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稀土的联合回收工艺研究
1
作者 牟保畏 王丽 +2 位作者 雍胜利 李红霞 郭晶晶 《湿法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57,共7页
从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回收稀土时,存在试剂耗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钕铁硼废料中铁的还原性,研究了采用联合工艺回收2种废料中的稀土。结果表明:先用6 mol/L盐酸溶解钕铁硼废料,再向酸解液中加入稀土质量1.2... 从钕铁硼废料和抛光粉废粉中回收稀土时,存在试剂耗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利用钕铁硼废料中铁的还原性,研究了采用联合工艺回收2种废料中的稀土。结果表明:先用6 mol/L盐酸溶解钕铁硼废料,再向酸解液中加入稀土质量1.2倍的草酸,铁沉淀率为7.87%,而稀土沉淀率可达96.51%,稀土沉淀物经焙烧可得稀土总量为94.26%的氧化物;向沉淀后液中加入6 mol/L盐酸,用于从抛光粉废粉中还原浸出稀土,在抛光粉废粉与沉淀后液质量体积比为3 g/6 mL、盐酸与沉淀后液体积比为7/6、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0 min条件下,抛光粉废粉中稀土平均浸出率可达82.41%,浸出的稀土经草酸沉淀、焙烧,所得氧化物的稀土总量为98.04%。该工艺可实现对2种废料中稀土的联合回收,显著降低稀土废料的处理成本,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抛光粉废粉 酸浸 稀土 联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陶瓷砖抛光微粉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
2
作者 胡众 唐国旺 袁荟凯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7-692,共6页
研究了掺陶瓷砖抛光微粉(CPP)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结果表明:CPP在混凝土中能发生火山灰反应,同时具有填充效应;CPP掺量为20%时,砂浆90 d的强度活性指数为114.01%,混凝土90 d的抗压强度达到空白组(不掺CPP混凝土)的97.80%;CPP能显... 研究了掺陶瓷砖抛光微粉(CPP)混凝土的力学和耐久性能。结果表明:CPP在混凝土中能发生火山灰反应,同时具有填充效应;CPP掺量为20%时,砂浆90 d的强度活性指数为114.01%,混凝土90 d的抗压强度达到空白组(不掺CPP混凝土)的97.80%;CPP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掺CPP后混凝土的渗透等级降低:90 d时,空白组的电通量超过4000 C,为高渗透性,掺40%CPP混凝土的电通量低于2000 C,降为低渗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砖抛光微粉 矿物掺合料 混凝土 水化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率对镀铜钢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自感知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张立卿 刘秋萍 +3 位作者 潘延念 熊信福 熊进刚 许开成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6-2194,共9页
镀铜钢纤维增强废弃陶瓷超高性能混凝土(CSF-UHPC)具有导电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在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含水率变化会影响其导电性能,进而影响其自感知... 镀铜钢纤维增强废弃陶瓷超高性能混凝土(CSF-UHPC)具有导电性好、灵敏度高等优势,在混凝土结构健康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混凝土结构在服役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在不同的湿度环境下,含水率变化会影响其导电性能,进而影响其自感知性能。因此,研究了CSF-UHPC在不同加载条件下含水率对其自感知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比较了不同因素对其自感知性能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各种加载条件下,CSF-UHPC的自感知性能均随含水率的降低而降低。含水率降低引起的电阻率变化率、应力灵敏度和应变灵敏度降低率均随着加载幅值和加载速率的增大而增大。CSF-UHPC在完全干燥后的电阻率变化率、应力灵敏度和应变灵敏度降低率最大分别可达75.44%、76.32%和70.96%。由雷达图分析结果可知,不同环境因素对CSF-UHPC自感知性能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加载幅值、含水率和加载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含水率 自感知性能 镀铜钢纤维 废弃陶瓷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基非晶合金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工艺及废液处理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成勇 唐梓敏 +4 位作者 丁峰 黄瑜 张涛 郑李娟 朱旭光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7-279,共13页
