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5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种群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庆 牛建明 董建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47-3455,共9页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属亚洲中部荒漠草原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为荒漠草原地带重要的牧草资源。在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群落类型复杂多样,与本氏针茅(S.bungeana)、小针茅(S.klemenzii)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均能共同建群,具有很...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属亚洲中部荒漠草原种,分布范围极其广泛,为荒漠草原地带重要的牧草资源。在内蒙古地区,短花针茅群落类型复杂多样,与本氏针茅(S.bungeana)、小针茅(S.klemenzii)和克氏针茅(S.krylovii)均能共同建群,具有很广的生态幅和很强的适应能力。研究以8个不同的短花针茅地理种群为对象,随机采集健康、无锈短花针茅叶片样本,通过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分析,研究短花针茅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丰富人们对短花针茅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也为合理利用短花针茅草原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从102条10碱基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8条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08条DNA带,多态性DNA带151条,占49.03%,特异性DNA带45条,占14.61%。(2)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49.03%,但低于同种方法获得的大针茅(54.75%)和克氏针茅(74.67%)的遗传多样性。(3)等级聚类、PCA分析和UPGMA聚类3种不同方法都将8个不同地理种群分为同样的两类:暖温性种群和中温性种群,热量差异是主导因素,而且,与种群的空间分布相吻合。(4)经Mantel检验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存在显著相关性(r=0.534,P<0.05)。(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特异性位点百分率与≥10℃积温、干燥度和年平均降水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 地理种群 RAPD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枝条数消长及其与种群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称意 李德新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63-171,共9页
本文阐述了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b.)枝条数的消长特征与消长过程,分析了其消长的原因,提出了枝条数与种群产量关系的定量模型以及短花针茅营养枝的最适密度范围,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草地 短花针茅 枝条数消长 种群产量 分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阴山北麓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草原的群落特征和分类 被引量:1
3
作者 木兰 孙海莲 +10 位作者 晔薷罕 伊风艳 单玉梅 温超 张迁迁 张国龙 徐步云 邱晓 刘亚红 赵福洲 张璞进 《北方农业学报》 2020年第2期112-119,共8页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 【目的】了解短花针茅草原的利用现状,为短花针茅草原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2012年和2017年生长季采用样方法进行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并结合已有资料,对阴山北麓的短花针茅草原群落特征和分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果】短花针茅草原的群落数量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波动性,平均物种数为11种/m^2,高度为10 cm,总盖度为27%,生物量干重为(100±4)g/m^2,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90,平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2.47,平均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63。短花针茅草原共调查到植物91种,分属24个科58个属,其中含种最多的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存在度大于80%的种有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银灰旋花(Convolvulus ammannii)、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细叶葱(Allium tenuissimum)和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强旱生和典型旱生植物共有54种,占总物种数的59%;以多年生杂类草和一、二年生植物居多,各占49%和26%;区系地理成分以东古北极和亚洲中部成分为主,各占42%和21%。根据物种的优势度和生活型特征将短花针茅群落划分出10个群丛组和15个群丛,其中,以短花针茅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10个群丛类型,以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Artemisia frigida)为建群种的有5个群丛组和5个群丛类型,后者是短花针茅群落的退化类型。【结论】以退化指示种无芒隐子草、银灰旋花和冷蒿为建群种或亚优势种的短花针茅群落在阴山北麓分布广泛,反映出短花针茅草原现阶段退化形势依然较为严峻,要加强保护和给予合理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草原 阴山北麓 群落特征 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两种蘑菇圈对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刘佳月 吴水欣 +2 位作者 崔莹莹 孙世贤 陈奕霏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5426-5435,共10页
