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铑-1-(2-吡啶偶氮)萘酚络合吸附波测定微量铑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强 康敬万 高锦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0,共4页
铑和 1- (2 -吡啶偶氮 )萘酚 (PAN)在 p H=5.0 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生成具有电活性的络合物 ,在单扫示波极谱 - 0 .6 7V(vs.SCE)处呈现良好极谱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峰高与铑的浓度在 2 .3× 10 -8~ 4 .8× 10 -... 铑和 1- (2 -吡啶偶氮 )萘酚 (PAN)在 p H=5.0 0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氢氧化钠介质中生成具有电活性的络合物 ,在单扫示波极谱 - 0 .6 7V(vs.SCE)处呈现良好极谱还原波 .该波二阶导数峰高与铑的浓度在 2 .3× 10 -8~ 4 .8× 10 -7mol· L-1和 4 .8× 10 -7~ 9.7× 10 -6mol· 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7.6× 10 -9mol· L-1,并成功的用于贵金属合成样及合金样品中铑含量的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络合吸附波 1-(2-吡啶偶氮)萘酚 电活性 含量测定 极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荧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痕量的1-萘酚、2-萘酚 被引量:19
2
作者 周纯 王琼娥 庄惠生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28-2632,共5页
基于1-萘酚、2-萘酚荧光光谱扫描时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所存在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光度法同时检测痕量的1-萘酚、2-萘酚的方法。文章综合考虑了pH值、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目标物检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类似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对... 基于1-萘酚、2-萘酚荧光光谱扫描时激发波长与发射波长所存在的差异,建立了一种利用荧光光度法同时检测痕量的1-萘酚、2-萘酚的方法。文章综合考虑了pH值、温度、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目标物检测的影响,同时研究了类似有机物和无机离子对本方法的干扰情况。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无需采用复杂的预处理步骤,无需昂贵的仪器设备,方法简单、快速,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对1-萘酚、2-萘酚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6%和1.45%;检出限均为8.6×1 0-3ng.mL-1;该法用于合成样品和模拟的环境水样中1-萘酚、2-萘酚的同时测定,当1-萘酚2-萘酚比在1∶19~19∶1之间时,实验结果满意,回收率在95%~105%之间。说明本方法简单,灵敏,结果可靠,可用于环境水样中1-萘酚,2-萘酚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萘酚 2-萘酚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光度法测定土壤中痕量钒 被引量:7
3
作者 侯明 谢长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1-723,共3页
对钒(V)与1-(2一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mol·L^-1盐酸介质中,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钒(V)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红色多元络合... 对钒(V)与1-(2一吡啶偶氮)-2-萘酚-过氧化氢-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显色反应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mol·L^-1盐酸介质中,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存在下,钒(V)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和过氧化氢反应生成红色多元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77nm,表观摩尔吸光率为3.04×10^4L·mol^-1·cm^-1,钒(V)的质量浓度在1.0mg·L^-1以内符合比耳定律。络合物的组成比为n钒(V):nPAN:n过氧化氢=1:1:1。方法用于土壤试样中痕量钒的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72—6)均小于9%,回收率在97.8%~101.5%之间,测得标准样品(GSS-5)中钒的含量为170.45μg·g^-1,与标准值(166±9)μg·g^-1之间的相对误差为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钒(V) 1-(2-吡啶偶氮)-2-萘酚 过氧化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数-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用于1-萘酚和2-萘酚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耀群 黄贤智 +1 位作者 许金钩 陈国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34-335,共2页
