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5(OH)_2D_3对甲状旁腺素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TGF-β_1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东 李英 +2 位作者 丁新国 高山林 郭志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1,25(OH)2D3对甲状旁腺素(PTH)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在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中。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 目的:探讨1,25(OH)2D3对甲状旁腺素(PTH)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培养在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中。对照组:加入等体积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PTH刺激组:加入终浓度为10-10 mol/L PTH的含50 mL/L FCS的DMEM/F12培养液;PTH+1,25(OH)2D3干预组:加入10-10 mol/L PTH,同时加入不同浓度(10-10、10-9、10-8、10-7 mol/L)的1,25(OH)2D3。刺激HK-2细胞48 h。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TGF-β1的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GF-β1的含量。结果: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对照组HK-2细胞中几乎无α-SMA的mRNA表达,仅有少量的TGF-β1 mRNA表达;PTH刺激组α-SMA和TGF-β1mRNA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加;PTH+1,25(OH)2D3干预组表达量比PTH刺激组显著降低,且随着1,25(OH)2D3浓度的升高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对照组HK-2细胞中无α-SMA的蛋白表达,仅有少量的TGF-β1蛋白表达;10-10 mol/L的PTH能够明显诱导HK-2细胞中α-SMA的蛋白表达,增加TGF-β1的蛋白表达量;PTH+1,25(OH)2D3干预组,α-SMA和TGF-β1的蛋白表达量比PTH刺激组显著降低(P<0.05)。免疫细胞化学法结果显示,对照组几乎无α-SMA阳性表达的细胞,PTH刺激组可见大量细胞α-SMA表达阳性;PTH+1,25(OH)2D3干预组α-SMA表达阳性的细胞数明显低于PTH刺激组(P<0.05)。ELISA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上清液中可检测到少量的TGF-β1,PTH刺激组含量显著升高,PTH+1,25(OH)2D3干预组与PTH刺激组比较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1,25(OH)2D3能够部分拮抗PTH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和TGF-β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甲状旁腺素 肾小管 上皮细胞 纤维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和1,25-(OH)_2D_3对EC1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震 付聪 +4 位作者 王冰一 窦蒙蒙 赵继敏 黄幼田 赵明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4-666,共3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和1,25-(OH)2D3及2药联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1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7mol/LDEX与10-7mol/L1,25-(OH)2D3以及同种浓度2药联合处理EC1细胞48、72和96h,并设溶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和1,25-(OH)2D3及2药联用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C1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分别用10-7mol/LDEX与10-7mol/L1,25-(OH)2D3以及同种浓度2药联合处理EC1细胞48、72和96h,并设溶剂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1,25-(OH)2D3单独应用具有抑制EC1细胞增殖的作用(F1,25-(OH)2D3=51.185,P<0.001);DEX单独应用具有阻滞细胞周期的作用(FDEX=8.170,P=0.009)。DEX、1,25-(OH)2D3及时间3种因素两两间均存在交互作用(细胞增殖抑制:F1,25-(OH)2D3×DEX=11.017,P=0.003;F1,25-(OH)2D3×时间=3.668,P=0.041;FDEX×时间=7.887,P=0.002。G0/G1期细胞比率:F1,25-(OH)2D3×DEX=12.381,P=0.002;F1,25-(OH)2D3×时间=6.583,P=0.005;FDEX×时间=5.096,P=0.014),且两药间提示存在拮抗作用。未发现3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细胞增殖抑制:F1,25-(OH)2D3×DEX×时间=0.512,P=0.606。G0/G1期细胞比率:F1,25-(OH)2D3×DEX×时间=0.410,P=0.668)。结论:DEX和1,25-(OH)2D3单独及联合使用能对EC1细胞增殖起抑制作用,且使EC1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1 25-(oh)2d3 EC1细胞 细胞周期 食管肿瘤 鳞状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2D3负向调节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紧张肽活性 被引量:3
3
作者 邹敏书 聂国明 +3 位作者 余健 何威逊 罗莉漫 徐洪涛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5期530-533,共4页