蘑菇圈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独有的景观类型,是由蘑菇真菌菌丝体在土壤中生长和扩散所形成环状结构,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蘑菇圈如何影响不同植物的种群特征进而改变群落结构和功能,目前缺乏系统的认知。在内蒙古典型草原两种蘑菇圈不... 蘑菇圈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独有的景观类型,是由蘑菇真菌菌丝体在土壤中生长和扩散所形成环状结构,影响植物生长和发育过程。蘑菇圈如何影响不同植物的种群特征进而改变群落结构和功能,目前缺乏系统的认知。在内蒙古典型草原两种蘑菇圈不同位置进行植被样方调查并分析数据后发现:羊草(Leymus chinensis)在草原黑蘑(Agaricus arvensis)蘑菇圈和蒙古白丽蘑(Leucocalocybe mongolica)蘑菇圈上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蘑菇圈内和圈外(P<0.05);与之相反,大针茅(Stipa grandis)在蘑菇圈上显著低于圈内和圈外,这些指标在圈内和圈外间无显著差异。两种蘑菇圈上羊草的重要值显著升高(草原黑蘑蘑菇圈:0.15→0.50;蒙古白丽蘑蘑菇圈:0.17→0.53)和大针茅的重要值显著降低(草原黑蘑蘑菇圈:0.27→0.13;蒙古白丽蘑蘑菇圈:0.39→0.10)。两种蘑菇圈上群落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显著低于蘑菇圈内和圈外。在两种蘑菇圈的影响下,羊草优势度的提高和大针茅优势度的降低,提高了群落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群落植物多样性,最终改变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对深入了解蘑菇圈影响下草原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变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圈 群落特征 羊草 大针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放牧强度绵羊牧食行为变化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5
作者 鞠馨 王伟 +3 位作者 沈婷婷 王煜鑫 韩国栋 武倩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4-1933,共10页
本研究基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探究2022年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Ovisaries)采食、卧息等牧食行为的变化及其与植物和土壤环境因... 本研究基于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的长期放牧试验平台,设置对照(CK)、轻度放牧(LG)、中度放牧(MG)、重度放牧(HG)4个放牧强度,探究2022年不同放牧强度下绵羊(Ovisaries)采食、卧息等牧食行为的变化及其与植物和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增加,绵羊采食时间显著增加,卧息时间显著减少,活动量及活动距离显著增加(P<0.05);绵羊牧食行为与植物现存量和多样性、大气和土壤温度显著相关,植物现存量和多样性越高,绵羊采食时间越短,卧息时间越长,大气和土壤温度的升高同样会导致绵羊采食时间缩短,卧息时间增加。因此,重度放牧下绵羊减少卧息时间、延长采食时间,主要与植物生产力低和植被组成单一有关,同时大气温度和土壤温度也对其牧食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发现为优化草地放牧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载畜率 绵羊 牧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26
6
作者 师广旭 耿浩林 +2 位作者 王云龙 王玉辉 齐晓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3408-3416,共9页
基于LI6400-09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2005年5月至9月的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生长季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克氏针茅... 基于LI6400-09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的土壤呼吸观测系统对内蒙古克氏针茅(Stipakrylovii)草原2005年5月至9月的土壤呼吸作用的测定结果,研究了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生长季动态及其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节,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季动态均呈单峰型变化;日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0:00~13:00和凌晨4:00左右;生长季日均最大值(0.14mgCO2m-2s-1)出现在6月份,日均最小值(0.03mgCO2m-2s-1)出现在8月份。在日尺度上,随着生长期的变化,控制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有所不同;在生长初期和末期土壤呼吸速率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总辐射,而在生长中期,控制因子则为气温和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的尺度上,极显著影响土壤呼吸作用的环境因子则为土壤含水量(0~10cm、10~20cm、20~30cm)、总辐射和气温。约有72%的土壤呼吸作用生长季变异是由表层土壤含水量和总辐射共同决定的,其中0~10cm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节变化的主导环境因子,可以单独解释土壤呼吸作用变异的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 土壤呼吸 环境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封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嘉怡 张军 +4 位作者 张帆 张慧 王梓晗 刘菊红 吕世杰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5,共9页
