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M和碎石基床联合承载特性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雪奎 岳长喜 黄思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3-146,共4页
DCM联合碎石基床是处理跨海沉管隧道复杂地质条件的新型地基形式,在软土地区极具优势。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DCM联合碎石基床的承载特性和激振荷载对DCM桩身完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荷载-沉降... DCM联合碎石基床是处理跨海沉管隧道复杂地质条件的新型地基形式,在软土地区极具优势。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DCM联合碎石基床的承载特性和激振荷载对DCM桩身完整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荷载-沉降曲线存在拐点,拐点前荷载和沉降呈线性关系,拐点后呈陡降型;碎石基床能够有效分散应力,提高地基的整体承载力;复合地基的极限承载力约是沉管底部最大荷载的1.5倍;当上部荷载超过地基极限承载力后,碎石会刺入DCM桩体内,引起桩头破碎,影响范围约为桩头以下3 m内;地基表面沉降较小,工后沉降占总沉降的15.5%,该新型地基形式能够有效控制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m 复合地基 碎石基床 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络学说”探讨铜死亡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影响
2
作者 林玉婷 余昆 +3 位作者 陈飞 李滨 欧阳秋芳 郭进建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76-2182,共7页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后期心肌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铜死亡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失衡引起的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是DCM的重要机制之一,靶...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起病隐匿,易被忽视,后期心肌损伤严重,预后较差,目前临床以对症治疗为主。铜死亡是体内铜离子浓度失衡引起的线粒体代谢异常的新型细胞死亡模式,是DCM的重要机制之一,靶向铜死亡途径治疗DCM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气络学说”是络病理论的学科分支之一,是主运行经气系统的学说,络病-心血管的证治体系对DCM的论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认为,络气虚滞是DCM的发病之源,瘀毒阻络,心络受损是病变核心,心之气血阴阳虚衰是最终转归。“气络学说”和铜死亡在生理功能、病变过程具有相似之处,铜死亡可以说是“气络学说”的微观表现之一。基于此,本文提出了补虚行滞为常,攻补兼施为纲,扶正固本为核的分期治疗原则,以期为临床论治DCM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气络学说 铜死亡 中医药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开关电感网络和DCM单元组的DC-DC升压变换器 被引量:14
3
作者 侯世英 冯斌 +1 位作者 颜文森 陈剑飞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28,共9页
针对传统Boost变换器存在升压能力有限、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大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有源开关电感网络和二极管-电容单元组(diode-capacitor multipliers,DCM)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避免了极大的占空... 针对传统Boost变换器存在升压能力有限、开关器件电压应力大和效率低等问题,基于有源开关电感网络和二极管-电容单元组(diode-capacitor multipliers,DCM)提出了一种新型高增益升压变换器拓扑,该拓扑在实现高增益的同时避免了极大的占空比,并且有效地降低了开关器件的电压应力。详细分析了所提变换器在连续导电模式,断续导电模式和边界导电模式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推导了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开关管的电压和电流应力大小,并推演出n个DCM单元级联的高增益升压变换器拓扑。与其他文献提出的变换器在电压增益、元器件数量、开关管电压应力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最后搭建了一台功率约为130 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ST 有源开关电感 dcm 高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M和DCM模式Buck变换器建模与混沌现象仿真 被引量:18
4
作者 王开艳 王春芳 张玲丽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3881-3884,3887,共5页
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建立了电流连续和断续模式的电压控制型Buck变换器的两种模型,通过仿真观察到了混沌现象。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可控功率开关的开关状态及其PWM驱动信号,非常贴近于开关的实际工作状态。对两种模式的模型进行仿真... 利用Matlab/Simulink分别建立了电流连续和断续模式的电压控制型Buck变换器的两种模型,通过仿真观察到了混沌现象。该模型成功地模拟了可控功率开关的开关状态及其PWM驱动信号,非常贴近于开关的实际工作状态。对两种模式的模型进行仿真,在电流连续模型中,得出输入电压变化时的V-I相图和系统主要电量的时域波形图,观察到了系统由稳定到混沌的演化过程;在电流断续模型中,得到了负载电阻和电感变化时系统动力学行为变化的相图,从而验证了电流断续模式下混沌现象的存在性。仿真结果均符合理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CCM dcm 混沌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层损失比的隧道开挖对临近群桩影响的DCM方法 被引量:26