同步扫描和导数光谱法是两类很有用的荧光分析新技术。固定波长或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和导数技术的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和排除基体干扰。本文将导数技术和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结合起来,用于1-萘酚和2-萘酚的同时分析,效果良好。研究表... 同步扫描和导数光谱法是两类很有用的荧光分析新技术。固定波长或恒能量同步荧光法和导数技术的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光谱分辨率和排除基体干扰。本文将导数技术和可变角同步荧光法结合起来,用于1-萘酚和2-萘酚的同时分析,效果良好。研究表明,导数-可变角同步荧光法可望发展为荧光分析复杂样品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荧光法 导数技术 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吡啶偶氮)-2-萘酚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结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茂升 黄佳蓉 +1 位作者 魏长麟 余彬彬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6期655-659,共5页
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在氯仿溶剂中,利用传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成功合成了偶氮类分子1-(2-吡啶偶氮)-2-萘酚的印迹聚合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技术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测定,并用平衡结合实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吸附 1-(2-吡啶偶氮)2-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染发剂中的1-萘酚和2-萘酚 被引量:8
6
作者 康明芹 李爱军 +3 位作者 牟峻 张代辉 胡婷婷 杨帆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提出了同时测定染发剂中1-萘酚和2-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染发剂样品经甲醇-水(1+1)混合液萃取,ProElut PLS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净化液吹氮蒸干后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1mL。此溶液经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1mm&... 提出了同时测定染发剂中1-萘酚和2-萘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染发剂样品经甲醇-水(1+1)混合液萃取,ProElut PLS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净化液吹氮蒸干后残渣用甲醇溶解并定容为1mL。此溶液经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1mm×150mm,3.5μm)分离,用不同体积比混合的乙腈和水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1-萘酚和2-萘酚的线性范围均为0.05~10.0mg·L-1,检出限(3S/N)均为0.05mg·kg-1,测定下限(10S/N)均为0.2mg·kg-1。方法应用于测定实际样品中上述两化合物。以空白样品作基体加入混合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测得回收率在82.5%~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0)在6.3%~11%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染发剂 1-萘酚 2-萘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偶氮染料的偶氮-醌腙互变异构的研究(Ⅱ)──2-苯基偶氮-1-萘酚的偶氮-醌腙异构 被引量:20
7
作者 田雅珍 王桂娟 吴祖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72-76,共5页
合成并测定11个2-苯基偶氮-1-萘酚料的H、^13CNMR谱,对氢谱进行了归属,讨论了苯环取代基的电子效应、溶剂的PH值对偶氮-醌腙互变异构以及结构对颜色的影响。
关键词 偶氮体 醌腙体 互变异构 染料 偶氮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硝基-2-吡啶偶氮)-2,7-萘二酚吸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钴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家娟 白育伟 +1 位作者 刘彬 王晓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394-396,共3页
报道了 1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 2 ,7 萘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Tween 80存在下 ,pH 5 .2 6.5时试剂与钴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3 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44× 10 4 L·mol- 1·cm- 1... 