探究不同围封年限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可以为荒漠草原的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围... 探究不同围封年限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的影响可以为荒漠草原的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推动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以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取了围封年限分别为1、10、19、25 a的4个草地,运用双因素方差、方差比率法、χ^(2)统计量、联结系数(A_(C))、共同出现百分率(PC)以及Dice指数(D_(I))研究方法,研究了围封对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优势种群种间联结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空间尺度变化对于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和碱韭(Allium polyrhizum)出现频率无显著影响,围封年限变化对荒漠草原植物群落中优势种的出现频率具有显著影响。2)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下,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多表现为负联结且多数不显著,仅在小尺度中期围封时表现为显著负联结。围封年限增加会改变优势种的总体联结性,随着围封年限的增加优势种总体联结性由正转负,优势种总体亲和性下降。3)围封年限增加也会改变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由协同共存转变为竞争共存。4)优势种的A_(C)值多为负,而PC值与D_(I)值多处于[0.6,1],表明优势种不仅具有优势地位且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生态 种间联结性 短花针茅 无芒隐子草 碱韭 优势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与种子库形成影响因素研究
8
作者 陈奕霏 镡建国 +5 位作者 庄玲 唐佳明 杨佳川 吴水欣 孙世贤 郭月峰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55,共8页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影响短花针茅种子进入土壤的主导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放牧强度梯度,测... 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但目前放牧对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种子扩散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影响短花针茅种子进入土壤的主导因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以荒漠草原建群种短花针茅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放牧强度梯度,测定样地植被盖度、地表枯落物量、短花针茅生殖枝高度及短花针茅种子分布特征,并通过降雨模拟试验,测定降雨量和降雨次数对短花针茅种子埋藏率的影响,继而对放牧干扰下种子扩散和进入土壤种子库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随着放牧强度增大短花针茅种子数量减少,放牧强度和短花针茅种子数量具有负相关性。(2)短花针茅种子在小尺度范围内具有邻近扩散特征,且短花针茅种子扩散后分布与其生殖枝高度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0.05)。(3)短花针茅种子埋藏率受近地表0~5 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大,且存在明显的回归关系(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短花针茅种子 扩散 种子埋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生真菌对根寄生逆境下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媛 孟思宇 +1 位作者 冯晓云 鲍根生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50,共16页
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根寄生杂草,利用吸器在紫花针茅根部建立营养摄取通道,并掠夺性获取紫花针茅体内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紫花针茅生长。研究表明,Epichloë内生真菌与紫花针茅共生能缓解甘肃马先蒿寄生对紫花针茅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 甘肃马先蒿是一种根寄生杂草,利用吸器在紫花针茅根部建立营养摄取通道,并掠夺性获取紫花针茅体内营养物质,从而抑制紫花针茅生长。研究表明,Epichloë内生真菌与紫花针茅共生能缓解甘肃马先蒿寄生对紫花针茅的生长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内生真菌调控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特征有关。本研究以带菌(E+)、不带菌(E-)紫花针茅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试验,探究甘肃马先蒿寄生密度对紫花针茅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甘肃马先蒿寄生显著降低了紫花针茅地上和根系生物量,抑制了紫花针茅根系的生长发育,且随寄生密度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和根系形态指数持续降低,但E+植株的生物量和根系形态优于E-植株。