目的研究1,25-(OH)2D3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肽-醛甾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及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血管紧张肽Ⅱ(AngⅡ)灌注组(C组)、AngⅡ+1,25-(OH)2D3灌注... 目的研究1,25-(OH)2D3对糖尿病(DM)模型大鼠肾素-血管紧张肽-醛甾酮系统(RAAS)活性的影响及对肾小球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组(B组)、血管紧张肽Ⅱ(AngⅡ)灌注组(C组)、AngⅡ+1,25-(OH)2D3灌注组(D组)。B、C、D组均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制作DM大鼠模型。C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AngⅡ400ng·kg-1·min-1;D组经两条渗透性微量泵通路分别给予AngⅡ(400ng·kg-1·min-1)+1,25-(OH)2D3(450ng·kg-1·min-1)。两组均连用10周。检测大鼠血糖(BG)、收缩压(SBP)、24h尿蛋白定量(TP)和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肽Ⅱ(AngⅡ)和醛甾酮(Ald)水平。检测尿沉渣足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podocalyxin以检测尿液足细胞(UPC)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小球上皮细胞蛋白-1(GLEPP1)的分布。结果B组BG、SBP、UPC、TP、PRA、AngⅡ、Ald均较A组明显升高。C组SBP、UPC、TP、PRA、AngⅡ、Ald较B组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D组SBP、UPC、TP、AngⅡ、Ald较C组明显降低,D组AngⅡ较B组明显降低。病理组织肾小球荧光染色示A组GLEPP1正常分布,C组呈明显缺失,B和D组亦缺失。UPC与TP、AngⅡ呈正相关(rs=0.51,0.35,P<0.01,P<0.05)。结论1,25-(OH)2D3可能是RAAS的负向调节因子,通过下调RAAS活性,防止足细胞脱落排泄介导其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糖尿病 足细胞 血管紧张肽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OH)_(2)D_(3)对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影响
4
作者 杨胜红 姚培学 +1 位作者 欧应勇 欧阳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0-1083,共4页
1,25-(OH)2D3是Vit D的活性形式,因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而在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1,25-(OH)2D3通过减少炎性因子、诱导抗菌肽的释放、结合免疫细胞Vit D受体在气道中发挥抗炎作用。同时1,25-(OH)2D3减轻气道上皮纤维... 1,25-(OH)2D3是Vit D的活性形式,因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而在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中扮演重要角色。1,25-(OH)2D3通过减少炎性因子、诱导抗菌肽的释放、结合免疫细胞Vit D受体在气道中发挥抗炎作用。同时1,25-(OH)2D3减轻气道上皮纤维化、影响气道细胞如气道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气道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分泌。此外1,25-(OH)2D3减少TGF-β1、IL-17A的表达。本文就1,25-(OH)2D3在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中的研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气道炎症 气道重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_3对EC9706细胞增殖、裸鼠移植瘤生长及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贺付成 张岚 +3 位作者 高冬玲 李惠翔 陈奎生 张云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2-45,共4页
目的:观察1,25-(OH)2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3μmol/L的1,25-(OH)2维生素D3作用于EC9706细胞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 目的:观察1,25-(OH)2维生素D3对食管癌EC9706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周期、食管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及对NDRG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0.3μmol/L的1,25-(OH)2维生素D3作用于EC9706细胞后,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BALB/c小鼠荷瘤后,用5μg/kg1,25-(OH)2维生素D3溶液皮下注射于移植瘤周围,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裸鼠移植瘤组织中NDRG1蛋白表达水平。实验中均以未经1,25-(OH)2维生素D3处理作为对照组。结果:①MTT实验结果显示,1,25-(OH)2维生素D3作用1~5d时各组吸光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1,25-(OH)2维生素D3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1d:7.4%,3d:21.1%,5d:23.8%)。②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不同培养时间组G1期细胞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1,25-(OH)2维生素D3可上调NDRG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1,25-(OH)2维生素D3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并通过上调NDRG1的表达而抑制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维生素d3 NdRG1 EC9706细胞 裸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联合力学拉伸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璐 张新昌 +2 位作者 张西正 郭勇 李瑞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体外模拟成骨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考察活性维生素D3(VD3)、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 nmol/L VD3、间断性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 目的体外模拟成骨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考察活性维生素D3(VD3)、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 nmol/L VD3、间断性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于成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核心转录因子Runx2、OPG、RANKL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VD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力学拉伸不能改变这种抑制效应。