报道了 1 (5 硝基 2 吡啶偶氮 ) 2 ,7 萘二酚与钴的显色反应 ,结果表明 ,在Tween 80存在下 ,pH 5 .2 6.5时试剂与钴形成稳定的蓝色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63 5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6.44× 10 4 L·mol- 1·cm- 1,配合物中钴与试剂的组成比为 1∶2 ,钴浓度在 0 5 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用于标准钢、金川精矿等试样中钴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1-(5-硝基-2-吡啶偶氮)2 7-萘二酚 矿物 测定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色剂1-羟基-2-(5-NO_2-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镍显色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张小玲 刘根起 +1 位作者 樊学忠 甘瑾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603-604,608,共3页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 探讨了显色剂 1 羟基 2 (5 NO2 2 吡啶偶氮 )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 5 NO2 PAH )与镍离子显色的适宜条件及其共存离子的影响 ,建立了 5 NO2 PAH测定镍的新显色体系。结果表明 ,在 pH 8.5~ 10 .0范围内 ,镍与试剂形成稳定的 1∶2配合物 ,其最大吸收峰位于 6 5 3nm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Ni=1.0 7× 10 5L·mol- 1·cm- 1,镍的浓度在 0~ 5 μg/ 10ml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方法用于合金中镍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色剂 显色反应 光度法 1-羟基-2(5-NO2-2-吡啶偶氮)-8-氨基-3 6-萘二磺酸 合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溴-6-氰基-2-萘酚的合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园园 古双喜 +1 位作者 段婷 巨修练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0-112,116,共4页
以2-萘酚(Ⅱ)为原料,经一锅两步反应制备6-溴-2-萘酚(Ⅳ),收率为89.0%;然后经氰化反应制备6-氰基-2-萘酚(Ⅴ),投料比n(CuCN)∶n(Ⅳ)=1.5∶1时收率为91.2%;最后分别用溴素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两种不同的溴化试剂制备了1-溴-6-氰基-2... 以2-萘酚(Ⅱ)为原料,经一锅两步反应制备6-溴-2-萘酚(Ⅳ),收率为89.0%;然后经氰化反应制备6-氰基-2-萘酚(Ⅴ),投料比n(CuCN)∶n(Ⅳ)=1.5∶1时收率为91.2%;最后分别用溴素和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两种不同的溴化试剂制备了1-溴-6-氰基-2-萘酚(Ⅰ)。以溴素为溴化试剂,乙酸为溶剂,n(Br2)∶n(Ⅴ)=1∶1,Ⅰ的收率为89.8%;该法成本较低,适合工业上大规模生产。以NBS为溴化试剂,乙腈为溶剂,n(NBS)∶n(Ⅴ)=1.00∶1.03,收率几乎定量(99.2%);该法条件温和,简单高效,可避免溴素易挥发和吸入毒性大的缺点,更适合实验室小规模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溴代丁二酰亚胺 6-溴-2-萘酚 6-氰基-2-萘酚 1-溴-6-氰基-2-萘酚 溴化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啰啉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流芳 吴集贵 +2 位作者 马娴贤 任艳平 晏国洪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8年第6期535-540,共6页
本文报道了在无水乙醇中合成卜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啰啉与稀土氯化物三元固态配合物的方法。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NMR谱、热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学性质、溶解度等手段对配合物... 本文报道了在无水乙醇中合成卜氨基-2-萘酚-4-磺酸、邻菲啰啉与稀土氯化物三元固态配合物的方法。元素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1HNMR谱、热谱、X射线粉末衍射、电学性质、溶解度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氨基-2-萘酚-4-磺酸 邻菲啰啉 稀土三元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定相手性拆分1,1′-联-2-萘酚及其衍生物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丽虹 刘岚 +1 位作者 罗勇 邓芹英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4-577,共4页
以(R)-(+)-1,1′-联-2-萘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研究其手性识别特性。对该固定相的手性拆分的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对(R)-(+)-1,1′-联... 以(R)-(+)-1,1′-联-2-萘酚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合成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将其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研究其手性识别特性。对该固定相的手性拆分的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印迹聚合物对(R)-(+)-1,1′-联-2-萘酚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特定的选择性,能有效拆分1,1′-联-2-萘酚对映体,分离因子最高达到12.25。通过优化色谱条件,该分子印迹聚合物还能对与1,1′-联-2-萘酚结构相似的衍生物5,6,7,8,5′,6′,7′,8′-八氢-1,1′-联-2-萘酚和1,1′-联萘-2-氨基-2′-酚进行手性拆分,分离因子分别达到1.51和2.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 联萘酚 手性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试剂1-(2,3,5-三氮唑偶氮)-2-萘酚与锌的显色反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蒋华江 叶巧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481-482,共2页