5
作者 杜佐龙 黄茂松 李早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043-3047,共5页
采用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法(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ethod),对两种不同的给定位移边界条件下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对群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用隧道开挖引起的洞周位移场的变化来模拟实际的隧道开挖过程,然... 采用基于地层损失比的位移控制有限单元法(displacement controlled method),对两种不同的给定位移边界条件下的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损失对群桩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首先,用隧道开挖引起的洞周位移场的变化来模拟实际的隧道开挖过程,然后,将土体自由位移场施加于2×2群桩来分析桩基的位移和内力,最后得到隧道开挖对群桩的影响,并与已有文献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分析法 dcm 群桩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小DCM Boost PFC变换器储能电容的方法 被引量:16
6
作者 勘匕凯 阮新波 +1 位作者 冒小晶 叶志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181,共10页
在DCM Boost PFC变换器中,输入电流含有初始相位与基波电流相差的三次谐波,不仅功率因数较低,且需要更大的输出储能电容。本文提出一种控制方法,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可以使输入电流仅含有一定量的与基波初始相位相同的三次谐波。与定... 在DCM Boost PFC变换器中,输入电流含有初始相位与基波电流相差的三次谐波,不仅功率因数较低,且需要更大的输出储能电容。本文提出一种控制方法,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可以使输入电流仅含有一定量的与基波初始相位相同的三次谐波。与定占空比控制相比,在满足IEC 61000 3 2,Class D谐波标准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将储能电容量降低为原来的37%。在满足Energy Star对功率因数要求不低于0.9标准的情况下,输出储能电容最多可以减小为原来的43%。为了简化实现电路,本文进一步提出一种拟合占空比的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m BOOST PFC 储能电容量 三次谐波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变流器DCM模式下带逆变器级联系统静态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范学鑫 彭方成 +2 位作者 王瑞田 杨国润 张新生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8-25,共8页
为了确保级联系统在全负载功率范围的静态稳定,针对DC/DC变流器运行于DCM模式时的级联系统进行了建模及静态稳定性分析。首先,基于开关网络平均法建立变流器DCM模式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将逆变器模型简化为电容并联恒功率负载,建立级联系... 为了确保级联系统在全负载功率范围的静态稳定,针对DC/DC变流器运行于DCM模式时的级联系统进行了建模及静态稳定性分析。首先,基于开关网络平均法建立变流器DCM模式的小信号模型,通过将逆变器模型简化为电容并联恒功率负载,建立级联系统的小信号模型;然后,通过特征值灵敏度分析控制参数对系统静态稳定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基于全局寻优法对控制参数进行优化。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级联系统模型能够准确反映DCM模式下的系统特性,且在控制参数优化后,系统的静态稳定性得到了有效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系统 dcm 小信号建模 静态稳定性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DCM启动时间快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强 高敏 余建华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31,共4页
根据一维射程修正技术与迫弹特性,分析了弹丸在配备阻尼修正机构前后的阻力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一种一维弹道修正引信DCM启动时间快速计算方法,即利用射程修正量与阻尼片作用时间的关系,粗略估算出阻尼片的张开时间,然后重新计算弹道,根... 根据一维射程修正技术与迫弹特性,分析了弹丸在配备阻尼修正机构前后的阻力系数变化规律,提出一种一维弹道修正引信DCM启动时间快速计算方法,即利用射程修正量与阻尼片作用时间的关系,粗略估算出阻尼片的张开时间,然后重新计算弹道,根据计算出的目标射程与预测弹道落点射程的差值的正负来精确算出阻尼片的张开时间。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迫弹 弹道修正引信 dcm 启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频率DCM控制的交错反激光伏并网微逆变器 被引量:4
9
作者 孙玉巍 石新春 +1 位作者 黄天富 付超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49,共6页