力学拉伸和VD3单独作用成骨细胞均能增加ALP活性及提高ALP、Runx2 mRNA水平,但当联合刺激后这些指标均降低,且成强度依赖性。力学拉伸增加OPG/RANKL比值,增强成骨作用,联合VD3后,OPG/RANKL比值下降。结论力学拉伸能有效诱导成骨分化,增加骨形成。VD3与力学拉伸联合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并通过增加RANKL表达而影响骨重建。研究结果为骨质疏松及相关骨疾病的理论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力学拉伸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肾1-α羟化酶与骨密度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昶荃 陈建梅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观察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肾1-α羟化酶改变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糖尿病组)、维生素D3处理的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处理1组)、1-α(OH)D3处理的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处理2组)和正常老龄大鼠(正常对照组)... 目的观察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肾1-α羟化酶改变及其对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用放免法测定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糖尿病组)、维生素D3处理的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处理1组)、1-α(OH)D3处理的老龄2型糖尿病大鼠(处理2组)和正常老龄大鼠(正常对照组)24h尿白蛋白、血25-(OH)D3和1、25-(OH)2D3水平;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各组大鼠腰椎、股骨骨密度。结果糖尿病组24h尿白蛋白高于其他3组,1、25-(OH)2D3和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处理2组。处理1组与糖尿病组比较,25-(OH)D3有升高趋势,1、25-(OH)2D3和骨密度无显著差异。处理2组25-(OH)D3和骨密度低于正常对照组,1、25-(OH)2D3与正常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处理1组1、25-(OH)2D3和骨密度较处理2组低,25-(OH)D3较处理2组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大鼠肾1-α羟化酶活性降低导致血中1、25-(OH)2D3减少和骨密度下降,1-α(OH)D3显著改善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大鼠 1-α羟化酶 1 25-(oh)2d3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对肾1-α羟化酶及骨质密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昶荃 程刚 叶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2371-2373,共3页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对肾1-α羟化酶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18月龄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24h尿白蛋白、血25-(OH)D3和1,25-(OH)2D3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 目的观察老龄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对肾1-α羟化酶及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18月龄Wistar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处理1组和处理2组,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24h尿白蛋白、血25-(OH)D3和1,25-(OH)2D3水平,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测定各组大鼠腰椎、股骨BMD。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他3组24h尿白蛋白显著升高,而BMD显著降低(P<0·05),处理2组BMD高于处理1组和糖尿病组(P<0·05)。处理1组25-(OH)D3有升高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2组1,25-(OH)2D3与正常对照组相当,高于糖尿病组和处理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大鼠1,25-(OH)2D3与尿白蛋白呈负相关(r=-0·7705,P=0·009),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股骨r=0·8707,P=0·001,腰椎r=0·8827,P=0·007)。结论老龄大鼠2型糖尿病肾病致肾1-α羟化酶活性下降,肾1-α羟化酶活性下降与BMD降低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 2型糖尿病大鼠 1-α羟化酶 1 25-(oh)2d3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Toll样受体4与哮喘气道炎症的关系及维生素D的作用 被引量:20
9
作者 乔俊英 张艳丽 +1 位作者 宋丽 栾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29-535,共7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及维生素D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1,25-(OH)2D3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应用计算机图像系统测定支气管...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Toll样受体4(TLR4)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及维生素D的作用。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1,25-(OH)2D3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应用计算机图像系统测定支气管壁厚度,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肺组织HMGB1和TLR4表达,同时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将BALF进行细胞学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BALF和外周血中HMGB1、TLR-4、白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哮喘组小鼠肺组织HMGB1和TLR4表达较强,干预组表达较弱。