2)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甘肃马先蒿寄生能抑制紫花针茅根长、根表面积和根系拓扑指数,导致紫花针茅生物量降低,且随寄生密度的增大,甘肃马先蒿对紫花针茅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断增强。内生真菌通过改变紫花针茅根长、根表面积和外部连接数等根系形态特征对甘肃马先蒿寄生作出正向的积极响应,进而增加紫花针茅生物量。由此可见,内生真菌能通过调控根系形态特征来增强紫花针茅根系和地上生物量,进而缓解甘肃马先蒿对紫花针茅的根寄生危害,这将为利用禾草内生真菌共生体这一特殊资源对根寄生杂草防控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柱菌属内生真菌 紫花针茅 甘肃马先蒿 根寄生植物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不同生境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 Roshev.)种群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贾美清 高玉葆 +3 位作者 刘海英 高慧 吴建波 包晓影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08-613,共6页
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进行了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种群内不同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种群间生殖枝中的一部分形态性状以及营养枝高度和营养枝干重均存在较大差异;(3)每穗小花数、每穗籽粒... 对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进行了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形态差异分析。结果表明:(1)种群内不同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种群间生殖枝中的一部分形态性状以及营养枝高度和营养枝干重均存在较大差异;(3)每穗小花数、每穗籽粒数、每穗小穗数、生殖枝高、穗干重、生殖枝干重、每穗种子重、种子重/生殖枝重比等性状的变化趋势相同,均表现为随生境条件变差而增加,即在生殖上投入增加以增大适合度;(4)主成分分析表明穗长、种子重/生殖枝重比、每穗小花数、每穗籽粒数、生殖枝高、基盘长、第二芒柱长、营养枝高、千粒重、芒针长是不同种群差异的主要指标。这些形态性状的差异可以看作克氏针茅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功能性状对载畜率的响应
11
作者 裴婧宏 李江文 +2 位作者 韩国栋 何邦印 野起瑞 《中国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揭示群落功能的变化。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优势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木地肤和银灰旋花作为个体功能性状分析对象,分析植物个体及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 植物功能性状反映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揭示群落功能的变化。本研究以内蒙古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选择优势物种短花针茅、无芒隐子草、冷蒿、木地肤和银灰旋花作为个体功能性状分析对象,分析植物个体及群落水平植物功能性状对不同载畜率的响应规律。结果显示:1)载畜率显著影响了优势物种个体功能性状,对照区冷蒿的高度、单株茎干重,银灰旋花的高度,无芒隐子草和短花针茅的单株茎干重和单株叶干重均显著高于放牧区(P<0.05),载畜率通过影响植物个体功能性状进而改变种群适应策略。2)在群落水平上,对照区和轻度载畜率下群落高度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中度载畜率(P<0.05),而对照区的单株叶干重加权平均值显著高于放牧区,比叶面积则相反(P<0.05),载畜率通过改变植物个体和群落层次的功能性状权衡策略,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结构和功能。3)优势物种及群落之间功能性状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群落水平单株茎干重与单叶质量加权平均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研究结果为预测长期放牧干扰下荒漠草原群落演替趋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荒漠草原 载畜率 短花针茅 群落加权平均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针茅传播体形态及埋深对种子萌发出苗的影响
12
作者 郑玉琪 严佳玥 +1 位作者 李博元 魏岩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73,共10页
新疆针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荒漠草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建群种与优势种。以新疆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传播体形态、芒的功能及种子萌发出苗特性,分析传播体各部分形态与埋深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埋深对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 新疆针茅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新疆荒漠草地广泛分布的重要建群种与优势种。以新疆针茅为研究对象,研究传播体形态、芒的功能及种子萌发出苗特性,分析传播体各部分形态与埋深之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埋深对种子萌发与幼苗出土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疆针茅的传播体由外稃、内稃和颖果组成。外稃基部尖锐被毛具有锚固性,外稃伸长形成芒,芒有两回膝曲,芒的长度是种子长的15倍。2)芒具有吸湿性,芒吸湿带动传播体发生自埋现象,且自埋深度为(4.10±0.53) cm。