研究了 1 - (2 ,3,5-三氮唑偶氮 ) - 2 -萘酚 (TZAN)锌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 p H 6.0~ 8.5的乙醇水溶液中 TZAN与锌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2 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56× 1 0 4 L· mol-1·cm-1,... 研究了 1 - (2 ,3,5-三氮唑偶氮 ) - 2 -萘酚 (TZAN)锌显色反应。结果表明 ,在 p H 6.0~ 8.5的乙醇水溶液中 TZAN与锌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 ,其最大吸收波长为 52 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3.56× 1 0 4 L· mol-1·cm-1,络合物的组成为 Zn∶TZAN=1∶ 2 ,锌浓度在 0~ 1 .2 μg·ml-1范围内遵守比耳定律 ,方法用于人发中微量锌的直接测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光光度法 人发 微量分析 TZAN 显色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面积多波长数据线性双组合解析萘、1-萘酚和2-萘酚同步荧光光谱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唐波 何锡文 沈含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1-68,共8页
本文研究了△λ(λ_(em)—λ_(ex))为130nm和pH12.0条件下,萘、1—萘酚和2—萘酚混合物的同步荧光光谱,获三者同步荧光峰信息,且萘被完全分辨.另外,提出用拟面积多波长数据线性双组合计算解析重叠的1—萘酚和2—萘酚同步荧光光谱,解析... 本文研究了△λ(λ_(em)—λ_(ex))为130nm和pH12.0条件下,萘、1—萘酚和2—萘酚混合物的同步荧光光谱,获三者同步荧光峰信息,且萘被完全分辨.另外,提出用拟面积多波长数据线性双组合计算解析重叠的1—萘酚和2—萘酚同步荧光光谱,解析结果的精密度、组份间浓度比范围均较多波长线性回归、双峰倍增配平和一阶导数解析混合物同步荧光光谱结果为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面积 多波长 数据线性双组合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偶氮染料橙黄G的降解产物1-胺基-2-萘酚-6,8-二磺酸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丽新 魏晓琴 +2 位作者 蔡美强 邹宝波 陈晓红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9-932,共4页
提出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偶氮染料橙黄G的Fenton反应降解溶液中1-胺基-2-萘酚-6,8-二磺酸。用OnGuardⅡH固相萃取小柱去除降解液中的Fe2+,C18柱为分离柱,以乙腈-10mmol·L-1乙酸铵(20+80)溶液为流动相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 提出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偶氮染料橙黄G的Fenton反应降解溶液中1-胺基-2-萘酚-6,8-二磺酸。用OnGuardⅡH固相萃取小柱去除降解液中的Fe2+,C18柱为分离柱,以乙腈-10mmol·L-1乙酸铵(20+80)溶液为流动相洗脱,检测波长为254nm。1-胺基-2-萘酚-6,8-二磺酸的线性范围为0.05~5.0mg·L-1,检出限(3S/N)为0.15mg·L-1。加标回收率在92.1%~99.2%之间,日内及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在2.8%~3.4%,4.1%~7.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偶氮染料 橙黄G 1-胺基-2-萘酚-6 8-二磺酸 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三嗪改性微晶纤维素的制备与水解 被引量:1
16
作者 尹园园 田秀枝 +3 位作者 翁佛全 蒋学 王鸿博 高卫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6-38,共3页
合成了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三嗪(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MCC)的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素的结构与水解性能的关系。以三聚氯氰(TCT)、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单钠为原料,合成SHACT;将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的修... 合成了2-(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钠)-4,6-二氯-1,3,5-三嗪(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MCC)的改性,研究了改性纤维素的结构与水解性能的关系。以三聚氯氰(TCT)、1-氨基-8-萘酚-3,6-二磺酸单钠为原料,合成SHACT;将SHACT用于微晶纤维素的修饰,用FT-IR表征其接枝效果,并通过WAXD分析改性后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并将修饰后的微晶纤维素于130℃、固液比为1∶20的条件下用8%(wt,质量分数,下同)H_2SO_4水解5h,研究SHACT的用量对纤维素微晶结构和水解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SHACT改性后,微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发生了变化:无定形区含量增加,结晶指数下降,晶粒尺寸减小;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有所提高,当SHACT相对摩尔含量为4.76%时,微晶纤维素水解后还原糖的得率最大(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纤维素 三聚氯氰 2-(1-氨基-8-萘酚-3 6-二磺酸钠)-4 6-二氯-1 3 5-三嗪 水解 改性 结晶结构 结晶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羟基-2-(5-氯-2-吡啶偶氮)-8-氨基-3,6-萘二磺酸与铜的显色反应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晓玲 孙家娟 刘彬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6期34-36,共3页