为了提高交错反激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并且为了增大微逆变器功率输出范围,进一步提出一种双频率DCM并网控制策略。在双频率控制策略下,反激变换器工作在DCM模式,输出较低功率时采... 为了提高交错反激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并网控制性能,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反馈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并且为了增大微逆变器功率输出范围,进一步提出一种双频率DCM并网控制策略。在双频率控制策略下,反激变换器工作在DCM模式,输出较低功率时采用高频模式,而输出较高功率时采用低频模式,且依据较高开关频率设计电路参数。以额定功率280W、直流输入电压35V、并网电压220V的交错反激微逆变器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电流反馈控制具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和动、静态响应特性,并网电流波形质量良好,采用双频率DCM控制策略在相同电路参数下增大了微逆变器的功率输出范围,且有利于简化控制器和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反激 微逆变器 并网电流控制 电流反馈 双频率dcm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fMRI的快速动态因果模型反演方法
10
作者 胡新航 吴海锋 曾玉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6-154,共9页
针对动态因果模型(DCM)在分析大脑有效连接时面临的高计算成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稀疏DCM的算法,即广义稀疏DCM(GSD)算法。该算法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将频域DCM的复数计算转换为实数... 针对动态因果模型(DCM)在分析大脑有效连接时面临的高计算成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广义线性模型(GLM)和稀疏DCM的算法,即广义稀疏DCM(GSD)算法。该算法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优化:首先,利用傅里叶变换的对称性将频域DCM的复数计算转换为实数计算,降低计算复杂度;其次,应用GLM和滤波技术减少观测信号的干扰,提高参数估计的准确度;最后,定义新的代价函数来优化变分推断参数和滤波器参数,进一步提升参数估计的精度。该研究采用两组公开的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对GSD算法进行验证,包括仿真的史密斯小世界网络数据和运动与注意力实测数据。实验结果表明,GSD算法在保持与传统方法相近的参数估计性能的同时,能将计算时间降低50%以上。该研究成果为平衡模型的解释力和计算效率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望推动DCM在更广泛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线性模型 动态因果模型 稀疏算法 有效连接 计算复杂度 模型解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幻面孔加工有效连通网络的非线性DCM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军 赵继政 +2 位作者 冯璐 石光明 梁继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9-75,共7页
采用让被试从纯噪声图片中产生虚幻面孔的实验范式来实现面孔top-down加工激活模式的提纯,并使用神经理论基础更为完善的非线性动态因果模型(DCM)来分析top-down方式下虚幻面孔加工有效连通脑网络.所得到的最优脑网络模型表明,枕部面孔... 采用让被试从纯噪声图片中产生虚幻面孔的实验范式来实现面孔top-down加工激活模式的提纯,并使用神经理论基础更为完善的非线性动态因果模型(DCM)来分析top-down方式下虚幻面孔加工有效连通脑网络.所得到的最优脑网络模型表明,枕部面孔区(OFA)在虚幻面孔加工中是关键的面孔信息生成器,它能够被顶下小叶(IPL)施加在其上的top-down注意力所调节,实现在纯噪声图片中检测出类似于面孔的特征信息,然后提供给梭状回面孔区(FFA)作进一步的面孔整体信息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线性分析 动态因果模型 神经网络 top—down 有效连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ilinx FPGA DCM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亮 马兴 +2 位作者 孙伟 孙军 王峰 《电子测量技术》 2014年第10期85-88,共4页
为了使FPGA时钟在控制方面的设计更加简洁,介绍了一种基于Xilinx FPGA数字时钟的设计方法:数字时钟管理器(DCM)。对其工作原理、组成、使用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系统描述,通过对DCM IP核的参数设置和程序设计实现了精准的倍频、分频和相位... 为了使FPGA时钟在控制方面的设计更加简洁,介绍了一种基于Xilinx FPGA数字时钟的设计方法:数字时钟管理器(DCM)。对其工作原理、组成、使用方法及应用进行了系统描述,通过对DCM IP核的参数设置和程序设计实现了精准的倍频、分频和相位移动等功能,并在ISE13.1的开发环境下对其分别进行仿真,给出对应的清晰的仿真波形。用户可以根据实际设计的需要控制时钟完成任意的倍频和分频及相位移动,其操作简单、应用灵活,方便移植到其他应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m 频率综合 相移 动态重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效应对DCM发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洁 曹玲芳 +5 位作者 陈丹 连加荣 刘彭义 李树玮 杨国伟 周翔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4-806,共3页