3)埋深对新疆针茅种子萌发率、出苗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种子能在深度0~12 cm的埋深中萌发,<6 cm的埋深中出苗。在1~2 cm的浅层埋深时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最高,埋深深度超过2 cm之后,种子萌发率和出苗率与埋深深度呈负相关。4)埋深对新疆针茅幼苗生长以及生物量的分配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新疆针茅幼苗在埋深情况下,幼苗会分配较多的生物量向上运输,优先用于芽部分的生长,其生物量分配模式的改变是新疆针茅对埋深环境的重要应对策略。新疆针茅独特的传播体结构不仅增强了种子入土的稳定性,也极大地提升了种子萌发成功率与幼苗建立能力,为新疆针茅种群的更新与繁衍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针茅 传播体 吸湿性 种子萌发 幼苗出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对大针茅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及饲喂效果评价
13
作者 余小红 德庆哈拉 +3 位作者 乌达巴拉其其格 刘晗璐 张海华 塔娜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1,共5页
试验旨在提高成熟期大针茅青贮品质及家畜利用率。试验利用自主分离的鹿源植物乳杆菌和禾草源布氏乳杆菌对大针茅青贮调制,进行感官评价、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并比较其与压捆青干草饲喂哺乳期母羊的效果。将30只体况良好、体重... 试验旨在提高成熟期大针茅青贮品质及家畜利用率。试验利用自主分离的鹿源植物乳杆菌和禾草源布氏乳杆菌对大针茅青贮调制,进行感官评价、发酵品质、营养成分含量分析,并比较其与压捆青干草饲喂哺乳期母羊的效果。将30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产羔日期相近的3岁哺乳期乌珠穆沁母羊同哺乳羔羊(30只),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对母羊与羔羊。两组母羊饲喂不同粗饲料,青贮组饲喂大针茅青贮,干草组饲喂压捆青干草。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35 d。结果显示,结合感官评定和发酵品质,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混合发酵的大针茅属于优良等级青贮。与大针茅鲜草相比,大针茅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分别降低了9.11%、7.67%和26.68%。青贮组母羊平均日干物质采食量显著高于干草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干草组(P<0.05)。青贮组羔羊平均日增重相比干草组提高了19.60%(P<0.05)。研究表明,大针茅通过植物乳杆菌和布氏乳杆菌联合发酵,能够明显改善饲用品质和适口性,提高母羊和羔羊的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针茅青贮 乳酸菌 发酵品质 采食量 平均日增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土壤呼吸及其组分对持续干旱及再湿润的响应
14
作者 孙志强 韩春雪 李海港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5-546,共12页
气候变化下频繁和严重的干湿循环事件对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研究2023年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荒漠草原生长季初期(5—6月)和旺盛期(7—9月)设置了持续干旱及再润湿模拟试验,测定土壤总呼吸(... 气候变化下频繁和严重的干湿循环事件对荒漠化草地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研究2023年在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荒漠草原生长季初期(5—6月)和旺盛期(7—9月)设置了持续干旱及再润湿模拟试验,测定土壤总呼吸(Soil respiration,Rs)和土壤异养呼吸(Soil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Rh),同时测量表层土壤温度、湿度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以及对样地进行了植被调查。结果表明:持续干旱及再湿润均显著影响Rs与Rh,生长季旺盛期Rs和Rh较生长季初期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更强烈;Rh是荒漠草原生态系统土壤碳排放的主要成分,占比约为63.0%,其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影响显著;土壤自养呼吸(Soil autotrophic respiration,Ra)主要受植被生物量的影响,但由于土壤根际微生物受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影响,Ra与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线性关系不显著。本研究对评估荒漠草原生态系统碳平衡与量化土壤碳排放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土壤异养呼吸 土壤自养呼吸 干旱胁迫 复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与出苗对关键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8
15
作者 孙清琳 张瑞红 +6 位作者 易三桂 杨柳 李巧燕 周继华 来利明 姜联合 郑元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034-2042,共9页