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在非晶合金结构件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会产生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氟离子废液。为了提高锆基非晶合金结构件的表面质量以满足其使役性能,研究抛光时间、工作电压、硫酸铵浓度、初始温度、工件入水深度、阳... 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在非晶合金结构件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而且会产生含较高浓度的重金属和氟离子废液。为了提高锆基非晶合金结构件的表面质量以满足其使役性能,研究抛光时间、工作电压、硫酸铵浓度、初始温度、工件入水深度、阳极挂具材料等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工艺参数对锆基非晶合金表面粗糙度、晶化情况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参数组合优化,对比不同参数对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程度。最后针对抛光后废液污染的问题,探究并配套合适的废液处理方案。结果表明:影响抛光后材料表面质量因素的显著程度为抛光时间>工作电压>初始温度>硫酸铵浓度,最优抛光工艺参数组合为抛光时间8 min,工作电压220 V,初始温度88℃,硫酸铵浓度为5%,此时表面粗糙度为0.103μm。经化学混凝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树脂法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废液中的重金属和氟离子浓度均能达国家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研究成果可为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在锆基非晶合金的实际生产提供工艺指导,有助于推广锆基非晶合金结构件的产业化应用,促进锆基非晶合金的大规模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基非晶合金 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 表面质量 工艺优化 废液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粉废料中稀土元素的回收综述
5
作者 卢国俭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2-77,共6页
抛光粉废料中稀土元素含量为10.31%~86.93%,二次回收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对现有的碱焙-酸浸分质、酸焙-水浸分离、酸浸-碱溶洗脱、酸浸-还原协同等稀土回收方法从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酸焙-水浸、酸... 抛光粉废料中稀土元素含量为10.31%~86.93%,二次回收具有经济上的可行性。对现有的碱焙-酸浸分质、酸焙-水浸分离、酸浸-碱溶洗脱、酸浸-还原协同等稀土回收方法从原理、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上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酸焙-水浸、酸浸-还原协同法稀土回收率可达98%以上,是一种较为简单、环保的工艺;然而,上述2种方法面临着工艺通用性有限、相关浸出理论研究不足、产业化进展缓慢等挑战。建议重点完善浸出理论、优化工艺条件、确定关键参数、进一步验证等工作,以推进抛光粉废料中稀土回收的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抛光粉废料 稀土元素 浸出 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萃取法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慧 李世鑫 +1 位作者 宾丽英 汤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6,共5页
研究了利用溶剂萃取体系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并纯化提取磷酸的工艺。系统考察三烷基胺(N235)浓度、萃取温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用McCabe-Thiele图解法预测理论阶段数,结果表明在相比为O/A=2的三个理论阶... 研究了利用溶剂萃取体系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并纯化提取磷酸的工艺。系统考察三烷基胺(N235)浓度、萃取温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用McCabe-Thiele图解法预测理论阶段数,结果表明在相比为O/A=2的三个理论阶段后,98%以上的H_(2)SO_(4)将被去除。设计了一系列串级实验进行三级逆流萃取模拟,得到H_(2)SO_(4)的萃取率为95.40%,H_(3)PO_(4)的萃取率仅为3.33%。结果表明该体系对硫酸具有较高选择性,可实现H_(3)PO_(4)与H_(2)SO_(4)的高效分离。通过机理研究可知,萃取配合物以H_(2)SO_(4)·2[N235]形式存在,H_(2)SO_(4)通过与N235形成离子对络合物被萃取进入有机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法 N235 铝材抛光废液 硫酸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温度及机械活化时间对陶瓷固废制备陶瓷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宁高朋 周正元 +3 位作者 夏光华 吴文新 曹天忆 陈雨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26-3033,共8页
