中对冷轧钢(CRS)的缓蚀性能。实验数据表明,在40℃时,DMTU的最大缓蚀率高达94.74%,且随温度的升高亦能保持优良的缓蚀性能。DMTU在CRS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DMTU属于以阴极抑制为主的混合型缓蚀剂,添加DMTU后电荷转移电阻显著增大,缓蚀作用增强。且通过SEM与接触角对CRS进行表面分析,加入DMTU缓蚀后,粗糙程度明显减小和接触角增大,DMTU能够有效吸附在CRS表面,达到缓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二甲基硫脲 冷轧钢 柠檬酸 吸附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被引量:2
13
作者 戴嵘德 刘峰 +3 位作者 傅武胜 黄思婷 杨贵芝 刘文菁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5-271,共7页
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氨水水解,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银离子色谱柱分离,以0.55%乙腈-正己烷为流动相洗脱,用高效液相色... 建立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1,3-dioleyl-2-palmitoyl-glycerol,OPO)的检测方法。样品经氨水水解,用有机溶剂提取脂肪,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银离子色谱柱分离,以0.55%乙腈-正己烷为流动相洗脱,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该方法实现了OPO和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基线分离,可对OPO进行准确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在25~500μ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9 6,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0、0.90 g/kg,加标含量为1~96 g/kg的范围内,OPO的平均回收率在97.1%~104.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2%~2.9%,精密度和正确度等方法学指标均符合要求;还通过了实验室间的协同性验证。调查分析了我国39份市售OPO强化婴幼儿配方奶粉,OPO含量仅为标签标示量的28.4%~59.7%,这主要是因为检测方法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1 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 婴幼儿配方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测定
14
作者 陈浩 刘娜 +3 位作者 黄晶 杨芳 陈帜 梅霞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24期104-107,共4页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同时检测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提...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法(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or,GC-FID)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同时检测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分析方法。方法:试样经乙腈提取,提取液过滤后,上机测定。结果:采用GC-FID法和GC-MS法测定时,目标物质分别在0~50.00μg·mL^(-1)以及0~10.00μg·mL^(-1)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9;1,2-丙二醇的检出限分别为5 mg·kg^(-1)、1 mg·kg^(-1),1,3-丙二醇的检出限分别为8 mg·kg^(-1)、1 mg·kg^(-1);两种方法对应目标物质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均≥89.2%,相对标准偏差均<5%。结论:GC-FID法与GC-MS法的灵敏度均较高、回收率高、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快捷,适合于葛根粉中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测定,可适应不同检测机构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粉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法(GC-FID)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1 2-丙二醇 1 3-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偶极环加成合成新型含2-苯基-1,2,3-三唑基-1,5-苯并硫氮杂噁二唑并合衍生物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方明 王宝雷 李燕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2097-2101,共5页
α,β-不饱和酮 ( 1 a~ 1 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 2 -苯基 -1 ,2 ,3-三唑基 1 ,5 -苯并硫氮杂 ( 2 a~2 e) ,然后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同 1 ,3-偶极子氧化腈“现场”发生 1 ,3-偶极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 2 -苯基 -1 ,2 ,3-三唑... α,β-不饱和酮 ( 1 a~ 1 e)与邻氨基苯硫酚反应 ,得到含 2 -苯基 -1 ,2 ,3-三唑基 1 ,5 -苯并硫氮杂 ( 2 a~2 e) ,然后以此化合物为原料同 1 ,3-偶极子氧化腈“现场”发生 1 ,3-偶极环加成 ,合成出一系列含 2 -苯基 -1 ,2 ,3-三唑基的 1 ,2 ,4 -二唑并合的 1 ,5 -苯并硫氮杂衍生物 ( 3a~ 3j) .产物经元素分析、 IR、1 H NMR及MS加以确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偶极环加成 合成 2-苯基-1 2 3-三唑 1 5-苯并硫氮杂卓 杂环化合物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 1,3-dibutylimidazolium azide([BBIm][N_(3)]) : A promising green energetic ionic liquid
16
作者 Nawel Matmat Amir Abdelaziz +6 位作者 Djalal Trache Achour Sabrina Ahmed Fouzi Tarchoun Hani Boukeciat Sourbh Thakur Weiqiang Pang Thomas M.Klapotke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1-15,共15页
In the pursuit of advancing imidazolium-based energetic ionic liquids (EILs),the current study is devoted to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3-dibutyl-imidazolium azide ([BBIm][N_(3)]),as a novel member in thi... In the pursuit of advancing imidazolium-based energetic ionic liquids (EILs),the current study is devoted to the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1,3-dibutyl-imidazolium azide ([BBIm][N_(3)]),as a novel member in this ionic liquids class.