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57篇文章
< 1 2 1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WOT Analysi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被引量:1
1
作者 ZHANG Ning HU Shengde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0年第1期90-96,共7页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has changed from the seller's market into the buyer's market. Therefo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market has changed from the seller's market into the buyer's market. Therefore, the limitations of the household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gradually appeared. Th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not only covered the limitations but also effectively connected the small-scale farmers with the competitive market by increasing the farmers' organizational degree. Howev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many problems were exposed. By using SWOT analysis belonging to the field of enterprise strategic management,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internal environment of Chines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Thereby, it proposed som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inese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in the current stag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rmers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s SWOT analysis agricultural microorgan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因素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成凤 谢治国 李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50,共11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涉农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发展战略提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基于563份问卷数据和30份访谈资料,运用层次分析法与Matlab软件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并求解。结果显示,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影响因素一级指标相关性排序为:社会因素>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职业收入、职业发展、家庭经济状况、职业人格特征、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与专业背景对涉农高校大学生成长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较大。基于此,提出建议。一是政府和社会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改善工作环境及生产条件,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经济收入;二是涉农高校应转变教育理念,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取向,精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三是家庭应优化教育环境,提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支持大学生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四是个人要提升乡村就业认识,存储就业创业知识,提高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高校大学生 新型职业农民 影响因素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机制:理论体系、驱动路径与适配组态 被引量:4
3
作者 唐欣 谢诗蕾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92,共13页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 农业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为农业从“为增长而增长”转向“为质量而转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本文首先构建了以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乡村绿色发展为前因要素,农业全产业链优化为表现形式的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理论体系;其次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63个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为样本,使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驱动路径;最后基于QCA方法解析了样本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分析结果显示:乡村数字化能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涌现,农业科技创新在乡村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渠道效应,农业绿色生产在乡村产业运营数字化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环境规制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中存在正向调节效应;而乡村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和乡村绿色发展在驱动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进程中缺一不可,有四种有效催生县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涌现的适配组态,即产业增速型、要素提质型、全面优化型、科技助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绿色农业 数字乡村 科技创新 全要素生产率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应然逻辑、实践困境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4
4
作者 宋保胜 马国璋 +1 位作者 凌祯蔚 刘瑞峰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数字乡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源。通过对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创新资源投入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排斥现象较为明显,造成一些地区数字乡村供给... 数字乡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源。通过对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创新资源投入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排斥现象较为明显,造成一些地区数字乡村供给与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需求不对等,存在数字乡村与农业强国衔接不上,链条之间断裂,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制约着农业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增长极理论,跳出对既有政策惯性的路径依赖,加强外部政策的引导和内部资源的调配,整合原有的运行模式,重塑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路径,强化数字乡村服务能力和技术供给的精准度,最终实现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设施智能化程度高、农业产业韧性足、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强国 科技排斥 精准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多元驱动路径研究——以江西省蔬菜种植大户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连英 李文斌 +1 位作者 邓永胜 刘文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2-310,共9页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 为探究农户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驱动的具体路径,基于整合型技术接受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以406份蔬菜种植大户数据为调研样本,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运用组态分析诠释前因条件与农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多重并发因果关系。结果表明:单一要素不构成蔬菜种植大户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必要条件,但高社会影响和政府支持在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方面起着更普遍的作用;存在4类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便利条件与政府支持驱动型、绩效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努力期望与社会影响驱动型、多维协同驱动型;高绩效期望和高努力期望在实现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过程中互为替代关系;存在2类导致非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路径,即绩效便利缺失型和政府支持缺失型,且与产生高物联网技术采纳意愿的适配组态存在非对称关系。基于此,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发挥多要素协同作用;重视社会影响,发挥推广示范作用;优化政策支持环境,发挥精准化政策引导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植大户 物联网技术 采纳意愿 多元驱动 智慧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突出亮点 被引量:10
6