陶瓷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陶瓷固废大多只能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其资源化利用程度很低。本文以陶瓷固废为主要原料,在三乙醇胺和毫米级氧化锆球的协同作用下对陶瓷废弃物机械活化处理,探究不同机械活化时间... 陶瓷的生产、使用和废弃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这些陶瓷固废大多只能露天堆放或填埋处置,其资源化利用程度很低。本文以陶瓷固废为主要原料,在三乙醇胺和毫米级氧化锆球的协同作用下对陶瓷废弃物机械活化处理,探究不同机械活化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废瓷粉烧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活化6 h后能将废瓷粉的中位粒径D_(50)从4.329μm减小到0.141μm,打破了废瓷粉中有序的Si—O四面体结构,使其无定形化程度加深,进而提高粉体的烧结活性。烧结温度的升高不仅能增加液相的生成量,使其填充颗粒间的孔隙,提高样品的致密度,还能促进透辉石的生成,优化样品物理性能。在烧结温度950℃、保温0.5 h后,样品抗折强度为51.63 MPa,吸水率为0.386%,体积密度为2.342 g/cm^(3),符合《陶瓷砖》(GB 4100—2016)中BIa类标准(平均抗折强度≥35 MPa,吸水率≤0.5%)瓷质砖要求。本文提供了一种“以废制新”的新方法,实现了废陶瓷的有效回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固废 机械活化 中位粒径 透辉石 陶瓷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硅灰石尾矿制备建筑陶瓷瓷质砖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查越 汪永清 +4 位作者 王永强 黄弘 林克辉 王少华 黄域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7-54,共8页
以硅灰石尾矿为主要原料,探究高钙固废制备建筑陶瓷瓷质砖的可行性。借助TG-DTA、XRD、S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硅灰石尾矿含量、烧成温度对于坯体力学性能、物相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尾矿添加量为35 wt%时,在1150℃... 以硅灰石尾矿为主要原料,探究高钙固废制备建筑陶瓷瓷质砖的可行性。借助TG-DTA、XRD、SEM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硅灰石尾矿含量、烧成温度对于坯体力学性能、物相与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硅灰石尾矿添加量为35 wt%时,在1150℃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吸水率为0.45%,抗折强度为53.9 MPa的瓷质砖试样。对坯体的烧结过程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温度低于900℃时,首先发生高岭土和方解石的脱水与分解过程;而在1050~1150℃时,硅灰石由1A型转变为2M型,并且与坯体中的硅铝酸盐反应形成钙长石,最终在低黏度液相的作用下完成坯体的致密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钙固废 硅灰石尾矿 瓷质砖 力学性能 烧结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仿螺钿装饰艺术陶瓷砖的研发
9
作者 梁铎 陈鹏程 +1 位作者 刘春江 吴洋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实验在建筑陶瓷瓷釉的表面开发了一种复配型印刷釉,通过降低釉料的始熔温度、提高釉熔体与金属颗粒的浸润性以形成保护层,有效解决了金属颗粒在釉中高温烧成过程被氧化而失去光泽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合金材料在建筑陶瓷釉面的螺钿纹理装... 实验在建筑陶瓷瓷釉的表面开发了一种复配型印刷釉,通过降低釉料的始熔温度、提高釉熔体与金属颗粒的浸润性以形成保护层,有效解决了金属颗粒在釉中高温烧成过程被氧化而失去光泽的技术难题,实现了合金材料在建筑陶瓷釉面的螺钿纹理装饰效果,提升了抛光类瓷砖的艺术装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釉砖 螺钿装饰 闪光纹理 陶瓷釉面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陶瓷固废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低碳制备陶瓷砖
10
作者 吴文新 周正元 +2 位作者 夏光华 宁高朋 周彩玲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20-2629,共10页
陶瓷通常需要在1 000℃以上烧结,导致陶瓷工业约有60%的能耗用于烧成工序,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对于陶瓷行业的节能减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陶瓷固废为原料提出了一种在200℃下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低碳制备陶瓷的方法。本研究先对废陶瓷进... 陶瓷通常需要在1 000℃以上烧结,导致陶瓷工业约有60%的能耗用于烧成工序,降低陶瓷的烧成温度对于陶瓷行业的节能减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陶瓷固废为原料提出了一种在200℃下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低碳制备陶瓷的方法。本研究先对废陶瓷进行球磨预处理,得到亚微米级粉体,再通过模拟热液蚀变反应,以陶瓷固废粉体为原料制备出陶瓷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陶瓷固废球磨6 h,粉体含水率25%,以硅酸钾水溶液作为蚀变溶液,在200℃温度下反应36 h,得到样品的抗折强度为(32.1±4) MPa,满足陶瓷砖的应用要求。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反应前后样品的物相组成、官能团结构和微观形貌,给出了可能的反应过程。确认在热液蚀变反应中产生了正长石和α-石英晶体,这两种晶体的生长有效地提高陶瓷砖的抗折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液蚀变 陶瓷固废 正长石 α-石英 球磨 陶瓷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抛光砖废料制备多孔保温建筑材料 被引量:41
11
作者 税安泽 夏海斌 +6 位作者 曾令可 程小苏 王慧 刘平安 金雪莉 吴细桂 简润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1-195,共5页