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is EIL was rigorously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using FTIR spectroscopy,1D,and 2D-NMR analyses.The thermal behavior assessment was conducted through DSC and TGA experiments.DSC analysis revealed an endothermic glass transition at T_(g)=-61℃,followed by an exothermic degradation event at T_(onset)=311℃.Similarly,TGA thermograms exhibited a one-stage decomposition process resulting in 100% mass loss of the sample.Furthermore,the short-term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azide EIL was investigated by combining the non-isothermal TGA data with the TAS,it-KAS,and VYA/CE isoconversional kinetic approaches.Consequently,the Arrhenius parameters(E_(a)=154 kJ·mol^(-1),Log(A/s^(-1))=11.8) and the most probable reaction model g(a) were determined.The observed high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s and the significantly elevated activation energy affirm the enhanced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modified EIL.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at[BBIm][N_(3)]EIL can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advanced energetic materi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dibutyl-imidazolium azide[BBIm][N_(3)] Energetic imidazolium-base ionic liquids 1D-/2D-NMR analyses Short-term thermal stability Isoconversional approach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辅助制备SnO_(2)量子点及其对乙醇的气敏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松涛 郑贤军 +3 位作者 杨凯 孙仲明 方晨羽 侯海云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为了制备气体灵敏度良好的SnO_(2)量子点,以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分散剂,采用咪唑基离子液体前驱体1,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辅助制备粒径约为4 nm、气敏性良好的SnO_(2)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SnO_(2)量子点的物... 为了制备气体灵敏度良好的SnO_(2)量子点,以聚乙二醇200(PEG200)为分散剂,采用咪唑基离子液体前驱体1,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辅助制备粒径约为4 nm、气敏性良好的SnO_(2)量子点。利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SnO_(2)量子点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样品进行表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比表面积分析仪测试SnO_(2)量子点的纯度、光学性质和比表面积,并采用气敏测试系统检测SnO_(2)量子点对乙醇气体的灵敏度。结果显示:制备的SnO_(2)量子点颗粒大小均匀,比表面积为123.89 m^(2)/g,对可见光透过率达90%以上,乙醇气敏性能优良;在250℃,乙醇体积分数为300×10^(-6)时,SnO_(2)量子点的灵敏度可达19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O_(2)量子点 1 3-二甲基咪唑-2-羧酸盐 光学性质 气敏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β-1,3-木聚糖特异性结合蛋白的克隆表达、性质研究及其应用
18
作者 蒋笑笑 梅轩玮 +5 位作者 刘冠辰 张玉莹 孙海涛 陈环环 常耀光 薛长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11-16,共6页
β-1,3-木聚糖是紫菜等海藻中的重要结构多糖。多糖结合蛋白是多糖研究的关键工具,常被用作探针服务于多糖的原位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多糖结合蛋白。该研究从公共基因... β-1,3-木聚糖是紫菜等海藻中的重要结构多糖。多糖结合蛋白是多糖研究的关键工具,常被用作探针服务于多糖的原位分析;其中,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carbohydrate-binding module,CBM)是一类被广泛应用的多糖结合蛋白。该研究从公共基因数据库中挖掘得到了一条潜在具有β-1,3-木聚糖结合能力的CBM6家族序列,并对该序列进行了异源表达及亲和纯化,得到电泳纯蛋白,命名为VaCBM6。该蛋白表现出对β-1,3-木聚糖的特异性结合能力,结合常数为3.0×10^(5)(mol/L)^(-1)。将该蛋白与绿色荧光蛋白EmGFP融合表达构建出首个β-1,3-木聚糖的特异性荧光探针,以该探针为工具实现了紫菜中β-1,3-木聚糖的荧光显微观察,证实了VaCBM6在β-1,3-木聚糖原位分析中的良好应用潜力。VaCBM6的挖掘与表征为β-1,3-木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了良好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木聚糖 紫菜 碳水化合物结合结构域 荧光探针 原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合成工艺及下游应用
19
作者 杜小宝 王聪 刘新伟 《盐科学与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1-14,共4页
文章介绍了1,3-丙二醇(PDO)的工业生产工艺,包括丙烯醛水合氢化法、环氧乙烷氢甲酰化法和生物发酵法,简要概述了PDO小试合成工艺及其下游应用,并对PDO行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1 3-丙二醇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苯基-1,3-硒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活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成路 王华玉 +4 位作者 李奕嶙 王一鸣 宫荣庆 孙越冬 宋府璐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9-757,共9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抗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因此创制活性优良的PTP1B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1个含1,3-硒唑和1,2,4-三唑活性组块新型结构目标分子(ZLXZ1-ZLXZ11),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是抗糖尿病治疗的重要靶点,因此创制活性优良的PTP1B抑制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11个含1,3-硒唑和1,2,4-三唑活性组块新型结构目标分子(ZLXZ1-ZLXZ11),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等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首先选择ZLXZ1和ZLXZ11在MOE 2015.10程序上,与PTP1B进行分子对接模拟,结果表明,在ZLXZ1分子中硒唑环上的硒原子与PTP1B中副催化位点Tyr46、Ala217、Lys120和Asp 48分别形成了π-H作用和氢键作用。在ZLXZ11分子中硒唑上的硒原子与PTP1B中Asp181、Arg221和Asp48形成了氢键作用。在分子对接模拟的基础上,测试了11个目标分子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分子的抑制率均在87.02%以上,其中3个目标分子PTP1B抑制活性高于阳性参照物齐墩果酸,抑制活性优良,有望成为潜在的PTP1B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硒唑 1 2 4-三唑席夫碱 分子对接模拟 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