作者 姜长云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共16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5年的“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部署和重点安排,围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政策导向,可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其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完善“三农”工作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丰富拓展了“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思维,更加重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和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聚焦“三个提升”促进农民增收、增进民生福祉的举措更加有力有效,深化了关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动力来源的认识,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全面振兴 “三农”工作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小农的消极议价权到积极议价权——一个案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毛丹 毛哲俊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83,157,共10页
一些村庄出现了小农“消极议价权”转向“积极议价权”的现象。对L村的田野观察表明,小农“积极议价权”是小农与市场互动的产物。一方面,乡村“后生产主义”的转向有利于小农议价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进入乡村与小农交易的外部资... 一些村庄出现了小农“消极议价权”转向“积极议价权”的现象。对L村的田野观察表明,小农“积极议价权”是小农与市场互动的产物。一方面,乡村“后生产主义”的转向有利于小农议价地位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进入乡村与小农交易的外部资本的获益目标从短期转向长期,倾向于稳定持久的地方市场,有向小农让渡一些议价空间的意愿。此外,小农由乡土社会关系所支持的一致行动,也增加了小农的议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生产型乡村 稳定地方市场 小农积极议价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业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挖掘与实践——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许愿 狄生伟 +3 位作者 崔世泉 田亚光 林旭 白会新 《黑龙江动物繁殖》 2025年第1期71-75,共5页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 在专业课课程教学中,课程思政有效解决了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文章以“母猪饲养管理”课程思政为例,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不足的问题,从后备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哺乳母猪生产教学过程中挖掘后备力量的重要性,水桶效应,发展和辩证思维,职业责任心,践行科学、认真、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心怀对动物生命的敬畏,秉承动物福利生产理念等思政元素,同时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展示、课堂讨论、视频教学等多种方式将上述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融入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大国三农”情怀,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猪饲养管理”课程 思政元素 课程思政 三农情怀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能力与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
9
作者 白雪冰 彭刚望 胡浩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4-524,共11页
基于江苏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基于江苏省生猪规模养殖户的微观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分维度来看,数字使用能力和数字创造能力是驱动养殖户采纳智慧农业技术的关键因素。作用机制和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数字能力通过提高信贷可得性促进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且合作经营模式能够强化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当养殖户社会资本较强、经营规模较大时,数字能力对其智慧农业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当生猪市场风险较低时,数字能力对养殖户智慧农业技术采纳的积极影响更明显。据此,建议在推广智慧农业技术过程中,加大对养殖户数字使用和数字创造能力的支持力度,搭建养殖户、企业、金融机构多主体数字信息共享平台,制定差异化、多元化的智慧农业技术推广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能力 养殖户 智慧农业 技术采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因、困境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转青 吉慧鸽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4期22-25,共4页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路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革新是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力因素。从劳动力状况、技术集... 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发展生态农业、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有效路径。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政策引导、市场需求、技术革新是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的动力因素。从劳动力状况、技术集成、农业产业化、资金投入、产业链位置等方面看,小农户发展生态农业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应当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重点研发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多方举措增加生态农业资金投入、改善小农户生态农业产业链低端地位等,以推进小农户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户 生态农业 动因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转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基于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
11
作者 匡远配 张昊鹏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95-301,共7页
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农地转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农业机械化的... 提高农民收入对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农地转入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农业机械化的中介效应,以此探究农地转入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地转入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农地转入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在农户收入、地理分区和功能分区上具有异质性;农业机械化在农地转入提高农民收入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23.3%。因此,应通过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减缓适龄劳动力流出等方式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转入 农民收入 农业机械化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岗课赛证”融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路径探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钢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4期143-146,共4页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业农村产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急需“一懂两爱三过硬”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培育主体的责权利不一致,市场调研不... 随着乡村振兴的推进,农业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农业农村产业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急需“一懂两爱三过硬”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但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整体文化素养不高,培育主体的责权利不一致,市场调研不充分,培育形式简单等问题。“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作为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深化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手段,是实施“1+X”证书制度,通过顶层一体化设计,对接岗位(群)需求重构课程体系,以大赛引领人才培养质量,实施“1+X”证书评价机制等培育路径精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满足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市场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 “岗课赛证”融通 “1+X”证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要素嵌入、协同赋权与农业经营体系建构——以江苏省S镇为例
13
作者 崔宝玉 宋世刚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583,共8页
基于要素嵌入与协同赋权分析框架,从关联性视角分析江苏省S镇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历程,揭示要素嵌入与协同赋权在农业经营体系建构中的实践逻辑和底层逻辑。结果表明:制度、资源、组织、利益等要素的嵌入难以满足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核心... 基于要素嵌入与协同赋权分析框架,从关联性视角分析江苏省S镇农业经营体系的建构历程,揭示要素嵌入与协同赋权在农业经营体系建构中的实践逻辑和底层逻辑。结果表明:制度、资源、组织、利益等要素的嵌入难以满足农业经营体系发展的核心诉求,需要对政府、企业、村社和农户等经营主体协同赋权,以建构新型动力机制。农业经营体系发展中的要素嵌入与协同赋权实践本质上是不同利益相关主体持续互动的过程,可通过制度与政府介入改善外部环境、资源与企业赋能提升市场能力、组织与村社协调增强内生动力、利益同主体联结推动主体自我再造。其底层逻辑可概括为通过厘清科层机制与市场机制的职能边界,寻求科层逻辑与市场逻辑的张力平衡,构建政府有为、市场有序、体系有效的要素主体协同机制。据此,建议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实施政府与企业协同赋权的策略,对村社和农户进行赋权和赋能,以实现农业经营体系的适应性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体系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小农户 村集体经济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主体视角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基本特征与实践路径
14
