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印度哲学中的■(vastu/事物)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法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5-39,共5页
印度文化中的■(事物),其定义既与宇宙的循环三段(产生、保持、毁灭)有关,又与宇宙的空幻结构或色空结构有关,并体现为幻、色、相三个概念。在个体事物上,印度文化讲究二义七观,并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两个系列。非生命体的空性是构... 印度文化中的■(事物),其定义既与宇宙的循环三段(产生、保持、毁灭)有关,又与宇宙的空幻结构或色空结构有关,并体现为幻、色、相三个概念。在个体事物上,印度文化讲究二义七观,并将其分为生命体和非生命两个系列。非生命体的空性是构成事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解脱后的空境。事物的宇宙性质为空,因此,事物的最高朝向是梵我如一、涅槃清静、解脱寂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物) 个体事物的性质 事物的分类 事物的宇宙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魏智钧 李雪 +4 位作者 李华 欧阳颀 候艳丽 张秋芬 李自立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 目的观察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8例脑卒中膝过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均给予药物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配合膝关节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进行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均持续8周。比较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膝过伸改善情况、Fugl-meyer(FMA)评分及最大步行速度和步长的测量结果。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膝过伸3例,对照组膝过伸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0,P<0.05)。治疗前两组下肢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MA评分、最大步行速度及平均步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择性股内侧肌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其步行速度。股内侧肌肌力下降可能是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异常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膝过伸 股内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斜肌负载变化影响髌腱近端受力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华英汇 陈世益 +1 位作者 牛文鑫 丁祖泉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股内斜肌不同负载情况下髌腱近端内、外侧拉伸应力的变化。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尸体标本在屈膝0°、30°和60°时,分别将股内斜肌负载从0N增加到30N、60N、100N。测量髌腱近端内、外侧的拉伸形变。然后取下髌腱内... 目的:探讨股内斜肌不同负载情况下髌腱近端内、外侧拉伸应力的变化。方法:6例新鲜膝关节尸体标本在屈膝0°、30°和60°时,分别将股内斜肌负载从0N增加到30N、60N、100N。测量髌腱近端内、外侧的拉伸形变。然后取下髌腱内、外侧部分,置于万能实验机上进行拉伸测试至断裂。根据所得到的髌腱拉伸应变和材料特性测试结果计算髌腱内、外侧受到的拉伸应力。结果:在膝关节屈曲0°、30°和60°时,股内斜肌加载在0N和30N情况下,内侧髌腱拉伸应力差别无显著差异(P>0.05)。在其它加载状态下,屈膝同一角度时,各相邻工况的拉伸应力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现为随着股内斜肌负载增加,内侧髌腱拉伸应力减小,外侧髌腱拉伸应力增大。结论:在股内斜肌负载增加时,髌腱近端外侧拉伸应力增加,内侧拉伸应力减小,在膝关节屈膝0°、30°和60°时均存在这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斜肌 股外侧肌 肌力不平衡 髌腱腱病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程度紧身压迫对踏蹬运动中股内侧肌sEMG变化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金鳌 陆阿明 +2 位作者 王国栋 徐勤儿 戴晓群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31,共10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相关指标定量反映不同强度负荷的匀速踏蹬运动至疲劳过程中,不同程度紧身压迫对股内侧肌sEMG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而探讨紧身压迫度对肌肉活动的效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未进行过系统踏蹬训练的青年健康男性受试...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相关指标定量反映不同强度负荷的匀速踏蹬运动至疲劳过程中,不同程度紧身压迫对股内侧肌sEMG变化特征的影响,进而探讨紧身压迫度对肌肉活动的效用及其内在机制。方法:随机抽取未进行过系统踏蹬训练的青年健康男性受试者10名,分别以下肢无紧身压迫、中度紧身压迫、高度紧身压迫状态完成中强度和大强度负荷的匀速踏蹬运动至疲劳测试,对同步采集的股内侧肌iEMG和MF肌电指标数据进行分段和标准化处理,并采用三因素方差分析和事后多重比较检验考察各组实验数据间的差异。结果:1)运动后期,紧身压迫对iEMG及MF变化幅度的总效应均有影响,且在与运动强度发生交互作用时,这种影响效应更为明显。2)与无紧身压迫相比,中度紧身压迫不改变中强度负荷运动中iEMG(%)值的增长和MF(%)值的降低幅度;但却使大强度负荷运动后期iEMG(%)值的增长和MF(%)值的降低幅度均有所下降。3)与无紧身压迫相比,高度紧身压迫使中强度负荷运动后期iEMG(%)值的增长和MF(%)值的降低幅度均有所下降;但却使大强度负荷运动后期iEMG(%)值的增长和MF(%)值的降低幅度均有所上升。结论:外加中度紧身压迫在大强度踏蹬运动后期与外加高度紧身压迫在中等强度踏蹬运动后期对股内侧肌的作用相似,均利于维持局部肌肉收缩的输出功率及外周运动单位动作电位的传导速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缓肌疲劳和延长运动时效;相反,外加高度紧身压迫在大强度踏蹬运动后期则会加速肌疲劳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身运动装 压迫度 强度负荷 踏蹬运动 股内侧肌 表面肌电图 肌肉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拳特定动作下股内侧肌和股外侧肌表面肌电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欧阳静明 王楚怀 +4 位作者 王于领 张洲 缪萍 王玉娟 余秋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11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研究太极拳特定动作中股内侧肌(VMO)和股外侧肌(VL)的肌纤维募集情况。