陶瓷工业中大量的固体废料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废料的处理给生产厂家增加了成本。陶瓷废料的再利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以抛光砖废料、高温砂、低温砂以及各种粘土为原料,经球磨、干燥、成形、烧成后研制了以闭口气孔为主,兼具保温隔热... 陶瓷工业中大量的固体废料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废料的处理给生产厂家增加了成本。陶瓷废料的再利用有着广泛的前景。本文以抛光砖废料、高温砂、低温砂以及各种粘土为原料,经球磨、干燥、成形、烧成后研制了以闭口气孔为主,兼具保温隔热功能的新型轻质建筑材料。详细研究了原料组分、原料配方、各工艺参数对材料容重、孔隙率、孔结构、导热系数、机械强度等的影响。所制得的新型建筑材料其容重为0.9,抗折强度6MPa,导热系数0.23W/m.K,耐火度大于1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砖废料 多孔 保温 轻质 陶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纹石尾矿资源化制备发泡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欣 李家科 程凯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1-466,共6页
以蛇纹石尾矿为主要原料,抛光砖废料为发泡剂、再辅以低温砂、滑石、膨润土等原料制备发泡陶瓷。实验研究了配方组成、烧成温度等因素对发泡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蛇纹石尾矿45wt.%、低温砂43wt.%、滑石7wt.%、膨润土5wt.%、... 以蛇纹石尾矿为主要原料,抛光砖废料为发泡剂、再辅以低温砂、滑石、膨润土等原料制备发泡陶瓷。实验研究了配方组成、烧成温度等因素对发泡陶瓷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蛇纹石尾矿45wt.%、低温砂43wt.%、滑石7wt.%、膨润土5wt.%、抛光砖废料外加量为10wt.%,烧成温度1150℃、保温时间15min的条件下,可以制备出综合性能良好的发泡陶瓷材料,其体积密度为0.66g/cm3、抗压强度为7.22MPa,能够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纹石尾矿 抛光砖废料 发泡陶瓷 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尾砂和抛光砖废料资源化制备发泡陶瓷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家科 程凯 刘欣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3,共5页
采用稀土尾砂为主要原料、抛光砖废料为发泡剂,并辅以低温砂、黑泥和滑石等为原料制备轻质发泡陶瓷。实验借助材料试验机等现代测试方法 ,研究了稀土尾砂和抛光砖废料的添加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抗压强... 采用稀土尾砂为主要原料、抛光砖废料为发泡剂,并辅以低温砂、黑泥和滑石等为原料制备轻质发泡陶瓷。实验借助材料试验机等现代测试方法 ,研究了稀土尾砂和抛光砖废料的添加量、烧成温度、保温时间等因素对发泡陶瓷的体积密度、抗压强度等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稀土尾砂60wt%、低温砂20wt%、黑泥15wt%、烧滑石5wt%,抛光砖废料外加量15wt%,烧成温度1150℃、保温时间30min的条件下,所制备的轻质发泡陶瓷材料具有良好性能,体积密度为0.31g/cm3、抗压强度5.63MPa,能够满足使用性能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尾砂 抛光砖废料 发泡陶瓷 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志梅 刘志刚 +1 位作者 陈庆琰 于长华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探讨了利用废旧塑料和粉煤灰制建筑用瓦的工艺方法及条件,并对瓦的密度、吸水性、抗冻性、抗老化性和抗折强度进行了检测。
关键词 废旧塑料 粉煤灰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质抛光砖表面显微结构与防污性能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15
作者 汪永清 吴建青 +1 位作者 周健儿 马光华 《中国陶瓷》 CAS CSCD 2004年第5期1-3,11,共4页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抛光砖的表面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孔率对抛光砖的防污性能有明显影响,但抛光砖中石英晶体在冷却过程中与玻璃体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的热应力,促使玻璃体沿石英周边形成了微裂纹,抛光时机械力的...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等对抛光砖的表面显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孔率对抛光砖的防污性能有明显影响,但抛光砖中石英晶体在冷却过程中与玻璃体膨胀系数的差异产生的热应力,促使玻璃体沿石英周边形成了微裂纹,抛光时机械力的作用使晶粒剥落造成表面孔洞,是造成瓷质抛光砖容易吸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抛光砖 防污 显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瓷质玻化砖磨削机理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慧 王成勇 魏昕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9-11,46,共4页