作者 彭玮 罗颖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2,共8页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其并不简单遵循“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串联式”递次推进路径,而是以“农民主体”为“内涵式”动能推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充...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其并不简单遵循“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农民现代化”的“串联式”递次推进路径,而是以“农民主体”为“内涵式”动能推动的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须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主体性、社会主体性、经济主体性、技术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确保农民享有主导权、参与权、受益权、发展权和生态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民主体性 内涵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驱动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理论机理与实证检验
15
作者 郭海红 王丹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5-856,883,共13页
【目的】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乎着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方法】立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厘清其多维特征,构建可度量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构建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的理论框架,构建中介效应... 【目的】农民增收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关乎着亿万农民的幸福生活和国家长治久安。【方法】立足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厘清其多维特征,构建可度量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构建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的理论框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农业农村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结果】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显著推动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农业新质生产力可以通过提高创业活跃度、促进产业集聚、促进农村数字金融服务等多重路径驱动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的影响异质性明显。【结论】基于此,应因地制宜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全力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深度促进农业产业集聚,大力推动数字普惠金融渗透,充分发挥优势地区的示范效应,切实关注非均衡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民收入高质量增长 创业活跃度 产业集聚 数字普惠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价值理路、现实梗阻与实践进路
16
作者 张丹 刘黎明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55-58,共4页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融合难题、城乡二元结构等现实梗阻制约其发展。通过深化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小农户与现代大农业融合难题、城乡二元结构等现实梗阻制约其发展。通过深化农业农村制度改革,加强小农户建设能力,破除城乡隔阂,吸引人才回流等举措,综合施策,系统推进,才能不断克服现实难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 农村现代化 农民现代化 实践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数字素养对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的影响——基于CLES数据分析
17
作者 罗峦 莫登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05-315,共11页
数字素养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生产经营决策影响深远。为此,利用南京农业大学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库,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中介模型对数字素养与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 数字素养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户生产经营决策影响深远。为此,利用南京农业大学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数据库,运用有序Probit模型与中介模型对数字素养与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素养正向显著影响农户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第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机制变量后发现,农户数字素养主要通过社会资本、金融素养、土地利用以及农业技术服务获得的路径来推动其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第三,数字素养在高教育水平群体与中青年群体中对保护性耕作行为采纳的积极作用更大。由此提出,在未来要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农户数字素养的培育,加强公共信息、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与农户数字人力资本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素养 保护性耕作 采纳行为 农户 土地规模报酬 农业技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建议——推动由政策主导型到“政策、科技和市场”协同型拓展
18
作者 朱满德 程国强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农民种粮不挣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难点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则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过于依赖政策,忽视科技和市场的功能效... 农民种粮不挣钱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最大难点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风险点。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则是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重要举措。但现阶段,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过于依赖政策,忽视科技和市场的功能效应,而通过粮食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来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正在面临严峻挑战,其具体包括:最低收购价政策的扭曲效应及外溢影响、直接补贴政策的财力约束和分利效应,保险政策的精准性、实效性不佳等。今后一个时期,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应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粮食全链条降成本、防风险、增效益,推动由“政策主导”拓展到“政策、科技、市场”协同发力,按照政策保本兜底、科技降本增效、市场提质优价思路综合施策、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努力形成有为政府精准扶持、粮食科技有力支撑、粮食市场有效引领、种粮农民能动性充分调动、多主体全链条协同的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粮收益 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 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科技降本增效机制 市场提质优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背景下高职教育自主培养青年智慧农业人才新范式研究
19
作者 马国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4期262-267,共6页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针对数字乡村发展对智慧农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了智慧农业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揭示了当前智慧农业人才特征及培养痛点,提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培养青年智慧农业人才新范式。结果表明,专业集群...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针对数字乡村发展对智慧农业人才的迫切需求,分析了智慧农业内涵特征、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政策支持,揭示了当前智慧农业人才特征及培养痛点,提出一种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培养青年智慧农业人才新范式。结果表明,专业集群对接产业集群是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培养青年智慧农业人才新路径,一体两翼集群化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自主培养青年智慧农业人才新范式。该结果对高等职业院校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增强职业教育对乡村振兴的适应性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高等职业教育 智慧农业人才 青年职业农民 自主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语言教育机制研究
20
作者 王云江 史欣博 朱祥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1期167-170,共4页
新时代农村社会出现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语言教育有助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有利于催生新型农业产业,有益于提升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该文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 新时代农村社会出现新形势、新问题、新需求,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和人才。实施新型职业农民语言教育有助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有利于催生新型农业产业,有益于提升农村居民整体文化水平。该文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语言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一核两翼,三融三创”语言教育机制,为同类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语言教育提供借鉴,也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涉农高职院校 新型职业农民 语言教育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