方法收集15名健康志愿者在维持5个太极拳定势(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VL、VMO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 目的研究太极拳特定动作中股内侧肌(VMO)和股外侧肌(VL)的肌纤维募集情况。方法收集15名健康志愿者在维持5个太极拳定势(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VL、VMO的表面肌电信号,比较平均肌电值(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中位频率(MF)、零点通过率(ZCR)。结果维持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时,其支撑脚VMO、VL的所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维持搂膝拗步、十字手、仆步时,其支撑脚VL的AEMG、MFC、ZCR、MF均小于VMO(P<0.05);与股四头肌的最大随意收缩负荷相比,所测试的动作下,肌肉负荷属于中小负荷,并且能募集到更多的慢肌纤维。结论进行太极拳运动时,肌肉负荷较小,并且能募集到更多的慢肌纤维;某些太极拳动作下,VMO可以较多地募集到肌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表面肌电图 股内侧肌(VMO) 股外侧肌(V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评估及其与Q角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缪萍 王楚怀 +1 位作者 潘翠环 于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4091-4093,共3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对髌股疼痛综合征(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与Q角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进行Q角测量,同时在双足半蹲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L)及股内斜肌(VMO)表面肌电图(sEMG),分析股内、外侧肌时域指标,对Q角与VL/VMO肌电比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VL、VMO时域指标ZCR、RMS、IE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VL较VMO高。Q角与VL/VMO肌电比值之间进行线性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149(P>0.05)。结论:PFPS患者VL运动单位募集数量、活化程度要高于VMO。股四头肌失衡程度与Q角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股外侧肌 股内斜肌 Q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志愿者延迟性肌肉酸痛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希海 杨莹 +4 位作者 刘强 张成军 卢再鸣 潘诗农 郭启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61-1065,1070,共6页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 目的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分析健康志愿者股外侧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影像学改变及其与肌肉酸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DTI在评价DOM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名健康志愿者运用短距离重复跑运动模式进行训练以获得DOMS模型,在运动前、运动后的1 d、2 d、3 d、5 d对左侧股四头肌进行DTI扫描,并行肌肉酸痛指数评分。测量左侧股外侧肌感兴趣区ADC值、FA值及本征值。运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对各指标不同时间上的变化的特点。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DTI测量结果与肌肉酸痛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9名健康志愿者左侧股外侧肌DTI检查显示左侧股外侧肌的ADC值在运动后24 h逐渐增高,48 h达到高峰,72 h后逐渐降低,5 d时逐渐恢复正常。FA值和λ3亦在运动后24 h^48 h逐渐增高,48 h时达最大值,后逐渐降低,5 d时恢复正常,λ1,λ2亦显示出同样的变化趋势。统计学分析显示FA、λ3与肌肉酸痛指数有一定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0.214)。结论 DTI能够有效评估DOMS后骨骼肌损伤程度改变,DTI与酸痛指数能够对DOMS进行综合评价,为运动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外侧肌 延迟性肌肉酸痛 肌肉酸痛指数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前外侧分叶肌皮瓣的应用解剖与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会仁 刘德群 +4 位作者 刘小坡 王国强 项力源 刘志旺 于占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 目的:为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分叶肌皮瓣的设计与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8例成人16侧下肢标本,解剖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起点及主干口径,降支的外侧支、内侧支的起始位置及起始点至入肌前血管长度和股神经的分支伴行情况。结果:14侧旋股外侧动脉起始处距腹股沟韧带中点(5.3±0.8)cm,口径为(5.8±0.9)mm,内、外侧支起始点距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起始点距离为(5.4±1.5)cm,外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距离(4.8±0.8)cm,内侧支入肌点距分支点起始处(10.2±2.6)cm;2侧内、外侧支共干起自股深动脉。股外侧肌神经全程伴同名血管走行分支。