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M(1,1)分解模型与ARIMA模型在岩溶地下水模拟中的对比研究——以柳林泉流量模拟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华敏 吴敬 +3 位作者 赵娇娟 郝永红 王亚捷 曹碧波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 本文运用GM(1,1)分解模型和ARIMA模型分别模拟柳林泉流量。根据影响特征将泉水流量变化分为两个时段研究:1957—1973年泉水流量处于自然状态;1974--2009年泉水流量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运用第1时段的数据建模获得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的模型,将模型外推,获得第2阶段自然状态下泉水流量,然后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减去同期实测流量,获得人类活动对泉水流量衰减的贡献。GM(1,1)分解模型的结果显示,从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柳林泉衰减量为2.26m3/s;ARIMA模型的结果为2.32m3/s;与同期实际衰减量2.27m3/s比,相对误差分别为0.44%和2.20%,表明两种模型都适用于泉水流量的模拟。对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柳林泉流量衰减的贡献,两个模型得到同样结果,即人类活动的贡献是气候变化的8~9倍。实证研究显示,GM(1,1)模型适用于指数序列的模拟,对具有周期波动的泉水流量,可通过周期修正提高精度;而ARIMA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泉水流量相对于降水量的时间滞后效应,能比较准确地模拟泉水流量与降水量的量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1 1)分解模型 ARIMA模型 分时段分析 岩溶泉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量秩-(Lr,Lr,1)分解算法在机械故障盲源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魏连友 朱亚军 +2 位作者 金林彩 张珍 易灿灿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199-203,共5页
当源信号不满足统计独立的假设,或者观测通道数少于源信号数时,经典的盲源分离方法如独立分量分析的处理效果很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分解模型的盲源分离算法,该方法将观测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由源信号拟合的有理函数。将观测信号的每一... 当源信号不满足统计独立的假设,或者观测通道数少于源信号数时,经典的盲源分离方法如独立分量分析的处理效果很差。提出了一种基于张量分解模型的盲源分离算法,该方法将观测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由源信号拟合的有理函数。将观测信号的每一个通道映射为Löwner矩阵并堆叠形成三维张量数据;根据Löwner矩阵的秩和源信号拟合多项式阶数的对应属性,通过张量秩-(Lr,Lr,1)将张量唯一地分解为由源信号的Löwner矩阵表示的前2个模式和由相应的混合向量表示的第3个模式,从而准确地分离出不同源信号;通过数值仿真实验和实测轴承混合故障的盲信号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在盲源分离的优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分量分析 盲源分离 Löwner矩阵 张量秩-(Lr Lr 1)分解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