有机发光二极管利用有机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具有许多优异性能,是新一代有发展前途的平板显示器件及光源。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电特性、光物理、光化学过程直接决定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利用荧光光谱方法观察典型高效有... 有机发光二极管利用有机半导体光电功能材料的电致发光效应,具有许多优异性能,是新一代有发展前途的平板显示器件及光源。有机发光材料的光电特性、光物理、光化学过程直接决定了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性能。利用荧光光谱方法观察典型高效有机小分子激光染料DCM在不同溶剂中的发光特性,研究其与溶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即溶剂效应对其发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M溶液的荧光光谱中心波长随溶剂极性增大而红移,相对发光强度基本上随溶剂极性增大。同时,还观察了不同浓度DCM溶液的发光特性,研究DCM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的浓度猝灭效应,结果表明DCM溶液浓度为10-6mol/L时,DCM溶液相对发光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发光材料 dcm 溶剂效应 浓度猝灭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修正机构(DCM)的改进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光林 马宝华 +1 位作者 李林峰 苏静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共4页
在深入分析一维弹道修正引信三圆片阻尼修正机构(DCM)设计中不足的基础上,提出DCM改进设计的指导思想并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设计,新设计的DCM克服了原DCM中的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新的DCM的可行性,阻尼片能够可靠展开到位,阻尼片展开的时... 在深入分析一维弹道修正引信三圆片阻尼修正机构(DCM)设计中不足的基础上,提出DCM改进设计的指导思想并进行了具体的改进设计,新设计的DCM克服了原DCM中的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新的DCM的可行性,阻尼片能够可靠展开到位,阻尼片展开的时间为16.4ms。这将为一维弹道修正引信的进一步工程设计和试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 dcm 弹道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S增溶DCM水溶液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梁慧敏 罗时荣 +4 位作者 王治华 左浩毅 王宏波 赵晓燕 杨经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32-334,共3页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溶DCM水溶液的荧光光谱特性。随着SDS浓度的增加,DC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当SDS浓度从0.025mol·L-1增加到0.5mol·L-1时,荧光峰值相对强度增强95倍。用532nm激光激发SDS增溶DCM水...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增溶DCM水溶液的荧光光谱特性。随着SDS浓度的增加,DCM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荧光强度增强;当SDS浓度从0.025mol·L-1增加到0.5mol·L-1时,荧光峰值相对强度增强95倍。用532nm激光激发SDS增溶DCM水溶液获得648nm的强染料激光输出,其波长相对于由DCM乙醇溶液获得的635nm染料激光红移13nm。利用该溶液荧光对苯的受激拉曼散射(SRS)Stokes波长选择增强。作为对比,用DCM乙醇溶液的荧光对苯受激拉曼散射进行选择增强,结果显示出二者对苯的二、三、四阶Stokes波均可产生放大,但前者最大放大波长位于第三阶Stokes线(632nm)处,放大因子8.5,后者最大放大波长位于第二阶Stokes线(595nm)处,放大因子为2.5。另外分析讨论了SDS增溶DCM水溶液和荧光增强的机制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 dcm SDS 染料激光 受激拉曼散射荧光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型非理想Buck变换器的DCM模式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琳 程心 解光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90-594,共5页
文章对DCM模式下的非理想Buck变换器进行全阶建模,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在此基础上,针对Buck变换器开环系统动态响应慢、相位裕度差等缺点,设计相应的PID控制网络。通过比较补偿前、后控制-输出传递函数的频域仿真,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 文章对DCM模式下的非理想Buck变换器进行全阶建模,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在此基础上,针对Buck变换器开环系统动态响应慢、相位裕度差等缺点,设计相应的PID控制网络。通过比较补偿前、后控制-输出传递函数的频域仿真,证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够改善Buck开环变换器的性能;通过在Simulink中对电路模型和实际电路的仿真比较,验证了文中建模方法的可行性,从而为DC-DC变换器及系统控制电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压(Buck)变换器 断续导电模式(dcm) 电压型 PID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M掺杂PVK体系的超快光谱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彭义 赵福利 +5 位作者 曹玲芳 连加荣 周翔 宋继国 谢虔 许宁生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5-468,共4页