结论:①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分支可以用于设计成为分叶肌皮瓣;②可以按需要选择不同血管分支以调节各瓣间的距离(叶间距),肌瓣切取后剩余股外侧肌仍保留动力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股外侧动脉 降支 肌皮瓣 股外侧肌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车运动时股四头肌肌电图指标与功率输出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如心 徐文静 +3 位作者 王乐军 舒娉 马铁 李志岭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为了揭示运动训练对股四头肌sEMG指标与输出功率的影响,对52人次健康受试者测试30 s全力蹬踏自行车过程中的功率输出和MegaWin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变化。结果提示前5 s的单谱肌电图指标和后5 s单谱和平均谱与相对最大功率相关程度可反... 为了揭示运动训练对股四头肌sEMG指标与输出功率的影响,对52人次健康受试者测试30 s全力蹬踏自行车过程中的功率输出和MegaWin记录运动过程中的肌电变化。结果提示前5 s的单谱肌电图指标和后5 s单谱和平均谱与相对最大功率相关程度可反映训练水平,后5 s的单谱肌电图指标反映疲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肌电图 输出功率 相关系数 股四头肌外侧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肌电仪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膝关节肌电活动的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琦 吴贤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12期1041-1042,共2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仪分析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股内侧斜肌(VMO)和股外侧肌(VL)肌电活动的变化。方法26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组(A组)和单纯训练组(B组)各13例,均接受相同的家庭训练,但A组患者在神...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仪分析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康复训练前后股内侧斜肌(VMO)和股外侧肌(VL)肌电活动的变化。方法26例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神经肌电生物反馈训练组(A组)和单纯训练组(B组)各13例,均接受相同的家庭训练,但A组患者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仪配合下进行训练。所有患者在开始训练前和训练8周后,利用表面肌电仪对VMO和VL的神经肌肉电活动进行连续6h评定,同时对膝关节疼痛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B组患者的VMO/VL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A组患者的VMO/VL神经肌电比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肌电生物反馈仪配合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训练可促进股内侧斜肌的募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肌电图机分析 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受振动刺激时g值与屈膝角度变化对下肢肌肉影响的差异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帆 王长生 +3 位作者 张志强 袁艳 祝捷 谷松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100,115,共8页
目的使用BIOVISION肌电系统,观察和分析不同半蹲屈膝角度接受不同重力加速度(g)振动刺激时下肢股内侧肌(Vastus medium,VM)与股二头肌(Bicepes femoris,BF)激活表现以及两者共同收缩情况,并讨论不同训练水平受试者间的差异。方法招募10... 目的使用BIOVISION肌电系统,观察和分析不同半蹲屈膝角度接受不同重力加速度(g)振动刺激时下肢股内侧肌(Vastus medium,VM)与股二头肌(Bicepes femoris,BF)激活表现以及两者共同收缩情况,并讨论不同训练水平受试者间的差异。方法招募10名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为一般组,10名男性体育专业足球特长生为专业组,以90°、60°、45°屈膝角度先后进行无振动(Non-Vibration,NV)测试和全身振动(Whole-body vibration,WBV)测试,同时记录VM与BF肌电反应(s EMG),其中振动刺激为0.98 g、2.52 g、3.72 g、5.61 g。采用T检验、双因素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比较BF和VM的s EMG以及两者共同收缩比例差异,主效应分别检验不同g值、不同屈膝角度对s EMG的影响,交互效应检验不同g值搭配不同屈膝角度对s EMG的影响。结果一般组在屈膝45°时接受0.98 g、2.52 g以及专业组则在屈膝60°搭配2.52 g时呈现较佳激活水平。结论 BF与VM的激活程度受半蹲屈膝角度影响较大,需依据个体特点来考虑g值与屈膝角度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刺激 屈膝 G值 下肢肌群 股二头肌 股内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加福 郑和平 林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4-617,共4页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 目的为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以髌骨中点、收肌结节为观测标志解剖观测:①股中间皮神经走行与分布;②股内侧肌穿支与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间的吻合关系。另用1侧新鲜标本进行摹拟手术。结果①股中间皮神经前支体表投影相当于腹股沟韧带中点与髌结连线(髌骨中点至收肌结节的连线)中点的连线;②股内侧肌穿支穿出点位于股内侧肌支体表投影线(腹股沟中点与收肌结节连线中、下1/3交界点至髌骨中点的表线)中点附近,相当于收肌结节上(9.4±2.4)cm、髌骨中点垂线内(4.1±1.0)cm处。穿支穿过深筋膜至皮下,并分出众多的细小血管与股中间皮神经的神经旁和神经干血管链(网)密切吻合,在大腿前内侧形成顺沿股中间皮神经纵轴的血管丛。结论可形成股内侧肌穿支蒂股中间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位修复膝部软组织缺损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穿支 股中间皮神经 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髌股关节疼痛及其临床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贤发 钟绮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65-867,共3页