通过单颗粒金刚石磨削和砂轮磨削抛光实验,观察玻化砖磨削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磨削加工表面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瓷质玻化砖磨削表面是由莫来石、玻璃相和残留石英的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形成的;玻化砖的晶相组成和加工工艺影响加工表... 通过单颗粒金刚石磨削和砂轮磨削抛光实验,观察玻化砖磨削表面的微观形貌,分析磨削加工表面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瓷质玻化砖磨削表面是由莫来石、玻璃相和残留石英的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形成的;玻化砖的晶相组成和加工工艺影响加工表面光泽度和粗糙度;玻化砖烧成、冷却和磨削温度产生的石英晶型转变,以及粗加工产生的残余裂纹,是导致磨削工件破裂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瓷质玻化砖 磨削机理 抛光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废玻璃研制瓷质砖及陶瓷透水砖 被引量:19
17
作者 殷海荣 陈福 +1 位作者 薛立莎 安百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0-23,共4页
以陶瓷废料,废玻璃和粘土为主要原料研制瓷质砖及陶瓷透水砖,通过对该材料的吸水率、显气孔率、抗折强度、体积密度等性能的测试及SEM分析,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条件下,可得透水系数为0.10cm/s,压缩强度为12.1Mpa透水瓷砖及瓷质砖。
关键词 陶瓷 玻璃 瓷质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抛光废料对多孔陶瓷轻质砖性能及结构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谢代义 吴清仁 +5 位作者 杨媛 吴启坚 孔令明 郭彦 谢更新 陈义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29,共4页
以建筑陶瓷抛光废料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以石英和莫来石为主晶相的多孔陶瓷轻质砖,并采用XRD、显微镜分析了建筑陶瓷抛光废料掺量对多孔陶瓷轻质砖的晶相、气孔结构和断裂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建筑陶瓷抛光废料掺量可提高多孔陶... 以建筑陶瓷抛光废料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以石英和莫来石为主晶相的多孔陶瓷轻质砖,并采用XRD、显微镜分析了建筑陶瓷抛光废料掺量对多孔陶瓷轻质砖的晶相、气孔结构和断裂模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加建筑陶瓷抛光废料掺量可提高多孔陶瓷轻质砖的气孔率,但会降低其断裂模数;而加入锻烧Al2O3不仅可提高建筑陶瓷抛光废料的掺量,而且可促进多孔陶瓷轻质砖中堇青石和刚玉的形成,从而改善其断裂模数等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废料 多孔陶瓷 气孔率 晶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瓷质抛光砖表面防污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曾令可 柴卉 +4 位作者 任雪潭 税安泽 王慧 刘平安 简润桐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60-764,共5页
从瓷质抛光砖的制备烧结过程和抛光过程阐述了瓷质抛光砖表面普遍存在的抗污染性能差、防污时效短等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瓷质抛光砖表面防污原理从生产工艺到外加剂两方面分析了提高瓷质抛光砖表面防污性能的可行方案和措施,着重讨论... 从瓷质抛光砖的制备烧结过程和抛光过程阐述了瓷质抛光砖表面普遍存在的抗污染性能差、防污时效短等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瓷质抛光砖表面防污原理从生产工艺到外加剂两方面分析了提高瓷质抛光砖表面防污性能的可行方案和措施,着重讨论了使用自制外加剂来提高瓷质抛光砖表面防污性能的作用机理、防污效果及其发展应用的前景和意义,通过显微照片的对比分析也说明该自制外加剂的使用不仅能提高瓷砖表面的抗污染性能,同时也提高了砖表面的视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抛光砖 防污 表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抛光砖废渣复合发泡法制备闭孔泡沫陶瓷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赞中 王涵 +5 位作者 王永在 刘敏 丁琪 李成峰 乐红志 魏春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119-123,共5页
以抛光砖废渣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发泡法制备高温发泡陶瓷。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泡剂的复合比,研究了复合发泡机制及烧成制度对发泡体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发泡剂协同作用,拓宽了单一发泡剂的放气温度区间,利于形成均... 以抛光砖废渣粉为主要原料,采用复合发泡法制备高温发泡陶瓷。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发泡剂的复合比,研究了复合发泡机制及烧成制度对发泡体孔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种发泡剂协同作用,拓宽了单一发泡剂的放气温度区间,利于形成均匀封闭的气孔结构。按炭黑、碳酸钙、氧化铁、碳化硅质量比1∶3∶1.5∶1(四者占反应体系的总质量分数为6.5%)与瓷粉等混合制坯,程序升温至1 160℃下保温100min,可制得闭气孔率为62.94%,气孔直径为1.2~1.9mm,体积密度为369kg/m^3,吸水率为0.44%,导热系数为0.079 W/(m·K)的闭孔泡沫陶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光砖废渣 闭孔泡沫陶瓷 复合发泡机制 复合发泡剂 烧成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