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超快光谱研究了DCM掺杂PVK(聚乙烯咔唑)体系的发光特性和能量转移。根据DCM的吸收光谱与PVK的荧光光谱,用F rster理论估算出DCM∶PVK掺杂体系能量转移的临界半径及其效率。在DCM∶PVK掺杂薄膜中,随着掺杂浓... 利用稳态荧光光谱和时间分辨超快光谱研究了DCM掺杂PVK(聚乙烯咔唑)体系的发光特性和能量转移。根据DCM的吸收光谱与PVK的荧光光谱,用F rster理论估算出DCM∶PVK掺杂体系能量转移的临界半径及其效率。在DCM∶PVK掺杂薄膜中,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DCM的发射强度增强,PVK的发射强度减弱,两者相对强度之比与估算结果一致。还利用时间分辨超快光谱研究了DCM∶PVK掺杂薄膜体系的能量转移动力学过程,观察到DCM∶PVK掺杂薄膜的荧光寿命随着掺杂浓度的升高逐渐变短。结果表明,在DCM∶PVK掺杂薄膜中,存在从PVK到DCM较为有效的F rster能量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m PVK 荧光光谱 时间分辨超快光谱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集成式双向DC/DC变换器的DCM模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玉岗 刘俭佳 李涛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33-336,共4页
现有的关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大多是分析在continuous current mode(CCM)的工作模式,而双向DC/DC变换器的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的工作模式少有人研究。然而,DCM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双向DC/DC变换器中,而且轻载时变换器的效... 现有的关于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大多是分析在continuous current mode(CCM)的工作模式,而双向DC/DC变换器的discontinuous current mode(DCM)的工作模式少有人研究。然而,DCM模式被广泛应用在双向DC/DC变换器中,而且轻载时变换器的效率对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至关重要。详细分析了双向DC/DC变换器Buck工作模态的DCM工作模式,此分析方法也可以扩展到N相双向DC/DC变换器。控制脉冲由TMS320F2812产生,闭环控制采用误差动作影响小、增量式与最近采样值无关和进行切换时,冲击较小的增量式PI算法,这样可以使输出电压和电流更加稳定。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DC DC变换器 dcm模式 TMS320F2812 增量式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CM的中文文本分类 被引量:1
19
作者 骆昌日 张新华 +1 位作者 何婷婷 骆世广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4期157-159,共3页
当前提出的中文文本分类或多或少都存在分类速度或分类效果不佳的问题。使用DCM分类方法,采用国家语委平衡语料库进行分类测试,取得了开放测试平均查全率90.35%、平均准确率90.87%和封闭测试平均查全率98.36%、平均准确率98.74%的分类效... 当前提出的中文文本分类或多或少都存在分类速度或分类效果不佳的问题。使用DCM分类方法,采用国家语委平衡语料库进行分类测试,取得了开放测试平均查全率90.35%、平均准确率90.87%和封闭测试平均查全率98.36%、平均准确率98.74%的分类效果,说明DCM算法在分类效果上优于目前其他的中文文本分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dcm 中心向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序列控制DCM Boost变换器的控制脉冲组合和输出电压纹波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志敏 包伯成 张希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5-80,共6页
深入研究了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的脉冲序列控制Boost变换器,在分析每个开关周期内高、低功率脉冲控制下输出电压变化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负载下脉冲序列控制DCM Boost变换器在一个功率脉... 深入研究了工作于电感电流断续导电模式(dis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DCM)的脉冲序列控制Boost变换器,在分析每个开关周期内高、低功率脉冲控制下输出电压变化量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负载下脉冲序列控制DCM Boost变换器在一个功率脉冲循环周期内高、低功率控制脉冲组合方式和输出电压纹波,为脉冲序列控制方案的设计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基于PSIM电路仿真,得到了不同负载时的时域波形,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脉冲组合方式、纹波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及控制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的分析方法和研究结论对脉冲序列控制开关变换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序列控制 断续导电模式(dcm) BOOST变换器 输出电压纹波 控制脉冲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