概述过去十年作者在实验室进行有关髌股关节及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研究,研究了正常人髌股关节的几个指标及PFPS患者的康复成效。研究结果反映股内侧肌(VMO)对于控制髌股关节的压力分布所发挥的力学作用、下肢方位对促进VMO募集... 概述过去十年作者在实验室进行有关髌股关节及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PFPS)的研究,研究了正常人髌股关节的几个指标及PFPS患者的康复成效。研究结果反映股内侧肌(VMO)对于控制髌股关节的压力分布所发挥的力学作用、下肢方位对促进VMO募集的影响,以及髌骨叩压、股四头肌的疲劳恢复与生物反馈辅助对PFPS康复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疼痛 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 股内侧肌 股外侧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斜肌在髌股关节不稳中作用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丽思 袁慧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0-153,共4页
髌股关节不稳在年轻人群中常见,诸多因素可致髌股关节不稳,其中动力因素中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调性不一致是重要原因之一。髌股关节不稳会对肌肉生物力学及功能状态造成影响,进一步导致临床常见的髌股关节疼痛。利用影像学技术评估股... 髌股关节不稳在年轻人群中常见,诸多因素可致髌股关节不稳,其中动力因素中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协调性不一致是重要原因之一。髌股关节不稳会对肌肉生物力学及功能状态造成影响,进一步导致临床常见的髌股关节疼痛。利用影像学技术评估股内侧斜肌在髌股关节不稳中的功能变化及早期指导临床治疗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股内侧斜肌在髌股关节不稳患者中的作用及相关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不稳 磁共振成像 股内侧斜肌 肌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侧结构松解治疗轻、中度习惯性髌骨脱位: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岳 张辉 +1 位作者 宋关阳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外侧结构松解治疗轻、中度习惯性髌骨脱位(HDP)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共51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3例。全部患者采用外侧结构松解手术,包括单纯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外侧支持... 目的:探讨外侧结构松解治疗轻、中度习惯性髌骨脱位(HDP)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共51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3例。全部患者采用外侧结构松解手术,包括单纯髌骨外侧支持带松解、外侧支持带松解合并股外侧肌松解,其他辅助手术包括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PFL)重建和胫骨结节內移截骨术。术后4周、8周、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客观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共21例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平均年龄为25.0±7.4岁(17至38岁),平均随访30.5±5.8个月(24至46个月)。单纯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占42.9%(9/21),外侧支持带合并股外侧肌松解术占57.1%(12/21)。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没有外侧再脱位。全部主观评分结果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伸膝装置轻、中度短缩的习惯性髌骨脱位,采用外侧松解技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髌骨脱位 成人 外侧结构松解 股外侧肌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斜肌负载变化对髌腱近端止点受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华英汇 陈世益 姜闻博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2-434,491,共4页
目的:应用MRI图像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探讨股内斜肌不同负载情况下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应力的变化。方法:一名志愿者在屈膝60°位接受MRI扫描,获得MRI图像,采用Mimics8.1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过Magi... 目的:应用MRI图像建立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探讨股内斜肌不同负载情况下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应力的变化。方法:一名志愿者在屈膝60°位接受MRI扫描,获得MRI图像,采用Mimics8.1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建立三维模型。经过Magic RP软件优化后,采用MSC.PATRAN软件进行四面体网格化,并建立模拟的髌腱,附加材料属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股内斜肌负载从0N依次增加到33N、66N及100N时的髌腱近端止点内、外侧等效应力(VMS)的变化。结果:随着股内斜肌负载从0N增加到100N,髌腱近端止点内侧受力逐渐下降,峰值VMS从2.41MPa降低到1.41MPa;而外侧受力逐渐增加,峰值VMS从2.90MPa增加到5.03MPa。结论:在屈膝60度状态下,股内斜肌负载增加使髌腱近端止点外侧受力增加,内侧受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斜肌 股外侧肌 髌腱近端止点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位伸膝伴髋内收动作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股四头肌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缪萍 王楚怀 +1 位作者 许轶 王康玲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估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下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方法 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在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评估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下髌股疼痛综合征(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PFPS)患者股四头肌失衡程度。