研究了新试剂1 羟基 2 (5 氯 2 吡啶偶氮)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5 Cl PAH)与铜(I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42~8.49的硼砂 盐酸缓冲体系中该试剂与铜(II)可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4... 研究了新试剂1 羟基 2 (5 氯 2 吡啶偶氮) 8 氨基 3,6 萘二磺酸(5 Cl PAH)与铜(II)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7.42~8.49的硼砂 盐酸缓冲体系中该试剂与铜(II)可形成1∶1的蓝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64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640=3.12×104L·moL-1·cm-1,铜(II)浓度在0~12.5μg/10mL的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将方法用于铝合金样和标准水样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羟基-2-(5-氯-2-吡啶偶氮)-8-氨基-3 6-萘二磺酸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催化条件下合成1-苯甲酰基-2-萘酚
18
作者 王敏 宋志国 +1 位作者 刘洋 袁德成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07,共3页
以2-萘酚和三氯甲苯为起始原料,异丙醇水溶液作溶剂,非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苯甲酰基-2-萘酚。考察了三氯甲苯用量、醇、水和异丙醇的体积比、溶剂用量及回流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50 mmol,三氯甲苯60 mmol,异... 以2-萘酚和三氯甲苯为起始原料,异丙醇水溶液作溶剂,非催化条件下合成了1-苯甲酰基-2-萘酚。考察了三氯甲苯用量、醇、水和异丙醇的体积比、溶剂用量及回流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确定较佳工艺条件为:2-萘酚50 mmol,三氯甲苯60 mmol,异丙醇水溶液18 mL(V水∶V异丙醇=1∶5),回流反应时间2 h,1-苯甲酰基-2-萘酚收率达74%。异丙醇经回收后可重复利用。产品结构经IR,1H NMR,13C NMR及元素分析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甲酰基-2-萘酚 2-萘酚 三氯甲苯 非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与1-亚硝基-2-萘酚反应的研究
19
作者 邹洪 朱若华 +1 位作者 谷学新 袁倬斌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68-471,共4页
本文用荧光、分子吸收光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在含 Na NO2 的 HNO3溶液中酪氨酸与 1 -亚硝基 - 2 -萘酚的反应 ,该反应最后生成具有荧光性质的酚噻嗪类化合物。于 - 0 .5 3V( vs. SCE)处被还原的反应中间物酚噻嗪类化合物的氧化物可... 本文用荧光、分子吸收光谱和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在含 Na NO2 的 HNO3溶液中酪氨酸与 1 -亚硝基 - 2 -萘酚的反应 ,该反应最后生成具有荧光性质的酚噻嗪类化合物。于 - 0 .5 3V( vs. SCE)处被还原的反应中间物酚噻嗪类化合物的氧化物可被光还原为酚噻嗪类化合物 ,其分解过程的反应为二级反应 ;反应速度常数为 5× 1 0 - 4L· mol- 1· min- 1。酚噻嗪类化合物的生成过程为一级反应 ,反应速度常数为 0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 1-亚硝基-2-萘酚 荧光法 分子吸收光谱法 电化学法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萃取体系的研究和应用
20
作者 侯明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0,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体系萃取Cu(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结果表明,在pH6.8~8.5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配合物可被吐温80固相完全富集而与Fe^3... 研究了硫酸铵-1-(2-吡啶偶氮)-2-萘酚-吐温80体系萃取Cu(Ⅱ)的行为及最佳分相条件。结果表明,在pH6.8~8.5的NaOH-KH2PO4缓冲溶液中,在硫酸铵存在下,Cu(Ⅱ)-1-(2-吡啶偶氮)-2-萘酚的配合物可被吐温80固相完全富集而与Fe^3+、Al^3+、Co^2+、Ni^2+、Zn^2+等定量分离。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7.35×10^4L·mol^-1·cm^-1,铜含量在0~14μg/10mL范围内服从比耳定律。方法已用于粮食、茶叶等生物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测定结粟的RSD(n=7)小于4.1%.回收率在98.6%~103.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液-固萃取 Cu(Ⅱ) 吐温80 1-(2-吡啶偶氮)-2-萘酚(PAN)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