种子萌发为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的定居、群落演替与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以及幼苗出土对沙埋深度和供水的响应。使用光照、温度和湿度自动控... 种子萌发为植物生活史的关键阶段,对植物的定居、群落演替与动态起着决定作用。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的方法,研究长芒草(Stipa bungeana)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以及幼苗出土对沙埋深度和供水的响应。使用光照、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的生长箱,设置光照、黑暗和持续黑暗3个光处理和5个变温处理(5℃:15℃、10℃:20℃、15℃:25℃、20℃:30℃和25℃:35℃)(夜:昼);设置11个水势处理(0、-0.2、-0.4、-0.6、-0.8、-1、-1.2、-1.4、-1.6、-1.8 MPa和-2 MPa)和5个恒温处理(10、15、20、25℃和30℃),研究长芒草种子萌发对光照和温度、水势和温度的响应。设置6个沙埋深度(0.5、1、1.5、2、3、5 cm)和10个供水处理(2.5、5、7.5、10、15、20 mm和30 mm 7个单次供水处理,2.5、5、7.5 mm/3d 3个多次供水处理),研究长芒草幼苗出土对沙埋和供水的响应。结果表明:光照对长芒草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黑暗与持续黑暗条件下的最终萌发百分率无显著差异。在10:20℃—15:25℃温度范围内,长芒草种子萌发快速且集中,15:25℃为种子萌发最适温度,超过最适温度时,最终萌发百分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水势低于-1 MPa时长芒草种子不能萌发,最终萌发百分率和萌发速率均随水势的降低而降低。当温度达到30℃时,种子基本不能萌发。单次供水条件下,长芒草的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接近为零;5 mm/3d及7.5 mm/3d供水条件下,最终出苗百分率可达到50%。5 mm/3d及7.5 mm/3d的多次供水与单次供水及2.5 mm/3d的多次供水相比更有利于长芒草出苗。适宜出苗的沙埋深度为0.5—2 cm,沙埋深度超过3 cm时最终出苗百分率和出苗速率均率接近于零。长芒草种子出苗情况随沙埋深度增加而降低,在供水量为7.5 mm/3d,沙埋深度为0.5—2 cm时,出苗最好。降低人为干扰对表层土壤的破坏,提高表层土壤含水量,是促进长芒草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温度 光照 水势 埋深 供水 灌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割草对羊草和大针茅种群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的影响
16
作者 孙丽 王晓晶 +2 位作者 候伟峰 梁东亮 宝音陶格涛 《草原与草业》 2025年第3期28-31,共4页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Mowing Reducing Productivity Index,MRPI)相应的计算公式,对两个种群1 a一割的连续割草制度下40 a的指数动态过程进行... 以内蒙古典型草原主要建群种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大针茅(Stipa grandis)为研究对象,通过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Mowing Reducing Productivity Index,MRPI)相应的计算公式,对两个种群1 a一割的连续割草制度下40 a的指数动态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累计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且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波动幅度变小。大针茅累计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波动幅度变大。两个种群相比表明,羊草种群耐割能力较差,而大针茅则属于耐割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刈割生产力衰减指数 羊草 大针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土壤与优势植物碳氮含量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9
17
作者 徐新影 张卫青 +3 位作者 李金霞 赵利萌 乌兰图雅 万志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255-2263,共9页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UG)、轻牧(LG)、中牧(MG)、重牧(HG)下土壤及优势植物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和植物的影响,本文以内蒙古阿巴嘎旗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草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试验分析了禁牧(UG)、轻牧(LG)、中牧(MG)、重牧(HG)下土壤及优势植物克氏针茅、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中有机碳、全氮含量和碳氮比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轻牧草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草场(P<0.05),而各放牧强度对土壤碳氮比均无显著影响;与禁牧相比,放牧降低了克氏针茅和羊草有机碳含量,却增加了它们的全氮含量;糙隐子草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与植物的碳氮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因此,从提高土壤与植物碳氮含量方面考虑,轻度放牧是克氏针茅草原适宜的放牧强度,禁牧并非合理的利用方式,但应避免重度放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针茅 羊草 糙隐子草 放牧 碳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草原建群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在中国的潜在分布范围预测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百竹 朱媛君 +4 位作者 刘艳书 马风云 张晓 时忠杰 杨晓晖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13,共11页