哮喘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单核/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均为P<0.05);干预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单核/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上升(均为P<0.05)。哮喘组BALF和外周血中HMGB1、TLR4和IL-4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FN-γ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干预组BALF和外周血中HMGB1、TLR4和IL-4含量均明显低于哮喘组,IFN-γ含量明显高于哮喘组(均为P<0.05)。BALF中HMGB1和TLR4含量分别与细胞总数和IL-4浓度均呈正相关(r1为0.796、0.730;r2为0.695、0.648;均为P<0.05)。结论 HMGB1和TLR4与气道炎症和免疫紊乱有关;适量1,25-(OH)2D3可减轻气道炎症,可能与调节Th1/Th2细胞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Toll样受体4(TLR4) 哮喘 气道炎症 1 25-(oh)2d3 TH1/TH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缺乏导致牙齿和下颌骨的发育障碍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骞 苗登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8-622,共5页
目的:为了检测活性维生素D缺乏及其母乳成分的改变是否影响小鼠下颌骨以及牙齿的发育。方法:通过采用X线摄影、微CT和组织学等方法比较分析25羟维生素D3的1α羟化酶杂合子[1α(OH)ase+/-]和纯合子[1α(OH)ase-/-]母鼠所喂养的纯合子和... 目的:为了检测活性维生素D缺乏及其母乳成分的改变是否影响小鼠下颌骨以及牙齿的发育。方法:通过采用X线摄影、微CT和组织学等方法比较分析25羟维生素D3的1α羟化酶杂合子[1α(OH)ase+/-]和纯合子[1α(OH)ase-/-]母鼠所喂养的纯合子和杂合子小鼠下颌骨以及牙齿的表型差异。结果:母乳中的钙水平在1α(OH)ase-/-母鼠较1α(OH)ase+/-母鼠为低。1α(OH)ase-/-仔鼠的牙量和骨量较同窝1α(OH)ase+/-仔鼠明显下降,而由1α(OH)ase-/-母鼠所喂养仔鼠的牙量和下颌骨骨量比由1α(OH)ase+/-母鼠喂养的仔鼠要低。由1α(OH)ase+/-母鼠所喂养的1α(OH)ase+/-仔鼠牙量和下颌骨量最高,而由1α(OH)ase-/-母鼠所喂养的1α(OH)ase-/-仔鼠牙量和下颌骨量最低。结论:活性维生素D和高乳钙摄入各自具有刺激下颌骨和牙齿矿化和发育的作用,又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5(oh)2d3 1-α羟化酶 下颌骨 牙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的形成
11
作者 顾建红 闵雯嫣 +5 位作者 周佳桦 赵玉田 卞建春 刘学忠 袁燕 刘宗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09-1517,共9页
为探究1α, 25-(OH)2D3对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OC)形成的影响,笔者对1α, 25-(OH)2D3处理后的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骨吸收功能鉴定、OC标志基因mRNA和蛋白表... 为探究1α, 25-(OH)2D3对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骨髓单核巨噬细胞(BMMs)体外共培养体系中破骨细胞(OC)形成的影响,笔者对1α, 25-(OH)2D3处理后的细胞进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TRAP)、骨吸收功能鉴定、OC标志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1α, 25-(OH)2D3能够上调BMSCs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下调骨保护素(OPG)的表达。1α, 25-(OH)2D3处理共培养细胞5 d,OC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骨吸收活性较对照组极显著增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Ⅱ型碳酸酐酶(CAⅡ)、组织蛋白酶K(CtsK)及TRAP等标志性蛋白的mRNA和蛋白表达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0-8 mol·L^-1 1α, 25-(OH)2D3效果最明显。结果表明,10-8 mol·L^-1 1α, 25-(OH)2D3能够介导鸡BMSCs和BMMs共培养体系中OC的形成,该OC具有骨吸收活性,为进一步研究OC在家禽骨骼及钙磷代谢紊乱性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F鸡胚 1α 25-(oh)2d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破骨细胞 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脐血单核细胞分化为破骨样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文佳 周洪 王晓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1-554,共4页
目的建立人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1α,25-(OH)2D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前列腺素E2(PGE2)等骨吸收刺激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脐血单核细胞... 目的建立人破骨样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1α,25-(OH)2D3、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前列腺素E2(PGE2)等骨吸收刺激因子对破骨细胞分化、增殖和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正畸牙齿移动的生物力学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脐血单核细胞接种于预置盖玻片和骨片的24孔培养板中,实验组分别加入诱导因子1α,25-(OH)2D3、M-CSF、PGE2,对照组不加,每3 d换液一次,培养7 d。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TRAP染色等方法观察破骨样细胞的形成情况。结果第3天实验组单核细胞出现融合趋势,第7天TRAP染色可见阳性的多核破骨样细胞,但尚未形成骨吸收陷窝,以1α,25-(OH)2D3组破骨样细胞形成数量最多。结论脐血单核细胞经1α,25-(OH)2D3、M-CSF、PGE2体外诱导培养后可分化为TRAP(+)多核的破骨样细胞,且10-8mol/L的1α,25-(OH)2D3具有最强的生物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单核细胞 破骨样细胞 细胞培养 1α 25-(oh)2d3 M-CSF PGE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