方法 PFPS病例组及正常对照组各30人,分别在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时检测股外侧肌(vastus lateralis,VL)及股内斜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e,VMO)表面肌电图,分析时域指标均方根振幅(root mean square,RMS)、积分肌电值(integrated EMG,IEMG),比较其平衡关系。结果坐位伸膝伴或不伴髋内收动作时病例组VL时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VMO时域指标有统计学差异,伴髋内收时RMS、IEMG指标值较高,说明伴髋内收时VMO的肌肉募集增强。结论坐位伸膝动作伴髋内收的动作可以对髌股疼痛综合征患者VMO肌电活动产生促进作用,从而使VL、VMO之间达到更好的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疼痛综合征 股内斜肌 髋内收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分布对选择TKA股内侧肌下入路的临床意义
18
作者 黄保华 高兴华 +1 位作者 林宇进 侯之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1,164,共4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与体表投影的关系,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股内侧肌下入路术前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0例下肢尸体标本上对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的体表投影与解剖形态进行观测,同时对80侧健康成人下肢股内侧肌髌... 目的观察膝关节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与体表投影的关系,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TKA)股内侧肌下入路术前评估提供新思路。方法在20例下肢尸体标本上对股内侧肌髌骨止点形态的体表投影与解剖形态进行观测,同时对80侧健康成人下肢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体表投影进行观测,比较3种情形下的股内侧肌止点在髌骨分布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 55.0%(11例)的尸体标本股内侧肌止点长度与髌骨长度之比在40%~60%之间。股内侧肌髌骨止点长度与髌骨长度之比在尸体标本体表投影组、解剖测量组及健康成人下肢体表投影组分别为(47.8±15.1)%,(48.7±15.4)%及(46.7±14.8)%,3组测量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与髌骨长度之比的体表投影观察值与解剖后测量值差异不明显,术前股内侧肌髌骨止点体表投影评估对TKA手术入路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 膝关节置换术 解剖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内侧推进肌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春才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88年第3期172-173,191,共3页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股内侧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该肌血供分布呈节段性,来自股动脉,膝降动脉、股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肌的静脉回流通过与动脉的伴行静脉注入股静脉。肌的运动神经来自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本文讨论了...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观察了股内侧肌的形态、血供和神经支配。该肌血供分布呈节段性,来自股动脉,膝降动脉、股深动脉和旋股外侧动脉。肌的静脉回流通过与动脉的伴行静脉注入股静脉。肌的运动神经来自股神经的股内侧肌支。本文讨论了股内侧推进肌瓣的应用解剖学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内侧肌 股动脉 推进肌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手术治疗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一项回顾性临床研究
20
作者 李岳 张辉 +2 位作者 宋关阳 薛喆 冯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45-949,955,共6页
目的:探讨通过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手术治疗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pa-tella,HDP)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共51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共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28例。全部患者采用胫骨结节近... 目的:探讨通过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手术治疗重度习惯性髌骨脱位(habitual dislocation of pa-tella,HDP)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共51例习惯性髌骨脱位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共入选符合标准的患者28例。全部患者采用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手术联合外侧结构松解术,其他辅助手术包括内侧髌骨股骨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和胫骨结节內移截骨术。术后4周、8周、1年以及此后的每年进行主客观临床评估和影像学评估。结果:全部入选患者获得2年以上随访,平均年龄为27.2±9.4岁(18至39岁),平均随访26.4±5.8个月(24至36个月)。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均没有外侧再脱位。末次随访时主诉有膝关节力弱(17.2%,5/29)、髌股关节疼痛(6.9%,2/29)和关节僵硬(6.9%,2/29)。全部主观评分结果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伸膝装置重度短缩的成人习惯性髌骨脱位,采用胫骨结节近端移位术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惯性髌骨脱位 成人 外侧结构松解 股外侧肌松解 胫骨结节近端移位 伸膝装置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