以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建群种长芒草为研究对象,利用Maxent模型对长芒草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主要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 以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建群种长芒草为研究对象,利用Maxent模型对长芒草在中国当前及未来气候变化下的潜在分布区进行预测并对主要影响其分布的环境变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所得到的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面积(areaunder ROC curve,AUC)分别为0.962和0.950,表明模型预测结果可靠,当前中国长芒草高适宜性分布区主要有5个,分别为黄土高原分布区、泰山-沂蒙山分布区、横断山分布区、藏南谷地分布区及天山分布区。在RCP2.6(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2.6)和RCP8.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 8.5)两种气候情景模式下预测得到的2070年长芒草最适宜的潜在分布区有逐渐缩小的趋势。Jackknife检验对主导环境变量的筛选结果显示,影响长芒草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有地形粗糙度指数(terrain roughness index,tri)、9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 09,prec09)、气候湿度指数(climatic moisture index,topowi)、2月最高温度(maximum temperature 02,tmax02)、12月降水量(precipitation 12,prec12)和12月平均温度(average temperature 12,tavg12)。结果可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典型草原的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芒草 物种分布模型 最大熵模型 环境变量 生境适宜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草原针茅属( Stipa )植物的生态适应策略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钧 李小伟 +1 位作者 黄文广 马红英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16-2526,共11页
植物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分配策略。然而,关于植物叶内部的分配策略及适应策略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宁夏草原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针茅属植物的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和主导管面积等叶片解剖性状间的15组异速关系... 植物性状间的异速生长关系能够反映植物适应环境的分配策略。然而,关于植物叶内部的分配策略及适应策略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宁夏草原的优势种和建群种针茅属植物的叶片厚度、角质层厚度和主导管面积等叶片解剖性状间的15组异速关系分析叶片解剖结构的分配策略、叶解剖性状间的异速生长指数随气候因子和土壤因子的移位。研究表明,草原针茅属叶解剖性状间存在“收支平衡”(例如叶片厚度与厚壁组织厚度)、“收益递增”(例如叶片厚度和主维管束面积)和“收益递减”(例如主导管面积和角质层厚度)的分配策略。针茅属叶解剖性状间的分配策略主要受到年均辐射、土壤容重、土壤全磷和年均降水的影响。年均降水和土壤全磷主要驱动针茅属植物的养分运输、机械支撑策略投资的变化;土壤容重主要驱动叶片保护策略投资的变化;年均降水主要驱动叶片构成策略投资的变化。为针茅属植物的植被恢复、环境治理及生态建设等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茅属 叶解剖 生态因子 异速生长关系 生态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热点与周期演变的知识图谱分析
20
作者 张军 刘倩 +1 位作者 刘海军 刘菊红 《草原与草业》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文章从CNKI获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借助科学知识图谱(VOSviewer)绘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领域2003—2022年的全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每5 a时间周期的分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通过比较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全时... 文章从CNKI获取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借助科学知识图谱(VOSviewer)绘制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领域2003—2022年的全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以及每5 a时间周期的分时段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通过比较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全时段和分时段高频关键词的周期演变,识别我国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的整体研究概况与热点,以及各周期的研究热点、前沿及其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短花针茅荒漠草原2003—2022年的4大研究热点主题为:植物群落特征的研究,土壤因素的研究,自然因素的研究,人为因素的研究;(2)荒漠草原、载畜率、放牧等主题是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各周期稳定且变化极少的热点研究主题;(3)从2008年开始,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研究热点主题数量和覆盖范围显著增多,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氮沉降、降水变化等前沿热点主题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花针茅荒漠草原 研究热点 研究前沿 知识图谱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